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87 KB
- 文档页数:4
《疆域》参考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优越的地理位置(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
1.1 疆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2)、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其名称和位置;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省级行政区轮廓、北回归线等特殊纬线的读图、识图,相互交流,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中国政区图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并分享学习成果;(2)、通过对省份轮廓的“形象记忆法”,对想象思维能力的拓展具有较强的锻炼,增强对省级行政单位的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分布[教学难点]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教学工具](1)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2)教具准备:课本、地图册[教学环境]带网络连接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学生回顾所学中国的面积。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6页找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分几级?哪几级?回答“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七贤中学”属于三级划分吗?自学课本相应内容,回答问题。
理清行政区划的分级。
指导学生记忆方法:34个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形象记忆法展示12个省份轮廓联系实物记忆通过这几个方法对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简便易记。
1、利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车牌测测学生对省级行政区简称掌握情况2、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检测行政中心。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我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教后反思:本节课中,我以让学生回顾疆域的广大,进而联想到的艰难拉引入行政区划的学习,直入主题。
疆域课题第一节疆域科目地理设计者授课者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时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
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
辽阔的国土,使我国的地形、气候乃至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我国各生产部门提供广阔的场地,形成各地区自然、经济上的区域差异。
疆域是指国家或地区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行政区划是国家或地区实行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通过引导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由学生在地图上查阅中国四至的经纬度位置,量算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再结合课本“中国领土的四端”形象化的图解,以及课本里中国陆疆和海岸线长度与赤道长度的比较,多侧面地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34个省级行政区”这一部分,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于“深”而在于“多”。
必须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研究教学设计。
把教学重点放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上。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教学【教学重点】重、难点记住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产生的晨昏差异和季节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导入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回顾我国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更正回顾上节学过的知识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疆域》集体备课教案
计
教学反思
过去的地理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同学是否把握了大纲要求的学问和技能,忽视了同学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
而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同学将来的进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同学的进展”这一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疆域》这节课。
反思:同学活动要有“质”,即体现同学的思维性
本课中我设置了大量同学活动。
假如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丢失殆尽。
课堂的同学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实行的教学方式。
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我至力于提高活动“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尽量符合同学的阅历水平,情境的创设尽量贴近同学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同学的共鸣。
活动过程中多制造“思维性争辩”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
word1.1 疆域教案2序号年级八学科地理执笔人课题第一节疆域(2)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34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及行政中心教学难点同上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以及师生活动课前展示激趣导入阅读教材P6——P7三、行政区划级行政区划:一级二级三级2.我国目前共有个省级行政区域: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阅读教材P8阅读材料、表格完成教材P9活动题★记忆方法参考:看形状、寻溯源、猜谜语、比拼图※按方位:东北地区:某某、某某、某某(东三省)黄河中下游地区:某某与某某、某某与某某、市与某某市1 / 3word2 / 3长江中下游地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东南沿海地区:某某、某某与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与澳门 西南地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市 西北地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北部地区:某某★识简称:读成语、找由来、看车牌、识菜系、品戏曲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京、津、辽、吉、黑、苏、浙、藏、陕、 甘、青、宁、新、港、台、某某等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闽、赣、湘、皖等用本省的历史名称 冀、鲁、豫、粤、琼、渝、蜀、黔、滇、鄂等 一个省有两个简称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每 堂 一清1、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和“蜀”分别是哪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 A.某某、某某 B.某某、某某 C.某某、某某 D.某某、某某2、住在某某的小明去东北旅游,发现那里的早晨天亮得很早,比某某提前了差不多3个小时,这是因为( ) 没到过东北,睡不着C.东北下的雪大,天被早早地照亮了D.中国东西距离长,有时差 3、当某某省还是冰天雪地时,某某岛却是农忙时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word3 / 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领土面积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疆域的四至点、沿海线、国界线等,以及领土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疆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疆域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领土面积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疆域的四至点、沿海线、国界线等的概念和位置。
2.领土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疆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疆域特点。
3.数据分析法:通过解读领土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疆域的范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疆域的美丽景色图片,用于导入环节。
2.准备疆域地图,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的疆域特点。
3.准备领土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用于讲解我国疆域的范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我国疆域的美丽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范围。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的位置吗?”2.呈现(10分钟)呈现疆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的疆域特点。
提问:“我国疆域的四至点是什么?沿海线和国界线的位置在哪里?”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沿海线、国界线等。
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来描述我国的疆域。
优越的地理位置文中重点阐述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范围主要从领土四至点、陆地领土、海域三方面说明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我国基本实行三级行政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二、设计思路
要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
它们是谈论和了解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前提。
而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要放到特定的空间背景去认识,即整个世界背景。
所以,我们在教材开篇第一章设计了“从世界看中国”,在第一节设计了“疆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识记我国的领土面积,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濒临的海洋
3、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教后感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很强,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能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基本能运用地图并能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但在教学中未能摆脱老师问学
生回答的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资料范本
【2019-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疆域》第2课时
课题第一节疆域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
优势。
过程与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
热爱地理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教学方法依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
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具教学地球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
讲授新课──读“中国地图”,描述中国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概述中国四至点的大致位置。
同学们,你能在这
幅中国地图上找到我国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的位置吗?请
用彩色笔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阅读中国地图,用彩笔圈出四至点大致的位置。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最西端在××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
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县以北,最南端为海
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所处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阐释纬度位置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
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对这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回忆一
下我们学过的五带划分知识,还记得地球上是怎么划分五带的吗?
学生:调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五带的划分依据。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划分的。
南北回归线
与赤道之间的范围称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
北温带和南温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寒带和南寒
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五带划分依据的知识。
环节时间
5′
10′
教师:那么从纬度位置来看,我们国家处于哪个或哪些温度带呢?
学生回答预设: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
位于热带,没有属于寒带的地区。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理解纬度位置与温度带划分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优势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明中国纬度位置的优势。
刚才我们已经说
了,纬度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纬度位置给我
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一下,选择国土面积与我国大
致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作为对照,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
国家在气候上有什么差异吗?
学生回答预设:巴西处于热带,终年炎热;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较高,气温
比较低,特别是冬天,应该是非常寒冷。
它们都不太适合人类居住。
教师:与动辄就零下50摄氏度,眉毛胡子都要结冰的俄罗斯相比,我们的
祖国显得可爱多了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区域地理位置的优势。
教师:(小结)难怪革命志士方志敏也曾说:“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
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
设计意图:用伟人的话总结纬度位置优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局部,描述中国的海陆位置
教师:再次审视我们的祖国,当我们再次放大我们观察的空间尺度,回到整
个世界的范围,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
你能说出中国
位于哪个大洲,面临哪个大洋么?
学生回答预设:中国位于亚洲,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教师:(小结)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
15′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东临太平洋),海陆兼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大洲大洋的知识,掌握在世界地图上读出区域所处
海陆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势
教师: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如何评价这样的海陆位置?还用比较的
方法,我们从周围的邻居中找两个来比较一下。
蒙古,一个典型的内陆国
家,日本,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与之相比,中国的海陆位置都有哪些优
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并说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势。
学生回答预设:蒙古四面被陆地包围,只有陆上交通通道,没有海上运输的
可能性,因此贸易、文化等都比较闭塞。
日本四面临海,与陆地国家的联系
较为不便,加上面积狭小,更加限制了它的经济发展。
教师:(小结)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面临
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属于沿海国家,既可以进行陆上贸易,又可以
发展海上贸易。
地理位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基本要素。
我国优越的地
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决定了在整
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美好前景。
5′
板书设计
第一节疆域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要在八年级时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在深度上做文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地理原理结合起来,赋予其真正的“地理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