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章太炎
- 格式:ppt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16
闲话章太炎【教学目标】1.了解章太炎其人。
2.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
3.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章太炎的个性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光绪皇帝、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这些人大家都知道吧?他们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可是,有一个人,他批驳过康有为;大骂过光绪帝;痛斥过日本政府;戏谑过袁世凯;反对过孙中山;谴责过蒋介石。
他就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张之洞驱逐他,清政府传讯他,袁世凯软禁他,众军阀排挤他,却被鲁迅赞为“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的章太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人物。
二、检测预习1.《闲话章太炎》一文的作者是。
2.章太炎,中国家,家,著名学者。
三、授新课1.题目是《闲话章太炎》,也就是说章太炎这个人的,老师读课文,你注意听,并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章太炎的特点的一个词。
明确:名士气。
2.写了哪些事来表现他的名士气?(什么是名士气?)明确:为陪朋友聊天吃饭而结束了绝食;纵酒骂袁以致误车;打算身穿麻衣,痛哭国门;扇柄坠大勋章见袁世凯;逢酒则醉,醉了则怒骂袁世凯;写无数诅咒袁的纸条予以焚烧;挥杖驱逐宪兵,大骂“袁奴滚走”;自认为医学第一。
章是大人物,是革命家,是学者,但作者所写的都是些小节,其意义自然不及写大事,作者之所以要写,原因就在于,从这些小事中可以见出大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评价:革命家、学者、真名士。
3.赏析语言书面语的运用:大诟、包藏祸心、并世、楷范、是非曲折、谈资、称帝、故事、轶事、雄风犹在、礼遇、囚徒、太炎殁、草檄一文、安得、谗言、倒戈、纵饮、大嚼,等等。
口语词汇有:正经八百、眼红、大话、这是一场很好看的戏、不过瘾、伺候、送了命、书呆子兮兮的、酒喝多了,骂袁也骂痛快了,上车的时间也误了、干脆,等等。
好处是:(1)这两种词汇是正常的现代书面文章中较少用的。
如某篇中用多了,就很自然造成文字表达的新异现象,因而带来趣味。
闲话章太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作者是现代李润苍编著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是作者研究章太炎思想的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3篇。
作者指出,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革命领袖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杰出的佩列莫加、学者。
以下是整理的闲话章太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伙借鉴与参考!《闲话章太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章太炎其人2、读书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3、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一)了解作者及写作文背景。
《闲话章太炎》一文的作者是。
中国家,家,著名学者。
资料链接: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
后改名绛,号太炎。
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镇平、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鲁迅称赞他为“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
(二)课文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了解研究重点词语的含义。
1、给加横线的字元注音檄文( ) 蟊贼( ) 诟骂( ) 轶事( ) 伺候( ) 怠慢( ) 侃( ) 据案大嚼( )2、根据具体的语境推论词语(1) 闲话A 注意一点,面得让人说闲话 ________B 闲话少说,讨论具体问题吧 ________C 《闲话章太炎》 _______(2) 胡乱A 快上班了,她胡乱吃几口就追了 ________B 他话还没听完,就胡乱批评一气 ___________C 我平时喜欢胡乱看书,……忍不住就想说给别人听_________二、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结构性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人们敬佩章太炎,主要原因是什么?2、文中上写了益城町有关章太炎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件事起一个小标题。
3、这些事情都体现了章太炎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4、干晓磊的语言雅俗交融,从本文中找书面语和通俗的现代书面语,体会其好处。
(二)合作研讨(将交流合作变成真正解决自己的手段,真正发挥其功效!)自主学习完成后,组长自觉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闲话章太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章太炎的生平事迹;识记并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清章太炎的经历,并总结出他的个性及品质。
3.学习文章精心地选择、组织材料去写人物的方法。
4.品味文章中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其课外阅读所涉猎的书籍还有限,所以对章太炎这样的人物,还没有印象,甚至有学生才初次认识他,所以,在这课中,我把理清章太炎的经历,并总结他的个性特点作为了学习的重点。
3重点难点重点:理清章太炎的经历,并总结出他的个性及品质。
难点:学习文章精心地选择、组织材料去写人物的方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猜谜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是鲁迅先生的老师,鲁迅先生曾为他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他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章太炎。
活动2【活动】微课助力自学及展示1.教师出示自学导航,学生按照自学提纲,完成自学。
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理解词意速读课文并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章太炎。
2.学生通过观看《闲话章太炎》微课.mp4,自学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
3.正式上课,学生展示自学的成果。
由课代表主持,单个学生分别完成1—3题,其他学生做补充。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适时地出示课件,帮助学生完整地掌握。
4.课件展示补充内容如下:(1)文学常识简介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
后改名绛,号太炎。
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鲁迅称赞他为“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
(2)请学生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檄(xí)文蟊(máo)贼诟(gòu)骂轶(yì)事伺(cì)候怠(dài)慢侃(kǎn) 据案大嚼(jiáo)活动3【活动】小组讨论突破难点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内互相交流,思考完成以下的问题:(1)文中写了有关章太炎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件事起一个小标题(5分钟)(2)这些事情都体现了章太炎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名士气(3)品味语言:本文的语言具有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特色。
闲话章太炎教学目标:1、了解章太炎其人2、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3、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1、了解章太炎的个性特点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光绪皇帝、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这些人大家都知道吧?他们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可是,有一个人,他批驳过康有为;大骂过光绪帝;痛斥过日本政府;戏谑过袁世凯;反对过孙中山;谴责过蒋介石。
他就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张之洞驱逐他,清政府传讯他,袁世凯软禁他,众军阀排挤他,却被鲁迅赞为“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的章太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人物。
二、文题诠释“闲话”通常是指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来抒发自我的情感,与作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文体。
“章太炎”点出本文的叙述对象。
“闲话”的闲的意思意思是相对严肃的话题。
什么叫严肃话题?章太炎是革命家、大师级学者、思想家,讲他这方面的业绩,属于正经严肃话题、又不轻浮,不是胡话.瞎话。
这里的闲就是不慌不忙,从容自若、自由随意谈谈的意思。
三、检测预习1、《闲话章太炎》一文的作者是 (叶兆言) 江苏苏州人,1957年生,祖父是著名作家及教育家叶圣陶。
著有长篇小说《死水》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等。
2、章太炎,中国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四、层次划分: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章太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以鲁迅先生对章太炎的评价引起全文,赞颂了章太炎的革命功勋。
第二部分:从然而我敬佩章太炎——著有《猝病新论》和《霍乱论》。
:赞扬章太炎的渊博学识。
第三部分:从后来我终于发现——于是绝食结束:表现章太炎清高孤傲;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章太炎在学术上的重要影响。
五、授新课1、题目是“闲话章太炎”,也就是说章太炎这个人的,老师读课文,你注意听,并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章太炎的特点的一个词。
明确:名士气2、写了哪些事来表现他的名士气(什么是名士气)有学术威望而不拘小节与世俗礼法者。
七年级闲话章太炎教案七年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而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关于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章太炎教案的那些事儿。
章太炎,这位国学大师,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于语文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学问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章太炎的理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首先,章太炎重视文字的学习。
他认为,要理解一个字的含义,必须了解其字形、字音和字义的演变。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字词的教学。
让学生明白汉字的构造规律,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
同时,通过对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用法。
例如,在学习“好”这个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好”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它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含义。
“好人”中的“好”读三声,表示优点多、令人满意;“爱好”中的“好”读四声,表示喜爱。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提高字词运用的能力。
其次,章太炎注重音韵的研究。
他认为,音韵是语言的音乐美,对于诗词歌赋的欣赏和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简单的音韵知识,让学生感受汉语的韵律之美。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注意押韵和平仄的规律。
像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押“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通过对音韵的感受,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也能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再者,章太炎强调训诂的重要性。
训诂就是对古代文献中字词的解释。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注释等方式,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些字词的含义。
比如,在学习《论语》时,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要让学生知道它通“悦”,表示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