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标注法讲解1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78
平面标注法课件教案教案标题:平面标注法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标注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平面标注法的常用符号和标注规则;3. 能够运用平面标注法进行简单的工程图纸标注。
教学准备:1. 平面标注法的教学PPT;2. 工程图纸样本;3.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平面标注法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在工程图纸中标注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平面标注法,并请他们谈谈自己对标注的认识和经验。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教学PPT介绍平面标注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标注的定义、标注的作用和标注的分类等。
2. 详细解释平面标注法中常用的符号和标注规则,如尺寸线、箭头、基准线、标注线等。
3.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标注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如何避免标注的混乱和重叠。
三、示范演示(15分钟)1. 准备一份简单的工程图纸样本,选择其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标注演示。
2. 在教学PPT上展示实时演示的过程,同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工程图纸进行标注练习。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标注法的重要性和学习成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平面标注法,通过标注更多复杂工程图纸的练习来提高技能水平。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标注方法和标准,如立体标注法和ISO标准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和标注操作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纸,对标注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10、 1 概述10.1.1 目标与要求施工图就是工程师得“语言",就是设计者设计意图得体现,也就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得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得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得基本要求就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通过结构施工图得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得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与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与出图。
10.1。
2结构施工图得绘制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得表示方法有三种: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得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
用详图法绘图得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
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得结构尺寸与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
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得欢迎.其不足之处就是:同类构件得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得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得平面位置用数字与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得“结构设计总说明”与梁、柱、墙等构件得“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
平法得优点就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与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得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得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得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
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得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得具体内容10.2.1基本内容一、图纸目录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得图号就是“G—0”.结构施工图得“图别”为“结施”。
一、概述:1、平法的产生: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日本的结构图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
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
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2、平法的原理: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
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
现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
(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
)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
基于此产生了结构标准化、构造标准化的思路,用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表示创造性设计。
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标准图两部分。
节点构造标准化后,施工公司的劳动量加大。
3、平法的应用:1991年9月份平法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开始推广平法。
构造图适合于所有的构件,平法一张图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
平法推出后,有坚决支持、坚决反对、不表态三种人,后来将专利贡献给国家,成为国家标准。
平法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让非专业人员看懂,设计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
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两倍以上,能够使中国结构界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情况得到改善。
现在,3个建筑师配1个结构师。
二、柱平法:1、定义疑问:(1)嵌固部位是指地下室顶板处,地面以下的结构构造(含地下室部分)划归基础结构(待出图集)。
嵌固部位以下箍筋也划归到基础结构部位,不归本图集。
(2)柱钢筋总截面为柱截面面积b×h,梁钢筋总截面为梁有效截面面积b×h0,h0为梁高扣单排钢筋35mm、双排钢筋60mm后的数值。
梁、柱、板、剪力墙的平面表示方法1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1.1 平面注写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见图1-1。
图1-1 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图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用原位标注,使用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1.2 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1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将图1-1KL2用截面注写方式表示(见图1-2)。
图1-2 截面注写方式示例图1.3 集中标注内容解释(1)梁编号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梁,平法图集将梁归类如下,见表1-1。
表1-1 梁的分类及编号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楼层框架梁KL XX (XX)、(XXA)或(XXB)屋面框架梁WKL XX (XX)、(XXA)或(XXB)框支梁KZL XX (XX)、(XXA)或(XXB)非框架梁L XX (XX)、(XXA)或(XXB)悬挑梁XL XX井字梁JZL XX (XX)、(XXA)或(XXB)注:(XXA)为一端悬挑,(XXB)为两端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KL2(2A)表示第2号框架梁,2跨,一端悬挑;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2)梁截面梁编号后面紧跟着是梁的截面,一般用“截面宽×截面高”表示,如:300×650表示梁的截面宽为300mm,截面高为650mm。
(3)箍筋的表示方法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等内容。
例: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13Φ10@15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的中部间距为200,四肢箍。
``钢筋平法标注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钢筋平法标注解释钢筋平法标注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标注法)⼀、箍筋表⽰⽅法:⑴φ10@100/200(2)表⽰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表⽰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表⽰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表⽰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法:⑴ 3Φ22,3Φ20表⽰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梁上部钢筋表⽰⽅法:(标在梁上⽀座处)⑴ 2Φ20表⽰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2Φ22 为通长,4φ12架⽴筋,⽤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只有⼀排钢筋,两根在⾓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法:⑴ G2φ12表⽰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根φ12。
⑵ G4Φ14表⽰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根Φ22。
⑷ N4Φ18表⽰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只有⼀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座内。
⑵ 6Φ25 2/4表⽰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2)/4表⽰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座,3Φ22,不伸⼊⽀座。
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4/2 4Φ25 □——————————□———————□———————————□4Φ252Φ25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表⽰框架梁7,有三跨,断⾯宽3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