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 格式:ppt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带雨字的经典诗句雨,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
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带雨字的经典诗句,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带雨字的诗句(一)1、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宋·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2、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唐·刘禹锡《早秋雨后寄乐天》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4、便风船尾香粳熟,细雨层头赤鲤跳——唐·陆龟蒙《江南二首》5、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唐·吴融《子规》6、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清·律然《落梅》7、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明·王象春《书项王庙壁》8、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宋·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9、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明·李梦阳《夏城坐雨》10、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宋·苏轼《东坡》11、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唐·杜牧《芭蕉》12、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元·释善住《阳山道中》13、黑虎行时倾雨露,赤龙耕处产琼瑰——唐·吕岩《七言》14、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唐·杜甫《秋雨叹三首》15、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唐·林逋《咏秋江》16、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宋·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17、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宋·张镃《寒食》18、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19、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唐·韦庄《章台夜思》20、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唐·温庭筠《惜春词》关于带雨字的诗句(二)21、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22、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宋·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23、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宋·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24、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宋·苏洵《九日和韩魏公》25、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唐·修睦《落叶》2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唐·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27、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28、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宋·虞似良《横溪堂春晓》29、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宋·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30、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宋·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31、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32、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宋·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33、晓来雨过,遗踪何在——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34、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唐·李贺《老夫采玉歌》35、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宋·葛立方《卜算子·席间再作》36、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宋·梅尧臣《苏幕遮·草》37、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宋·朱淑真《卜算子·咏梅》38、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唐·杜甫《白帝》39、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唐·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40、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唐·许浑《金陵怀古》关于带雨字的诗句(三)41、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唐·白居易《听弹湘妃怨》42、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宋·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43、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唐·柳宗元《岭南江行》44、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唐·陈陶《竹十一首》45、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宋·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46、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唐·孟郊《旅行》47、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宋·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48、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唐·雍陶《送蜀客》49、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宋·欧阳修《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50、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宋·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51、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宋·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52、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清·纳兰性德《送荪友》53、千里云山恋旧游,寒窗凉雨夜悠悠——唐·牟融《客中作》54、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唐·戎昱《塞下曲》55、精灵灭迹三清剑,风雨腾空一弄琴——唐·吕岩《七言》56、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宋·吴文英《霜叶飞·重九》57、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唐·杜甫《月三首》58、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宋·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59、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唐·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60、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宋·谢枋得《武夷山中》。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7分)1.根据课文填空。
(每空1分。
共10分)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B.为了避免这类恶性校园安全事故的不再发生,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雾霾天气既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又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6.下列选项中对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五猖会》中最后“我”虽然参加了赛会,但是“我”觉得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是因为父亲毫不关心“我”的心情并且压迫“我”背书造成的。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C.《二十四孝图》主要借“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等故事揭露封建孝道的不顾人情、泯灭人性的残酷。
D.藤野先生是鲁迅极其尊重的一位教书先生,甚至鲁迅回到国内,依旧把他的照片挂在住所的墙上,以此激励自己。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课文?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一事件。
这一事件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二、阅读与赏析(33分)(一)(4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注释】:①柳中庸: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
是李端朋友。
8.第一、二句中,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2分)答:9.第三、四诗句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①答:(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虞美人》复习和古代愁情诗鉴赏一.复习《虞美人》(1)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词的感情?愁情具体包括哪些?愁物是人非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时光易逝?(2)李煜如何达自己的愁情的?提示从意象、手法角度思考意象有春花、秋月、雕栏、玉、珠颜、手法二.拓展(一) 明“愁”情辨“愁”法1.你们搜集的那些写愁情的诗词,都写了哪些“愁情”?1.你们搜集的那些写愁情的诗词,都写了哪些“愁情”?2.还有哪些意象是诗人常用来表达“愁情”的?3.抒写“愁情”的手法还有哪些?明“愁”情高考愁情诗词中常见的愁情可分以下六种:(1)忧国忧民、愤世嫉俗之愁。
(2)建功立业、怀才不遇之愁。
(3)怀古伤今、惜春悲秋之愁。
(4)思乡念亲、寂寞伤感之愁。
(5)男女相思、朋友思念之愁。
(6)年华易逝、羁旅漂泊之愁。
(二)辨“愁”法之“愁”象表现愁情的典型意象芳草落花芭蕉柳秋雨寒烟流水舟梧桐西风孤灯酒斜阳归雁云月楼虫鸣猿啼杜鹃鸟高考连接(浙江卷)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三)辨“愁”法之手法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融情入景触景生情虚实结合比喻夸张对比(四)写“愁”境提问方式: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简析其抒情手法。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手法如涉及景情关系,可表达为:运用了※※※的手法,诗(词)人选用了※※※意象,形象描绘了一幅※※※的图景,渲染了浓重的萧瑟、衰败、凄凉气氛,(或营造了一种感伤、哀伤、哀婉的意境),烘托出词人孤寂、凄凉愁绪满怀的心情,奠定(伤感)的情感基调。
三.练习(一)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我只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拟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比喻)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徐照《三峡吟》阅读练习及答案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参考答案1.答案:猿声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察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解析:这是考察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
比照赏析溪行逢雨与柳中庸赏析本诗写的是诗人的“逢雨”经历,场景详细。
除抒写本身落寞、愁苦之情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直抒胸臆,表达孤单、思念之情。
“一声猿”属写实,也具象征义。
猿啼既表明四周静寂,也含“愁苦”意。
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但是他却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同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而更添了厚度。
在这里,诗人没有着意写如何思念友人,而是将视觉意象“日落”“昏山”和听觉意象“萧萧暮雨”“凄凄猿声”并置,就衬托出萧瑟凄凉的环境气氛,把羁旅逢雨怀友的主习题抒发得既情真意切又哀婉凄伤。
三峡吟赏析题目“三峡吟”,意为“吟三峡”,也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
“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
徐熙的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自己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自己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
2022届中考意象与专练考点:1.(2021年金华中考)(宋)文天样《自叹》和(宋)赵溍《访辛弃疾》2.刘禹锡《乌衣巷》、吴激《人月圆》和赵善庆《山坡羊·燕子》3.郑谷《淮上与友人别》4.秦观《江城子》5.辛弃疾《水调歌头》6.葛天民《迎燕》7.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和徐照《三峡吟》8.朱景素《樵夫词》9.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10.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和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11.龚自珍《己亥杂诗》12.(唐)韦庄《早发》13.罗邺《早发》14.[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5.李清照《醉花阴》16.刘攽《新晴》17.(宋)晁补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二)18.(宋)侯蒙《临江仙》【考点研究】1.意象(1)意象类型——人象、事象、物象(2)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时空中有不同的思想情感。
2.答题模式(1)“借景抒情”模式——明示“情”;“寓情于景”模式——暗示“情”。
(2)“寓情于景”模式——大意象+小意象铺排+情【考题示例】一、古代诗歌意象——草木类(填写含义)(一)高洁之物1.兰:。
2.梅花:人格的象征,凌寒不屈的,“”的风骨。
3.松柏:、顽强、高洁,“”的性格。
4.柳:惜别,留恋,。
5.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的节操。
6.菊花:高尚、纯洁、、坚贞、、顽强。
7.水仙:“”的象征。
8.岁寒三友:“”,“”,“”。
(二)悲伤之物1.梧桐:的象征,用梧桐来写。
2.芭蕉:孤独忧愁、、凄凉3.丁香:或情结4.黍(黄米)离:对国家的痛惜伤感之情。
5.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荒凉,偏僻,,身份、地位的。
(1)芳草:喻离恨。
(2)以草木繁盛荒凉,以抒发的感慨。
(三)美好之物1.牡丹:,美好。
2.莲:爱情,由于“莲”与“”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3.红豆:爱情、。
4..桃花:象征。
5.豆蔻:美貌、清纯、风华绰(chuò)约。
(四)相对之物1.黄叶:凋零,成熟,(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
雨的诗句关于雨的诗句集锦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雨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雨的诗句11、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李世民《咏雨》2、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李世民《咏雨》3、浮红涨绿鱼文起。
——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4、一春梳洗不簪花。
——许棐础断睬ㄝ骸ゐ雨细》5、苏堤尽日风和雨。
——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6、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7、谢客池塘生绿草。
——晏几道《清平乐·烟轻雨小》8、因以金荷酌众客。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9、井桐一叶做秋声。
——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10、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
——王夫之《清平乐·咏雨》11、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蒋捷《声声慢·秋声》12、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憨山德清《咏竹五首》13、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杜甫《雨不绝》14、雨窗和泪摇湘管。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15、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杜甫《雨不绝》16、绕遍回廊还独坐。
——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17、清虚界,任风敲雨筛。
——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18、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魏禧《登雨花台》19、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阎选《河传·秋雨》20、雨馀风软碎鸣禽。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21、尘香明日城南陌。
——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22、夜来风雨洗春娇。
——吴文英《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23、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
——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24、渭城丝雨劝离杯。
2024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16题)主观题的19种题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无人①(节选)陆游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②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③,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
②碛:沙石堆积之地。
③降款:投降的文书。
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
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②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金陵:南京的古称,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古都。
凤凰台:故址在金陵凤凰山上。
②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一作“一水”。
③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本诗为咏史怀古类作品,请分析本诗的抒情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散乱的样子。
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描写山雨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题目。
咏史诗(其二)〔东汉〕阮瑀①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2014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8:古典诗歌鉴赏一、【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二.【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古诗溪行逢雨与柳中庸翻译赏析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端。
其古诗全文如下: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鉴赏】李端诗“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他自己,他却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共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
他的另一首诗“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番声”(《听夜雨寄卢纶》),也是将夜雨景象外射给对方,只是在自己感受的“萧条”与设想友人荷池听雨的清韵之间构筑起一定的张力,情思显得稍为复杂。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古代诗歌阅读:古诗的表现手法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写日落的诗句1.《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2.《咏风》唐·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3.《七里濑》南宋·谢灵运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唐代·王维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腓。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言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5.《江村夜泊》唐代·项斯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6.《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代·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7.《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唐代·李白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李端名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李端《听筝》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李端《闺情》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李端《拜新月》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李端《拜新月》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李端《妾薄命》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李端《妾薄命》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李端《闺情》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李端《胡腾儿》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李端《胡腾儿》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李端《妾薄命》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李端《妾薄命》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李端《妾薄命》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李端《妾薄命》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李端《胡腾儿》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李端《胡腾儿》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李端《胡腾儿》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李端《胡腾儿》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李端《胡腾儿》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李端《胡腾儿》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李端《妾薄命》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李端《妾薄命》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李端《胡腾儿》。
溪上遇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溪上遇雨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溪上遇雨二首唐代:崔道融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译文: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环曲的池塘水面,雨水像在抽丝一般密织,野禽因为雨势太大无法起飞,鱼儿却惊得在水面飞跃起来。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耕种的人和垂钓者都来不及取蓑衣和斗笠,秋季的田地都多么期待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啊。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忽然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注释:回塘雨脚如缫(sāo)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回塘:回曲的水池。
缲丝:即缫丝,煮茧抽丝。
沈鱼:即沉鱼,潜藏水底的鱼。
耕蓑(suō)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lín)漓(lí)。
耕蓑:农夫的蓑衣。
未暇:谓没有时间顾及。
淋漓:沾湿或流滴貌。
坐看黑云衔(xián)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坐看:犹行看,旋见。
形容时间短暂。
衔:携带着。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晚照:夕阳的余晖。
赏析: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而设。
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光和折射;或者借用比兴,别有寄托。
而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
它是咏夏天的暴雨,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
因为他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
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某种奇特情致,乃是宋人在诗歌“小结裹”方面的许多发明之一,南宋杨诚斋(万里)最擅此。
而《溪上遇雨二首》就是早于诚斋二三百年的“诚斋体”。
再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它既不符合唐诗通常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无通常写景虚实相生较简炼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