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09.90 KB
- 文档页数:1
第33卷第1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12 2012年12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201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卿艳梅王慰祖汪刘一甄文斌(华南农业大学 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文章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教学以及课外机械创新训练等多个环节的研究和探讨,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探讨;机械设计基础中国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12-0165-030 引 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要从世界制造大国变为产品设计制造强国,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1,2,3]。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可直接用于生产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的内容多。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理论及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本文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及课外机械创新训练等多个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一定的探讨。
1 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1.1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机械设计基础是培养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它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部分内容,工科学生对于这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可以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
其课程特点是内容多而繁杂,与诸多先修课程关系密切,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概念、名词、公式和图表等很多,机械设计中要满足的强度、刚度、寿命、工艺、经济性、安全性等要求也很多。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究一、引言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高等工科院校(主要指三本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技术工人相比,优势在哪里?我们高校培养的学生在工作经验上一定不如技术工人,只能在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方面,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方面占优势。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摆在高等教育工XX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回忆人类进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创新在人类进步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对人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进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使科学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展与变革的有力杠杆,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展进程。
可以这样说,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离不开发明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属于设计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重要的学科主干课程。
为了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组合,明确了具有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演化、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的轮廓曲线、机构的选型及传动类型的选择、机构的组合及组合机构、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执行系统和传动系统)、零件材料的选用和零件的结构设计。
2.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兴趣、引导思维、激发灵感,具体做法有:(1)运用制作修改后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将机构、零件的运动进行三维动画的形象描述,以加深直观印象,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形象进行联想、想像思维;(2)进行考试方案改革,期中考试采纳开卷形式,成绩按20%纳入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内容为:机械原理部分是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机械设计部分是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