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11.45 MB
- 文档页数:40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手册第一章概述 (2)1.1 加工工艺流程基本概念 (2)1.2 加工工艺流程的重要性 (2)第二章设计与工艺分析 (3)2.1 零件图样分析 (3)2.2 材料选择与处理 (3)2.3 加工工艺方案制定 (4)第三章铸造工艺 (4)3.1 铸造工艺流程 (4)3.2 铸件质量检验 (5)3.3 铸造缺陷分析与处理 (5)第四章锻造工艺 (6)4.1 锻造工艺流程 (6)4.2 锻件质量检验 (6)4.3 锻造缺陷分析与处理 (6)第五章焊接工艺 (7)5.1 焊接工艺流程 (7)5.2 焊缝质量检验 (7)5.3 焊接缺陷分析与处理 (7)第六章切削加工工艺 (8)6.1 切削加工工艺流程 (8)6.2 切削参数选择 (8)6.3 切削加工缺陷分析与处理 (9)第七章数控加工工艺 (9)7.1 数控加工工艺流程 (9)7.1.1 零件分析 (9)7.1.2 工艺路线规划 (9)7.1.3 编制工艺文件 (10)7.1.4 工装夹具设计 (10)7.1.5 零件加工 (10)7.2 数控编程与操作 (10)7.2.1 数控编程 (10)7.2.2 数控操作 (10)7.2.3 数控加工参数调整 (10)7.3 数控加工缺陷分析与处理 (10)7.3.1 缺陷分类 (10)7.3.2 缺陷分析 (10)7.3.3 缺陷处理 (11)7.3.4 预防措施 (11)第八章表面处理工艺 (11)8.1 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11)8.2 表面处理方法选择 (11)8.3 表面处理质量检验 (12)第九章装配工艺 (12)9.1 装配工艺流程 (12)9.2 装配方法与技巧 (12)9.3 装配缺陷分析与处理 (13)第十章质量管理与控制 (13)10.1 质量管理体系 (13)10.2 质量检验方法 (14)10.3 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 (14)第一章概述1.1 加工工艺流程基本概念加工工艺流程,指的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采用特定的加工方法,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或组件的过程。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习 题7-1 T 形螺杆如图7-1所示。
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⑴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⑵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⑶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Φ20),车螺纹,倒角;⑷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⑸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7-2 如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 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 ,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7-3 如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 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 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2⨯45︒7-4 如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试选择粗、精基准。
7-5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7-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7-6 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两个槽。
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
图7-4图7-57-7 某零件的最终尺寸要求如图7-7(a )所示,加工顺序见图7-7(b ),求钻孔工序尺寸F 。
复 习 思 考 题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其设计步骤和内容是什么?工艺规程设计卡片的形式。
7-2 生产类型分为哪几类?零件的生产纲领与哪些因素有关?7-3 什么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工序划分在工厂设计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7-4 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的概念。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一、引言本文旨在设计机械零件加工的规程方案,以确保加工过程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二、工艺流程1.制定加工计划:根据零件的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2.准备加工设备和工具:确保加工设备和工具的良好状态,包括刀具、夹具、机床等。
3.检查工件和材料:检查工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尺寸、材质、硬度等。
4.加工前准备:准备加工液、切削液和冷却液,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5.加工操作:根据加工工艺要求,进行加工操作,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
6.质量检查: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加工质量的合格性。
7.表面处理:根据要求进行表面处理,包括镀铬、喷涂等。
8.检验和验收: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9.清洗和防锈: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清洗和防锈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10.包装和交付: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适当的包装,并按时交付给客户。
三、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设备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3.物料管理: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的储存和保护,防止受潮、受污等。
4.加工参数控制:严格控制加工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以确保加工质量。
5.过程记录: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质量数据进行记录,以便追溯和分析。
四、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控制:进行必要的材料检测,确保其符合零件要求。
2.首件检查:对首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加工程序和工装的准确性。
3.过程控制:加工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和检验,纠正加工中的问题,确保加工质量。
4.最终检验: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尺寸、表面质量和功能性能。
5.不良品处理: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如返修、重新加工或报废。
五、工艺改进1.分析问题: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2.制定改进方案: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如更换设备、改进工艺参数等。
《机械加工实训》全套教案第一章:机械加工概述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1.2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了解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
1.3 教学内容1.3.1 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1.3.2 机械加工的类型和特点1.3.3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1.3.4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1.3.5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1.4 教学重点与难点1.4.1 教学重点: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1.4.2 教学难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
1.5 教学方法与手段1.5.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1.5.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教学模具。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液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过程;(2)了解切削力的产生、测量和计算方法;(3)掌握切削温度的产生、测量和控制方法;(4)了解切削液的作用、选择和应用。
2.3 教学内容2.3.1 金属切削过程2.3.2 切削力的产生、测量和计算方法2.3.3 切削温度的产生、测量和控制方法2.3.4 切削液的作用、选择和应用2.4 教学重点与难点2.4.1 教学重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过程,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液的作用。
2.4.2 教学难点:切削力的计算方法,切削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方法,切削液的选择和应用。
2.5 教学方法与手段2.5.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
2.5.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教学模具、实验设备。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包括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艺文件的编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概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机械加工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根据工件的特征和加工要求,制定出的各种加工工艺流程和加工工具选用、加工参数、加工过程控制等的规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概述需要了解其中的关键构成要素。
首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中的前置工作包括对工件加工的材料、尺寸、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等加工要求的分析和评估。
其次是加工工具和设备技术的选择。
因为采用不同的加工工具和设备技术,加工过程与加工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然后是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和参数。
不同的工艺流程和参数的选择会影响到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是工艺监控及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这是为了确保产品制造过程中加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工工艺流程的制定。
加工工艺流程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于每个工件的不同加工要求,按照先后顺序制定的加工步骤。
需要考虑到加工方法、加工顺序、加工工具、加工参数等。
加工顺序必须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加工流程执行,因为加工流程对加工质量、加工周期和加工成本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重要部分。
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决定着加工得到的产品质量、加工效率和加工成本。
其中,首要的参数是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这两个参数的选择对加工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其他的参数包括切削深度、切削宽度、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液的选择、刀具选择等,都需要在制定加工工艺规程时进行精细计算。
特别的,对于借助于自动化程度的加工设备完成工艺流程的加工任务,还要考虑到设备中控制系统的设置和编程。
设计工艺规程时,需要对设备本身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有效的加工策略和控制参数。
为了保证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需要对加工设备进行常规的维护与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总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概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工件和加工工具、加工设备的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与深入的了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