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省特岗教师考试:“地球与地图”提高练习一
- 格式:docx
- 大小:71.37 KB
- 文档页数:4
吉林省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与答案(word版)第一篇:吉林省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与答案(word版)吉林省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与答案(word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11小题。
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 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6-8题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我国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A、8:00—9:00B、11:00—12:00C、14:00—15:00D、17:00—18:00 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2015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物理学科辅导资料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一、磁铁的性质1.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原理:被吸引的物质先被磁场磁化,后被吸引)2.指南、北方向(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指南针所指的方向不是严格的南北方向,是大致的南北方向)3.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电(1)正负电荷的确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原理:原子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摩擦后易带负电荷。
(2)电流方向的确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的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不能说成是不能导电)。
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二、物质的溶解1.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当两种物质互溶时,一般把质量大的物质称为溶质(如有水在其中,一般习惯将水称为溶剂)2.溶液分散质的粒子直径<1nm(10-9m)的分散系。
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
3.浊液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浊液。
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分别为悬浊液和乳浊液,浊液不均匀,不稳定。
三、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通路(2)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3)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①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I=I1=I2②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③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R=R1+R22.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路有若干条通路(2)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3)各用电器相互无影响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的。
2015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题精选而是通过教育方针、政策、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间环节或手段来实现的。
(2)科学知识的进步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是课程的重要源泉。
课程内容总是从人类积累的知识总和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体现着人类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和精华。
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设置的水平、性质和特征;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顺序与普通学校开设的课程科目基本是同步的;自然科学新的发明和发现,对课程发展变化的方向、内容、结构和形式都有显著影响。
在社会科学方面也有类似情况;科学知识的分类对学校的课程内容,尤其是课程设置有着重大的影响。
(3)儿童身心的发展课程是要学生掌握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所以就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年龄特点等等,都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
其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的制约。
不同学段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其课程目标也各异;对课程设置的制约。
学者们的长期研究认为,个体发展有六个方面的共同需在:认识活动的需要、价值定向活动的需要、操作活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审美活动的需要、体力活动的需要。
课程设置不仅反映社会需求和科学知识发展情况,也要反映个体的这种共同需求。
因此,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所设计的课程体系中几乎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含了上述六个方面的内容;对教材编制的制约。
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制约着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只有把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统一起来,这样的教材才能受学生欢迎。
综上所述,社会需求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知识的更新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更新及组织形式的改变;学生身心发展强烈影响各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组织4、学校文化的特点是什么?(1)学校文化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的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3)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4)学校文化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5、课程有哪些类型?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解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地理学迅猛发展,一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答案】C【解析】近代地理学是同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知识形态,德国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洪堡德和李特尔。
他们不仅是德国,也是全世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2.月球表面大面积的低洼平原叫月海,覆盖月海的岩石是()。
A.石灰岩散B.花岗岩C.玄武岩D.大理岩【答案】C【解析】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主要地理单元,它的表层覆盖类似地球的玄武岩那样的岩石,即月海玄武岩。
3.上世纪9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的文化扩散类型主要是()。
A.等级扩散B.传染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答案】D【解析】文化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进一步分成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文化传播到该地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特色文化理论,以迁移扩散的形式在世界广泛传播。
图1为我国四处著名旅游景点景观图,读图回答第4~5题。
甲杭州三潭印月乙扬州五亭春早丙桂林龙脊梯田丁黄山猴子观海图14.四处旅游景点中,旅游资源类型与其他三处不同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甲、乙、丁三处均为自然景观,丙为人文景观。
5.观察四种旅游景观最需要选择最佳位置和角度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黄山猴子观海是指在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
黄山猴子观海景观需要观赏者在特定的位置通过特定的角度来观察。
图2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7题。
特岗教师地理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久?A. 365天B. 365.25天C. 366天D. 366.25天答案:B3.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洋?A. 北冰洋B. 印度洋C. 大西洋D. 太平洋答案:D4.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A. 珠穆朗玛峰B. 乞力马扎罗山C. 麦金利山D. 阿空加瓜山答案:A5. 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长江D. 密西西比河答案:B6.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多少?A. 40,000公里B. 30,000公里C. 20,000公里D. 10,000公里答案:C7.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A. 29%B. 39%C. 49%D. 71%答案:A8.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散逸层答案:D9.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外层的固体部分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地心答案:A10.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D. 地球的大气层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内圈层?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大气圈答案:A、B、C12. 地球上的大气层按照高度可以分为哪些?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散逸层答案:A、B、C、D13.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哪些?A. 大气圈B. 水圈C. 生物圈D. 岩石圈答案:A、B、C1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球的气候?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形地势D. 海洋的分布答案:A、B、C、D15.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气候条件B. 地形地势C. 土壤条件D. 人类活动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
特岗教师考试地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365天D. 365天6小时9分10秒答案:B2. 地球上的五带分别是()。
A. 热带、温带、寒带、亚热带、亚寒带B. 热带、温带、寒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C. 热带、温带、寒带、亚热带、温带D. 热带、温带、寒带、亚热带、极地气候区答案:D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 太湖B. 鄱阳湖C. 洞庭湖D. 青海湖答案:B4.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
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答案:A5.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 巴丹吉林沙漠D. 腾格里沙漠答案:A6.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A. 塔里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答案:A7.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
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答案:A8.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珠江三角洲平原答案:A9.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A. 台湾岛B. 海南岛C. 崇明岛D. 舟山群岛答案:A10. 我国最大的半岛是()。
A. 山东半岛B. 辽东半岛C. 雷州半岛D. 舟山群岛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属于我国四大高原的是()。
A. 内蒙古高原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E. 塔里木盆地答案:ABCD2. 以下属于我国四大盆地的是()。
A. 塔里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E. 东北平原答案:ABCD3. 以下属于我国四大平原的是()。
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珠江三角洲平原E. 黄土高原答案:ABCD4. 以下属于我国四大河流的是()。
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E. 雅鲁藏布江答案:ABCD5. 以下属于我国四大沙漠的是()。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教师版)试卷题量:31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W4dDLHT一、单项选择题1-2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2~3题。
1、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是( )。
A、回归年B、恒星年C、太阳日D、恒星日【答案】B【解析】【答案】B。
解析:恒星年是视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地球与某一恒星(认为它在天球上固定不动)连线的时间间隔。
它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约为365.256 4天。
所以答案选B。
2、两幅图相比,正确的是( )。
A、左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简略B、右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详细C、左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详细D、右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简略【答案】B【解析】【答案】B。
解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左图表示的范围比右图表示的范围广,所以左图比例尺小,表示的内容简略,右图比例尺大,表示的内容详细,故答案选B。
3、左图中甲城市与右图中乙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甲城市在温带,乙城市在热带C、均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甲位于乙城市的南方【答案】A【解析】【答案】A。
解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
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图知甲、乙位于东半球、北半球.A正确,C 错;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
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故B错;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北方,D错,所以答案选A。
4、下图为全球部分经纬网图,图中O点位于68°S,阴影部分为黑夜,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24时,则正确的是(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真题2015年(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60.00)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4.00)(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______(分数:2.00)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解析:[解析] 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故选A。
(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______(分数:2.00)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解析:[解析] 由a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
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4.00)(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______(分数:2.00)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解析]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则推出该地区气温升高,即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______(分数:2.00)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冰川大量融化产生的水量流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总体不变。
-万唯基础-精简题库-小题提升-经典题练-考试必刷-高频错题-拔高突破-考前特训-预览—收藏-关注考点课堂素材精粹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让学习为我们创造终生价值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地理学迅猛发展,一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 )。
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2月球表面大面积的低洼平原叫月海,覆盖月海的岩石是( )。
A、石灰岩B、花岗岩C、玄武岩D、大理岩3上世纪9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的文化扩散类型主要是( )。
A、等级扩散B、传染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4{TSE}下图为我国四处著名旅游景点景观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TS} 四处旅游景点中,旅游资源类型与其他三处不同的是( )。
A、甲B、乙C、丙D、丁5观赏四种旅游景观最需要选择最佳位置和角度的是( )。
A、甲B、乙C、丙D、丁6{TSE}下图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TS}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40米B、200米C、240米D、320米7关于钓鱼岛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缓南陡B、山脉多呈南北走向C、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D、植被为热带雨林8{TSE}下图为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此时巴黎(东一区)为18日22时25分。
读图回答第8-9题{TS} 此时,北京时间是( )。
A、17日15时25分B、18日5时25分C、19日15时25分D、19日5时25分9该日,关于各地地理现象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地的自转角速度小于②地B、②地的昼长小于③地C、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④地D、④地的自转线速度小于①地10{TSE}下图为2013年8月15日8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0~11题。
地理一、考试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考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①。
其中初中内容约占30%,高中内容约占70%。
考查具体内容如下:(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大小:表面积:5.1亿Km2,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运动: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 角速度为15°/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2. 经线和纬线的划分:经线:①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②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
,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④赤道上经度1。
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
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⑤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绝对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纬线: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②所有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处纬线缩短成点;③纬度相同,纬线不同,但长度相等,如30。
S=30。
N;④全球各地纬度1。
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
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差大于180。
,则东变西,西变东;若经度差等于180。
,则互为东西。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015年吉林省特岗教师考试:“地球与地图”提
高练习一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
读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20 000),完成1~3题。
1.如果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 )
A.戊点
B.己点
C.庚点
D.辛点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火情监测点应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的点,己点符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图示区域为山区,工程建设易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
3.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距离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
A.70米,50米
B.140米,100米
C.140米,150米
D.700米,150米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据比例尺可计算出坝长;坝顶为150米,坝底为50~100米,则坝高为50~100米,最大坝高为100米。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夏季盛行东南风,①地位于台湾山脉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最少,故选A。
5.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台湾省,台湾山脉纵贯台湾岛中部偏东,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6.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由题干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作物生育期内某种指标温度持续期的逐日平均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在各种积温(0 ℃、3 ℃、5 ℃、10 ℃、15 ℃)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日平均气温≥10 ℃稳定期的积温。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局部日平均气温≥10 ℃的稳定期积温(℃)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四地等值线特征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甲地等值线向北凸——洋流
B.乙地等值线闭合——水域
C.丙地等值线向南凸——冬季风
D.丁地等值线分布密集——地形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甲地位于沿海平原,比同纬度的山区气温高,故甲地等值线向北凸;乙地等值线闭合,且积温低于6 500,说明该地为山地或丘陵;丙地为山地,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故等值线向南凸出。
甲、乙、丙、丁等值线特征,影响因素均是地形。
8.图中甲、乙两地日平均气温≥10 ℃的稳定期积温(℃)可能分别为( )
A.6 600、6 600
B.6 600、6 400
C.6 400、6 600
D.6 400、6 400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依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可读取甲大于6 500,小于7 000;乙地等值线闭合,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知,乙地小于6 500,大于6 000。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省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