宜春学院学生参加民族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5.02 KB
- 文档页数:1
第3O卷第5期
2010年5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掌报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Vo1.30,No.5
May.2010.154~154
宜春学院学生参加民族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邹 平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内容提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现状 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普及和发展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关键词] 民族体育活动;宜春学院;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G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0)05—0154.01
1.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 1.1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情况 在课程项目设置上,学校充分考虑的体育场地设施、师 资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项目设置的要求,增加了具有时代 性、实用性和文化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使更多学生 能选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项目,从而达到大学生体育课程目 标。宜春学院把武术设置为专项选修课,其他的民族传统体 育都是公共选修课,从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拓宽的项目 来看,武术仍然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的主干内容,以较为贴近 生活的民间民俗的体育内容和养生保健的体育内容为主的 设置偏少。 1.2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参考教材情况 近年来,宜春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民 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加大了力度,改革了传统民族传统 体育课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拓展了其内容,使之成为富有生
气、深受学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武术作为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参考教材的使用情况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我就此专门进行了详细的访问,结果显示,
目前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参考教材单一,有些课程还 存在无教材现象。这无疑会给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普及与发 展制造障碍。 2.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的概况 2.1 高校体育教师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看法与 建议 为了了解制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的因素,我对宜春 学院的一线体育老师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师资力量缺乏、 器材设施不足、经费不足、教师缺乏进修的渠道以及学生的
兴趣爱好不够是制约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的最主要 因素。这表明,体育老师需要进一步的培训以提高其在民族 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的技能和经验,财力物力的更多支持也将
带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蓬勃发展,而学生的兴趣也有 待于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开发。 2.2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看法与想法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和兴趣是对所开设内容的最好检验。学生认同民族传统体育 课程有其自身特有的健身价值,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 总体上持欢迎态度,并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健身价值有充 分的认可。作为接受方的学生不但接受而且认同民族传统体 育,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3。制约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的因素 3.1 思想观念有待改进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宜春学院绝大多 数体育管理者及体育教师习惯了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 这是因为竞技体育项目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相比, 方法固然好,而且可借鉴的手段较多,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
风险小,省事又省力。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接受主体的学 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虽然有足够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认知, 却无法左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供给,还只能处于被动的接 受状态。再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其规范性有待 进一步提高,这也阻碍了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教学 的进程。 3.2教材的不统一
[收稿日期]2010.03.04 目前宜春学院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内容各异,有的 甚至没有教材。由于教材缺乏,造成传授理论内容空虚,从 而难以对民族传统体育从实践与理论结合上更进一步钻研 学习,影响教学质量,也无法使学生从科学理论上选择适合 于自己身体实际所需项目进行锻炼与养生,促进身心健康。 统一规范教材的匾乏也直接导致了教学方法的不统一不规 范,进而影响到教学结果的评价和考核,使民族传统体育的 教学不易量化,不易复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很难 进行横向比较,可控度和标准化程度都非常低。 3.3教学内容设置不平衡 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设置还不平衡。民族传统 体育包括武术、民间民俗体育、传统养生体育三个方面的内 容,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拓宽的项目来看,武术仍然为民 族传统体育课的主干内容,以生活较为贴近的民间民俗的体 育内容和养生保健的体育内容的设置偏少,如:钓鱼、放风 筝、踩高跷、腰鼓、秧歌等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项目还没
能引进课堂为教学所用,又如健身功法等传统简易的养生功 法内容也还不能成为学生选项课内容。其次,有些武术项目 内容专业技术性强、内容也较为陈旧,开设后选课的学生较 少不能成班,有的项目也面临着停开状态,如长拳类的拳术 和器械等项目。 3.4教学手段与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多满足于 套路教学、技术教学、而忽视了实用性教学、运动技能教学、 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传授,使大部分学生学完课程内容后无所 用处,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只是停留在套路 动作上,对于其健身价值和健身方法,文化内涵的了解和掌 握少之又少。 3.5学生欠缺了解 学生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接受者,他们对民族传 统体育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上的分析表明,学生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但其选择空间却并 不大,只能在有限的课程中进行选择,他们在学校这个层面 没有更多的途径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充分的了解 和认识,选修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另外,随着多媒体时代 的日益发展,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也不再满足于传统 方式,他们希望通过更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学习民族传 统体育课程,这对宜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
战。 4.结论 面对民族体育教育的严峻形势,今后宜春学院发展民族 体育教育的任务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使宜春学 院民族体育教育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促进民族体育课
程在宜春学院的发展。但是还有许多的问题制约着民族体育 课程开设的因素,本文就研究宜春学院民族体育活动的现状
与对策来发掘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民族体育活动在我校的 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倪依克.蒸腾与困窘: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惑棚.体 育科学,2o05,9.
。.【2】杨建营,杨建英,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契机[J】.辽宁体 育科技,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