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概述与最新研究进展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概述与最新研究进展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概述与最新研究进展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概述与最新研究进展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概述与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活性”自由

基聚合方法。这种聚合方式被人们发现以来,RAFT聚合被化学和材料界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的设计和合成上。本文对RAFT聚合的产生、反应机理等做了简要描述,并综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RAFT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链转移剂

前言

活性聚合最早由美国科学家Szwarc于1956年提出。所谓活性聚合是指那些不存在任何使聚合链增长反应停止或不可逆转副反应的聚合反应。经历了60年的发展,活性聚合已从最早的阴离子聚合扩展到其它典型的链式聚合:如阳离子(1986年),自由基(1993年)等,并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活性聚合是高分子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活性聚合中依引发机理的不同,分为阴离子活性聚合、阳离子活性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配位活性聚合等。活性自由基聚合较其它几种聚合方式可聚合的单体多,反应温度范围较宽,能采用的溶剂种类和聚合方法多[1],因而引起了化学和材料界的极大重视。

活性自由基聚合依据其方法可分为引发转移终止(Iniferter)法,稳定自由基聚合(SFRP,NMP)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2]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法[3]。其中Iniferter法的缺点是聚合过程难以控制,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偏差较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NMP的主要缺点表现在需要使用价格昂贵氮氧自由基,而且氮氧自由基的合成较为困难;ATRP 的劣势则表现在当聚合一些能与过渡金属催化剂形成配位键的单体(如丙烯酸)时的控制力不强,而且较难除去金属离子和催化剂,此外还需要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对除氧的要求较高)[4]。相比而言,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法有着其它几种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单体范围广等),使得“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5]。

1RAFT聚合概述

1.1RAFT聚合的提出

1998年,Rizzardo E.等人在第37届国际高分子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一种新的CRP方法即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6]。他们以二硫代酯类化合物为链转移剂,通过增长自由基与二硫代酯类化合物的可逆链转移反应,实现控制聚合体系中增长自由基浓度,达到“活性”/可控的目的。

RAFT技术几乎是在同时被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Rizzardo课题组和法国的Charmot等人发现和申请专利的。Charmot等人将他们的发现命名为通过磺酸盐交换的大分子设计(MADLX),他们的专利仅仅限制在磺

酸盐一类的物质上,而Rizzardo等人的专利却包含了更加广泛的试剂[7]。

1.2RAFT链转移剂

目前己报道的比较广泛的RAFT链转移剂主要有二硫代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黄原酸酯,三硫代碳酸酯和一些结构特殊的含硫化合物。这些RAFT试剂都含有二硫代酯基团[8]。RAFT试剂的有效性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7]。第一,单体的性质。第二,RAFT试剂所含的R基团和Z基团的性质。不同的R基团可以活化或者钝化碳硫双键,而Z基团用来调节生成的中间体自由基的稳定性。对于一个高效的RAFT试剂而言,基团R和Z的结构至关重要[9]。R基团必须能活化碳硫双键,并且生成的R自由基能够再引发单体的聚合。Z基团必须能稳定所形成的中间体自由基。

图1链转移剂的通式

1.3RAFT聚合机理

以双硫酯作为链转移剂的聚合反应机理如下:

图2RAFT聚合机理

链增长自由基Pn?由引发剂引发并通过链增长形成,它们能够与链转移剂发

生可逆反应,形成自由基中间体(稳定,不能和单体发生反应),该自由基中间体可以裂解产生新的自由基R?(它可以再次与单体引发反应)和暂时失活的休眠聚合物,该聚合物的末端含有二硫代羰基结构(Z-C(=S)-S-),它可以作为链转移剂与其它活性自由基Pm?发生反应,再形成自由基中间体,并进一步分解生成自由基Pn?和链转移剂。这些过程都是可逆的,从而可以控制聚合体系中的增长自由基的浓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经过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及平衡后,Pm 与Pn的分子量趋近于相等,实现了对活性增长过程的控制,因此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10]。

1.4RAFT聚合的动力学

在RAFT聚合中存在两种明显动力学效应:阻聚和诱导[11]。阻聚效应的大小依赖于RAFT链转移剂的起始浓度,浓度越大阻聚效应越明显。关于诱导现象可能性解释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在聚合早期离去基团的再引发比较慢,另一种是诱导现象是由于聚合体系中含有的杂质造成的。

1.5RAFT聚合的优缺点

与其他聚合方式相比,RAFT聚合有许多优点:(1)适用的单体范围较宽[12]。不仅适用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等常用单体,还适用于丙烯酸、苯乙烯磺酸钠等功能单体。(2)聚合所要求的聚合条件温和,可在传统的自由基聚合条件下进行,适合的反应温度范围较宽,一般在40℃~160℃,且反应过程无需保护和解保护。(3)RAFT聚合可采用多种聚合方法实施,可用本体、溶液、乳液、悬浮等方法来实现,可用间歇加料、半连续加料及连续加料法来进行[13]。

尽管RAFT聚合有众多优点,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如:(1)RAFT聚合体系中也存在双基终止,双基终止生成的无活性聚合物,使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而要减少双基终止,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应远远低于试剂的浓度,这样又会导致聚合反应速率降低。而在制备嵌段共聚物过程中,需要再加入引发剂才能活化反应,这就难免会有后续单体的均聚副产物产生。(2)RAFT聚合存在控制程度与分子量的矛盾,单体浓度一定时,要得到高分子量的产物,就必须减少链转移剂的用量,但是链转移剂用量的减少会使聚合的可控性减弱,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3)聚合产物的链端基团为活性基团,所以在反应的最后阶段需进行基团转化。

2RAFT聚合最新研究进展

RAFT聚合应用十分广泛,通过RAFT聚合技术可以设计合成星形、嵌段、梳型、树枝状和梯状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14]。本文将重点介绍RAFT聚合在制备接枝聚合物、嵌段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近几年研究进展。

2.1RAFT聚合制备接枝聚合物

两亲性接枝聚合物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由其自组装成的药物或基因纳米载体具备极好的耐稀释性和在溶液中极高的稳定性。赵军强等人[15]基于pH响应的聚环状缩醛基甲基丙烯酸酯和二硫键修饰的聚乙二醇为原料,通过RAFT聚合和偶联反应合成了结构组成可控的具有氧化还原和pH双响应的接

枝型两亲性聚合物PTTMA-g-SS-PEG,并将其应用到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中,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钱文昊、苏俭生等人[16]以一端连有单电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链转移剂的聚乙二醇(PEG)为大分子链转移剂,调控2-(4-羟基丁酰氧基)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 BHBMA)的RAFT聚合,得到的PEG-b-Pt BHBMA嵌段共聚物引发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制得接枝共聚物PEG-b-(Pt BA-g-PLA)。通过聚乳酸末端的羟基与7-甲氧基香豆素-3-羧酸(COU)中羧基的酯化反应,得到了含有荧光标记分子的接枝共聚物PEG-b-(Pt BA-g-PLA-COU)。该聚合物主链选择性水解,得到了含有荧光标记分子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EG-b-(PAA-g-PLA-COU)。以PEG-b-(PAA-g-PLA-COU)为药物载体,对阿霉素(DOX)进行了负载,制得了含有荧光标记分子的聚合物载药胶束,利用紫外光谱和动态光散射测定了载药胶束的载药量和胶束尺寸。

2.2RAFT聚合制备嵌段聚合物

卢泉轩、徐安厚等人[17]在超临界CO2中,以亲CO2的含氟聚合物PDFMA-CDB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和分散剂,通过RAFT分散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b-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PDFMA-b-PSMA)含氟嵌段聚合物,并对聚合产物进行FTIR、1H NMR、GPC等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结构明确,分子量分布窄,符合RAFT聚合。

周建华等人[17]以聚丙烯酸为亲水性大分子RAFT试剂,采用RAFT聚合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了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并探讨了反应时间、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以及丙烯酸单体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对聚合的影响。

王昭、罗志基等人[19]以胆固醇和谷氨酸苄酯为主要出发原料,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氨基酸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ROP)以及"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组合方法,设计、合成了系列具有刚性液晶元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胆固醇碳酸酯-嵌段-聚谷氨酸苄酯(PHEMAChol-b-PBLG),并研究了PBLG均聚物及系列嵌段共聚物中聚氨基酸多肽链段的二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系列嵌段共聚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进一步采用圆二色谱(CD)和透射电镜(TEM)对系列嵌段共聚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二级结构及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制备得到纺锤形自组装聚集体和大复合胶束,并通过变性酸三氟乙酸的引入实现对嵌段共聚物中PBLG的二级结构及相应自组装聚集体形貌的有效调控。

2.3RAFT聚合制备星型聚合物

吴鹏、申迎华等人[20]利用耦合先臂法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制备以温度响应性聚(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co-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POD)和pH响应性聚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A)为臂,含二硫键的N,N'-双丙烯酰胱胺(BAC)为核的杂臂星型聚合物(MA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控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分子量分布指数PDI﹤1。3)。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动态光散射(DLS)考察了MAS在水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臂PDMAEA含量的增加,星型聚合物的LCST增大。当臂POD与PDMAEA的摩尔投料比为5:5时,聚合物浓度为1mg/m L时其在纯水中的LCST为38.2℃。

3结论

RAFT聚合是一种重要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确定性和多样性而被广泛运用到聚合物制备中。然而,RAFT试剂的选择对单体和反应条件十分重要,它是反应成功的关键。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RAFT聚合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在工业生产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AFT聚合技术定将为材料和化学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张慰盛.自由基活性聚合的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3(01):29-33.

[2]易运红,张力.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03):29-33.

[3]丘坤元.假卤原子S_2CNEt_2基团转移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

报告会,中国北京,2005[C].

[4]李凯.RAFT活性聚合方法合成含P4VP基的两亲性聚合物及其乳化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

学,2015.

[5]俞武敏.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活性自由基共聚合[D].浙江大学,2003.

[6]John Chiefari Y K B C,Roshan T.A.Mayadunne G F M C.Living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by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The RAFT Process[J].Macromolecules, 1998.

[7]刘飞明.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ed Of Functional RAFT Agent[D].东南大学,2012.

[8]Moad G,Rizzardo E,Thang S H.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y the RAFT Proces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05,58(6):379.

[9]刘迎凯.经RAFT聚合制备PEG聚合物、生物分子复合物及其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10]徐学伟.基于RAFT聚合的复杂结构共聚物的合成与自组装行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

[11]韩学琴.RAFT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2]张鹏,潘毅,郑朝晖,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在星形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J].

高分子通报,2009(04):49-57.

[13]张瑶瑶,王小辉,霍菲,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分散聚合[J].高分子通报,

2013(01):174-180.

[14]单莹莹,秦梦华,傅英娟.RAFT聚合在聚合物分子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造纸化学品,

2012(03):1-8.

[15]赵军强,邓联东,张建华,等.氧化还原和pH双响应性接枝聚合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

肿瘤活性研究: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中国上海,2013[C].

[16]钱文昊,苏俭生,龚雪,等.医用生物相容性接枝共聚物负载阿霉素和香豆素的研究[J].有

机化学,2015(12):2529-2536.

[17]卢泉轩,徐安厚,张炉青,等.超临界CO_2中RAFT聚合制备含氟嵌段聚合物[J].山东化工,

2016(08):15-19.

[18]周建华,贺仁妍,高敬民.RAFT聚合诱导自组装法合成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97-103.

[19]王昭,罗志基,李明睿,等.具有刚性液晶元侧基的嵌段共聚物PHEMAChol-b-PBLG的合成

及自组装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6(05):667-678.

[20]吴鹏,申迎华,耿文博,等.多重响应性杂臂星型聚合物的RAFT聚合合成及性能研究[J].高

分子学报,2015(09):1114-1120.

自由基聚合

2.自由基聚合 2.1引言 连锁聚合 根据聚合反应机理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为 逐步聚合 连锁聚合反应需要活性中心,单体在活性中心上反应形成大分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基,也可以是阴、阳离子。活性中心的性质与化合物共价键断裂的方式有关。 共价键有两种断裂方式:均裂和异裂 均裂: 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于两个基团,这种带独电子的基团呈电中性,称作自由基或游离基。 异裂: 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某一基团,形成阴离子或负离子,则另一缺电子基团称作阳离子或正离子。 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都有可能成为活性中心,可打开烯类单体或羰基单体中的π键,或使环状单体的σ键断裂开环,使之链引发和链增长,分别成为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实际上配位聚合也属于离子聚合的范畴。 Eg: 自由基聚合: 2.2连锁聚合的单体 单体能否聚合,须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考虑,热力学上能聚合的单体还要求有适当的引发剂、温度等动力学条件,才能保证一定的聚合速度。从热力学考虑可以进行连锁聚合的单体有: 2.2.1适合连锁聚合的单体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类单体:包括单烯类、共轭二烯类,甚至炔烃。其中:

单烯类:乙烯基单体中的碳碳双键中π键可以均裂也可以异裂,因此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具体选择哪种聚合方式,由取代基的性质决定。 共轭二烯类:如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处于共轭体系,在外界的影响下,双键的电子云易流动,诱导极化。因此单体既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也可以进行离子聚合。 2.羰基化合物如HCHO,CH3CHO,甚至酮类。 Eg: HCHO 羰基的双键有极性,使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碳原子则带有部分正电荷。 3.杂环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极性较强,一般不能自由基聚合,只适合于离子聚合。因此实际上只有碳碳双键的烯类单体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但也不是所有的都行,其取代基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2.2.2取代基对于乙烯类单体聚合能力的影响。 除了取代基的种类和性质外,取代基的数量和体积也颇有影响,概括起来,分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两个方面。电子效应又有诱导(极性)效应和共轭效应之分。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能改变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并且对所形成的活性种的稳定性也有影响,因此决定着对自由基,阴、阳离子聚合的选择性。 1.无取代基时 乙烯结构对称,偶极矩为零,对进攻试剂选择性差。(目前只有两种聚合途径,在高温高压下可进行自由基聚合;在低压下可进行配位聚合。) 2.一取代乙烯 1)取代基为供电基团 供电基团有:烷氧基,烷基、苯基、乙烯基等 它可以(1)使碳碳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进攻,生成碳阳离子。 (2)使生成的阳离子增长种共振稳定。(碳阳离子生成后,由于供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电子云密度缺少的情况有所改善,体系的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有所增加。)例如: 从诱导效应来看:烷氧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下降,理应进行阴离子或自由基聚合。 从共轭效应看:氧上未共用电子对能和双键形成P-π共轭,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 一般情况下,共轭效应占主动,所以是碳碳双键上电子云密度增加。同时又因为烷氧基的共轭,使正电荷不单单集中在碳阳离子上,而分散在碳氧两个原子上,使形成的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及实施方法 一、解释概念: 1、引发剂效率和引发剂半衰期 2、动力学链长及其表达式 3、链自由基的等活性理论 4、自动加速现象/ 自动加速效应 / 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效应 5、配位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 6、自由基聚合的双基终止,歧化终止、偶合终止 7、阻聚、缓聚、阻聚剂、分子量调节剂 8、链转移常数的定义及表达式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基聚合是由哪些基元反应组成的,其中决定聚合反应的速率的基元反应是什么?决定大分子链结构的基元反应是什么?决定聚合物分子量的两对竞争反应是什么与什么的竞争? 2、试总结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引发剂分解、链增长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3、引发剂有哪些种类?在无引发剂的情况下是否能发生自由基聚合?如何引发? 4、试总结自由基聚合有哪些链转移反应,这些反应对聚合度有何影响?写出自由基聚合产物聚合度的表达式。 5、推导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时作了哪四条基本假设?试写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并推导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式。 6、试回答动力学链长与聚合度之间的关系,在无链转移反应时,写出其关系式。 7、试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效应。对聚合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 8、使引发剂引发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什么? 9、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影响反应速度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这些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分子量有何影响? 10、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和,逐步聚合反应中,单体转化率与时间、产物聚合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什么?各自延长反应时间的目的是什么? 11、典型乳液聚合的基本组份有哪些?其中乳化剂用量和聚合反应速度、产物分子量有何关系?简述乳液聚合的机理,为什么乳液聚合时,在恒定的引发速率下可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分子量? 12、写出下列物质在高分子合成中的用途: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硫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BPO,丁基锂,Lewis酸、正丁硫醇、苯醌。 13、在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中,其聚合机理的特征是什么?(引发、增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概述与最新研究进展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概述与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活性”自由 基聚合方法。这种聚合方式被人们发现以来,RAFT聚合被化学和材料界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的设计和合成上。本文对RAFT聚合的产生、反应机理等做了简要描述,并综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RAFT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链转移剂 前言 活性聚合最早由美国科学家Szwarc于1956年提出。所谓活性聚合是指那些不存在任何使聚合链增长反应停止或不可逆转副反应的聚合反应。经历了60年的发展,活性聚合已从最早的阴离子聚合扩展到其它典型的链式聚合:如阳离子(1986年),自由基(1993年)等,并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活性聚合是高分子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活性聚合中依引发机理的不同,分为阴离子活性聚合、阳离子活性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配位活性聚合等。活性自由基聚合较其它几种聚合方式可聚合的单体多,反应温度范围较宽,能采用的溶剂种类和聚合方法多[1],因而引起了化学和材料界的极大重视。 活性自由基聚合依据其方法可分为引发转移终止(Iniferter)法,稳定自由基聚合(SFRP,NMP)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2]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法[3]。其中Iniferter法的缺点是聚合过程难以控制,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偏差较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NMP的主要缺点表现在需要使用价格昂贵氮氧自由基,而且氮氧自由基的合成较为困难;ATRP 的劣势则表现在当聚合一些能与过渡金属催化剂形成配位键的单体(如丙烯酸)时的控制力不强,而且较难除去金属离子和催化剂,此外还需要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对除氧的要求较高)[4]。相比而言,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法有着其它几种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单体范围广等),使得“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5]。 1RAFT聚合概述 1.1RAFT聚合的提出 1998年,Rizzardo E.等人在第37届国际高分子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一种新的CRP方法即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6]。他们以二硫代酯类化合物为链转移剂,通过增长自由基与二硫代酯类化合物的可逆链转移反应,实现控制聚合体系中增长自由基浓度,达到“活性”/可控的目的。 RAFT技术几乎是在同时被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Rizzardo课题组和法国的Charmot等人发现和申请专利的。Charmot等人将他们的发现命名为通过磺酸盐交换的大分子设计(MADLX),他们的专利仅仅限制在磺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_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第24卷第1期山 西 化 工V o l.24 N o.1 2004年2月SHAN X I CH E M I CAL I NDU STR Y Feb.2004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谭英杰, 梁玉蓉 (华北工学院分院材料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摘要:活性自由基聚合是目前高分子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R P)反应 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也是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之一。A TR P的独 特之处在于使用了卤代烷作引发剂,并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或退化转移的方式,有效地抑制了自由基 双基终止的反应。A TR P可以同时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单体,可以制备多种结构形式的、结构清晰的高 分子化合物。可实现众多单体的活性 可控自由基聚合。介绍了A TR P的研究进展,包括A TR P反应的 特点、聚合反应机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活性聚合反应;原子转移聚合反应;自由基双基终止;进展;特点;机理;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Q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050(2004)0120011205 引 言 聚合物合成的控制主要是指聚合物结构的控制和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活性聚合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极窄的聚合物,是控制聚合物分子量最理想的方法。通过活性聚合还能容易地获得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因此,活性聚合的研究受到高度的重视。 活性聚合的概念是1956年Sz w are提出的,即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大于增长速率的聚合反应。 活性聚合中依引发机理的不同,分为阳离子活性聚合、阴离子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等。至今为止发展最完善的是阴离子活性聚合,由此成功地获得了单分散聚合物、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然而,阴离子活性聚合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可聚合的单体也比较少,应用范围很有限。 与其他类型聚合反应相比,自由基聚合可聚合 收稿日期:2003210221 作者简介:谭英杰,男,1971年出生,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研究。 的单体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实现工业化生产容易。当今市场上60%以上的合成聚合物产品是由自由基聚合工艺制备的。所以,活性自由基聚合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但是,自由基不稳定,极易发生双自由基终止反应,难以实现自由基活性聚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努力寻找获得自由基活性聚合的途径[1]。 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R P)的特点 新材料的合成技术是21世纪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高分子合成化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能满足各种要求的新材料不断问世,成为合成材料技术取得日新月异进展的重要基础之一。20世纪50年代配位聚合技术的出现,开辟了立构规整聚合的新纪元;而各种活性聚合技术的发展为合成出结构和组成可控的聚合物材料提供了可能性。自由基聚合产品占了所有聚合物产品的一半以上,因此,发展“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95年中国旅美学者王绵山等首先发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R P)技术后,立即引起世界各国高分子界专家学者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一种活性聚合技术,可有效地

自由基聚合机理以及四种常见共聚物

自由基聚合机理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多属连锁聚合,连锁聚合反应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各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大。连锁聚合链引发形成活性中心(或称活性种),活性中心不断与单体加成而使链增长(单体之间并不反应),活性中心的破坏就是链终止。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都可能成为活性中心引发聚合,故连锁聚合又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其中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的60%。 热力学上能够聚合的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是有差异的,如氯乙烯只能自由基聚合、异丁烯只能阳离子聚合、MMA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苯乙烯则可按各种连锁机理聚合。 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60%以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类、聚丙烯腈、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ABS树脂等聚合物都通过自由基聚合来生产。本节将对自由基链式聚合反应作较详细的讨论。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此外,还可能伴有链转移反应。现将各基元反应及其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1 链引发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用引发剂引发时,将由下列两步组成:(1)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 (2)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 单体自由基形成以后,继续与其他单体加聚,而使链增长。 比较上述两步反应,引发剂分解是吸热反应,活化能高,约105~150kJ/mo1,反应速

率小,分解速率常数约10-4~10-6s-1。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结合成单体自由基这一步是放热反应,活化能低,约20~34kJ/mo1,反应速率大,与后继的链增长反应相似。但链引发必须包括这一步,因为一些副反应可以使初级自由基不参与单体自由基的形成,也就无法继续链增长。 有些单体可以用热、光、辐射等能源来直接引发聚合。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少,苯乙烯热聚合已工业化;紫外光固化涂料也已大规模使用。 2 链增长 在链引发阶段形成的单体自由基,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活性并不衰减,继续和其他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这个过程称做链增长反应,实际上是加成反应。 为了书写方便,上述链自由基可以简写成,其中锯齿形代表由许多单元组成的碳链骨架,基团所带的独电子系处在碳原子上。 链增长反应有两个特征:一是放热反应,烯类单体聚合热约55~95kJ/mol;二是增长活化能低,约20~34KJ/mol,增长速率极高,在0.01~几秒钟内,就可以便聚合度达到数千,甚至上万。这样高的速率是难以控制的,单体自由基一经形成以后,立刻与其他单体分子加成,增长成活性链,而后终止成大分子。因此,聚合体系内往往由单体和聚合物两部分组成,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对于链增长反应,除了应注意速率问题以外,还须研究对大分子微观结构的影响。在链增长反应中,结构单元间的结合可能存在“头-尾”和“头-头”或“尾-尾”两种形式。经实验证明,主要以头-尾形式连接。这一结果可由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得到解释。对一些取代基共轭效应和空间位阻都较小的单体聚合时头-头结构会稍高,如醋酸乙烯酯、偏二氟乙烯等。聚合温度升高时,头-头形式结构将增多。

【CN109867736A】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5824.1 (22)申请日 2019.03.15 (71)申请人 重庆科技学院 地址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 20号 (72)发明人 张鹏 杨子腾 邓博 廖文平  王文哲 梅先伦 李婷 周成裕  贾振福 陈世兰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代理人 郑勇 (51)Int.Cl. C08F 2/38(2006.01) C08F 220/56(2006.01) C08F 222/38(2006.01) C07C 329/00(2006.01)C09K 8/5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及其制备方 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 剂,所述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为2-(苯甲基 三硫代碳酸酯基)丙酸,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可 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 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制 备的链转移剂,可实现在相同条件下,本发明制 备的链转移剂比市售的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 酯基)-2-甲基丙酸制备的凝胶分散体的粒径更 小。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备工艺流程简单,不 涉及特殊设备,后处理容易,容易实现工业化生 产。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09867736 A 2019.06.11 C N 109867736 A

1.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为2-(苯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丙酸, 其结构式为 2.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取氢氧化钾溶于水中,20分钟之内缓慢加入2-巯基丙酸;然后再逐滴加入二硫化碳得橙黄色溶液,搅拌反应3-7小时; 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溴化苄,然后将反应物加热回流10-14小时,待冷却至室温后,将粗产物与二氯甲烷混合并加入浓盐酸进行分液,有机层呈黄色,收集有机相; 3)将有机相分别用饱和食盐水和纯净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得2-(苯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丙酸,即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步骤如下:取13.0g氢氧化钾溶于125g水中,20分钟之内缓慢加入10mL2-巯基丙酸,逐滴加入15mL二硫化碳后得到橙黄色溶液,搅拌5h后加入19.8g溴化苄,用三颈烧瓶加热回流12h 后冷却至室温,待反应物冷却后,将粗产物倒入500mL分液漏斗中与150mL二氯甲烷混合并加入25mL浓盐酸酸化直到有机层呈黄色,水层用氯仿洗两次后将有机相合并,有机相先后用100mL饱和食盐水和100mL纯净水分别洗一次和两次,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即得2-(苯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丙酸。 4.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在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在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 1)向反应器中加入二甲亚砜作为溶剂,再加入丙烯酰胺作为单体,加入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加入2-(苯甲基三硫代碳酸酯基)丙酸作为链转移剂,加入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待反应物完全溶解; 2)将反应器中冲入氮气除氧并密封,然后将反应器在40-80℃温度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立即取出浸入冰水浴冷却至室温,得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在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单体、交联剂、链转移剂加入的摩尔比为74-91:5-20:4-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在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温度条件为50-7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在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控制步骤1)所述反应物的固含量为6%-9%。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09867736 A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H2C CHCl H2C CH H2C CCl2H2C CH2H2C C H2C CHCN H2C C(CN)2H2C CHCH3F2C CF2ClHC CHCl H2C C CH3 COOCH3H2C C CN COOCH3 HC CH OC CO O 答: (1)可以。Cl原子的诱导效应为吸电性,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相抵,电子效应微弱,只能自由基聚合。 (2)可以。为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基。 (3)可以。结构不对称,极化程度高,能自由基聚合。 (4)可以。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较难自由基聚合。 (5)不能。1,1—二苯基乙烯,二个苯基具有很强的共轭稳定作用,形成的稳定自由基不能进一步反应。 (6)可以。吸电子单取代基。 (7)不可以。1,1双强吸电子能力取代基。 (8)不可以。甲基为弱供电子取代基。 (9)可以。氟原子半径较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10)不可以。由于位阻效应,及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难自由基聚合 (11)可以。1,1-双取代。 (12)可以。1,1-双取代吸电子基团。 (13) 不可以。1,2-双取代,空间位阻。但可进行自由基共聚。 2、试比较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点。

答: 自由基聚合:(1)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均不等,链引发最慢是控制步骤。 (2)单体加到少量活性种上,使链迅速增长。单体-单体,单体-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之间均不能反应。 (3)只有链增长才是聚合度增加,从一聚体增加到高聚物,时间极短,中间不能暂停。聚合一开始就有高聚物产生。 (4)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转化率相应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变化较小。 (6)反应产物由单体,聚合物,微量活性种组成。 (7)微量苯酚等阻聚剂可消灭活性种,使聚合终止。 缩聚反应:(1)不能区分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部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基本相同。 (2)单体,低聚物,缩聚物中任何物种之间均能缩聚,使链增长,无所谓活性中心。 (3)任何物种之间都能反应,使分子量逐步增加,反应可以停留在中等聚合度阶段,只在聚合后期才能获得高分子产物。 (4)聚合初期,单体缩聚成低聚物,以后再由低聚物逐步缩聚成高聚物,转化率变化微小,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延长缩聚时间分子量提高,而转化率变化较小。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缩聚物组成。 (7)平衡和基团非等当量可使缩聚暂停,这些因素一旦消除,缩聚又可继续进行。 3、解释下列概念: 歧化终止,偶合终止,引发剂效率,笼蔽效应,诱导效应,自动加速现象,诱导期,聚合上限温度,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增溶作用,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种子乳液聚合, 答: 歧化终止: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在均裂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聚合的部份占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

自由基聚合题库

? 1. 目前,悬浮聚合发主要用于生产( )。
A. PVC、PVDC C. PE
正确答案:A.
B. PS D. PP
? 2. 下列单体中可进行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反应的是( )。
A. 氯乙烯 B. 苯乙烯 C. 乙烯 D. 醋酸乙烯 正确答案:B.
? 3. 聚乙烯醇的单体是( )。
A. 乙烯醇 B. 乙醇
C. 乙醛
D. 醋酸乙烯酯
正确答案:D.
? 4. 典型乳液聚合中,主要引发地点是在 ( )。
A. 单体液滴 B. 胶束 C. 水相 D. 单体液滴和胶束 正确答案:B.
? 5. 过硫酸钾引发剂属于( )。
A. 氧化还原引发剂 B. 水溶性引发剂 C. 油溶性引发剂 D. 阴离子引发剂 正确答案:B.
? 6. 在自由基聚合中,若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的引发速度较慢,则最终聚合速率与单体浓 度呈( )级关系。
A. 1 C. 2
正确答案:B.
B. 1.5 D. 不能确定
? 7. 苯醌是常用的分子型阻聚剂,一般用单体的( )就能达到阻聚效果。
A. 1.0%一 0.5% C. 2.0%一 5.0% 正确答案:D.
B. 1.0%一 2.0% D. 0.1%一 0.001%
? 8. ( )的自由基是引发聚合反应常见的自由基。

A. 高活性 B. 低活性 C. 中等活性 D. 无活性 正确答案:C.
? 9. 某工厂用 PVC 为原料制搪塑制品时,从经济效果和环境考虑,他们决定用( )聚合 方法。
A. 本体聚合法生产的 PVC C. 乳液聚合法生产的 PVC
正确答案:C.
B. 悬浮聚合法生产的 PVC D. 溶液聚合法生产的 PVC
? 10. 自由基链转移反应中,不可能包括活性链向( )的转移。
A. 高分子 B. 单体 C. 引发剂 D. 溶剂
? 1. 对于自由基聚合,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升高聚合温度,得到的聚合物的分 子量将(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不一定 正确答案:B.
? 2. 在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加入少量苯乙烯,会发生( )
A. 聚合反应加速 C. 相对分子量降低 正确答案:B.
B. 聚合反应停止 D. 相对分子量增加
? 3. 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 )。
A. 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C. 快引发,快增长,难终止
正确答案:A.
B. 快引发,慢增长,不中止 D. 慢引发,慢增长,速终止
? 4. 合成丁基橡胶的主要单体是( )。
A. 异丁烯+丁二烯 C. 异丁烯
正确答案:B.
B. 异丁烯+异戊二烯 D. 丁二烯
? 5. 合成橡胶通常采用乳液聚合反应,主要是因为乳液聚合( )。
A. 产品较纯净
B. 易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
C. 不易发生凝胶效应 D. 聚合反应容易控制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简称RAFT)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是实现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一种主要方法。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自98年首次报道以来,迅速成为高分子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RAFT聚合时在传统自由基聚合的体系中引入一种被称为RAFT试剂的化合物,通过与自由基进行可逆加成/断裂反应来实现分子链的“活性”增长。 RAFT反应过程已基本确立,但对加成/断裂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却又争议,是当前RAFT聚合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共聚反应体系中RAFT试剂的选择原则:RAFT共聚反应所选用的RAFT试剂既要能够实现产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可控性,又不能对共聚速率产生较大的缓聚作用,缓聚作用如果很大,不仅延长了聚合时间,还使得聚合体系中死聚物含量增大,加宽了产物的PDI。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结合了自由基聚合和活性聚合的优点:一方面,可以精确控制大分子链的增长过程,从而得到预设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可以合成嵌段聚合物、规整结构的星型聚合物和梳状聚合物等以往无法合成的聚合物;另一方面,它适用单体范围广、单

体易共聚、聚合条件比较温和并能应用于水介质体系。 RAFT 试剂是一种高效的可逆链转移试剂,通过增长自由基与链转移剂之间可逆的链转移平衡反应实现对聚合过程的控制。相比其他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RAFT 聚合具有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适用单体范围广等优点。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基本特征是在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反应:休眠种可以在催化剂存在下活化,也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如加热等)自活化以形成活性种,在单体存在条件下,活性种可以增长,直到其再次失活变为休眠种,活性种失活的同时还可能发生终止及链转移等副反应。可以简单的认为休眠种每 k act 秒活化一次变为活性种,在活性种状态停留k deact 秒后又回到休眠种的状态。通常情况下,k act -1=10-103s 而k deact -1=0.1-1ms ,也就是说 活性链(活性链定义为活性种与休眠种的总和)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休眠状态。 当活化-失活速率远快于终止或引发速率时,活性种与休眠种的相互交换反应在稳态条件下达到平衡。 一般来说,如果在一段聚合时间内,活性链的活化-失活频率足够快,则可以保证所有的链有相同的增长机理,得到具有低分散度的聚合产物。 RAFT 聚合机理: ex ex k k --P X P P X P '''++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活性聚合的历史 ?“活性聚合”与“活性聚合物”的概念是由澳大利亚的Szware 于1956年在研究阴离子聚合时首先提出的。他将活性聚合定义为无不可逆链终止过程(链转移和终止)的聚合反应。 ?先后开发成功的聚合技术有退化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DTFRP)、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SFRP)、原子转移活性控制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转移终止剂( iniferter)活性自由基聚合以及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 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 RAFT的发现 1998年,澳大利亚的Rizzardo等人发现了一种使用双硫酯调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得到了相对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称其为RAFT自由基聚合。 RAFT的定义 ?在二硫代酯调控的聚合体系中, 传统引发步骤产生的增长自由基进攻硫原子, 生成一个自由基中间体, 该中间体两臂中的任何一个均可以发生裂解, 再次释放出二硫代酯和一个增长自由基. 该过程是一个可逆反应, 称为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过程,也就是RAFT. RAFT的特点 ?RA FT 聚合除具有自由基聚合的一般特征,如单体种类多、反应条件宽松、以水为介质、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如? A.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远大于链增长速率; ? B.与传统的自由基相比较能更好地实现对分子结构的控制,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聚合物的重要手段; ? C.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方便地合成结构可控的聚合物,如嵌段、接枝、星形、树枝状、支化及超支化聚合物等 ? D.与NMP、Ini erter 和ATRP 等方法相比, RA FT 聚合适用的单体范围更广, 几乎所有能进行自由基聚合的烯类单体都能进行RAFT聚合, 且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没有聚合实施方法的限制, 适宜于本体、溶液、乳液、悬浮等聚合方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理论

(1)ATRP介绍 王锦山等[1]采用1-苯-1-氯乙烷作为引发剂,氯化亚铜和联吡啶(bpy)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130℃下引发苯乙烯(St)的本体聚合,反应3h产率可达95%。理论分子量和实验值符合较好。为了验证反应的自由基机理,比较了所得聚合物与一般自由基聚合所得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发现两者比较一致。并且当加入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时,成功实现了嵌段共聚,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由此他们提出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ATRP是以简单的有机卤化物为引发剂、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卤原子载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建立可逆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了对聚合反应的控制。 聚合原理 引发阶段,处于低氧化态的转移金属卤化物Mt n,从有机卤化物R-X中吸取卤原子X,生成引发自由基R·及处于高氧化态的金属卤化物Mt n+1-X,自由基R·可引发单体聚合,形成链自由基R-M n·。R-M n·可从高氧化态的金属配位化合物Mt n+1-X中重新夺取卤原子而发生钝化反应,形成R-M n-X,并将高氧化态的金属卤化物还原为低氧化态的Mt n。增长阶段,R-M n-X与R-X一样(不总一样)可与Mt n发生促活反应生成相应的R-M n·和Mt n+1-X,R-M n·与R-M·性质相似均为活性种,同时R-M n·和Mt n+1-X又可反过来发生钝化反应生成R-M n-X和Mt n,则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的同时始终伴随着一个自由基活性种与大分子卤化物休眠种的可逆转换平衡反应。 由此可见,ATRP的基本原理其实是通过一个交替的“促活—失活”可逆反应使得体系中的游离基浓度处于极低,迫使不可逆终止反应被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实现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 ATRP聚合体系的引发剂主要是卤代烷RX(X=Br,C1),另外也有采用芳基磺酰氯、偶氮二异丁腈等。RX的主要作用是定量产生增长链。α-碳上具有诱导或共轭结构的RX,末端含有类似结构的大分子(大分子引发剂)也可以用来引发,形成相应的嵌段共聚物。另一方面,R的结构应尽量与增长链结构相似。卤素基团必须能快速且选择性地在增长链和转移金属之间交换。Br和Cl均可以采用,采用Br的聚合速率大于Cl[2]。 金属催化剂及配体 第一代ATRP催化剂为CuX(其中X为Br,Cl),此后有人采用了RuⅡ,RhⅡ,NiⅡ,FeⅡ,ReⅤ等过度金属卤化物[3]。而最早采用的配位剂是联二吡啶(bpy),后来有了dNbipy,PMDETA,BDE,BPMODA和Me6TREN等高活性的催化剂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概述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概述 1.引言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它克服了分子量及其分布不可控,难以合成嵌段聚合物等缺陷,做到了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聚合物结构可控等一系列要求。这类聚合反应主要是有效降低了增长活性中心的浓度,抑制了双基终止的发生,延长了自由基的寿命和分子量的统一性;使用快引发的方式,保证不同分子链同时增长。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机理得到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基于引发-转移-终止剂(Initiator-chain transfer-terminator)的活性自由基聚合(Iniferter法)、基于氮氧稳定自由基的活性自由基聚合(Living nitroxide-mediated stabl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SF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基于可逆加成碎裂链转移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和退化转移自由基聚合(degenerative transfer process-DT)等等。 在这些不同的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当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方法。 2.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概述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1995年由卡内基梅隆大学Matyjaszewski课题组提出的一种“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新机理Wang, J-S; Matyjaszewski, K.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 J. Am. Chem. Soc. 1995, 117: 5614–5615.。在同一年,日本京都大学的泽本光南(Mitsuo Sawamoto)教授也在同时期独立发表了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Kato, M; Kamigaito, M; Sawamoto, M; Higashimura, T.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with the Carbon Tetrachloride/Dichlorotris-(triphenylphosphine)ruthenium(II)/Methylaluminum Bis(2,6-di-tert-butylphenoxide) Initiating System: Possibility of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Macromolecules. 1995, 28: 1721–1723.,其本质就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主要是依靠大分子活性中心与卤素原子在催化剂的参与下形成增长活性中心(活性种)和与卤素可逆终止的大分子链自由基(休眠种)之间的平衡来控制聚合的。它可以抑制链终止反应,控制聚合速度以保证同时增长,最终达到控制分子量及分布,并实现大分子结构设计的。 2.1.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体系组成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体系有以下几个组份。 单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适用的单体种类比较多,并无太大限制,最好有可以稳定自由基的基团。但是每一种单体的聚合速率相差较多,需要通过其他因素的控制来调控Matyjaszewski, Krzysztof; Xia, Jianhui.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Chemical Reviews. 2001, 101 (9): 2921–90.。 溶剂。常用的溶剂如甲苯、二甲苯、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等都可以使用。有些体系直接用单体做本体聚合。 引发剂。聚合要做到活性可控,就要求引发既有较快的引发速率,使所有大分子链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增长来保证分子量窄分布。同时,由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机理,一般使用有机卤代物做引发剂,最常用的是卤代烷。溴代烷和氯代烷都可以较好的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但是溴代烷有更强的活性。同时,一定的引发剂结构可制备不同结构的聚合物。如多卤代烷支链的引发剂可制备星型聚合物。 催化剂。催化剂是ATRP中的重要组份。它既决定了反应速率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分子量的分布。若催化剂投料较少,则活性种浓度较高,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但会使双基终止等副反应增加,但不利于制备分子量窄分布的聚合物。 最初的催化剂体系是卤化亚铜/联吡啶体系,反应体系是非均相体系。后来在联吡啶上引入油溶性长链,变为均相催化体系,并且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自由基聚合中获得近似单分散的聚合物。为了开发较为便宜且反应速率较快的催化体系,后来又出现了Fe、Ru、Ni体系,而配体开始用高催化活性的多胺、亚胺等代替。 配体。配体与催化剂形成络合物,以解决催化剂在有机相中的溶解问题。不同配体对此问题

自由基聚合链转移 一种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_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第8期高分子通报?85? 一种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单电子转移一活性自由基聚合 汤鑫焱,翟光群。,孔立智 (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市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软物质与大分子科学研究室,常州213164)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一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SET—LRP的机理是基 于Cu(I)在某些溶剂中的歧化反应和Cu(o)通过外层电子转移(oSET)使引发剂R—X生成自由基离子 [R—x]一,自由基离子通过异裂生成自由基R?.从而引发单体进行聚合。讨论了引发荆、催化剂、溶剂和配体 对SET_LRP的影响。通过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对比.表明用于ATRP的引发剂也能广泛应用于 SET-LRP.而用于SET-LRP的配体必须是能使络合物高度不稳

定、能够使Cu(1)迅速发生歧化反应的配体;通 过比较还显示出SET.LRP巨大的优越性单体适应范围广、反应速率快、反应条件简单、催化剂容易脱除、反应 产物没有颜色变化。总之,SET—LRP将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电子转移一活性自由基聚合I机理;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前言 自0tsu[1]1982年首先报道了iniferter调节的自由基聚合之后,上世纪90年代诞生三种主要活性自由基聚合(LRP)技术。分别为1993年George等[2]报道的氮氧自由基调控活性聚合(NMP)技术,1995年Matyjaszewski[3.引、Sawamoto[s.6]和Percec等[7]三个小组几乎同时独立报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1998年澳大利亚CSlRO的Rizzardo等[8_10]报道的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聚合技术(RAFT)和黄原酸醋交换法设计大分子(MADIX)技术。 现有的三种活性聚合技术各有优缺点。NMP过程体系简单。但只对苯乙烯类单体可控性较好。而且聚合温度较高,往往超过120。C。RAFT/MA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_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第24卷第1期山 西 化 工Vo l.24 N o.1 2004年2月SHA N XI CHEM ICA L IN DU ST R Y F eb.2004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谭英杰, 梁玉蓉 (华北工学院分院材料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摘要:活性自由基聚合是目前高分子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 R P)反应 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也是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之一。A T R P的独 特之处在于使用了卤代烷作引发剂,并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或退化转移的方式,有效地抑制了自由基 双基终止的反应。A T R P可以同时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单体,可以制备多种结构形式的、结构清晰的高 分子化合物。可实现众多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介绍了AT RP的研究进展,包括A T RP反应的 特点、聚合反应机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活性聚合反应;原子转移聚合反应;自由基双基终止;进展;特点;机理;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 Q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50(2004)01-0011-05 引 言 聚合物合成的控制主要是指聚合物结构的控制和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活性聚合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极窄的聚合物,是控制聚合物分子量最理想的方法。通过活性聚合还能容易地获得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因此,活性聚合的研究受到高度的重视。 活性聚合的概念是1956年Szware提出的,即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大于增长速率的聚合反应。 活性聚合中依引发机理的不同,分为阳离子活性聚合、阴离子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等。至今为止发展最完善的是阴离子活性聚合,由此成功地获得了单分散聚合物、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然而,阴离子活性聚合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可聚合的单体也比较少,应用范围很有限。 与其他类型聚合反应相比,自由基聚合可聚合 收稿日期:2003-10-21 作者简介:谭英杰,男,1971年出生,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研究。的单体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实现工业化生产容易。当今市场上60%以上的合成聚合物产品是由自由基聚合工艺制备的。所以,活性自由基聚合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但是,自由基不稳定,极易发生双自由基终止反应,难以实现自由基活性聚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努力寻找获得自由基活性聚合的途径[1]。 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的特点 新材料的合成技术是21世纪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高分子合成化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能满足各种要求的新材料不断问世,成为合成材料技术取得日新月异进展的重要基础之一。20世纪50年代配位聚合技术的出现,开辟了立构规整聚合的新纪元;而各种活性聚合技术的发展为合成出结构和组成可控的聚合物材料提供了可能性。自由基聚合产品占了所有聚合物产品的一半以上,因此,发展“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95年中国旅美学者王绵山等首先发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技术后,立即引起世界各国高分子界专家学者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一种活性聚合技术,可有效地

聚合反应实施方法1

第二章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 第一节连锁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 工业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等。 一、本体聚合——适用于自由基、离子型聚合反应 1.定义:在不加溶剂或分散介质情况下,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有时也不加)或光、热、辐射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的一种方法。 基本组成:单体、引发剂。有时也加入增塑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色料等。 2.分类 (1)根据单体与聚合物相互混溶的情况可分为:均相、非均相聚合(或沉淀聚合)两种。 均相聚合反应:凡单体与所形成的聚合物能相互混溶,在聚合过程中无分相现象发生的反应。 沉淀聚合反应:单体与所形成的聚合物不能相互混溶,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逐渐沉析出来的反应。 (2)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的状态,可分为气相、液相、固相本体聚合,其中液相本体聚合应用最广泛。 (3)工业上分,间歇法、连续法。 3.特点: (1)聚合方法简单,生产速度快,产品纯度高,设备少。 (2)易产生局部过热,致使产品变色,发生气泡甚至爆聚。 (3)反应温度不易恒定,所以反应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散性较大。 (4)产品容易老化。 1

4.主要产品: PS树脂、PMMA树脂、PE树脂、PVC树脂等。 5.主要影响因素: (1)单体的聚合热 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如何排除是生产中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两段式聚合 第一段在较大的聚合釜中进行,控制10%~40%以下转化率;第二 段进行薄层(如板状)聚合或以较慢的速度进行。 (2)聚合产物的出料 是本体聚合的第二个问题,控制不好不但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造成生产事故。 解决办法:根据产品特性,选出料方式 浇铸脱模制板材或型材, 熔融体挤出造粒, 粉状出料。 6.优点;产物纯净,适于生产板材、型材等透明制品,也可生产电绝缘材料和医用材料。 7.应用: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动力学研究、竟聚率测定。 二、溶液聚合 1.定义:将单体和引发剂溶解于适当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的一种方法。 基本组成→单体、引发剂、溶剂 2.类型: (1)根据溶剂与单体和聚合物相互混溶的情况分为:均相、非均相溶液聚合(或沉淀聚合)两种。 均相聚合反应:凡溶剂与单体和聚合物能相互混溶,得到的产物为高聚物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