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元神针法

治元神针法

治元神针法
治元神针法

治元神针法

再论中医的杀手锏--治元神针法

作者:蒋维明

中国针灸学理论和针法科研的重大突破

摘要:中西医都面临危机。西医投入越来越多,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昂贵,对大部分普通疾病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治法,中医药治病疗效缓慢。中医日亦西化,传染了西医恶习。丧失了中医的特色。中国针灸失去古代绝世针法的风采。治病病种减少,疗效欠佳。而作者发掘继承《黄帝内经》治元神针法却具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决生死,治百病"。不用任何药物。全靠发挥人的生命最伟大的自然疗能,元神和奇经八脉。返朴归真,看来才是今后世界医学的最佳发展方向。

关键词:治元神、返朴归真,意念生物力。

一、中西医面临深刻危机

《参考消息》1、曾发表德中药医学专家满淅博教授的文章,批评中西医部面临危机。他说:"目前西医药开发费用越来越高,而副作用越来越大。尽管医学(西医)在过去100年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至今仍有很大一部分普通的疾病,没有安全有效的治法。对中医他认为。中医大学的教学内容,西医比重太重:(实为西化)。中医技术不高,传统中医缺乏传人,中医专业杂志的总体状况不佳。外国人学习中医的需要仍很迫切。但是找不到理想的学校和教师。中医的科学核心和精髓处于被淹没的危险中。

西医治病的主要手段。输血、注射。中央电视台播放河南某些农村农民卖血大批感染艾滋病,而这些被感染的毒血,通过采血的血头,非法血站堂而皇之的进入正规医院,输入健康人的体中,传播死亡。新中国几十年来有数百万聋哑儿童,绝大多数为注射青涟霉素针药所造成。输血、注射造成对人体的严重危害。说明西医治法并不科学安全有效。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死亡。

现在电视,报刊媒体对中西医报导了许多不利的消息。中央电视台播放医药代理人揭露药物高涨黑幕,是医师院方齐心协力吃回扣造成。在拜金主义的驱使下,很多医生道德沦丧,开大处方、开大用药、开贵重药。成为药厂推销员,小病说大病,无病说有病。据有关报导,北京地区一个小病感冒,在北京医院起码要一百多元,甚至几百元药费,而且还治不好病。中西医都面临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世人期盼有一种能治大部分普通疾病,又能治大部分疑难病,急性病的新治法。

2、中国针灸正在走下坡路!

中国针灸信息论坛刊登一篇报道:"中国针灸正在走下坡路"。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几千年的

中国传统医学文明如此衰落,实在惨不忍赌。接要如下: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学生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近年针灸系毕业执业的只有30%,80年代执业占80%,原因是收费太低。北京地区200多所医院的针灸科绝大多数已经撤销关闭,针灸治疗一次规定只准收4元,而成本费要十元,专业针灸医师可收30元,治得越多赔得越多,这种不合理收费规定,至使医院针灸科大部关门。人才外流。山东大学一针灸博士到美国开设针灸专业,每次收费40-80美元,买了两座楼宇,开设了公司,创办了针灸杂志。回国约集了20名针灸博士在美国发展针灸事业。富有成果,而北京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只有六个病床,中间隔布都没钱购买,设备极期简陋。针灸治病古代可治100余种,现在只缩小到十余种疾病,只治疗一些中风偏瘫后遗症之类。中国针灸可用16字形容。"机构萎缩、人才外流、治病缩小、效益滑坡"。针灸界面临生存危机,那有经费搞科研,因此中国针灸科研没有什么进展,陷于完全停止状态"。

现代针法与古代《黄帝内经》2、时期和针灸元朝鼎盛时期,针灸专业医师掌握的神奇针法完全不同。那时"甫一下针,沉苛立起",如《黄帝内经》多处形容针灸的奇效说:"如风之吹云","如浮鼓相应","如鼓之应声,如影随形"。《针灸大成。金针赋》"。3、"如射之发中,有缘者遇针,病人皆随手而愈。""医师运起烧山火,病人时下得安宁"。中国针灸如此衰败,就是发掘失传古代针灸精华技术不够努力。致有今日之失败。

3、返朴归真--《黄帝内容》治元神针法

能治大部分普通疾病和大部分急性病,疑难病的治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存在。那就是《黄帝内经》治元神针法。

根据《黄帝内经》理论,统帅生命的主宰是大脑元神,元神的功能又表现在经脉气的运行上。经气的运动是生命的现象:"脉舍神"、《灵枢、本神》;"神动气行"。《灵枢、行针》,元神分布于全身,运行于经脉,腧穴。《黄庭内景经》:"泥丸百节皆有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以游行出入也"。泥丸即是脑,百节即是孔穴。大脑即是《素问?脉要精微论》"头为精明府"李时珍继承发展的论点为:"脑为元神之府",主思想意识活动,又统帅生命的一切活动。

针灸是一种"治之于外,调之于内"的外治法,针灸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机体内的情况用针刺的方法,用一定量的节奏反复刺激经穴,激发体内经穴中的气(神气)来影响脑(元神之府),发挥其"神明"作用。调动神气作用(抗病机能,调节机能。)通调气血,调和脏腑功能达到补虚池实,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素问?宝命全形论》"针法有五,一日治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类经》:"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气血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灵枢、天年》"得神者生,失神者死也。""神不可伤,伤必败亡。"充分说明针灸治神的重要性。《素问?汤液醪醴》提出"神不使"更进一步说明元神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就是说当病人患病严重,神气散越,神不能发挥作用时,一切针灸和药物治疗都没有必要了,病人生命必将死亡了。

4、元神又该如何治法呢?

《黄帝内经》虽然提出"针法之本,必先本于神"的项目,到底那种针法可治神,没有定论,从古至今,没有发现针灸可治神的方法,治神是历史的空白,千古未解之谜。

作者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早就记载着治神的三种针法"烧山火,透天凉":《素问?针解》:"虚而补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则寒也。""指针、虚无针""恬淡虚无,乃能行气。"《灵枢上膈》。"意念针:""迎之随之,以意和之。"《灵枢、九针十二原》。和经络感传气至病所。《灵枢、本神》"神动气行"。

作者1989年发掘成功"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针法。1990年发掘出"指针、虚无针","意念针"。三种针法。其后在医学临床中偶然又发现针刺关元穴,可以使经气在任脉、督脉、膀胱经,肾经四经中循环流动。产生道家大小周天效应。1993年又发现人体原本有元神-内丹的生命奇迹。并创建了大小周天心法,内丹心法。就是说针刺通大小周天的人和开发出元神内丹的人。当即教与大小周天心法和内丹心法,便可自己发动真气在大小周天运动,和调动元神内丹出现。少年可用意念控制内丹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流动。并产生意念生物力,用掌心吸住多种物体。

作者可用三种针法中任何一种针法,十分钟之内打通经络感敏人的大小周天。五分钟之内开发出元神--内丹。十多年来已经有万人以上的在临床中得到验证。

真气大小周运转和内丹的显现,都是元神本能的表现。"治神"即是治元神。这一重大新发现是史无前列的。

治元神针法我总结为治元神八法。1、烧山火,透天凉针法,2、气至病所针法3、指针,虚无针法4、意念针针法5、大小周天治病法,6、大小周天心法;7、内丹治病法,8、内丹心法。

5、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北京中日友行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赵宇翔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教授××,看见我在网上发表的十二篇治元神论文,特邀请我赴京,想亲自验证其真实性。今年四月三十日中午,我先询问了北京各医院针灸现状,赵告知,网上报导文章属实,中国针灸正在走下坡路。感慨之至。也更觉我掌控的绝世针技之可贵。赵医生组织了五人,其女,其好友,中日友好医院女医生,患类风湿久治不愈,终日剧痛不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及母、患上实下虚病,其女患近视。其友换中风偏瘫初愈。其次为针灸料实习医生五人,共十人。第二日两人,其父:两大腿肺胀,脚背有肿块,其友、女儿十岁,陈紫均,患近视病,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0.5。

治疗方法:指针点刺激病人两手支沟穴。时间十五分钟。针法:烧山火,气至病所。目的:十分钟通大小周天。五分钟开发内丹,成功者可以内视大脑印堂穴深处,有如太阳或钻石一样的光团出现,形态各异,经久不消失。

治疗过程:请看照片。病人医生对坐,双手都放桌上,轻闭双眼,放下一切思维活动,高度思想集中,病人体验被医生手指所点处感觉,医生快速进入虚无思想状态。双手剑指轻点病者支沟穴。左手发烧山火,右手发透天凉针法。30秒后问病人有何感觉,答:手发麻。一支手发微热、一手发凉感。此为测试确定是否经络人,确定测试合格后,继续运针。十分钟问:有何感觉?答:全身发热,发麻,有气流在体内涌动。手心、脸、耳朵微出汗。我知其

大小周天开通,秘行内丹开拓法。二分钟后问:你大脑内出现何物?答:出如龙眼大一光团,红色、不断收缩。令其不要睁眼,继续观察其变化。五分钟后内丹消失,治疗便告结束。

赵医师等五人站一排,医师距离二公尺,用双手掌十指的指针,针刺于五人关元穴。此为指针治群体元神针法。

第二日治其父,其友女儿方法也同上。

治疗效果:十二人都有全身发热,有气流在全身涌动。头脑清爽,身体轻捷,两手掌心鲜红如珠砂掌,面红、耳赤。女医生关节疼痛立即停止达六小时(后告知)赵母头重足轻感消失。赵女视力提高0.1行。赵父双足肿大手按压有凹痕很久不能弹起。针30分后,按压皮肤也无凹痕,足背有银元大肿块,经用透天凉针法刺之,当即肿块消失。突出效果的是陈紫均,经两次指针治疗,开发出内丹如豌豆大,可随医生意念和本人意念指挥入眼球,和入大小周天运动15周。治疗结束后,自云感觉内丹进入任督,督脉有六毫米粗细,如透明的玻璃管,内丹在经脉的运行时感觉非常舒服,要知小儿无戏言。小姑娘双手掌心获意念生物力牢牢吸住乒乓球。纸杯不落地,能抗柜强大时地心吸引力。打破了现代物理学经典理论,宇宙只有四种力的定律。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力,(有专论请上网查阅)意念生物力是世界上宇宙间从未发现的力,这是种未知力,便是元神神奇力的表现。

指针,《针灸大成》医案,杨氏有记载。"壬成岁,史部许敬庵公患腰痛之甚。性畏针……遂以指针于肾俞穴行补泄之法。觉已痛减。"

指针现已确定可以在道家养法三种修持法中获得,1、恬淡虚无2、通大小周天。3、开发出内丹。网上有此三篇专论;(《良方在线》"紫阳针灸")。指针的优越性,随时可用,不受时间,地域所限制,随心所欲,不疼痛,不损伤,不晕针,不消毒,不感染。安全而无副作用,是最完美的治法。无形而有形,病人有实际如针刺一样感觉。2004年12月20日我由成都至北京火车上(1364),我用指针救活昏迷不醒的新入伍战士。台湾弟子薛仁义,商人、台湾扶轮会负责人,他用指针在台湾治愈中西医无法医治的疑难病一百余人,其中癌症数人,最神奇的是其友人误服剧毒化学药,昏迷一天一夜不醒,台北民荣医院诊断其必死无疑,他用指针透天凉将其救醒,已存活三年,台北市民荣医院西医大为震惊。认为不可思宜,他在台湾已小有名气,被邀请到有的大学讲学

手工编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手工编织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1.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具备编织和刺绣的基本技能,同时掌握仿作和独立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手工编织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基本针法、设计制造常识,了解编织刺绣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前景。 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手工编制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棒针、钩针针法,掌握刺绣基础,掌握十字绣、苏绣、中国结的制造方法并形成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 1.1手工编织基本概念和编织材料知识 1.2棒针编织基础知识 1.3钩针编织基础知识 1.4刺绣基础知识 1.5十字绣基础知识 1.6苏绣基础知识 1.7中国结相关基础知识

2.操作技能要求 2.1棒针技法 2.2钩针技法 2.3刺绣基本技法 2.4十字绣基本技法 2.5苏绣基本技法 2.6中国结基本技法 2.7拖鞋的编织方法 2.8女士帽子的编织方法 2.9手提包的编织方法 2.10绣球的编织方法 三、教材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手工编织》四、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120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30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2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32课时 操作技能联系:52课时 机动课时:4课时 手工编织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说明

通过系统培训,使学员掌握手工编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手工编织技术,能够看懂手工编织图示和编织出自己设计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加强基础针法的实际操作,让学员熟练掌握拖鞋、帽子、手提包、绣球等成品的编织方法。 二、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三、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1、概述 1.1手工编织基本概念

调神行气针法治疗呃逆医案一则

调神行气针法治疗呃逆医案一则 宋某某,男,77岁,2014年8月10日初诊。呃逆频作七天。患者于8月4日晚进食生冷后出现呃逆,胃脘部未诉不适感,遂就诊于人民医院,予中西药治疗,症状无改善,现呃逆频作,胃脘部无压痛,畏食生冷,纳食少,夜寐差,二便调,舌绛紫边有瘀斑,苔白,脉弦。 诊断:西医属膈肌痉挛;中医属呃逆(寒邪客胃型),法以理气化瘀和胃降逆。针刺取穴: 丝竹空(双)攒竹(双)天枢(双)内关(双)合谷(双)血海(双)阳陵泉(双)足三里(双)地机(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公孙(双)太冲(双)丰隆(双)中极、中脘。操作: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丝竹空(双)施以意气行针法,余穴均施以平补平泻法,行针 时间以针感消失为度,每日1次。中药处方:旋复代赭汤加减:旋复花20g、代赭石20g、半夏10g、干姜10g、黄连10g、赤芍15g、桂枝40g、苏梗15g、五灵脂15g、大黄5g、当归 20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共七剂。一诊:患者针后呃逆停止。次日复诊,患者仍诉呃逆频作,前穴+迎香(双)开上以畅中。治疗两天,症状有所缓转,四诊:前穴+ 扶突(双)以加强。五诊:2014年8月14日,患者诉昨日回家后呃逆未发,二便调,舌暗苔白,脉弦。复以前法治疗两天后,诸症消失,病情告愈。 体会:呃逆病位在膈,而关乎五脏,有寒热虚实之分,治当详辨,然总不离乎胃气上逆动膈,故本病治疗应重在调“气”,施以“调神行气针法”,疏畅三焦气机,以理气和胃降逆为大法。 正如《景岳全书?呃逆》所云:“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上,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凡杂证之呃,虽由气逆,然有兼寒者,有兼热者,有因食滞而逆者,有因气滞而逆者,有因中气虚而逆者,有因阴气竭而逆者,但察其因而治 其气,自无不愈”。中焦主气机之升降,而少阳作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对中焦的升降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张景岳在注 解“少阳为枢”时指出:“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枢机是指气 机交接转枢之地,其功能为枢转气机,使气机出入正常,升降自如,开阖有度。该患者乃由 于寒邪客于中焦,致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上逆,故针取手少阳经之标穴和其经穴太冲(双) 支沟(双)调理三焦气机治其本,丝竹空(双)、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公孙(双)、和胃降逆,升清降浊治其机;中脘、血海(双地机(双)三阴交(双阳陵泉、 中极以活血化瘀以治其标,诸穴合用,使气机升降有序,则呃逆自止。 调神行气针法的操作:针入所欲深度后,使之得气,密意守气勿失,紧捏针柄,保持针体挺 直不颤动,意守针尖,静引气聚(待针下有跳动感时,说明经气已聚),然后以意行气,将经 气缓慢输送到病所(病处有舒适轻松之感,说明经气已达病所)。 调神行气针法体现了临证重视治神的思想。《灵枢?终始》曰:“凡刺之法……深居静处,占 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 志在针”。元?窦汉卿《针经标幽赋》亦云:“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 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明?张景岳亦说:“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 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在历代医家强调“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启迪下,结合临床 经验总结出“调神行气针法”意气行针法的关键在于术者持针守气调气时,务需保持针体挺直 不颤,意守针尖,静引气聚,以意鼓动人体内在气血运行,而不强调外在的刺激,是以“静”(意念)生“动”(经气运行)。该针法具有行气和血、疏通经脉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因经气 不调,气血逆乱,经脉瘀阻所致的一系列病证以及“动病”,呃逆当属“动病”,以此法治之, 收获良效。

中医护理毫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毫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式的头顶腧穴部位。 (四)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

片刻,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部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体质弱者宜弱刺激。 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病配合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6、用过的针具,经灭菌处理后在进行检查和修理,经再次灭菌处理后备用,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针具。 7、对胸胁、腰背部位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8、孕妇禁止针刺。 (八)针刺意外的护理及预防

治元神针法

治元神针法 再论中医的杀手锏--治元神针法 作者:蒋维明 中国针灸学理论和针法科研的重大突破 摘要:中西医都面临危机。西医投入越来越多,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昂贵,对大部分普通疾病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治法,中医药治病疗效缓慢。中医日亦西化,传染了西医恶习。丧失了中医的特色。中国针灸失去古代绝世针法的风采。治病病种减少,疗效欠佳。而作者发掘继承《黄帝内经》治元神针法却具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决生死,治百病"。不用任何药物。全靠发挥人的生命最伟大的自然疗能,元神和奇经八脉。返朴归真,看来才是今后世界医学的最佳发展方向。 关键词:治元神、返朴归真,意念生物力。 一、中西医面临深刻危机 《参考消息》1、曾发表德中药医学专家满淅博教授的文章,批评中西医部面临危机。他说:"目前西医药开发费用越来越高,而副作用越来越大。尽管医学(西医)在过去100年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至今仍有很大一部分普通的疾病,没有安全有效的治法。对中医他认为。中医大学的教学内容,西医比重太重:(实为西化)。中医技术不高,传统中医缺乏传人,中医专业杂志的总体状况不佳。外国人学习中医的需要仍很迫切。但是找不到理想的学校和教师。中医的科学核心和精髓处于被淹没的危险中。 西医治病的主要手段。输血、注射。中央电视台播放河南某些农村农民卖血大批感染艾滋病,而这些被感染的毒血,通过采血的血头,非法血站堂而皇之的进入正规医院,输入健康人的体中,传播死亡。新中国几十年来有数百万聋哑儿童,绝大多数为注射青涟霉素针药所造成。输血、注射造成对人体的严重危害。说明西医治法并不科学安全有效。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死亡。 现在电视,报刊媒体对中西医报导了许多不利的消息。中央电视台播放医药代理人揭露药物高涨黑幕,是医师院方齐心协力吃回扣造成。在拜金主义的驱使下,很多医生道德沦丧,开大处方、开大用药、开贵重药。成为药厂推销员,小病说大病,无病说有病。据有关报导,北京地区一个小病感冒,在北京医院起码要一百多元,甚至几百元药费,而且还治不好病。中西医都面临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世人期盼有一种能治大部分普通疾病,又能治大部分疑难病,急性病的新治法。 2、中国针灸正在走下坡路! 中国针灸信息论坛刊登一篇报道:"中国针灸正在走下坡路"。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几千年的

常用的针法和花型介绍大全完整版

常用的针法和花型介绍 大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常用的针法和花型介绍大全 珠地——(单吊目)在衫身上直的一条一条,而每条又是一粒粒象珠一样帮称珠地(又称 元宝针);双机板排针同四平;半转打花半转平;底右面左松,面右不动(特殊要求除外)。珠地要开面包针,留意花针与挂砣和面左字码两面有不相称的外观和结构,正面线 圈大而圆,反面极为细小的条状. 柳条——(双吊目)1X1罗纹,在衫身上也是直的一条一条,但没有珠状,故称柳条,双 机板排针同四平;控制键全开,底左面右字码密(放高),底右面左字码松(放低)。(换 一边也可以)区别柳条字码,要看是否条直,开针要开斜角,且针跟打花字码靠由於每一行 纹路包括多行线圈,所以衫身阔度向擅长程度很大,生产速度比较慢,然而厚度和重量及丰 满手感,是其它组织不可达到的 打鸡——双机板排针同四平,1转元同半转平,字码适当正面和反面相同,比三平和四平 更稳定,因为织片线圈张力相称,所以不会卷曲而特别适合需要结实,稠密和稳定的针织衫. 过令士——(桂花目),将机板的机针进行几专面针,过底针几专这样达到的效果. 扭绳—— 又叫辫子花,分3支扭支,6支扭6支等,扭绳左右两边一定要1-2支底针,这样在才显 出扭绳的主体感,(又称麻花)这里举例,扭绳有一般扭绳,蝴蝶绳,鸳鸯绳.等.在多针扭 绳时,可在扭绳位将底放几支针以拉长线圈. 搬针——收针,同一组织单支针或多支针向 多方向搬移也可以说是收针的一种,但是做法比较特别,故列出来.同一组织多支针整体移

动. 谷波——排针同四平,织谷位时,关底边2个控制键,面针(单边)可织多几转后再与底针相连形成一个鼓起的波浪形和卷纹 单边——单机板满针,左右起针三角控制键全开,字码适当单边织片是一排织针编织,单边的针步是在同一的平面并排着的 四平——双机板满针,四个控制键全开,字码适当。四平是用两排对角针板编织的双面织片,两面机板的织针全部操作而每排织针随着各自方面, 交替牵拉编织而成.织片的底和面的外观相同,织片有弹性. 元同——双机板满针,控制键面左及底右打开,字码适当。元同有一般元同,开口元同和通心元同之分.常见的有元同无缝骨做法., 首先是面机板吃线平编,然后底针平编,两面有相同的横列. 三平——双机板满针,控制键底右关闭,字码适当。上好梳,织好衫脚后,调好字码(主要元同字码松,四平字码结), 织片正面是拉长的横列,背面是两行横列.正是由於背面两位於正面因而朝向面卷曲,织片较平针纹路有更高的稳定和结实性. 坑条—又叫罗纹分2X1,3X2,4X3;10x2,4x1,6x1等.双机板按规定数间隔排针,控制键全开,字码适当。坑条收花,吐针有二种(底过面收,或分底面收吐).上梳,收花要漫波,两面的纵行交错配置形成纵向纹路或沟形效果.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第25卷 第4期2001年8月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 F ZH EJ I AN G COLL EGE O F TC M69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沈思钰 蔡定芳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上海 200040) 摘要 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急症。在临床上,中风的治疗已逐渐局限于平熄肝风、活血化淤等治法上。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角度分别论述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及临床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中风 综述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都高,根据卫生部统计,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已居首位,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我国的患病人数约500~600万,而每年新发病例约130~150万,每年死于本病者近100万,幸存者中3 4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40%以上,因此本病的防治至关重要。醒脑开窍法作为中风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作一综述,权作抛砖引玉。 1 理论研究 中风的中医药研究始于《内经》。对其症状,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有着不同的记载,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世医家由于所处历史条件以及个人经验的不同,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意见颇不一致。在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多采用疏风祛邪、扶助正气的方药。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突出以“内风”立论,其中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热生痰”。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李中梓又将中风明确分为闭、脱两证。至清代叶天士进一步阐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发病机理,同时在治疗上提出:水不涵木,内风时起者,治宜滋液熄风、补阴潜阳;阴阳并损者,治宜温柔濡润;后遗症,治宜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以及闭证开窍以至宝、脱证回阳以参附。至此明确提出了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使治法益趋完善。其后王清任又以气虚立说,爰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总结前人经验,开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识到本病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张伯龙提出以“潜镇摄纳”为纲,张锡纯制镇肝熄风汤,使中风的治疗逐渐局限于补益肝肾、平熄肝风。建国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总结古典医籍的基础上,认识到“虚、火、风、痰、气、血”是中风的主因,醒脑开窍、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疏风通络及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则,中风无论有无意识障碍都属于临床急症,应抓紧时机改善脑血流,保护脑组织,而醒脑开窍法正是中风早期或超早期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虽然《内经》就提示中风的病位在脑,但至晚清张伯龙才得到肯定,说明中风研究史上虽有前进,但也确有重大问题,进展缓慢。从确立“凉开三宝”治疗热邪蒙蔽心窍,到引申出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无论是在临床应用还是实验研究,也必将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在理论完善前,尚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的补充。 2 临床研究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可见于诸多报道。吴燕燕等[1]总结名老中医经验,认为治疗中风可走上达外,用醒脑开窍法有良效。文玉凤[2]提出中风首当醒神开窍,并拟定了相应方药,组方仍应以“凉开三宝”为基础。张平等[3]采用针灸风池、风府及患侧上下肢穴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总显效率75%。提示针药并用有醒脑开窍、祛瘀通络作用。周继曾等[4]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后遗症期中风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与传统组相比,基本治愈率分别为28126%、5126%,显效率分别为47183%、23158%,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醒脑开窍刺法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组,说明醒脑开窍针刺法有改善血液浓、粘、凝、聚及降血脂作用。 但是,张山雷著《中风校诠》指出“中风闭证投麝香、龙脑之类必速其危”,可见其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3 实验研究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诸多进展。解建国等[5]运用化瘀利水、醒脑开窍之纯中药制剂中风康必复,对脑梗塞家兔脑组织内环境失调影响的药效学机理进行了对照性研究,结果发现此疗法能有效恢复和提高脑梗塞时所引起的T3、皮质醇放免值的降低和纠正紊乱,其疗效恢复程度与健康组无显著性差异;且能明显降低和清除脑梗塞时的脑组织内大量有害自由基,与喜得镇对照有显著差异。从而提示化瘀利水、醒脑开窍法是脑血管病治疗的早期康复的有效方法。李金坡等[6]采用脑地形图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结果表明本法可以减少中风患者病理性高功率(Η及?)波的出现,改善两侧脑电波的级差,从而提示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且发现针刺治疗即刻即有疗效,持续治疗效果更佳。胡国强等[7、8]将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组及缺血后再灌注组,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予以治疗,进行脑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针灸治疗病例

一、中风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疏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l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 二、眩晕 【病因病机】 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等有关。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或急躁恼怒,肝阳暴亢,而致清窍被扰;恣食肥甘厚味,滞脾而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过度劳伤,肾精亏耗,脑髓不充,均可导致眩晕。总之,眩晕的发生不越清窍被扰、被蒙和失养三条。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手缝的基本针法》教案

实用文档 《手缝的基本针法》教案 凌源市实验小学 陈淑琳

《手缝的基本针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且掌握手缝的基础针法。 2.了解平针法和回针法、卷针法的具体步骤以及不同。 3.深入了解各种针法的基础上,不同针法的不同用途。 教学重点:学会并且掌握手缝的三种基础针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针法的不同以及使用。 教学准备:针,线,剪刀,厚纸板,厚布块。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看这是什么?看到这么漂亮的沙包,你有什么想法吗?(想玩沙包,做沙包) 的确,沙包是我们最熟悉的游戏伙伴,它曾陪伴我们度过很多快乐的时光。如果能用我们自己亲手缝制的沙包在美丽的操场上做游戏,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同学们,那你们有没有亲手缝沙包的欲望?想缝沙包,就得学习针法。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手缝的基本针法。板书课题:手缝的基本针法 二、学习探究 (一)学习穿针 1、PK穿针速度 要学习针法,首先就得会穿针,那么有谁平时穿过针?那你们穿针穿得快吗?敢不敢到前面来PK一下?谁来?(指两名同学) (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当裁判,预备开始!) 2、介绍穿针方法 XX同学真棒!你针穿的这么快,能向大家说说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介绍穿针方法)这位虽然只慢了一点点,但穿针的手法看上去却非常娴熟。你也不错,加油呀!好请回。针已经穿好,现在可以缝了吗?对,我们要在线的底部打个结。 (二)探究针法 1、分享会的针法。 (1)既然我们都会穿针,那谁在家缝过东西?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可以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为你这种缝法起个名字好不好?很形象,你们同意吗?你在家一定是个爱劳动的孩子。 (2)谁还用不同的缝法,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这种缝法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呢?说说原因?很贴切,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两位小老师。 其实刚刚两名同学演示的这两种针法,都有自己专业的名称:平针法和回针法。(板书)但同学们也以用自己为他们起的名字。这样叫起来会更亲切。 (3)练习平针和回针。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实践这两种针法,不过练习前老师有话对大家说,谁来读读温馨提示: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选择桌子上你喜欢的布料练习。如果小组有不会的,可以互相帮助。小组内可以相互评价下,然后比较两种针法的不同之处。 (4)展评交流,制定标准。

面部九针法治疗面瘫

题目:毕氏面部九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一、专家简介: 毕福高(1923.9—2009.12),男,河南商水县人,研究员,全国著名中医专家,1949年参加工作,1959—199年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曾任办公室主任、针灸经络研究室主任,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 毕福高研究员出生于中医世家,一直从事针灸临床及科研工作。他精通中医专业理论,创造性的运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针刺方面,善用针刺疗法治疗内科多种疑难杂病,尤其是发明面部九针法治疗面瘫,其手法独特,疗效卓绝,被病人誉为“毕神针”。先后获部、省、厅级成果20余项,撰写学术著作2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 二、适应范围或适应症概述:(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等、中西医诊断、辩证施治); 周围性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突然,常见发病诱因有受寒、着凉等,绝大多数患者为一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晨起梳洗时发现: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眼睑扩大、泪液外溢、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皱额、蹙眉、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口僻”、“面瘫”、“口眼歪邪”等范畴。本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春秋两季发病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电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加之人们生活的不规律如贪凉,熬夜等习惯使得风寒性面瘫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成为临床常见的病种。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针灸学临床》中面瘫的辩证及分型标准。 1.诊断依据 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

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2.辨证分型: (1)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证: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1)发病突然或有面部受凉、风吹病史。 (2)除部分患者起病后有耳痛、颜面部不适外,多数患者因说话不便或被他人发现患病。 (3)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患侧鼻唇沟变平坦、口角低、额 纹消失、不能皱眉、鼓气时漏气、齿颊面间常有食物积存。 (4)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及威吓瞬目反射均减退。 (5)根据损害部位不同而又分: ①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 ②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 ③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 ④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三、技术简介(特色、优势)及操作方法(要尽量详细): 中医认为本病是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面部为阳明、少阳经脉汇聚之处,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经又系半表半里之经,因而治疗面瘫的针灸取穴应以阳明及少阳经为主,针刺少阳,阳明经的穴位,疏通此类经脉不仅可以调和气血,散寒通络,改善局部症部,而且可以扶正祛邪,防邪再侵。笔者选取的九针穴位,四白、迎香、地仓、颊车为阳明经穴位,阳白、丝竹空为少阳胆经穴位,攒竹为太阳经穴位,承浆、人中为督脉经穴位,诸穴配伍共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此九穴是毕福高研究员多年治疗面瘫的经验,总结出的既能整体疏通面部经气又可改善局部症状的穴位,经临床证实,其疗效独特,痛苦小,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利用。

中医护理皮肤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皮肤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一)概述 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刺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 治疾病目的的针刺法。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病人,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皮肤针法和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刺得浅以外,叩刺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线和皮部,不仅仅是穴位。 (二)器具药物 皮肤针的式样很多,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及电梅花针等。临床最为实用的是市售的皮肤针具,其头部,一面为七根针分散组成的七星针,一面是五根针合在一起的梅花针,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长针柄。 (三)操作方法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1、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2、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不出血。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3、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多用于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显以及背、肩、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以10~20次为一疗程。 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分类的方法很多,为便于初学者掌握起见,我们只选择介绍三类,即整体叩刺部位、局部叩刺部位和腧穴叩刺部位。其中腧穴叩刺部位,和其他穴位刺激法一样,根据病症选择穴位在穴区区域内叩刺即可。另外两类部位如下: 1、整体叩刺部位:在背部脊柱两侧叩刺,一般分成三纵行:第一行距脊柱约1厘米,第二行距脊柱约2厘米,第三行距脊柱3~4厘米。多数病症都可叩刺这些部位。

钩针教案

“快乐编织” 钩针初级课程教程 指导教师 2015年 1月

钩针第一课:起针小辫丝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起针和底边小辫的编制方法。 2.掌握钩针起针的编织方法,熟练进行编织,为今后能对它们进行组合,完成一种简单花样的编织打好基础。 二、情感目标 1.了解其针法及组合的方式,学会欣赏各种形状的钩针编织图案,增添生活情趣。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能力和不怕挫折,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掌握起针的编织方法,并能够将它们组合,编织出一种简单的花样。 2.教学的难点是手与针的第一次接触。 教学过程: 1、复习: 1)通过观看视频,先复习钩针起针方法及最初的辫子的钩织方法; 学习持针的方法。 2)练习起针和基本针法。

2、学习起针。 2)练习短针的编制。 可以手与针的配合针第一个起针,也可以是用手打个结,再把针插入开始第二针。 重点注意学生在拉起第一针时不能直接拉过第二针,步骤为:找洞进针……拉线进洞……挑起……两针并一针。 3)检查学生的作品。 3.展示较好的作品评论。

钩针第二课:短针 一、知识目标: 1.复习起针和底边小辫的编制方法。 2.掌握钩针短针的编织方法,熟练进行编织,为今后能对它们进行组合,完成一种简单花样的编织打好基础。 二、情感目标 1.了解其针法及组合的方式,学会欣赏各种形状的钩针编织图案,增添生活情趣。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能力和不怕挫折,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短针的编织方法,并能够将它们组合,编织出一种简单的花样。 2.教学的难点是短针的松紧以及手势的配合。 教学过程: 1、复习: 1)练习起针和基本针法。 2、新课:短针的编织: 1)观看视频。教师要组织他们仔细观看短针的编制说明以及基本要领,交流质疑,然后对技术难点进行示范讲解,最后分组练习,互帮互学。 2)练习短针的编制。 重点注意学生在拉起第一针时不能直接拉过第二针,步骤为:找洞进针……拉线进洞……挑起……两针并一针 3)检查学生的作品。 3.展示较好的作品评论。

郑魁山热补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经验

郑魁山热补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经验 标签:名医经验;郑魁山;针刺;烧山火;热补针法;五官科疾病 甘肃中医学院教授郑魁山是甘肃省名老中医,被誉为“西北针王”,其独特的“郑氏家传针法”历经四世传承,至郑魁山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灸手法操作体系,其中热补法是对传统手法“烧山火”的简化。郑老临证尤善用热补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热补针法操作 在传统针刺手法中,“烧山火”操作难度最大,许多针灸学者只闻其名,不见其实,甚至终生未见其效。郑老秉承家父真传秘旨,但深感其操作难度较大,不利后学学习,且临床应用范围较局限,故在融汇贯通传统针刺手法基础上,本着执简驭繁原则,在不失“烧山火”精髓和疗效的前提下,创立了热补法。该法用捻按,推着守气,使针下沉紧,产生热感。具体操作:进针时,术者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揣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得气后,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3~5次,候针下沉紧,连续重插轻提3~5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3~5次,针尖顶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产生热感。留针20~30 min,缓慢将针拔出,急按针穴。 2 临床应用 2.1 面神经麻痹 案例1:患者,男,22岁,工人,1993年5月12日初诊。1993年5月4日早晨,患者起床时自觉左侧面部发紧,下午左眼不能闭合、流泪,嘴角斜向右侧,左侧牙齿不能嚼食物,左侧口腔存留食物,需用手指掏出,左嘴角闭不严,常流口水和露出食物。在某医务室诊断为“面神经麻痹”,治疗效果不显。刻诊:左眼上下眼睑不能闭合,露睛1 cm,左侧面肌松弛下垂,不能皱眉,左侧抬头纹及鼻唇沟消失,嘴角向右侧歪斜,鼓腮左侧漏气,流口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中医辨证系风寒侵袭,经络闭阻。采用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法治之。 治疗:取风池、合谷,用热补针法,使其出汗,不留针;地仓透颊车、四白透睛明、下关、阳白,用热补针法,留针10 min,每日1次。治疗1次后,眼睑能闭合。治疗7次后,口眼歪斜明显好转,改针地仓透颊车、下关、巨髎、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 min。至同年5月24日,治疗11次时,症状消失,检查恢复正常而停诊。同年9月1日随访,情况良好。 按:本案系面部伤风受凉引起的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口僻”、“口眼歪斜”范畴,多因气血虚弱,营卫失调,风寒侵袭经络所致。用热补针法留针10~20 min,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郑老强调,对久治不愈或体弱气虚者,宜配会阳、长强、足三里,用补法或加灸,以益气振阳、养血祛风。后期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贴敷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作用】 依据所选取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用法】 1、告知患者中药贴敷治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贴敷部位大小准备厚纱布或棉垫 3、在上面均匀地涂一层软膏 4、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掺药并均匀掺入。 5、单层纱布覆盖以防止药物撒落并用少量液体湿润后贴敷在患处。 6、胶布固定或包扎。 【注意事项】 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干燥。目前调制油膏大多应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矿物

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见此等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若对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他药。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上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 利眠贴 发布时间:2014/3/31 9:31:36 更新时间:2013/7/3 13:54:39 浏览次数:2298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利眠贴 产品标签:失眠贴剂医院 产品类型:医疗器械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招商区域:全国 生产单位:武汉利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苏泰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260041号【验证真伪】 规格: 3贴/盒,5贴/盒 成份:褐色凝胶 用法用量:每晚一贴,睡觉前30-60分钟内开始使用,次日晨起结束。用前先将前额 和眉心(印堂穴)擦净擦干,撕开包装取出贴剂,将附有凝胶的凝胶面直接敷于前额,其中柄对准印堂穴,睡时先仰卧把注意力集中到前额和眉心,睡着后采取自由体位,次日起床后将利眠贴揭下 中标区域:广东 产品用途 本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亦可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伴随的失眠。适用于入眠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睡眠质量差等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适用科室神经内科、精神科、中医科、老年科、睡眠中心、耳鼻喉科、呼吸科等;现在已在向肿瘤科,产科,以及术后病人推广。对于肿瘤病人长期服会治肿瘤的药物,而同时服用西用失眠药对肿瘤药物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影响;利眠贴对于产后产前抑郁有很好的疗效,对术后病人出现的暂时性失眠也十分有疗效。 产品补充说明 一、“利眠贴”的主要原理本临床研究在中医“印堂穴治疗失眠之功效”理论基础上, 借鉴“按摩针剌印堂穴有促进睡眠功效”的实践,采用简单易操做、无痛无刺激的睡眠贴持续贴敷按压印堂穴的方法,来源源不断地轻微刺激按摩印堂穴和前额,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二、可能的作用机制 该产品在中医“印堂穴治疗失眠之功效”理论基础上,借鉴“按摩针剌印堂穴有促进睡眠功效”的实践,采用简单易操做、无痛无刺激的利眠贴持续贴敷按压印堂穴的方法,

手缝针法大全缝补衣服针法

手缝针法大全--缝补衣服针法 我喜欢手工,但是对一些基本的缝法还不是很懂,也不是说完全不了解,只是有些教程的用词一不同,就以为是换了个针法,其实都是同一种罢了。所以在网上找了写资料,毕竟这实际操作是离不开理论的东西。 网上搜索到的东西,结合了下,只为大家一起学习: 1、平针: 掘(jue)、拱(gong)=平针缝 这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手缝方法,通常用来做一些不需要很牢固的缝合,以及做褶裥、缩口等。可以一次多挑几针然后一起拉紧线头,一般是连缝两三针才拉出。适用于布块拼接,平针的针脚距离一般保持在0.5厘米左右。 汉服里平针叫拱针:正面针迹较细短,排列整齐。用于衣边装饰,又可加固衣缝。

2、疏缝、假缝: 绷(beng):稀疏地缝住或用针别上。(《现代汉语词典》)起到临时固定,就是珠针的作用。=疏缝 和平针的针法一样,但针距较大,这种手缝方法通常用来做正式缝合前的粗略固定,为的是方便下一步的缝合,作用类似于珠针。 3、回针、倒针: 缉(qi):用相连的针脚密密缝。(《现代汉语词典》)=回针缝 这是类似于机缝而且最牢固的一种手缝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缝合拉链、裤裆、包包等牢固度要求较高的地方。同样适用于布块拼接,在不织布玩偶中较常用,这种缝法很结实。回针缝还分为全回针缝和半回针缝(多用于缝制拉链)。 汉服里称为倒针又称回针。此针法为先向前运一针(约0.6厘米); 然后倒退一针(约0.3厘米),依此类推。多用于易受力部位.如拉链等处。

4、锁边缝: 锁(suo):用于衣物边缘和扣眼儿上,针脚密,线斜交或钩连。锁边,锁眼。 这种方法一般用来缝制织物的毛边,以防织物的毛边散开。 5包边缝(图左)和扣眼缝(图右):这是两种极为相似的缝法, 用途和锁边缝一样,但后两者的装饰性和实用性都要更强一些。多用于内部缝合。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的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开发恢复其具有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作用,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二、操作方法 【针刺手法】 醒脑开窍针法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以下是常见穴位操作及手法量学。 内关:针刺深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60转/分。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 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5~2.0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1。 丘墟:向照海透刺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

中医针法

很高兴又有一次跟师学习的机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好好跟贺老学习治疗疑难病的技术经验,和贺老对针灸医学的创造性贡献、开拓性思维。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基础理论、针刺手法、选穴思路、选法思路、水平境界等方面。贺老常说:“针灸学博大精深,越学越难。”这正是鞭策我要好好努力的话语。 一、基础 (一)经络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和气功学的理论核心,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指经脉,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较大。“络”指络脉,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别出的分支,较小。经与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脉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及其附属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络脉系统包括十五络脉以及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 1、经络的发生与形态 《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说明经脉是根于先天,与生俱来,具有遗传性,其形成过程主要与脑髓关连,即由中枢神经系统为主导,并得到皮肤、血管、筋膜、肌肉、骨骼等的支持包绕所构成的立体框架的通道系统,它有独自的运行规律,具有调控血气运行的功能。现有人从发生学来探讨,认为经络是由胚胎时期的网络结构发育而来的,这一观点是符合内经载述的。包绕经脉的五体亦成了经络的附属成分,功能活动受到经脉的调控。 对经络的形态,《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明确指出,经脉的形态是不能直接看见,其实质是深藏于分肉间隙之中,体表的经脉循行线只是经脉的示意图,而不是经脉的实体。从现代组织学看,“分肉之间”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之间的筋膜间隙,它是具有多角、套管、复合、立体形的间隙多元疏松结缔组织,经脉的外周实质可能主要是根基于此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至于所言的络脉可见,实质上是指可见的血管,络脉的机能通过血脉得到反应。 2、经脉的循行与功能 经脉在四肢躯干有特定的循行线路,并且内连属于脏腑,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脏,外络于肢节”。而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连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系。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运行气血的功能,《内经》已经明确分为营血与卫气相对的两大循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