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

  • 格式:docx
  • 大小:15.59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法

一. 定义:

针法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二.适应症: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脑组织病变引起的肢体瘫痪、语言不清、吞咽困难;面神经病变引起的口眼歪斜;病毒引起导致的小儿四肢无力行动困难,称为周围神经炎。上述神经系统疾病,在针灸的作用下可以使受损的神经得到修复,取得比较理想的康复效果。

2.痛症:比如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经前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颈椎病、颈椎增生、颈肌劳损、颈部肌肉筋膜发炎等引起的颈肩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腰肌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引起的腰痛、腿痛;肩部运动过度,肩软组织退行病变等引起的肩痛;坐骨神经病变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风湿、增生、损伤引起的膝关节痛等。针灸治疗痛症无止痛药对肾肠刺激的副作用,效果比较好,病人易于接受。

三. 功效:

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四.治疗特点:

1.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3.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4.医疗费用经济;

5.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五. 意外情况及处理: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导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晕针现象。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线,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智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艾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然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六.禁忌症:

1 .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

囟会.女子禁针石门。

3 .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 .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七. 注意事项:

1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

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

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

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