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三)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8
大象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单元导学案全套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执笔:审核:教研组使用日期:课时及内容:不一样的溶解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了解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2.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知道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地分布到水中。
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学习过程〗〖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参考课本,完成练习。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3.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讨论: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时,要注意些什么?〖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一、填空1.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后,液体颜色变了。
2.少量的高锰酸钾、白糖、小苏打都能在水中。
3.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地分布到水中。
有得物质溶解得,有的溶解得。
4.高锰酸钾具有,要用取放。
高锰酸钾溶液也不能。
二、选择1.下面关于溶解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是紫色的B.所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都一样C.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2.在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时,我们可以()。
A.用钥匙取放高锰酸钾B.直接用手触碰高锰酸钾C.品尝高锰酸钾溶液三、判断1.面粉可以在水中溶解。
()2.少量的洗衣粉可以在水中溶解。
()3.白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比较快的。
()4.把一匙沙子放入水中,沙子沉到杯子底部,说明沙子在水中溶解了。
()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执笔:审核:教研组使用日期:课时及内容:溶解与搅拌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会根绝问题作出猜想假设,并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
2.会通过实验探究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3.知道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的开始
第一课科学探究
本课主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含义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第二课实验之前
本课主要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员的安全保护。
第三课观看力训练
本课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单元天文科学
第四课月相变化
本课主要介绍月相变化的现象和原因,通过观察月相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五课星星闪烁
本课主要介绍星星闪烁的原理和原因,通过实验来观察星星的闪烁现象。
第六课导引星——北极星
本课主要介绍北极星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验等手段来让学生掌握北极星的位置和运用方法。
第三单元植物
第七课植物的强健体魄
本课主要介绍植物的构造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第八课树中好朋友
本课主要介绍树和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重要性,通过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之间的联系。
第九课幼苗的成长
本课主要介绍幼苗的构造和生长规律,通过实验来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
第四单元动物
第十课怪咖动物
本课主要介绍一些生物学中比较特殊、有趣的动物,通过图片和测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效地提升研究效果。
第十一课动物外貌
本课主要介绍动物的外观特点和区分方法,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掌握区分方法。
第十二课鸟的一生
本课主要介绍鸟类的生命周期和习性,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鸟类的相关知识。
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杏园中心学校导学案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杏园中心学校三年级科学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和陶瓷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三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2、树叶都是一样吗?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观察?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1、快乐填一填、()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2、校园的树木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二、课中探究课中探究1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4,展示交流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5、解疑释难1、填空、树的形由(),(),()组成。
3、寻找动物和植物学习目标:1、训练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探究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教具准备: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去找一找,认识认识哪?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
2、学习新课:学习制作观察计划要想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大致包括: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小组讨论:研究观察方案。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
不认识的动物植物可以画下来。
安全事项:注意安全、细致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刚才,我们都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
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
语言训练: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巩固: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
拓展活动:看图。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设计:3、寻找动物和植物日期地点观察报告:方法找到了有趣的现象当堂检测一、填空。
1、分辨动植物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用鼻子(),用耳朵(),用舌头(),用手()。
2、我们在寻找动植物时,要()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
3、各种树皮是不一样的,有的(),有的()。
二、判断。
1、蟋蟀住在高高的树上。
()2、青蛙只能生活在水里。
()3、草的总类很多,有长叶的,有圆叶的。
()4、花的颜色都是红的。
()5、叶子的颜色都是绿的。
()三、选择。
1、下面三种池塘中的生物,()和其它两种生存方式不同。
a乌龟b青蛙c金鱼2、蜻蜓属于()类。
a鸟b动物c昆虫3、()在晚上发出声音a兔子b蟋蟀c麻雀四、列举。
1、列举你发现的五种动物。
2、列举你发现的五种植物。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开关》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科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手电筒的开关、拉线开关和单刀单掷开关,了解开关各部分的材质、结构和作用。
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单刀单掷开关和拉线开关的观察推测并检验开关的工作原理,认识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连通与断开。
科学态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开关有研究兴趣,愿意合作和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了解电产品对人类的重要性,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课前学习任务】准备实验探究材料:科学记录本;结构简单,可以正常发光的手电筒、单刀单掷开关、拉线开关、电池、导线、小灯泡。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通过拆开观察手电筒的开关,了解它的结构、状态变化,以及是如何实现控制灯泡亮灭的功能的。
学习任务二:通过观察单刀单掷开关和拉线开关,推测这两种开关的工作原理。
学习任务三:建构模型,连接电路检验开关的工作原理。
【学习资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这就是物理》[美] 约瑟夫.米森著【作业设计】观察其他样式结构简单的开关,推测其工作原理并连接电路进行检验,与课上所学款式进行对比,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
(注意用电安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科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检测电路检测多种材料,鉴别导体和绝缘体。
科学态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开关有研究兴趣,愿意合作和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了解电产品对人类的重要性,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课前学习任务】准备实验探究材料:科学记录本、多种安全又方便寻找的检测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通过回顾上节课连接的电路,确定检验方法。
学习任务二:通过预测、实验检测多种材料的导电性,及时记录。
学习任务三:对所有检测的物体进行分类,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学习任务四:分析单刀单掷开关和拉线开关各部分的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了解其设计原因。
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篇一: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哪杯水热》导学案设计年级: 三学科:科学课题:《哪杯水热》备课人:石麟小学科学组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有五部分:一是运用感官判断水的冷热,二是初步认识温度计,三是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四是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并学会记录。
导学目标:1、逐步学会运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学会作记录。
2、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知道科学技术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
3、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能做好简单记录。
学习重点:学会使用温度计。
学习准备:烧杯,冷热不同的水,温度计,导学案学习过程:导学活动一:认识温度计1、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温度计有哪几部分,试着给你的小组同学1指一指、说一说。
2、你的认识对吗,根据老师的提示找一找吧提示:温度计是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构成。
3、我最棒,我给大家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4、我来评价导学活动二:学习使用温度计1、你认为怎样使用温度计,想一想2、按自己的想法尝试测量一下桌上两杯水的温度吧。
3、你的做法对吗,根据老师的提示检测一下吧。
注意: (1) (2)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4)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它的单位读作“摄氏度”写作“” 如图所示:写作:11?读作:11摄氏度。
4、考考自己,测出桌上两杯水的温度。
5、我能行,我来展示:6、我来评价(师生评价,纠错达到规范) shèshì导学活动三:我能完成1、温度计有三部分构成。
2、我们常见的温度计它的单位是,用来表示。
3、今天天气很凉爽,气温大约是( )210摄氏度 22摄氏度38摄氏度4、读写温度写作读作。
写作读作。
实践活动:生活中会用到各种温度计,我知道的有: 篇二:小学科学优秀教案设计推荐参加“2008年全国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小学徐爱娥一、概述《唤醒种子里的生命》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内容,需要一课时。
1.水到哪里去了【学习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变成了什么样”的探究活动。
3.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习难点】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学习准备】湿棉签、玻片、材料盘、杯子、实验记录表【学习过程】1.小组讨论,发言:我们知道水是一种()。
它没有固定的( ),但有一定的( )。
2.猜测: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小组的其他小朋友。
3.交流汇报。
活动一 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1.提问:老师用湿毛巾写的水字有什么变化吗?水渐渐消失,它到哪里去了呢?2.将自己的猜想填写到表格中,全班进行统计。
3. 我们洗手后,有时不擦手水也会干,手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活动二 认识水的蒸发1. 结合水洼、煮食物、晾衣服等,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水变干的现象。
2.小实验,观察玻璃上水的蒸发。
(1)科学研究得讲究证据,我们需近距离来观察水的蒸发才行。
给每一组发一块玻璃,可以把水放在玻璃上,近距离的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选择玻璃做实验是因为它不吸水)(2)准备一块玻璃片、一小杯水、棉签,用棉签蘸一些水,在玻片上划一划,水就会留在玻璃片上。
把玻片放平,静静观察。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3)用感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4)小组观察、记录。
(5)全班交流。
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记录。
(6)观察总结。
通过观察发现,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活动三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水在蒸发后变成了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又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填写维恩图。
(活动手册)3.总结。
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三年级科学导学案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第一单元测试(1) 9.8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2、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3、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4、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5、新鲜的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它都相同。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树叶都是绿色的。
()8、一片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9、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等几个生长阶段。
①发芽、开花、结果②种子、幼苗、开花、结果③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2、植物的叶由()和()组成。
①叶片②叶柄③叶脉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都有()。
①叶纹②叶线③叶脉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①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②陆地植物和海洋植物③水生植物和土地植物5、观察就是()。
①随便看看②带着目的看③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6、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①看一看②摸一摸③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7、只要两种树叶的()相同,我们就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①形状大小②大小③形状8、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生长缓慢,往往能活()年。
①几百②几千③几万9、()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①茶花②王莲③大王花第一单元测试(2) 9.10四、观察与发现。
1、你观察过大树与小草吗?请你把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圈图中。
2、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巴草、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五步自主学习法”导学案三年级学科:科学课题 3.1我们周围的材料上课时间备课人审核人课时学习目标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教学流程:一、快乐链接:二、自主探究:1、我们周围最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纸、纤维。
2、我身上的物品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校服纤维扣子塑料、金属发夹塑料拉链金属、塑料钥匙金属3、书包里的物品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铅笔木头尺子塑料橡皮擦橡胶书纸文具盒塑料、金属卷笔刀塑料、金属4、1、下列物品中是塑料做的是(C)A、钥匙B、课桌C、矿泉水瓶2、下面哪一项不是木材的性质(A )A、透明B、有条纹C、在水中漂浮三、合作交流:1、观察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电风扇是金属做的,桌子、椅子、门是木头做的,电视机的外壳是塑料做的,里面的零件是金属做的。
窗户是玻璃和金属做的。
2、分别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纸、纤维金属:具特有光泽而不透明,富有展性、延性及导热性、导电性。
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塑料:很轻,不会锈蚀,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性。
容易变形。
玻璃:是透明的,一般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
纸:很薄,用于书写。
纤维:弹性大,可以用来做衣服等。
3、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哪几类?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纸、纤维、皮革、陶瓷等。
四、展示提升:(质疑)分组展示,其它小组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质疑和补充,其它小组来评价。
五、快乐达标:填空。
(1)铅笔是由(木料、石墨笔芯)材料构成的(2)三角板是由(木头或塑料)材料构成的。
(3)窗户是由()材料构成的。
5、判断。
(1)不同的材料能构成不同的物品。
()(2)相同的材料能构成不同的物品。
()(3)裁纸刀是由金属构成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教科版通过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教科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水结冰了【学习目标】1.能够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2.能够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4.认识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学习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学习难点】知道水为什么会结冰,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1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2 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成冰? 3 水和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 5 二、活动探究: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实验材料:试管(短而细)、温度计、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碎冰、纯净水、食盐、记号笔。
2.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减缓杯中冰的融化速度),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后持续观测试管中水的温度。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注意观察试管中水结冰后体积发生的变化。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水的初始温度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保温杯中碎冰的温度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4.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_______,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__时,水开始__________,水从__________状态变成了__________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_______,结冰之后所占据的空间更______了。
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2、树叶都是一样吗?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观察?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1、快乐填一填、()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2、校园的树木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二、课中探究课中探究1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4,展示交流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5、解疑释难1、填空、树的形由(),(),()组成。
三年级科学(一)上册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应知)2、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应会)3、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应会)4、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结论。
(应会)5、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应知)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教学目标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且对收集到的证据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出来。
(应会)2、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应会)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空间。
(应知)4、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应会)5、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进行分类,能够归纳某一内动物的共同特征。
(应会)6、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应知)7、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应知)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单元教学目标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问题。
(应会)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应会)3、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描述。
(应会)4、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知道海水是咸的不能直接饮用,淡水只存在于河5、流、湖泊、冰川及土壤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应知)6、知道水的各种有趣现象。
(应知)7、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应知)8、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应知)9、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应会)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在科学探究过程的各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应知)2、知道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应会)3、认识某些物体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
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应会)4、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
(应知)5、知道材料的利用对人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