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51.50 KB
- 文档页数:10
马克思的“资本论”。
第三卷[456]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现在正在排印中,可望不迟于今年9月问世。
盼望已久的第三卷将完成整个著作的理论部分,到那时,就只剩下最后一卷即第四卷了,第四卷将对剩余价值理论作历史的批判性的概述。
[457]第一卷表明,资本家怎样从工人那里榨取剩余价值,第二卷则表明,这个最初包含在商品里的剩余价值怎样实现为货币。
可见前两卷所谈到的剩余价值,只是它在第一个占有者即工业资本家手里的情形;然而剩余价值只有一部分留在这个第一个占有者的手里;随后它就以商业利润、企业主收入、利息、地租等形式在各个有关方面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第三卷所阐述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
而讲完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也就结束了剩余价值的整个生涯,此外对它就没有更多的东西好谈了。
除了资本主义利润率的一般规律,第三卷还研究了商业资本、生息资本、信贷和银行、地租和地产等问题,这些问题连同前两卷研究过的题目,已把标题中所答应要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概括无遗了。
写于1894年1月9日左右载于1894年1月12日“前进报”第9号原文是德文俄文译自“前进报”俄译文第一次发表注释:[456]这篇短文同“关于‘资本论’第三卷的内容”一文一样,是恩格斯为即将出版的由他整理付印的“资本论”第三卷所写的,目的是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第三卷于1894年秋出版;1894年10月4日恩格斯为它写了序言。
看校样花的时间比恩格斯预料的稍微多些。
恩格斯在看校样的过程中把副本寄给“资本论”俄译者尼·弗·丹尼尔逊,以便尽快出版第三卷的俄文版,该版于1896年在彼得堡出版。
随着“资本论”第三卷(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第25卷第1、2分册)的问世,出版马克思这部天才著作的所有理论性各卷的工作宣告完成,从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所有部分也宣告完成,同时,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获得坚实的科学基础。
短文除载于“前进报”外,还载于1894年1月14日“社会政治中央导报”(《Sozialpolitisches Centralblatt》)第16期上。
资本论第三卷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三卷是马克思著名的著作之一,它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利润形成和再生产过程。
本卷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转化、利润和剩余价值、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下面将对这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转化。
在这一部分,马克思阐述了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他指出,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可或缺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的交换和货币的流通,深刻揭示了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对利润形成和再生产过程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其次,利润和剩余价值。
在这一部分,马克思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是如何通过剥削工人而产生的。
他指出,剩余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是资本家从工人身上获取的利润来源。
马克思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利润形成机制,为后续对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下来,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
在这一部分,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规律。
他指出,利润率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重要指标,而平均利润率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通过对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和利润分配规律,为后续对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在这一部分,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的形成和发展。
他指出,土地所有权和地租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通过对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规律,为后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资本论》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象与方法 (3)一.对象 (3)二.方法 (4)三.意义 (4)《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5)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6)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6)一.成本价格 (6)二.利润 (7)第二章利润率 (8)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9)一.m'不变,v/C可变 (9)二.m'可变 (9)三.总结 (10)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10)一.周转对利润或利润率的一般影响 (10)二.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对其利润率的影响 (11)三.正确计算年利润率 (11)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11)一.节约不变资本的途径 (11)二.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13)三.有关技术发明的论述 (14)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14)一.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 (15)二.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 (15)三.原料价格变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16)本篇小结 (17)基本概念: (17)复习题: (17)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7)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17)一.研究的出发点 (17)二.资本构成与利润率的部门差别 (18)三.各部门资本周转时间的不同与利润率的差别 (18)四.利润率的差别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19)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9)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超额利润 (20)一.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 (21)二.供求与价值 (22)三.资本主义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25)四.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5)五.所谓“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 (27)本篇小结 (29)基本概念: (29)复习题: (29)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第十三章规律本身 (29)一.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二.利润增加和利润率下降的二重的规律 (30)第十四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31)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33)一.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 (33)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质和历史相对性: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 34三、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破坏:生产过剩的实质 (36)本篇小结 (37)基本概念: (37)复习题: (37)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38)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 (38)第十七章商业利润 (39)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42)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商人资本 (42)二.商业资本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作用 (43)本篇小结 (43)基本概念: (43)复习题: (43)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第四讲《资本论》第三卷学习1、《资本论》第三卷研究资本生产总过程,它以利润范畴为轴心展开的分配过程,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形成了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
2.其内容分为四部分:一、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分述)(第一---四篇)二、生息资本和利息(分述)(五篇)三、土地和地租(分述)(六篇)四、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综合)(七篇)3、《资本论》三卷 资本生产总过程图示。
PmG-G-W 12PmPm Pm C <商品价值是商品经济中,经济活动围绕的轴心。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以价格的形式和运动表现出来,其运动规律展开为价值规律。
而作为商品经济成熟的高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商品价值也要发生变化。
商品价值内在的构成C+V+M 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转化为=成本价格K+平均利润P ,即转化为生产价格,这种转化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生产价格的出现就使得以商品价值为轴心的经济活动本质,现象的表现为以生产价格为轴心的活动形式,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正是这样显示其经济运动运行的。
从而,认识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这种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首先)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K+P _)是由单个资本开始的。
由于同一生产部门资本的竞争,它的价格构成(C+V+M )先转化为=成本价格+单资利润进而在部门内资本间收益 的企业转移,结果就转化形成市场价值=成本价格+部门平均利润这只是初步的转化,但为进一步转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2、其次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引起进一步的转化,由于不同部门的平均利润存在差别,使得利润低的部门的生产要素向利润高的生产部门转移,从而利润竞争引起资本的进一步运动,又会引起部门之间利润率已再转化,也就是在社会范围内,转化形成=成本价格K+社会平均利润P ,即形成生产价格。
这一转化就使得简单商品生产中的商品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形,从而形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3、最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关键是,剩余价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P _。
《资本论》讲稿(第三卷)蒋海益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一、今天研读《资本论》的意义二、整体解读《资本论》的关键三、《资本论》第三卷第五至七篇要点:一、今天研读《资本论》的意义⒈马克思学说被边缘化的原因简单化理解与《资本论》的问世经历有关简单化理解与世界革命的实践有关简单化理解与马克思个人的思想发展有关⒉消除对马克思的误解必须整体解读《资本论》整体解读就是要把《资本论》一至四卷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二、整体解读《资本论》的关键⒈市场经济概念⏹⏹《资本论》讲述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的运行⏹有关市场经济起源的不同学说马克思思想的来源什么是市场经济WTO的原则:市场经济开放市场有关市场经济起源的不同学说⏹地缘说强调地缘因素⏹宗教伦理说强调精神因素⏹长子继承说强调社会因素⏹社会分工说强调经济技术因素⏹马克思的过程说从简单演化为复杂⏹地缘说:强调地缘因素欧洲市场经济中心的空间转移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1500年是世界时间的转折点欧洲走向市场经济中国走向闭关自锁⏹宗教伦理说:强调精神因素新教伦理入世的宗教强调对社会的贡献赚钱的价值观讲究信用经商办实业、学财经理工复式记账法⏹长子继承说:强调社会因素⏹社会分工说:强调经济技术因素⏹马克思的过程说:从简单演化为复杂马克思的过程说可见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甚至在统治阶级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有关市场经济运行的不同学说亚当〃斯密的和谐说:理性经济人熊彼特的创新说:演化经济学简介——新熊彼特学派、个体变异、惯例(基因)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说马克思的矛盾动力说:可见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超额利润一部分生产部门具有资本的中等构成或平均构成,也就是说,这部分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构成完全是或接近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
在这些部门中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同这些商品的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
如果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达到数学上的极限,那末,用这样的方法就会达到。
竞争会把社会资本这样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以致每个部门的生产价格,都按照这些中等构成部门的生产价格来形成,也就是说,它们,k+kp'(成本价格加上成本价格乘以平均利润率所得之积)。
但是这种平均利润率,不外就是这些中等构成部门的用百分比计算的利润,在这些部门中利润是同剩余价值一致的。
因此,利润率在一切生产部门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是同资本的平均构成占统治地位的中等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相等的。
因此,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的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1值的总和;但是很清楚,具有不同构成的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平均化,总是力求使这些部门同那些具有中等构成的部门相等,而不管后者是同社会的平均数恰好一致,还是仅仅接近一致。
在那些或多或少接近平均数的部门中间,又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平均化的趋势,它力求达到理想的即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中等水平,也就是说,以这种理想的中等水平为中心来进行调整。
于是,这样一种趋势必然会起支配作用,它使生产价格成为价值的单纯转化形式,或者使利润转化为剩余价值的单纯部分,不过这些部分不是按照每个特殊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而是按照每个生产部门所使用的资本量来分配的,因此,只要资本的量相等,那就不管资本的构成如何,它们都会从社会总资本所生产的总剩余价值中分到相等的份额(部分)。
因此,对中等构成或接近中等构成的资本来说,生产价格是同价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利润是同这些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