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模型标定方法及比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7.37 KB
- 文档页数:4
重力模型及解释及系数计算方法9、简述交通分布的重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过程:重力分布模型仿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交通小区间的交通量与交通小区各自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成广义的正比关系,而与交通小区间的交通阻抗(距离、时间、费用)成广义的反比。
重力分布模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交通分布模型,它适用于运输网络出现较大变化时的未来交通出行分布预测。
但该模型应用时,需要标定模型的参数。
重力模型(gravity model)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它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物体间的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类推而成。
重力模型考虑了两交通小区间的吸引强度与吸引阻力,认为两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吸引与两交通小区的出行发生、吸引量成正比,与交通小区间的交通阻抗成反比。
重力模型直观上容易理解,预测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尤其是强调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切合实际,即没有完整的O-D表,也能用O-D矩阵(只要能标定a)预测。
重力模型的一个致命缺点是短程O-D分布偏大,尤其是区内出行,在预测时必须给予注意。
下式为Casey(1955)提出的重力模型。
其中,:i,j小区的人口;d为i,j小区间的距离,α为系数。
上式的约束条件为:s.t.同时满足守恒条件的α是不存在的,因此,将重力模型修改如下:其中,为交通阻抗函数。
交通阻抗函数的几种形式:指数函数:(1)幂函数:(2)组合函数:(3)为参数。
单约束型B.P.R.模型其中,调整系数。
发生侧得到保证,即:以下以幂指数交通阻抗函数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第1步令m=0,m为计算次数。
第2步给出n(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第3步令第4步求出第5步收敛判定。
若下式满足,则结束计算;反之,令m+1=m,返回第2步重复计算。
,作业:按上次作业给出的现状OD表和将来生成、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利用下式重力模型和弗拉塔算法,求出将来OD表。
收敛标准。
重力模型:其中,,,。
重力模型法(gravity model)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它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物体间的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类推而成。
下式为Casey(1955)提出的重力模型。
其中,:i,j小区的人口; d为i,j小区间的距离,α为系数。
上式的约束条件为:s.t.同时满足守恒条件的α是不存在的,因此,将重力模型修改如下:其中,为交通阻抗函数。
交通阻抗函数的几种形式:指数函数:(1)幂函数:(2)组合函数:(3)为参数。
单约束型B.P.R.模型其中,调整系数。
发生侧得到保证,即:以下以幂指数交通阻抗函数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第1步令m=0,m为计算次数。
第2步给出n(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第3步令第4步求出第5步收敛判定。
若下式满足,则结束计算;反之,令m+1=m,返回第2步重复计算。
,作业:按上次作业给出的现状OD表和将来生成、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利用下式重力模型和弗拉塔算法,求出将来OD表。
收敛标准。
重力模型:其中,,,。
读者也可以利用以前给出的现状分布交通量和表4-1示现状行驶时间,估计出这3个参数。
表4-1 现状行驶时间表4-2将来行驶时间解:利用重力模型求解分布交通量如下:同理,可以计算出其它各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量如下表所示。
重力模型的优点:a.直观上容易理解;b.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的影响;c.特定交通小区之间的OD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d.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
重力模型的缺点:a.重力模型仅仅是将物理法则简单直观上容易理解;b.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地应用到社会现象,尽管有类似性,需要更加贴合人们出行的方法;c.一般,人们的出行距离分布在全区域并非为定值,而重力模型将其视为定值;d.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因交通方式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异,而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时间;e.求内内交通量时的行驶时间难以给出;f.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g.利用重力模型计算出的分布交通量必须借助于其它方法进行收敛计算。
重力测量与校准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重力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校准,以获取准确的重力值。
2. 实验设备和材料
- 重力测量仪器
- 校准器
- 测量标尺
- 计算机
3. 实验步骤
3.1 系统准备
- 将重力测量仪器和校准器连接好并放置在水平台面上。
3.2 校准过程
- 将校准器放置在重力测量仪器上,并将测量标尺固定在校准器上。
- 使用计算机控制重力测量仪器,进行校准过程。
- 根据校准结果,调整重力测量仪器,使其准确显示重力值。
3.3 测量过程
- 将待测量物体放置在重力测量仪器上。
- 使用计算机控制重力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过程。
- 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得到准确的重力值。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测量物体的重力值,并与校准结果进行比较。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值较为接近,说明校准过程有效。
5.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重力测量与校准过程,获取了准确的重力值。
实验结果表明,校准过程对于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6.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重力测量与校准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准确测量重力值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重力模型标定方法的分析及应用
张兰;彭国雄
【期刊名称】《交通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09(011)001
【摘要】介绍双约束重力模型参数标定的方法,并以西部某一新城区居民出行分布为例,详细给出参数标定的实现过程.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在实际交通规划的出行分布预测阶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106-108)
【作者】张兰;彭国雄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12
【相关文献】
1.重力模型标定方法及分析 [J], 季凯
2.重力模型标定方法及比较分析 [J], 谢香君
3.重力模型标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J], 褚琴;陈绍宽
4.空间重力模型标定方法与使用范围的研究 [J], 都国报;廖勇;郭倩倩
5.基于出行时空分布的重力模型标定方法研究 [J], 朱亮;王元庆;周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力实验技术的使用技巧分享引言重力实验技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它通过研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来揭示物质的本质,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器材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仪器校准等方面分享一些使用重力实验技术的技巧。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重力实验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仔细研究实验的理论原理,了解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这有助于我们在实验中更加关注关键的细节,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准确性。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实验环境。
在进行重力实验时,要尽量选择安静无扰动的环境,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要保持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稳定,以避免实验结果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误差。
最后,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和准备充足。
实验室应当配备各种规格齐全的天平、测量杆、钟摆等器材,并做好器材的清洁和校准工作。
只有保证器材的正常运行,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二、实验器材的选择在重力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对于实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灵敏度高、读数准确的天平。
天平的准确度决定了我们能否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因此要选用精度较高的天平。
同时,天平的读数范围也应能够满足实验要求,不可过大或过小。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杆。
测量杆的长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而言,选择长度适中的测量杆,既便于操作又能满足实验的要求。
此外,测量杆的刻度要清晰可见,以便于准确读数。
另外,钟摆也是进行重力实验的重要器材之一。
选择合适的钟摆要考虑摆长、摆球的质量和材料等因素。
对于闪光干涉仪等高精度实验,要选择质量均匀、松紧适度的摆球,以减小系统误差。
三、数据处理在进行重力实验时,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首先,我们要注意测量数据的误差来源。
有时候,误差可能来自实验仪器本身,或者是由于实验条件改变等原因引起的。
我们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合理估计,并在数据处理时进行修正。
重力场的科学建模与试验验证重力是宇宙中最为基本的自然力之一,贯穿天地万物,是万有引力的主宰者。
在物理学中,重力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能够使物体朝着地球或者其他物体加速运动的力量。
而重力场则是一种描述物体在其所处的引力域内如何运动的数学模型。
本文将从重力场的科学建模和试验验证两个方面对重力场进行深入探讨。
一、重力场的科学建模在物理学中,重力场用于描述一个物体的质量如何作用在其周围空间中的引力场中。
通常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描述重力场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即F=GmM/R^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M是其他物体的质量,R是他们之间的距离,G是一个常数,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重力场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通过构建合理的物体模型和求解相应的数学方程,可以得出物体周围的重力场强度分布图。
二、试验验证为了验证建模的准确性,科学家们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检验模型的适用范围和精度。
在重力场研究中,重力场测量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试验验证方法。
测量重力场不仅可以验证重力场的模型,还可以用于确定地质构造、探测矿产资源、地貌地形的重力异常等。
一种常用的重力场测量方法是重力仪测量法。
重力仪是一种用来测量重力场强度的仪器,主要是通过测量重力对质量球或重力引力器材的作用力来获得重力场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科学家们通常会利用重力仪对不同地区的重力场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模型的准确性。
此外,科学家们还会利用卫星测量等方法来对地球重力场进行测量和验证。
卫星通过测量自身与地球重力场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地球重力场的信息。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地面测量中受到的影响,并且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重力场数据,因此也成为了现代科学研究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总结重力场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科学建模和试验验证分别是重力场研究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通过对重力场的科学建模和试验验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重力场和宇宙中其他物体之间的重力相互作用关系,为实现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更深入探索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标定法和比较法的区别标定法和比较法是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它们在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我们来看一下标定法。
标定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已知标准来确定测量仪器的误差或校准系数的方法。
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进行标定实验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已知准确度和精度的标准物体或参考物体,并将其与待测物体进行比较。
通过测量标准物体和待测物体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测量仪器的误差或校准系数。
标定法的实验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选择合适的标准物体或参考物体,其准确度和精度应与待测物体相匹配。
其次,确定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控制实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以减小实验误差。
在数据分析方面,标定法通常采用线性回归或最小二乘法等统计方法来拟合标定曲线,并计算出测量仪器的误差或校准系数。
通过标定曲线,我们可以将待测物体的测量结果转换为真实值,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比较法。
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来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或影响程度。
在进行比较实验时,我们需要选择多个条件或处理组,并将它们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比较法的实验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选择合适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使它们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有差异。
其次,确定实验的重复次数,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
此外,还需要控制实验环境的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以减小实验误差。
在数据分析方面,比较法通常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等统计方法来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并得出结论。
重力场标定引言:重力场标定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它关乎我们对于地球和宇宙的认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人类视角出发,结合自己的感悟,探讨重力场标定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部分:重力场的奇妙世界重力场是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力量,它让我们紧紧地与地球相连。
站在地面上,我们感受到的稳固感,正是来自于这个庞大而又神奇的重力场。
每当我仰望星空时,我不禁沉思:重力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第二部分:重力场标定的重要性重力场标定是科学家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通过精确测量和标定地球的重力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物理特性和构成,从而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重力场标定也对于导航、地震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的重力场数据不仅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监测地震活动。
第三部分:重力场标定的挑战与方法重力场标定并非易事,因为地球重力场的分布并不均匀,同时受到地壳构造和大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重力测量仪器的研发和使用,通过多点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手段来提高测量精度,从而更准确地标定重力场。
第四部分:重力场标定的人类探索重力场标定的研究需要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他们通过不断改进仪器、开展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努力揭示重力场背后的奥秘。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宇宙的本质。
结语:重力场标定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它关乎我们对于地球和宇宙的认知。
通过准确测量和标定重力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地球的物理特性,为导航、地震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让我们一起向那些为重力场标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致敬,他们的努力将继续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