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知识结构图
- 格式:ppt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概思维图历史第一单元主要围绕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展开,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早期文明的各个阶段。
以下是对这一单元知识点的总结概思维图: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追溯到约20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祖先出现在非洲。
- 工具使用:旧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
- 火的使用:约100万年前,人类开始掌握火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语言的出现:语言的产生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促进了人类之间的交流。
2. 农业革命- 农业起源: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生产。
- 农业技术:包括耕作、灌溉和作物轮作等技术的发展。
- 定居生活:农业的出现使得人类开始在固定地点建立村庄,形成早期的定居社会。
3. 早期文明的兴起- 城市国家:如苏美尔、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文明,这些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和国家。
- 社会结构:出现了阶级分化,包括统治者、祭司、农民和奴隶等不同社会阶层。
- 文字系统:为了管理国家和社会,早期文明发展了文字系统,如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
4. 古代帝国的扩张- 帝国形成: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这些帝国通过征服和扩张,统一了大片领土。
- 文化交流:帝国的扩张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 法律和制度:帝国时期出现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如罗马法。
5. 宗教与哲学的发展- 宗教信仰:宗教在古代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古埃及的多神教、犹太教和佛教等。
- 哲学思想: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人类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6. 科技与艺术的进步- 科技发展:包括冶金、建筑和医学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 艺术创作:如雕塑、绘画和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反映了古代文明的审美和文化成就。
通过以上概思维图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第一单元涵盖了从人类起源到古代文明的多个方面,展示了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这些知识点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基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历史朝代演进图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约73万年前:北京直立人,已经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有部分学者认为北京直立人与中国现代人类并无连续演化关系。
公元2万~1万年前:山顶洞人约5万年~5千多年前:长滨文化新石器时代前7500年前:彭头山文化,最早出现稻谷的中国史前文化。
前7000年前:裴李岗文化前6000年前:磁山文化前3000年前:龙山文化(黑陶文化)7,000年前-5000年前:大坌坑文化约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圆山文化青铜时代约1800至500年前:十三行文化2000年前到400年前:番仔园文化夏商周夏朝约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
约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灭有穷国,中兴夏朝。
约前1559年: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夏朝灭亡。
商朝约前1320年:商王于盘庚时把都城自奄迁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发展。
前1264年:商王武丁分封他的叔父蔓叔于邓国。
前1147年:商王武乙继位,与巫术作斗争,实行礼制改良。
前1046年: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击败商王帝辛的军队,商朝灭亡。
西周前899年:周懿王元年,郑国的天亮了两次(发生了日食)。
前842年:都城发生平民暴动,周厉王逃离至彘。
前841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政),号称共和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周幽王,周平王继位。
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至雒邑。
春秋春秋前722年:郑庄公平定共叔段之乱。
时为鲁隐公元年,史书《春秋》编年始于此。
前720年:周平王、郑庄公互派儿子为人质,周天子地位大为降低。
前707年:周桓王率诸侯军队伐郑,被郑庄公打败且肩膀中箭,诸侯争霸时代开始。
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称王,为诸侯称王之始。
历史考研笔记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社会)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远古时代:夏前史,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原始群,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注:原始群指为生存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松散群体。
氏族公社特点:1族外婚2血亲关系3特定名称、固定信仰、原始共产制确立:同祖母,特定氏族符号,族外婚为前提,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社会单位。
产生的社会基础:定居和族外婚猿人(旧早)杂交京谋田原始群古人(旧中)血缘婚(同辈婚)马丁长大原始社会新人母系(旧晚)族外婚(氏族内部禁婚)山河柳河畔羊氏族社会对偶婚(主夫主妻)父系一夫一妻制家住纹龙注:京谋田:北京、元谋和蓝田。
马丁长大:马坝、丁村、长阳和大荔。
山河柳(新人):山顶洞、河套和柳江。
河畔(半)羊(仰)(母系):河姆渡、半坡和仰韶。
家渚(住)纹(汶)龙:齐家、良渚、大汶口和龙山1农为主,现畜牧2磨石器,南稻北粟3手工制陶1族外婚,对偶婚2定居村落3母权制1铜器发明经济 2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父系 3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组织: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禅让制氏族制的瓦解:生产力-剩余-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国家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点: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形成。
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黄帝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炎帝阪泉之战。
三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禅让制:民主-推举-承认-确立。
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59,徐旭生,河南偃师二里头,系统发掘,夏文化。
兵礼器(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制骨,陶窑,农业工具原始,陶酒器,贝,墓葬分化,宫殿,建筑群。
夏商周断代工程:人社自结合,科技手段,学科交叉,解决年代,96-00。
夏朝的巩固和发展自禹始,入文明,奴制立,都阳城,迁阳翟。
涂山之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礼。
钧台之享:阳翟,“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太康失国:启子太康,不恤民事,东夷后羿,得拥夺权。
高一历史每课知识点结构图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而作为高中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我们将接触到众多的知识点,本文将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高一历史每课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2. 世界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中国文明3. 古代东方文明的交流与交往- 各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二、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衰落- 夏朝的建立与特点- 商朝的兴起与特点- 周朝的兴起与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春秋时期的政治动荡与分封制 -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与变法思潮 - 孙子兵法与兵家思想的兴起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的推动 - 汉朝的科技发展与物质文明三、世界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文化-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 - 法老王与金字塔的建造-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与消亡2. 古希腊城邦与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民主制度的雏形:雅典民主制 - 希腊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传统3.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与传承-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 罗马法律的传统与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能从中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事实的堆砌,更是一门深邃而有趣的学问。
通过结构图的形式呈现高一历史每课的知识点,既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帮助我们掌握知识的体系,同时也方便我们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对比和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历史认知。
当我们学习高一历史课程时,不妨按照结构图的顺序进行学习和复习,逐步建立起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