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4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一、适应证与禁忌证DSA适应证:①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②怀疑脑静脉病变;③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④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⑤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⑥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⑦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DSA禁忌证: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②介入器材过敏;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穿刺点局部感染;⑤并发脑疝。
特殊情况可经过各方讨论,知情同意采取个体化处理。
二、术前准备(一)掌握一般情况DSA术前应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尤其是有无造影剂过敏史。
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检,有助于在术中、术后对比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了解股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建议完善下肢血管超声或CTA。
拟行桡动脉穿刺者,需行桡动脉触诊和Allen 试验[9]。
术前完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测。
如果已有血管超声、TCD、CTA等血管检查结果,可结合临床资料初步判断责任血管,以便术中着重观察。
如果已有主动脉弓结构信息,可在造影前预判可能的解剖变异或路径困难,提前做好介入器材和技术准备[10]。
(二)知情同意DSA术前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检查的必要性、简要操作过程,造影期间需要配合医生的注意事项、术中术后可能的不适感、可能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案。
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药物调整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DSA术前如何调整抗凝治疗方案,目前还缺乏研究结论。
理论上,口服抗凝药物会增加DSA等介入检查(治疗)的出血风险以及出血后处理的困难;术前直接停药,又可能增加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的风险。
对于一般手术,需要暂时停用口服抗凝药。
通常在术前5 d左右停用华法林,并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降低至1.5以下[11];如存在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过渡治疗[12]。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 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 1 块垂直,第3、4 块手术巾与第1、 2 块成45 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 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 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 滴/min 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 x 2/3 =肝素量mg,1h 后给首剂1/2 量,以后再1h 给上次剂量的1/2 ,减至10mg 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 、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 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 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 投照③插入泥鍬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 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 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
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与遮挡板、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得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照。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对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进行造影检查,来评估颅内血管的形态、灌注和病变的检查技术。
它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检查效果,需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范。
1.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情况。
(2)术前准确获取患者的常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血凝等指标。
(3)在检查前指导患者不吃食物、止饮水。
(4)将患者转移到专门的检查室,并做好标记。
2.仪器准备:(1)检查所需的设备,如X光透视机、造影导管、造影剂。
(2)确保设备的正常操作,如透视机的灵敏度和显示清晰度。
(3)准备充分的造影剂,避免过期或受损。
3.麻醉与镇痛:(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和镇痛方法,包括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等。
(2)确保麻醉和镇痛药物的质量和用量准确,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4.导管插入:(1)消毒导管插入部位,确保消毒剂作用时间足够。
(2)根据患者情况和检查需要选择导管类型和规格。
5.造影剂注射:(1)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如碘酸盐类造影剂。
(2)注射前进行过敏试验和阴性结果后再进行注射。
(3)注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6.X光透视和影像采集:(1)在注射造影剂后,即刻进行X光透视,记录造影剂的流动情况。
(2)根据需要采集静态或动态图像,以评估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3)透视机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7.检查结束:(1)造影结束后,迅速停止药物的给予。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抢救。
(3)将患者转回病房,观察并记录监测结果,关注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
8.并发症和处理:(1)在造影过程中,可能发生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心血管事件、脑缺血等。
(2)及时处理和抢救,包括给予抗过敏药物、解除血管狭窄等。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之前,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做到术前准备充分,并在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标准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放射学方法观察和诊断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
以下是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1. 患者准备:
- 患者需提前告知需要禁食6小时以上,避免摄入含钡餐饮。
- 建立静脉通路。
2. 术前准备:
- 患者脱光上身,穿上医用袍。
- 将患者安置于摄影台上,并固定好头部位置。
- 给予患者舒适的姿势,并告知需要保持静止。
3. 皮肤消毒:
- 使用无菌棉球沾取75%酒精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擦拭。
4. 局麻麻醉:
- 选择适当的局麻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 在选择的局麻麻醉方法下进行相应的麻醉操作。
5. 定位导管:
- 使用透视或血管造影机对血管进行准确定位。
- 在合适位置插入导管,以便注入造影剂。
6. 造影剂注射:
- 注射适量的造影剂,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剂量。
- 注射速度通常为3-4mL/s。
7. 影像获取:
- 在适当的时间,开始进行血管造影图像的获取。
- 根据需要,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进行多次拍摄。
8. 检查结束:
- 在确保有足够的图像信息后,结束造影术。
- 完成后拔除导管。
- 教育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以上是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标准操作规程,具体的步骤可能因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遵循相关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标准适应症:无创检查〔MRA、CTA等〕无法确定的脑血管狭窄,但临床高度疑心的病人;欲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碘过敏的病人、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病人要慎重。
1.操作前准备1.1.患者情况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
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
〔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出血感染等〕1.2.实验室检查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
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影像学检查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包括头CT、头MRI+MRA、头灌注CT、头MRI灌注像、弥散像等。
1.4.术前准备情况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1.5.患者教育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能体验到的感受。
2.消毒2.1.刷手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考前须知: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穿刺部位消毒0.05%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双侧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线。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考前须知: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连线。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指南英文回答:Cerebral angiography, also known as cerebral arteriography or cerebral angiogram, is a diagnostic procedure used to visualize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brain. It involves the injection of a contrast dye into the blood vessels, followed by X-ray imaging to capture detailed images of the blood flow.The procedure is performed by a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 or a neurosurgeon in a specialized angiography suite. The patient is usually awake during the procedure, but a sedative may be given to help them relax. The doctor will numb the area where the catheter will be inserted, typically in the groin or wrist.Once the catheter is in place, the contrast dye is injected, and X-ray images are taken as the dye flow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 This allows the doctor toidentify any abnormalities or blockages in the blood vessels, such as aneurysms,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or narrowed arteries.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doctor may also perform additional interventions, such as the insertion of coils or stents to treat an aneurysm or angioplasty to widen a narrowed artery.After the procedure, the catheter is removed, and pressure is applied to the insertion site to prevent bleeding. The patient is then monitored for a few hours to ensure there are no complications. Most patients can go home the same day.It is important to follow certain guideline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to ensure its success and minimiz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These guidelines may include fasting for a certain period before the procedure, stopping certain medications, and arranging for transportation after the procedure.In summary, cerebral angiography is a valuable diagnostic tool for evaluating blood vessels in the brain. It allows doctors to identify and treat various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blood flow in the brain. By using contrast dye and X-ray imaging, detailed images can be obtained to guide further treatment decisions.中文回答:脑血管造影,又称为脑动脉造影或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可视化大脑血管的诊断性手术。
全脑血管造影和全脊髓血管造影的手术配合
1、麻醉及手术体位
(1)麻醉方式:一般采取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进行,婴幼儿及意识障碍等不能配合的病人,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以减少病人术中活动,影响影像质量,干扰诊断。
若没有条件进行全麻。
对于不能完全配合的病人还应进行必要的约束。
(2)手术体位:采用平卧位,双下肢外展并轻度外旋,必要时穿刺侧臀下垫枕。
2、常用器材、物品及药品
3、手术步骤及护理配合
4、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造影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有:癫痫、造影剂过敏、心律失常、脑或脊髓一过性缺血。
癫痫多表现为全面性强直发作,应暂停血管造影检查,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静脉给予抗癫痫药物等处理。
造影剂过敏表现为如皮疹、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应该暂停应用造影剂,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加强补液等抗休克处理,必要时需要静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发生心律失常以及脑和脊髓一过性缺血时,均应当立即停止血管造影检查,防止病人出现意外伤害,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处理。
因此,对于行血管造影的病人,都应当在进入手术室后就建立静脉通道,在许多情况下,这可能成为病人的生命线。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或者CT扫描来观察和评估人体脑部血管状况的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脑部的血管供应情况、发现血管病变和病变的特征。
以下将对脑血管造影的操作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1.术前准备:患者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检查。
术前,医生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告知患者关于脑血管造影的详细介绍和注意事项。
患者应在检查前禁食,并将相关药物按医嘱进行调整。
2.术中操作:(1)给予局部麻醉:首先,对接受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通常使用局部麻醉剂,如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麻醉剂经皮肤注射至穿刺点周围。
如果患者需要全身麻醉,需要有麻醉医生在现场负责。
(2)穿刺血管:在麻醉后,医生通过影像指导下的动脉穿刺,将导丝和导管插入相应的动脉管腔内。
常用的穿刺点通常是股动脉,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血管。
(3)造影剂注射:当导丝和导管成功放置后,医生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血管中。
造影剂可以通过快速注射或持续泵注给予,注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3.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在脑血管造影完成后,患者需要留在病房内进行观察,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饮食和活动:患者在脑血管造影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应避免摄入过咸或刺激性食物。
此外,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避免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抗凝血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以预防或减轻血管造影后的并发症。
4.并发症及处理:以上是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的详细介绍。
要注意的是,脑血管造影是一项有一定风险的检查,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准确。
个人总结DSA因为介入手术用造影剂后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引起造影剂在体内蓄积。
1. 穿手术衣.2. 穿防护服.3. 戴口罩,帽子.4. 刷手.5. 消毒:先消同侧腹股沟,再消对侧腹股沟,然后消上方,第一次消毒范围要大,第二次消毒范围要小于第一次消毒范围.6. 铺巾:先铺中间,然后对侧(如果是一次性洞巾对侧的要打开),上方,同侧依次铺上.大的洞巾厚的向上.口对准穿刺点.7. 抽麻药:用5ml注射器抽5ml麻药兑5ml水.(全麻患者不需要局麻).8. 抽造影剂.9. 排水:先将调节的开关从头撸到尾(这样导管就直了),单人时将导管开到很小将头放到小盆内,水会逐渐流过个个打折处,流完后要检查一下所有的打折处将气泡弹出.有助手时可以用手堵住导管头看着水流,在转折处用手弹一弹,将空气排除.注意三通和鞘开关的指示方向,当排三通和Y阀空气时注意先将三通内想要排气的通道朝上,Y阀也是一样(先排后排 ),排好后接上猪尾导管(将猪尾挂到直管上)调好滴速.接鞘的导管接上后先将外口的气排掉,然后将开关调到冲鞘将鞘的空气排出.在鞘内流水的过程中将鞘的另一部分插上.10. 穿刺前先要将管球降下来.11. 穿刺:穿刺前刀片切小口,并且一定要准备好穿刺针,麻药,纱布,短导丝(一定要注意将软头朝前).左手先纵行将血管的走形摸出,用示指,中指横行将血管固定,明确血管的位置.右手持穿刺针示指顶住针顶,拇指和中指固定针(患者如果胖就将进针点稍微远一点,如果瘦可以将进针点稍微近一点,但穿刺进血管点一定要在腹股沟下),先打麻药(血管上壁及侧壁),然后进针,见到有回血后将纱布甸到下面,撤出针芯,见到鞘内喷血(必需要飙血才行)旋转进导丝(一定要没有阻力才行).待进到剩10cm左右,将床推倒管球位于右侧髂总动脉处,透视下观察导丝是否在动脉内(看到导丝在拐弯处有波动导丝头有摆动即证明导丝在动脉内).确定后将床拉回将导丝撤出一部分(外面留20cm左右),左手示指和中指压住穿刺点内口将穿刺针内鞘撤出,之后用拇指将短导丝头压住右手上鞘.待鞘进入皮肤后旋转进鞘(此时阻力较大,一定要柔和旋转不可让鞘打折).进完鞘后将导丝及鞘内芯拔出.之后要将接鞘的开关指向导管以让鞘内回血证明鞘在血管内.之后调好滴速就不管了(滴速不能太快否则患者总想撒尿,且老年人会来心衰).12. 将长导丝进到猪尾内刚好不露头为期限,用猪尾顺直器(进完后一定要将顺直器撤到后面)将猪尾头顺直,进猪尾要多进一些(这样可以让血少出来一点),旋转(一定要没有阻力)出导丝(Y阀后留10cm即可),进完导丝后将Y阀拧紧,透视下进导管导丝.待导丝进到弓内时左手进导管右手固定导丝将猪尾送到弓上(猪尾环一定要朝内,这样可以让弓上造影时血管内的造影剂分布更均匀),13. 接管:接管前首先要将导丝撤到Y阀以内拧紧Y阀,可以将滴注开大一点将管内的血冲开,再调回正常,接管前先将右手的管子旋转一点再接管可以确保导管不会移位,接管时必须两头都冒水.注射器吸造影剂,助手推高压注射器通过三通将部分造影剂推入注射器后关闭高压注射器方向,开放猪尾管方向三通,推造影剂把血推回血管?。
最新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脑血管造影的规范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脑血管造影规范和标准:一、适应症与禁忌症1.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疑似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梗塞、脑出血等。
2. 禁忌症:包括对造影剂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二、术前准备1. 详细病史收集,包括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等。
2.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
3. 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4.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可能的风险及预期效果。
三、造影剂选择1. 选择低渗透性、低毒性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2.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
3. 确保造影剂在使用前处于有效期内。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平卧,选择适当的血管入路,如股动脉或颈动脉。
2. 局部消毒、铺巾,进行局部麻醉。
3. 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导管和导丝。
4. 逐步推进导管至目标血管,进行造影。
5. 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五、影像学评估1. 采用高分辨率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2. 评估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
3. 对于疑似病变,进行多角度、多时相的动态观察。
六、术后处理1. 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或并发症。
2. 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预防血肿形成。
3.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七、风险与并发症管理1. 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等。
2.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八、质量控制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图像质量。
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九、随访与记录1. 建立完善的患者随访制度,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后续治疗。
2. 记录每次脑血管造影的详细过程和结果,便于后续分析和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的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