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雪花飞舞》
- 格式:docx
- 大小:22.28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整洁美观。
cēn cīzhuàng lièsù jìng pāi shèhéǎi táo zuìdǐ yùkāng kǎi二、用“√”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冠.冕(guān gàn)山涧.(jiàn jiān)绷.着脸(bēng běng)柏.林(bóbǎi)似.乎(sìshì)正.月(zhèng zhēng)三、辨字组词。
袖(_________)用(_________)嚷(_________)蓬(_________)柚(_________)甩(_________)壤(_________)篷(_________)崩(_________)宿(_________)涡(_________)翼(_________)蹦(_________)缩(_________)锅(_________)冀(___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突(____)森郁崇山(____)岭前(____)后继(____)为壮观(____)而不舍寒冬(____)月银(____)素裹风刀(____)剑(____)花飞舞1.这些成语中,__________都与冬季有关。
2.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__________五、结合句子选择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盯着注视眺望遥望1.郝副营长________着那幅画,默默地沉思着。
2.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_______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_______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4.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雪花课题《雪花》课型唱歌课时 1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歌曲《雪花》,感受欢快的音乐情绪,了解“雪花”的形成,并能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雪花的喜爱之情;2、学唱歌曲《雪花》,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3、听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重点难点用欢快的音乐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歌曲中连续的四个八分音符节奏的准确掌握教学准备教师:钢琴、录音机、磁带、歌篇、图片、挂图、各种打击乐器、电脑课件;学生:无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感受情趣、主动参与1、听歌曲《大风车》分组律动进入教室2、师生问好二、欣赏钢琴独奏曲《雪花飞舞》1、激情导入导言:(唱)大风车转呀转悠悠——(说)转来了一阵阵凉爽的风,吹来了一片片可爱的小雪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出示挂图)创作的钢琴独奏曲《雪花飞舞》,小朋友们,可以用动作来表演小雪花在天空中是怎样飞舞的?2、欣赏《雪花飞舞》(随音乐表演)师:音乐渐渐地弱了下来,小雪花也终于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刚才,小朋友们表演得都非常棒!三、聆听歌曲、初步感受1、生说一说雪花的形成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小雪花是从哪里来的吗?生:从天上来的!师:还有吗?生:……师:恩,那么还是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小雪花是怎样回答的吧!(儿歌)我呀本是江河水,太阳一晒变云彩。
冬天冷得受不了,又变雪花飘下来。
2、生说一说雪花有几颗瓣师:(模仿小雪花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有几颗小花瓣吗?生:六颗!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八颗、十二颗……师:那么,它到底有几颗小花瓣,还是让小雪花自己来告诉我们吧!3、初听歌曲(用动作表现四二拍的强弱规律)4、出示小雪花的图片师:歌曲中唱的是有六颗花瓣的小雪花。
其实,由于雪花形成的环境不同,还有通过分组律动进入教室,为学生创设和谐的音乐氛围。
通过欣赏《雪花飞舞》,感受音乐情绪,体验雪花在天空中飞舞的情景,激发学生对雪花的喜爱,引发对雪花由衷的赞美之情。
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MODERN MUSIC德彪西《儿童组曲》作品分析——以《雪花飞舞》《小牧童》为例戚胡王艺红[摘要]德彪西作为印象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用他敏感的听觉和大胆的想法开创了一条新的音乐道路与欣赏方式。
上承接了浪漫主义后期所带来的影响,下给现代音乐指出了革命的方向。
本文旨在分析其《儿童乐园》中的《雪花飞舞》和《小牧童》的写作手法及风格。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儿童乐园[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88-03复调音乐自9世纪出现以来日益复杂化并得到了发展。
16世纪末,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在音乐中人们更注重乐曲旋律的表达,更注重表达“人”本身的想法。
乐曲的复 杂性随即增大,和声资源变得丰富。
音乐的创作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发展。
但是到了19世纪末,半音用法的增多、不谐和音的解放和转调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原本的和声和曲式体系的解体。
20世纪初,音乐家和作曲家们都面临着这种问题,直至德彪西的出现。
他大胆地运用和声,不再强调和声功能体系,让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创了一种新的感受音乐的方式。
《儿童乐园》是德彪西在1908年为他女儿所作的一组钢琴组曲,组曲由六首小乐曲组成。
分别为《练习曲“博士”》《小象催眠曲》《洋娃娃小夜曲》《雪花飞舞》《小牧童》和《木偶的姿态》⑴。
这六首小乐曲表达了德彪西对女儿深深的爱。
本文将通过曲式分析和织体等方面来对其中的两首作品一一《雪花飞舞》和《小牧童》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印象主义和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中叶,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虽然受到了主流美术家们的攻击,但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即印象派。
印象派作为一种音乐创作手法,其实早已出现,一些后期浪漫主义的[收稿日期]2020-08-04[作者简介]戚玥(1995—),女,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艺红(1972—),女,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
《雪花飞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钢琴曲《雪花飞舞》欣赏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钢琴曲《雪花飞舞》,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的意境,表现孩子在冬天里凝视窗外飞舞的雪花,热切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2、通过聆听这首作品,能初步了解作曲家德彪西以及“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教材分析: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
原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旋律,接着第二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模仿雪花在逐渐变大;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维妙维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
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之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
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成纷纷扬扬的雪花。
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的惆怅与寂寞。
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设计意图:运用配乐讲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更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为他们聆听音乐做铺垫,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聆听兴趣。
同学们,我猜你们一定喜欢下雪。
下雪天,你们可以在外面打雪仗、滑冰、堆雪人。
可有个小女孩却被爸爸锁在屋子里练琴,小女孩抬头看看窗外,哦!下雪了。
(播放音乐,初听乐曲)只见雪花飞舞而下,雪片千千万万,有一片落在了窗玻璃上。
又落下了一片,他们好像在争着邀请小女孩出来玩似的。
雪越下越大,雪花旋转着旋转着,美极了。
听完故事中的音乐,你们情绪怎样?心中有什么感受呢?二、介绍作品、演奏乐器、作曲家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教师进一步讲解作曲家以及作品背景,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乐曲的内涵。
1、再次完整聆听音乐,请同学们猜猜作品的名字以及演奏乐器;2、介绍乐器之王——钢琴;出示钢琴图片,简单介绍钢琴构造及音区音色3、介绍作品、作曲家我们刚刚听到故事里的音乐是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他5岁的小女儿爱玛创作的。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雪花飞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六课《雪花飞舞》。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歌曲《雪花飞舞》,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的时值和节奏;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雪花飞舞》的旋律和歌词,能独立演唱并表现歌曲的情感。
2. 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符的时值和节奏,并能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区和节奏变化,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和节奏,以及乐理知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音符卡片、节奏棒等。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花飞舞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歌曲学唱: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雪花飞舞》,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b. 分组练习,学生相互纠正演唱中的不足,提高歌唱水平。
c. 集体演唱,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 乐理知识学习:a. 教师通过音符卡片和节奏棒,讲解音符的时值和节奏。
b.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乐理知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c. 学生运用所学的乐理知识,为歌曲《雪花飞舞》编创简单的动作。
4.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雪花飞舞》,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各版本的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雪花飞舞》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展示歌曲歌词4. 乐理知识:音符时值、节奏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雪花飞舞》,并为歌曲编创动作。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演唱和表演。
第六课四季的歌课题:四季的歌课型:综合课时:二作品分析:1.歌曲《樱花》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花。
每年春天,在日本满山遍野地盛开樱花,或白或红的花朵,三五朵组成一个伞状花序,千万个花序蔚成花海,千姿百态,艳丽夺目。
日本人民总喜欢在这个时节去赏花。
《樱花》这首民歌纯朴而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的喜悦心情。
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其音阶为“ ”)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4/4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平稳匀称的节奏,从容不迫的速度,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
“4”、“7”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度跳进( 4-7 ),都使这首短小的民歌增添奇异的色彩。
2.器乐曲《樱花》这首乐曲是根据同名民歌的旋律改编的。
歌曲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用日本民间乐器大正琴主奏;第二次则以木琴为主奏乐器。
这两段音乐速度缓慢,清幽宁静,充满了对樱花的珍爱之情。
第三次旋律出现时,速度稍快,调性下移小三度,旋律由大正琴和木琴先后奏出,乐队伴奏中低音部节奏加强,描绘了人们兴致勃勃地赶去观赏樱花的热闹情景。
3.钢琴曲《雪花飞舞》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5岁的爱女创作了一套钢琴曲集,题名为《儿童乐园》,反映和刻画孩子的童心世界。
《雪花飞舞》就是其中的第四首。
乐曲表现孩子在冬日里凝视室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热切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乐曲开始,轻轻响起“ ”四个音的上行序列,随即衍化为用左右手交替弹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音型“ ”,好像雪花纷纷扬扬,越下越密。
一会儿,左右手做反向进行,打乱了原来的序列,使人联想到悄悄飘落的雪片随风飞舞。
穿插在十六分音符中的长音与和弦也渐渐明朗,变为一支简单朴素的、孩子们吟唱的儿歌:乐曲的中间部分在象征雪花飘飞的节奏音型衬托下,高音区奏出主要由三连音节奏组成的下行音调:而低音区接着出现上行的旋律,有如孩子们的对话:在4小节不断上升的十六分音符节奏音型引导下,乐曲再现了第一段音乐。
形容下大雪的词语1.瑞雪兆丰年2.银装素裹3.银花飘洒4.冰雪纷飞5.雪花飞舞6.飞雪扑面7.鹅毛大雪8.白茫茫一片9.白雪皑皑10.雪花漫天11.银光闪闪12.银世界13.皑皑白雪14.雪片纷飞15.银装素食16.洁白如玉17.雪花飞扬18.皎洁如霜19.白雪皑皑20.皑皑如山21.落雪纷飞22.银装素裹23.大雪纷飞24.天地皆白25.银装素裹26.雪花飘洒27.皑皑白雪28.洁白如银29.铺满大地30.冰天雪地31.银色世界32.一片素净33.皑皑白雪34.银装素裹35.铺满大地36.皑皑白雪37.银色世界38.一片素净39.银装素裹40.洁白如瑞41.纷飞42.银装素裹43.白茫茫44.银妆素裹45.霏霏细雪46.白雪茫茫47.银色大地48.银色世界49.白雪皑皑50.皑皑白雪52.雪花纷飞53.雪花飘飘54.大雪纷飞55.铺天盖地56.瑞雪兆丰年57.片片雪花58.江南初雪59.大雪纷扬60.雪凝冰釤61.银装素裹62.雪花纷飞63.白茫茫64.鹅毛大雪65.雪花纷扬66.白雪皑皑67.银色世界69.雪花飘飘70.洁白如绢71.大雪纷飞72.雪花朵朵73.惨白大雪74.冰清玉洁75.铁打大雪76.棉絮般77.白茫茫的雪原78.柔软如絮79.大雪纷纷80.洁白如银81.白茫茫82.银装素裹83.风雪交加84.纷飞漫天86.天地一片87.铺天盖地88.落花飘雪89.洁白无瑕90.霏霏轻飘91.密密匝匝92.铺满大地93.洁白无瑕94.冰天雪地95.雪花纷飞96.映衬着97.霏霏飘飘98.片片飘零99.团团扬扬100.花团锦簇101.纷飞102.银装103.银花满天飞104.漫天风雪105.悄无声息106.大雪纷飞107.银色世界108.茫茫雪原109.白茫茫110.暴雪纷飞111.冰天雪地112.银装素裹113.大雪纷飞114.银白世界115.银蛇乱舞116.冰清风雪117.白雪皑皑118.大雪纷纷119.银翘千里120.冰天雪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教案4篇Lesson plan of unit 6 winter trip, Volume 1, grade 9, PEP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教案4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单元分析例文通用版2、篇章2:第一节模板常用版3、篇章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教案4、篇章4:第三节模板通用版篇章1:单元分析例文通用版单元课题名称冬之旅单元教学内容1.唱歌:《踏雪寻梅》。
2.欣赏:(1)中国作品: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器乐曲《咏雪》。
(2)外国作品:器乐曲《十一月·雪橇》。
3.演奏:竖笛吹奏《铃儿响叮当》《菩提树》。
4.音乐与相关文化: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轻快活泼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四首作品,感受描述冬景、抒发情怀的不同作品的音乐风格,及其音乐表现要素。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用充满童真的情绪准确背唱歌曲《踏雪寻梅》。
2.体验《咏雪》的音乐情绪及作品中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方法。
3.体验《雪橇》的音乐情绪及作品中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结合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情绪的准备,唱好弱拍起唱与大跳音程。
2.体会器乐曲《咏雪》《十一月·雪橇》的音乐情绪,识别乐器音色,分析音乐要素的运用。
单元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模仿法。
《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优秀6篇《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智育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素质发展目标]: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变化[教学难点]:按照顿音标记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录音机《雪花》歌曲录音带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设计为歌曲创编动作演唱歌曲教学过程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4.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教师分句教唱。
6.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①注意顿音的唱法。
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
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
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能运用肢体动作表演雪花情景。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胆表演的能力。
6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图谱、雪花飘落的视频。
雪花飞教案6篇教案内容丰富多样,能够让课堂活动更加多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案设计必须详细周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雪花飞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雪花飞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进一步体验成就感。
2、培养幼儿初步创编歌词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3、教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创编第二段歌词。
二、活动准备:1、课件《雪花和雨滴》、歌曲《雪绒花》2、事先丰富幼儿和活动有关知识经验三、活动过程:(一)导入:做律动入场。
(放音乐《雪绒花》,根据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雪花飞舞、落地的动作)(二)过程:2、听录音:(1)"沙沙沙"小朋友听什么声音?是谁啊?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咱们一起问一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播放课件)"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
"(2)小朋友知道小雪花是从哪来的?(幼儿自由的说)让我们听一听小雪花是怎样回答的?(点击课件)小雪花回答:我从天上飘下来的(3)那小雪花为什么要来?它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幼儿自由的说)让我们听一听小雪花是怎样回答的?(点击课件)小雪花回答: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3、教师配乐完整朗诵,幼儿看课件跟诵4、学习歌词用个别对话的形式:师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幼答:"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
我从天上飘下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用集体对话的形式、男孩女孩对话的形式。
(方法同上)5、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看课件欣赏歌曲)提问:"你听到了什么?"6、师幼一起跟音乐演唱歌曲。
7、教师弹琴:幼儿演唱歌曲;男女各派一名选手k歌比赛。
8、启发幼儿进行创遍第二段歌词(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什么季节来了?(幼儿自由回答)师播放课件:你听滴答滴答,谁来了?"(小雨滴)(2)"小雨滴为什么要来,来告诉我们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小雨滴是特意来告诉我们春天来到了,它可真好。
1一6年级音乐上册期末(答案)测试题D一年级音乐(上册)期末试卷学校班级姓名一、判断:.(20分每题4分)1. 唱歌的时候站要直,坐要正,唱歌要自然。
()2. 上音乐课的时候要听老师指挥,不能乱动。
()3. 演唱《其多列》时的心情因该是伤心的。
()4. 每次唱歌的时候都要用力喊。
()5.《黄豆歌》是一首山西民歌。
()二、连线(把相对应的两项用直线连起来共30分)《拉勾勾》几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跳绳》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国旗国旗真美丽》小绳细,小绳长,小绳两头栓铃铛《动物说话》金星金星照大地《小青蛙找家》小鸡说话叽叽叽答案:1. do 、mi 、sol 三个音中最高音的是,最低的音是,在中间的音是。
2.小明在唱《我的妈妈叫中华》这首歌,可是有的歌词记不清了了,你能帮他回忆一下么?“中秋节,花灯节,。
赏花灯,望星空,。
”3.“白云白,蓝天蓝,。
”《云》4.《闪烁的小星》的作者是。
5.“4”用手号表示时,大拇指向。
6.《大鼓和小鼓》是一首儿歌。
7.《数蛤蟆》是一首儿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4分共20分)1. 按照音阶顺序do后面的音是mi。
()2. 演唱歌曲的时候应该面带微笑,不做小动作。
()3. 《娃哈哈》是一首新疆民歌。
()4. 演唱《学我做》时的心情因该是伤心的。
()5. 每次唱歌的时候都要用力喊。
()答案:一、1、sol 、do 、mi 、2、地下花灯亮,秋月多明朗3、好像海里飘帆船4、莫扎特5、下6、日本7、北京二、×√√××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以下是四分音符的是( A )。
A、5B、5 ;C、5D、5 ;;;52、“3 5 6”的唱名是(C )。
A、mi la solB、la mi solC、mi sol laD、sol la mi3、“0”表示的是(D )。
A、八分休止符B、十六分休止符C、八分音符D、四分休止符4、《草原上》是(B )少数民族的民歌。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雪花飞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雪花飞舞》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景象,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歌词中的雪花飞舞的形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他们对音乐的识谱能力和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同时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雪花飞舞》。
2.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3.能够认识简单的音乐符号,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节奏创作。
4.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符号的识别和理解。
2.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学生对歌曲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增强学生对歌曲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3.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音乐游戏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度。
4.创作法: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节奏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音乐符号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音乐教学材料。
3.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雪花飞舞》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雪花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歌词和音乐符号,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歌词和旋律。
教师可以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演唱音高和节奏。
2024年三年级《雪花飞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上册《雪花飞舞》单元,涉及章节为第五章《冬天的乐趣》。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雪花的形成过程,探究雪花形状的多样性,学习基础的几何形状在雪花中的体现,以及培养对冬季景象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雪花形成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形状的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几何形状的认识,提高其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冬季景象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雪花形状多样性的形成原理,几何形状在雪花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雪花形成过程的理解,对不同形状雪花的观察和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雪花图片、视频资料。
学具:绘画用品(彩笔、水粉、画纸)、几何形状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冬季雪景视频,让学生感受雪花飞舞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雪花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雪花,探讨其形成原因。
3. 实践活动:分发几何形状模具和绘画用品,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出自己喜欢的雪花形状。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雪花,讲解几何形状在雪花中的体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现场创作一幅以“雪花飞舞”为主题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雪花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凝结冰晶生长雪花形状多样性2. 几何形状在雪花中的体现六边形三角形矩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冬季景象,描绘出自己喜欢的雪花形状,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2. 答案示例:雪花形状为六边形,边缘有细致的花纹,看起来像一朵美丽的花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雪花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对几何形状的认识仍较薄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形容雪大的四字成语
1. 雪花飞舞
“雪花飞舞”是描绘大雪纷飞的景象,遇到大雪天气时,往往雪花像花瓣一样飞舞,景象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2. 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源于《诗经·车舝》,成为早期成语之一,比喻在困难时,得到及时的帮助,犹如在雪中送来救星一般,形容事出有意想不到的帮助而脱离困境的现象。
3. 雪窑冰天
“雪窑冰天”比喻极冷的天气,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严寒至极,形容寒冷酷冽的天气状况。
4. 暴雪纷飞
“暴雪纷飞”是描述大雪天气,雪花大、密、块,冰雪吹成飞沫,天空中横飞如风暴一般的景象,形容雪量特别大的雪天。
5. 风雪交加
“风雪交加”是形容恶劣气候,风大、雪多、气温低,同时出现,形容十分严寒的雪天气候。
6. 银装素裹
“银装素裹”是形容大雪覆盖在大地之上,天空和大地都覆盖着一层银白的雪,景象美丽壮观。
“冰天雪地”是形容整个环境都被雪覆盖,连天空中的云也被雪花包围,成为一片白茫茫的情景,形容非常严寒的大雪气候。
8. 满目疮痍
“满目疮痍”是形容战乱、灾难等场面,比喻重创损失惨重,也可以形容大雪之后景象凄凉,破败不堪。
9. 白雪皑皑
“白雪皑皑”是形容雪量很大,地面被雪覆盖得非常厚实,广阔的冰原和雪地,一片雪白的胜景。
10. 飘零雪片
“飘零雪片”形容小雪飘落,感觉悠然、如飞花般自由自在地飘荡,形态轻盈、柔美。
形容雪很大很急的成语(精选)《滔滔不绝》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凝聚着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其中,形容雪很大很急的成语,展现了雪花纷飞、迅猛而又磅礴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形容雪大且急的成语吧。
1. 春风化雨形容雪花纷飞、密集而又湿润,犹如春天温暖的风和落雨。
春季的雪花细腻、纤弱,飘落时如同飞絮,落地时渗入土壤滋润万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因此,形容雪花很大且急时,我们常用“春风化雨”来描绘。
2. 寒气袭人形容雪花飘落速度快、密度大,冻人的感觉强烈而迅猛。
雪花既大又急,带来了强烈的寒冷感。
当雪花密密麻麻地纷纷落下时,雪花的重量伴随着寒冷的气息,几乎要将人冻住。
因此,我们用“寒气袭人”来描绘雪花大而急的情景。
3. 雪花飞舞这是一种表达雪花纷飞、飘扬的美丽景象的成语。
形容大而急的雪花舞动在空中,像无数只蝴蝶或鹅毛一样在天空中飞舞旋转。
雪花纷飞间,整个世界都被覆盖在一片洁白之中。
因此,我们常用“雪花飞舞”来描绘雪大且急的绚烂画面。
4. 皑皑白雪这是一个形容雪花大且急的成语,形容雪覆盖了大地,景色一片皑皑白色。
皑皑是极其纯净洁白的意思,与白雪相映成趣。
雪花大而急时,我们常用“皑皑白雪”来形容那一片洁白、纯净的冬日世界。
5. 飞雪连天这个成语形容雪下得很大很急,雪花像无数只小鸟一样飞翔在天空中,密密麻麻遮天蔽日。
雪花纷飞,遮住了太阳的光芒,使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寒冷和美丽。
因此,我们用“飞雪连天”来描绘雪大且急时那铺天盖地的壮丽景象。
6. 霜天晴朗雪大很急往往会带来严寒的气候。
而当雪停之后,晴天出现时,人们往往感到温暖宜人。
这时雪花被寒风吹得无影无踪,大片蓝天浮现,阳光洒满大地。
形容雪大且急时,我们常用“霜天晴朗”来表示天气变得晴朗明媚。
7. 飘雪漫天这是一个形容雪花密集纷飞、遮天蔽日的成语。
雪花大而急时,仿佛整个天空都变成了一个雪花的世界,雪花在空中飘零,飘满大地,营造出一片美丽而神奇的氛围。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四季的歌》(三课时)第六课四季的歌(三课时)第一课时《四季童趣》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四季童趣》2、表演歌曲《四季童趣》3、自制碗琴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四季童趣》,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感受歌曲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能够用歌表演的形式参与表演、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自制碗琴要求有两点,即在6——6的范围内,可以是五声中的任何一个调式,活动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不要加以限制,符合要求的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四、通过乐器学习歌曲《小渔篓》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自制碗琴:(杯子、碗、玻璃瓶)注意:一听、二加减、三定、四换、1)通过师生合作制作碗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加水不同,出现声音的高低不同。
2)考虑课堂的时间因素,以及碗和杯子自身的材料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原来就是有差别的。
所以,要重在与体验加了不同的水音高就有区别了就好了。
三、新课学习:1、听歌曲录音《四季童趣》(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动作)1)讨论并谈谈《四季童趣》的歌曲内容2)复听时可自由选择动作进行表演。
2、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1)听歌曲录音《四季童趣》;2)教师范唱歌曲《四季童趣》(加表演、激发情趣)3)竖笛演奏《四季童趣》旋律4) 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断音的唱法(不讲知识,只提醒学生注意音要唱得短促)5)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断音处要唱得有跳跃《草原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