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2010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说明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40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
请在机读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涂写准考证号。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
1. 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题本上作任何记号。
2.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4. 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
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5. 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6. 特别提醒你注意,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严禁折叠答题卡!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尝尝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 三分____ 。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
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遗憾B.无奈悲伤C.感伤埋怨D.骄傲惭愧2.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____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
那是____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虚浮B.包涵虚无C.贯穿空洞D.体现枯燥3. 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
数量关系41. C 解析:“数字敏感”有)16(420-⨯=,)620(456-⨯=,)2056(4144-⨯=,故后一项为352)56144(4=-⨯。
因此,选C 。
42. D 解析:11,14,34有指数特征,原数列可以化为212+,222-,232+,242-,)2(52+,262-,底数数列是自然数列,第二个加数数列为循环数列。
因此,选D 。
43. B 解析:“数字敏感”采用逐差法,差值数列为1,4,9,25,64,(169)是1,2,3,5,8,(13)的平方数列。
因此,选B 。
44. A 解析:“数字敏感”有通项公式),3(212Z n n n a a a n n ∈≥+-=-,所以后一项为321652+,尾数为6。
因此,选A 。
45. B 解析:“数字敏感”有2911711,17116=++=+,故将原数列反约分为11,42,116,2917,7646,⎪⎭⎫ ⎝⎛199122,分子=前一项分子+分母,分母=前一项分母+自身分子+1。
因此,选B 。
46. C 解析:先每个部门发放8份材料,剩下的6份被分成三份分给3个部门,即在6份材料的5个空隙间插入2个隔板,共有1025=C 种。
因此,选C 。
47. A 解析:根据容斥原理有至少参加一项考试的人数为10524)46324(478963=++⨯-++人,则总人数为12015105=+人。
因此,选A 。
48. D 解析:根据“牛吃草”公式有甲教师当月共举办这项培训的此数为155951027591290=⨯-⨯⨯⨯-。
因此,选D 。
49. A 解析:钱一定,要用水最多,应尽量用不超过10吨里的水,两个月都是10吨用水共收费100)5654(2=⨯+⨯⨯,剩下的8元钱为用10吨以上的水费,即为1吨,故最多用水21吨。
因此,选A 。
50. C 解析:类似与抽签打循环赛,则共有624=C 。
因此,选C 。
51. C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设上月进价为100,利润率为P%,即上月售价为100+P ,则有本月的进价为95,利润率为)%6(9595100+=-+P P ,解得14=P 。
201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真题精解1.【答案】A。
解析:“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指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传达给人的美感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其遣词造句已达出神入化之境,换用其它语言将无法完整地把诗歌的原意与境界表达出来,故第一空只能填“自豪”或“骄傲”,排除B、C。
中国古典诗歌的这种特性使得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面临巨大阻碍,故第二空应填“遗憾”,而非“惭愧”。
【快速突破】“七分”与“三分”构成对比关系,B、C项中的两个词语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可快速排除。
2.【答案】C。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突破,“虚浮”、“虚无”与“理论”搭配不当,排除A、B。
由句意可知,茶艺是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茶道是茶艺的内在精神,故空有精神而没有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只能是空洞的理论,第二空应填“空洞”。
由此即可得答案为C。
【迷途指津】本题干扰项为D。
与“体现”相比,“贯穿”侧重于过程、侧重于一条线,结合句中的“茶艺过程”可知填“贯穿”更合适。
3.【答案】A。
解析:句中是说各国为在未来的基因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展开了一场专利争夺战。
专利在这场争夺中充当的是“王牌”的角色,谁拥有专利,谁便能在今后拥有庞大的市场。
与这里的“庞大市场”对应,句中第一空应选“垄断”。
第二空中,“抢先”更进一步体现了争夺的激烈程度。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本题句意是景泰蓝在元代就出现了,到景泰年间因皇家的重视才使得它迅速闻名,这里强调的是闻名的速度之快,故选“声名鹊起”最合适。
【知识链接】名声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享誉中外:在国内外取得很好的声誉。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5.【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
由“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知前面指的是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种种不好的方面,而“现象”是一个中性词,既可指好的方面,也可指不好的方面,不如“弊端”合适。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____三分________。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遗憾B.无奈悲伤C.感伤埋怨D.骄傲惭愧2.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艺”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________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那是________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虚浮B.包涵虚无C.贯穿空洞D.体现枯燥3.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
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就能在国际上获得________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
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________申请了专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垄断抢先B.操纵独立C.控制自发D.专营及时4.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
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
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名声大噪B.享誉中外C.声名鹊起D.如日中天5.五四运动后,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________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________,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鉴别弊端B.甄别矛盾C.识别通病D.辨别现象6.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的良性发展状态。
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三分。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
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遗憾 B.无奈悲伤 C.感伤埋怨 D.骄傲惭愧2.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那是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虚浮 B.包涵虚无 C.贯穿空洞 D.体现枯燥3.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能在国籍上获得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垄断抢先 B.操作独立 C.控制自发 D.专营及时4.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日中天 B.名声大噪 C.声名鹊起 D.享誉中外5.五四运动后,许多人追求真理。
追求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识别通病 B.甄别矛盾 C.辨别现象 D.鉴别弊端6.世界主要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渐达到一种互相的良性发展状态。
2010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试真题解析(8⽉8⽇) 1.你在单位很优秀,但是同事有意见甚⾄排挤你。
怎么办?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道⼈际关系题,考查考⽣如何正确看待⾃我在⼯作中的表现,以及如何看待并正常处理⼯作中⼈际交往问题,测查考⽣的⼈际关系问题的处理能⼒。
【解题思路】⾸先讲明⼈际关系的重要性,其次说明⼀下⾯对这个问题⾃⼰的具体处理措施,最后拔⾼升华下说明处理好⼈际关系的意义。
【参考答案】 做好本职⼯作是我们的天职,⽽和谐的⼈际关系是我们做好⼯作的前提。
这种情况的发⽣,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我的⼯作,也会影响单位的发展。
因此我不能急躁冲动,更不能因此有什么情绪,⽽是多从⾃⾝找原因,切实解决这⼀问题。
⾸先,我会保持⼀颗平常⼼,⼀如既往的做好⾃⼰的本职⼯作,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不能因⾃⼰取得⼀些成绩⽽脱离集体,骄傲⾃⼤,⽬中⽆⼈;其次,同事们孤⽴我,肯定会有原因的。
我会认真展开⾃省,⽐如,是因为我细节⽅⾯注重不够,伤害了同事们的⾃尊,还是因为我不够谦虚谨慎,挫伤了同事们⼯作的热情;是因为我不注意团结同事,造成了他们对我的误解,还是因为我太过于表现⾃⼰,忽视了同事们的感受等等。
再次,向我们单位德⾼望重的⽼同志请教,真诚地请他为我分析出现问题的具体环节,认真聆听他的指导,虚⼼接受他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找与我关系⽐较融洽的同事进⾏沟通,了解同事们疏远我的原因。
最后,我会找⼀个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向同事们诚恳的说明我的想法,真诚地向他们道歉,取得他们的谅解和⽀持。
作为⼀名公务员,个⼈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持。
当我们取得⼀些成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个⼈的⼒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我们⼼往⼀处想,劲往⼀处使,单位上下团结⼀⼼,才会有⼒量,才能⽆坚不摧。
【名师点拨】 本题是⼀道典型的处理与同事的⼈际关系的题⽬,侧重考查考⽣如何正确看待⼯作中⾃我取得的成果和如何正确处理与同事的⽭盾的能⼒,解本题的时候考⽣⼀定要注意把握严于律⼰,宽以待⼈的原则,并注意处理好⼈际关系最终的落脚点是更好的做好我们的⼯作。
2010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三分。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
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遗憾B.无奈悲伤C.感伤埋怨D.骄傲惭愧2.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那是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虚浮B.包涵虚无C.贯穿空洞D.体现枯燥3.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能在国籍上获得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垄断抢先B.操作独立C.控制自发D.专营及时4.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日中天B.名声大噪C.声名鹊起D.享誉中外5.五四运动后,许多人追求真理。
追求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识别通病B.甄别矛盾C.辨别现象D.鉴别弊端6.世界主要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渐达到一种互相的良性发展状态。
2010年国考真题行测2010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说明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40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
请在机读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涂写准考证号。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
1. 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题本上作任何记号。
2.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4. 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
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5. 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6. 特别提醒你注意,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严禁折叠答题卡!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尝尝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 三分____ 。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
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遗憾B.无奈悲伤C.感伤埋怨D.骄傲惭愧2.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____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
那是____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虚浮B.包涵虚无C.贯穿空洞D.体现枯燥3. 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
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说明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40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
请在机读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涂写准考证号。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题本上作任何记号。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4.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
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5.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6.特别提醒你注意,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严禁折叠答题卡!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三分。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
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遗憾B.无奈悲伤C.感伤埋怨D.骄傲惭愧2.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那是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虚浮B.包涵虚无C.贯穿空洞D.体现枯燥3.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能在国籍上获得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1【答案选A】【解析】“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主要体现出自豪之处,但是请注意到关联词“然而,话说回来”,这里又能看到有些许遗憾。
2.【答案选C】【解析】传达:向别人转述;包涵:包括,含有;贯穿:贯串,穿过,连通;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能够用在艺茶过程中的应为“贯穿”。
虚无:指不存在的,空虚的,这里要说的是无艺之“道”是空无所有的,应为“空洞”。
虚浮和枯燥与题意无关。
3【答案选A】【解析】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操纵:把持,支持;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专营:专门从事。
就“王牌”而言,“垄断”更能凸现对基因产业的完全掌控,用意高于其他三个词语原文为及时,但是出题人巧妙的加入抢先这个词语更妙,且相对于专营,垄断更恰当。
4【答案选C】【解析】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声名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享誉中外:在国内外社会取得声誉。
“声名鹊起”契合题意。
5【答案选A】【解析】识别:辨认,辨别,区分,分辨;辨别: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甄别:考核鉴别。
鉴别:审查,辨别;题干要表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进行认真思考,不是辨认,区分,而是要进行审查辨别。
从后一句“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以看出,是种种逐渐凸显的社会弊端造成的结果,“通病”、“现象”和“矛盾”不能与“开始怀疑”相匹配。
6【答案选D】【解析】契机:机会,转折变化的机缘;适应:适合于;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
促进:推动使向前发展。
第一个空格处应为“契机”。
7【答案选D】【解析】全盘:全部,全面;既然是研究,就带有主动性,不存在被动接受的问题。
2010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数量关系和数学运算部分 1. 1,2,3,6,12,24,( ) A.48 B.45 C.36 D.32 1.A.[解析] 本题属于递推数列。前面所有项的和等于下一项。1+2=3,1+2+3=6,1+2+3+6=12,1+2+3+6+12=24,( )=1+2+3+6+12+24=48。所以选择A选项。
2. 1,9,25,49,121,( ) A.144 B.154 C.169 D.177 2.C.[解析] 本题属于幂次数列。原数列“1,9,25,49,121”为非合数列“1,3, 5,7,11”的平方,A项144=122,12是合数,排除。B、D项都不是平方数。所以选择C选项。 3. 56,114,230,462,( ) A.916 B.918 C.924 D.926 3.D.[解析] 本题属于递推数列。前项×2+2=后项。56×2+2=114,114×2+2=230,230×2+2=462,( )=462×2+2=926。所以选择D选项。
6. 2009×20082008-2008×20092009=? A.0 B.1 C.2 D.3 6.A.[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计算问题。可采用尾数法计算。2009×20082008尾数为2, 2008×20092009尾数也为2,所以差的尾数一定为0,只有A项符合。所以选择A选项。 8.一个正方形队列,如减少一行和一列会减少19人,原队列有几个人? A.81 B.100 C.121 D.144 8.B.[解析] 本题属于方阵问题。设原方阵有n行n列,则减少一行一列后变为(n-1)行(n-1)列,于是有n2-(n-1)2=19,解得n=10,因此原队列有102=100人。所以选择B选项。
实际本题可以不用方程的方法,因为减少的一行人数与减少的一列人数一定相差1,因此19只能分解成9+10,所以原方阵一定是10行10列共100人。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18.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B.部队是个大熔炉,三年里,我进步很大,因为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C.他事先没作充分准备,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就显得不知所措。 D.古人尚且能闻过则喜,今天有些人却常常讳疾忌医,这实在不应该。 18.B.[解析] 本题属于歧义句辨析题。B项“自己”一词指代不明,根据句意,“自己”可以指“首长”,也可以指“我”,因此有歧义。所以选择B选项。
20.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 A.看到非洲草原上角马迁徙的场景,你一定会震撼不已——绵延几公里的角马群如黑色的洪流,一泻千里,蔚为壮观。 B.年关临近,本是商品销售的最佳良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欧元的持续走低,今年意大利的市场显得十分萧条,60%的华人企业裹足不前。
C.人类向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日益匮乏,这种行为无异于作茧自缚。 D.我和汪剑做了四年的室友,对他的经历、性格、爱好都了如指掌,我相信他绝不会出卖朋友。 20.A.[解析] 本题属于病句辨析题。A项中“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这里用来形容角马群迁徙,用词不当。所以选择A选项。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B.机关考勤制度改革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不见了,全勤的人数骤然增多,出勤率较前三个月有很大增加。
C.这个峡谷至今仍是个谜,听老人们说,那里从来就没有人能进去过,进去的人从来就没有能活着回来的。 D.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22.D.[解析] 本题属于病句辨析题。A项主语残缺,应该去掉“使”;B项主谓搭配不当,“出勤率”只能说“提高”,不能说“增加”,出勤人数可以说“增加”,应改为“出勤率较三个月前有很大提高”;C项属于逻辑错误,既然“从来就没有人能进去过”,那么就不可能有下句“进去的人”,因此错误。D项没有语病。所以选择D选项。
27.《梦溪笔谈》无疑代表了宋代地理观察的最高水平,但该书并不算一部地理著作,宋代地理观察的结果更集中地表现在游记中。《梦溪笔谈》是游记吗?
A.是 B.不是 C.其中一部分是 D.目前还有争议 27.A.[解析] 本题属于长句理解题。根据句意,“宋代地理观察的结果更集中地表现在游记中”,而“《梦溪笔谈》无疑代表了宋代地理观察的最高水平”,那么可以得出结论,《梦溪笔谈》肯定是游记。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28.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淡化了民族民俗。随着人们生活富裕,需要用一个个节日掀起娱乐高潮,这时发现我们的传统节日“贫乏”,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于是,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节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这段话对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的态度是( )。 A.理解 B.赞成 C.反对 D.无所谓 28.A.[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题。文段解释了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的原因,“顺理成章”一词表明了作者对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这种现象是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但并没有表示是否一定赞成。所以选择A选项。
30.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落下帷幕,出席论坛的经济专家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下滑尚未触底。
这句话告诉我们,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经济专家( )。 A.认为全球经济出现了下滑 B.认为全球经济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C.对全球经济下滑问题达成了共识 D.对全球经济下滑的研究没有尽头 30.B.[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对于经济学家认为的“全球经济下滑尚未触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尚未触底”一词的理解,“尚未触底”意为还没有达到底线,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和B项意思相符。A项和C项只提到了下滑,至于下滑到何种程度没有提及,不够准确;D项偷换了概念,是“经济下滑”而不是“经济下滑的研究”。所以选择B项。
32.周总理在欢迎基辛格二次访华的宴会上说,“(中美关系的恢复)要归功于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当然,一定也要有一个人做先导,这个先导就是基辛格博士。”
这说明( )。 A.基辛格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基辛格对促进中美关系改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者 D.基辛格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32.D.[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要求考生对周总理的话进行理解分析。既然是欢迎基辛格的宴会,自然是针对基辛格才出此言,排除C项。基辛格是中美关系恢复的“先导”,也即是为中美关系的恢复做出了前期的贡献,奠定了基础,同义替换为D项。A项没有提到,B项“决定性”作用和“先导”不符。所以选择D选项。
根据短文回答43—45题: ______________ 哟! 你看那红的,黑的,白的,青的,嬉笑的,悲哀的,目眦欲裂的的面具,无论你怎样褒奖,怎样弃嫌,它们一点儿也不改变。红的还是红的,白的还是白的,目眦欲裂的还是目眦欲裂。人面呢?颜色比那纸制的小玩意好而且活动,带着生气。可是你褒奖它的时候,它虽是很高兴,脸上却装出很不情愿的样子;你指责他的时候,他虽是懊恼,脸上偏要显示出乐于纳言的颜色。
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呀!我们要学做面具,但不要戴它,因为面具后面应当让它空着才好。 43.第一句话具有统括全文的作用,横线上应填充的文字为( )。 A.人面却不同 B.纸制的面具则不同 C.纸制的面具更不同那人面 D.人面原不同那纸制的面具 43.D.[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本文段选自许地山先生的《面具》一文,感慨人面总试图隐藏真实的内心,不如面具真实。本文段中,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作者的侧重点在于强调后半部分的“人面”,因此,“人面”才是文段的主体,排除B、C两项。A项概括不够全面,D项更合适。所以选择D选项。
44.对文尾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面具虽然称作假面具但它不会做假 B.因为面具固然有真实的一面但它毕竟是假面具 C.因为面具有真有假,真假令人莫辨 D.因为面具不会变化,假就是假,真就是真 44.B.[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根据文段,“我们要学做面具”,是因为面具“无论你怎样褒奖,怎样弃嫌,它们一点儿也不改变。”是真实的;“但不要戴它”是因为它毕竟是“假面具”,不能代替人面,用它遮住了人面,更加看不到人面真实的表情,也更加不能揣测人的内心。B项符合文意。A、D项都解释了面具的真实的一面,没有解释为什么不能戴;C项不符合段意,面具本身没有假的。所以选择B选项。
45.短文将人面与面具对比,其用意强调说明的是( )。 A.人面有时比面具更假 B.面具有时比人面更假 C.人面比面具更善于表演 D.面具比人面更善于表演 45.C.[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根据段意,面具是真实的,而人面却常常是虚假的,A、B项都表达了面具和人面都是假的观点,只是谁比谁更甚的区别,前提错误,故排除。C、D两项很明显选择C项。所以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