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生理机制.ppt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6
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本章重点脑是怎样进化的?神经元的构造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脑功能发挥作用的几种理论是什么?难点:神经冲动的传导的机制、神经冲动化学传导的机制;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系统与脑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可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性反应。
例如,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
多细胞动物——网状神经系统,执行传递兴奋功能。
例如,腔肠动物水螅己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属于链状或节状神经系统,由头部神经节和腹部神经节组成。
头部神经节的发达,在神经系统演化上称“发头现象”。
发头现象的岀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1)脊椎内有一条神经管——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
在神经管的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五个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
(2)两栖动物的前脑己经发展成为两半球。
(3)爬行动物开始出现了大脑皮层。
注意: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神经组织的主要区别: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位于腹侧,是实心管状;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位于背侧,是空心管状;4.髙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髙部位。
(1)脑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衡量脊椎动物脑的相对大小。
进化特点之一:脑重占体重比例增加。
(2)皮层相对容积和面积的变化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比值。
进化特点之二:新皮层容积和面积增大。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进化特点之三:皮层结构、功能更加复杂。
5.人类文化与脑进化的关系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群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脑的产物。
第2章心理的生理机制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明白一个事实:人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其机体内部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独立学科,必须回答这一问题,有关心理的生理机制问题,历来都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心理的生理机制探讨的是,当心理活动发生时,人的机体的内部工作方式,也就是心理产生的生理物质基础及相伴随的生理过程。
如,我们分析上课铃响了,学生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这一活动的发生机制。
听到铃声学生走进教室,这是一个心理活动的完成。
从听到铃声到走进教室,机体经历了听觉器官(耳)接受声波刺激(铃声);然后这一信息传至大脑,大脑作出行为的判断;最后这一行为判断命令会传到相应部位,机体立即采取行动(走进教室)。
在学生这一行为完成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机体的内部一系列生理活动。
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个行为的完成少不了生理方面的参与,而生理方面主要是神经系统和相应感受器官的参与活动过程。
2.1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心理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如果要从生理学的观点了解行为,必须明白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
整个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一般认为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同时也有可能参与某些神经机能活动,如记忆贮存。
但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机能的核心。
2.1.1神经元神经元(或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脑有100亿个神经元,尽管这些神经元有多种不同形态和机能,但却有其共同的结构特征及相应的机能。
2.1.1.1神经元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见图2—1)。
神经元是一种生物细胞,从而和其他细胞一样,同样有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等生命过程。
这些过程主要是在细胞体内进行。
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
细胞体具有联络和整合输入信号,并传出信号以及对整个细胞的保护营养作用。
(图2—1神经元结构示意图)树突是从细胞体延伸出来的许多短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