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7、混合与分离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4.24 KB
- 文档页数:2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案一. 教材分析《混合与分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以及不同的分离方法。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以及分离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明白科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沙子、泥土、过滤纸、玻璃棒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试管、烧杯、漏斗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混合物,如沙子和水、泥土和水的混合物,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混合物?混合物有哪些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将沙子和水混合,让学生观察混合后的现象。
然后提问:如何将沙子和水分离?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的分离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过滤纸和玻璃棒,尝试将沙子和水分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使用了哪种方法将沙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将沙子和水分离吗?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尝试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离。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混合物的概念,掌握混合物的分类及常见分离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概念、分类及常见分离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沙子、盐、胡椒粉、色素、漏斗、滤纸、磁铁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混合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混合物的存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混合与分离。
2. 新课讲解:(1)混合物的定义与性质:引导学生了解混合物的概念,分析混合物的特点。
(2)混合物的分类:介绍常见混合物的分类,如固液混合物、液液混合物、气液混合物等。
(3)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讲解过滤、磁铁吸附、蒸发、蒸馏等常见的分离方法,并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混合物分离实验。
(2)实验步骤:沙子和盐混合物的分离、色素和水的分离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混合物分离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混合物分离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混合与分离混合物的定义与性质混合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合物的定义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混合物的分类。
(3)分析教材中例题,解释混合物分离的原理。
2. 答案:(2)如沙子和盐混合物、色素和水混合物等。
(3)根据教材例题,混合物分离的原理主要有过滤、磁铁吸附、蒸发、蒸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混合物,探究其他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实际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7.混合与分离【教材简析】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食盐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时,食盐就析出来了。
如果学生们一直收集、保存着前几节课使用后的浓盐水,他们也许该发现这种现象了。
随着水分的蒸发,少量食盐析出并沉在杯底。
这些食盐是从盐水里分离出来的吗?食盐能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吗?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对增加和减少水分,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聚焦板块教材中展示一副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的图片,引导学生学生如何将食盐和沙进行分离,体现出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化的科学。
探索板块通过实验活动将食盐和沙进行分离,这当中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三个实验活动。
溶解在前一课以前掌握,本课的重点进行过滤和蒸发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体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不同,对生活中固体混合分离的例子也有一定了解。
本节课有利用,但对于混合分离利用的是物质的不同性质还是缺乏概念。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沙子和食盐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有很多特点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分离混合在一起的固体,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1.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混合与分离【学习目标】1.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3.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学习难点】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学习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______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会儿后全部沉淀在烧杯底部。
2.分离沙和食盐溶液 (1)实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漏斗、滤纸、搅拌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2)实验步骤①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人漏斗中(如下图)。
②在滤纸上沾点水,使滤纸紧贴漏斗,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内,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③搅拌棒略微倾斜,一端对着三层滤纸,过滤时要使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沿着搅拌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注意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实验结论:______溶解在水中了,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_____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分离食盐和水(1)实验材料: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盐水(上个实验过滤后的食盐和水的混合溶液)(2)实验步骤:①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两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
②向蒸发皿中倒人大约10毫升的盐水。
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③边加热,边搅拌。
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④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实验用的食盐颗粒进行比较,并做好记录。
(4)实验结论:溶液中的______不能随水一起蒸发掉。
三、理解与应用1.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水到哪里去了?3.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了,怎样分离呢?【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能溶于水中的物质,也学会了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中的物质重新分离出来。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引入】教师展示一副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食盐和沙进行分离。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混合在一起的物质需要分离的情况呢?比如说,你们在家里做饭时,会不会用到分离工具呢?探究】1.实验一:过滤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过滤装置,并向学生解释过滤的原理。
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学生在玻璃棒的帮助下,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过滤出沙子和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沙子和水的变化,并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二:蒸发教师向学生解释蒸发的原理,并向学生展示一个蒸发装置。
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学生将过滤后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盐水的变化,并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三:探究性实验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浓盐水,并向学生解释浓盐水中盐的含量较高。
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学生将浓盐水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盐水的变化,并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教师向学生解释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并向学生展示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盐能从浓盐水中析出来呢?学生可以通过前面的实验活动来回答这个问题。
拓展】教师向学生介绍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并向学生展示一些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如糖、茶叶等。
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呢?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探究这个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过滤器、漏斗等,让学生了解使用这些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一、聚焦:混合与分离1.投影图片出示:食盐和沙混合物,你有什么办法将食盐和沙分离?2.揭示课题:混合与分离(板书)二、科学探索:1.初步了解食盐和沙子的特点:食盐和沙有什么特点呢?让每组领取食盐和沙,集体交流讨论食盐和沙子的特点,并完成活动手册。
《混合与分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混合与分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概念,能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2. 掌握简单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如过滤、沉淀等。
3.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评价任务1. 口头回答问题:学生能准确解释混合与分离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混合与分离现象。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能正确进行简单的物质混合与分离实验操作,如使用滤纸过滤液体等。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同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与水的混合、沙粒与水的分离)引入混合与分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学习:讲解混合与分离的定义及区别,强调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3. 方法探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过程,如使用漏斗过滤液体等。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5. 交流分享:学生小组内交流实验过程及发现,分享学习成果。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强调混合与分离的方法及原理。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混合与分离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的家庭实验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可混合与分离的物质,进行实践操作并记录过程及结果。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等。
2.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增加实验操作的示范环节、加强小组活动的指导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7.混合与分离【教材简析】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食盐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时,食盐就析出来了。
如果学生们一直收集、保存着前几节课使用后的浓盐水,他们也许该发现这种现象了。
随着水分的蒸发,少量食盐析出并沉在杯底。
这些食盐是从盐水里分离出来的吗?食盐能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吗?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对增加和减少水分,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聚焦板块教材中展示一副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的图片,引导学生学生如何将食盐和沙进行分离,体现出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化的科学。
探索板块通过实验活动将食盐和沙进行分离,这当中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三个实验活动。
溶解在前一课以前掌握,本课的重点进行过滤和蒸发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体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不同,对生活中固体混合分离的例子也有一定了解。
本节课有利用,但对于混合分离利用的是物质的不同性质还是缺乏概念。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沙子和食盐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有很多特点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分离混合在一起的固体,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1.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案一. 教材分析《混合与分离》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将混合物中的物质进行分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特点,再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会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混合物中的物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示范。
此外,学生对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掌握可能存在困难,需要老师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混合物中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混合物中的物质。
2.难点:让学生掌握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以及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原理;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等。
2.实验材料:沙子、石子、食盐、蔗糖、水等。
3.教学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如奶茶、矿泉水等,引导学生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科书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特点,呈现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如过滤、蒸发等。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科学探究目标(1)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3、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
2、难点: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一份沙和食盐的混合物、筛子、滤纸、烧杯、放大镜、玻璃棒、清水、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1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 实物投影:一份沙和食盐混合物。
(也可使用课件中的食盐与沙混合物图片)谈话:昨天老师在整理实验物品的时候,不小心将沙子和食盐混在了一起,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把它们分离开来吗?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直接导入,使研究的问题直观、清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索(一)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 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一份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观察混合物,讨论什么是食盐,什么是沙,并填写活动手册,(2)给每个小组一个筛子,试试使用筛子分离沙和食盐。
2.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食盐和沙的特点,和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的结果。
3. 提问:用筛子无法将沙和食盐分离开来,原因是什么?4. 小结:由于两者的颗粒大小太接近,无法用筛子分离它们。
我们需要思考用其他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沙和食盐的颗粒大小,并尝试用筛子分离它们,实验之后却发现无法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因为两者的颗粒大小非常接近。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溶解的方法,将食盐变成更小的微粒,再进行分离。
《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混合的概念,了解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分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如过滤、沉淀、离心分离等。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各种分离方法,理解混合与分离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玻璃棒、滤纸、漏斗、沉降管、离心机等。
2. 实验药品:不同种类的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分离后的物质样品。
3. 多媒体教学资源:混合与分离的相关视频、图片。
4.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混合与分离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展示混合物(食盐、沙粒等)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离?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它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
2.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混合与分离。
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能够动手实践并成功分离混合物。
(二)新课教学1. 讲授新课(1)讲解分离的方法(过滤、沉降、离心分离等)及其原理。
(2)介绍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
(3)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2.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
(3)实验完成后,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享实验心得。
3. 课堂互动,答疑解惑(1)学生提问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
(2)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
1.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混合与分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2. 学生反思:学生思考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分离食盐与沙1.食盐不小心散落在地上与沙混合在了一起,你有什么办法将它们分离吗?(探讨分离食盐与沙的方法)2.如果沙子和食盐的颗粒都比较小,用筛子筛可以吗?2.用水可以吗?如果用水,你想怎样做?(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教师活动11.教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如红豆和小米等物质混合在一起,沙和鹅卵石混合在一起,你有什么办法使它们分离。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食盐与沙如果混合该如何分离?3.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步骤做铺垫。
4.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本质特征寻找分离方法,来提高学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学生只要能够提出初步的实验计划就可以,设计实验是科学课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虽然有些学生的实验制订的并不完美,但对科学素养的影响正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2:溶解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实验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搅拌棒实验步骤:1.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物倒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停止搅拌,放置一会,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时做好记录教师活动21.教师出示本实验所需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利用实验来分离沙。
3. 指导学生实验步骤。
4. 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5. 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6.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得出实验结论。
7. 小结: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沙不能溶解在水实验现象:()颗粒不见了,()颗粒沉淀在烧杯底部。
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会后全部沉淀在烧杯底部。
学生活动3:分离沙和食盐溶液实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漏斗、滤纸、搅拌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实验步骤: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7.混合与分离
【学习目标】
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会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3.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食盐。
4.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5.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质,培养积极的探究兴趣。
6.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7.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学习重点】
1.会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2. 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食盐。
【学习难点】理解水在分离沙和食盐过程中的作用。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烧杯、搅拌棍、清水,筛子、滤纸、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等。
活动一 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思考分离方法
1.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区分哪些是食盐,哪些是沙。
2.我们可以从( )、( )、( ),以及是否溶解于水等多方面去比较。
3. 思考怎样将食盐和沙子分离。
试一试用筛子筛,能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分离开吗?
4.小组内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
活动二 用水分离食盐和沙
1.思考:我们知道食盐 溶于水,而沙子 溶于水。
2.实验:
(1)将食盐和沙和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2)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3)水里就只剩下 了。
活动三 分离食盐和水
1.讨论:怎样把食盐和水分离呢?
2.实验:
(1)将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2)边加热、边搅拌。
(3)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4)我们收集到白色颗粒就是 了。
2.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的水到哪里去了?
一、判断:
1.食盐既能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
2.给溶液加热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到天空中,消失了。
()
3.用滤纸过滤溶液时,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
()
4.用蒸发皿加热食盐溶液直到烧干才熄灭火焰。
()
5.酒精灯火焰的焰心温度最高。
()
6.用筛子可以分离出食盐和沙子。
()
7.洗菜也是一种分离实践活动。
()
8.食醋加入汤中,就很难分离出来了。
()
二、选择:
1.下列物质中,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是()
A.白糖水
B.酒精水
C.柠檬水
2.下列物质中,不可以用水浮法分离的是()
A.木屑和铁屑
B.白糖和沙
C.豆子与沙子
3.做蒸发实验时,熄灭火焰的最佳时候是蒸发皿中的溶液()
A.全部烧干后
B.溶液沸腾了
C.出现固体颗粒时
参考答案:
一、1√2×3√4×5×6×7√8√二、1A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