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学生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置
- 格式:docx
- 大小:26.44 KB
- 文档页数:6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或学校附近发生的非预期事件,导致学生或教职员工受伤或伤亡的情况。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对学校和家长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因此,学校应该重视预防和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工作。
1.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1 安全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知识讲座、演习和模拟演练等,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1.2 安全设施学校应确保校园内的安全设施完善,包括灭火器、紧急报警设备、安全出口指示标识等。
此外,学校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1.3 安全巡查学校应组织专门的安全巡查队伍,定期巡查校园内的各个区域,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4 交通安全学校应加强对校园周边交通的管理,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交通安全。
可以设置交通指示牌、减速带等交通设施,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
2. 处理流程当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学校应按照以下处理流程进行:2.1 紧急救助学校应立即派遣专业的急救人员前往现场,对伤者进行紧急救助。
同时,学校应通知伤者的家长或紧急联系人,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2.2 事故调查学校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查组应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包括但不限于校医、安全主任和教职员工代表等。
2.3 救治和康复学校应确保伤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救治,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
学校可以与医院或康复机构合作,为伤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支持。
2.4 事故报告学校应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者情况和事故原因等。
同时,学校还应向家长和学生说明事故的处理情况,并提供相关的安全提示和建议。
3. 支持措施为了帮助受伤学生和教职员工尽快恢复,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支持措施:3.1 心理疏导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疏导团队,为受伤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引言概述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然而在校园中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可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就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应急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详细阐述。
一、原因1.1 环境因素:校园环境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楼梯、栏杆等未及时维护,导致学生摔倒受伤。
1.2 学生行为:一些学生在校园中玩耍时不注意安全,如奔跑、打闹等行为容易导致意外伤害。
1.3 管理不善:校园管理人员对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监督机制。
二、预防措施2.1 定期检查校园设施:学校应定期检查校园设施的安全性,及时修复存在的安全隐患。
2.2 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3 设立安全监督机制:建立校园安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
三、处理方法3.1 及时报警求助: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学生和教职员工应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寻求医疗救助。
3.2 保护现场和伤者:在等待医疗救助到来时,学生和教职员工应保护现场和伤者,避免二次伤害。
3.3 协助医疗救助:学校应及时通知家长和相关部门,协助医疗救助工作,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四、应急措施4.1 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处置流程。
4.2 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4.3 做好心理疏导:对于受伤学生和目击者,学校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
五、相关法律法规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学校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了学校对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责任。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义务和法律责任。
结论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是学校管理和安全教育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应急机制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一、指导思想为确保校园安全,预防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校园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校园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2.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
3.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成员:总务处、德育处、教导处、卫生室、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等。
三、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1)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校园安全知识,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
(3)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完善校园安全设施(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内设施设备符合安全标准。
(2)定期检查校园内建筑物、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等,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3.加强校园安全管理(1)加强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内的违法行为。
(2)加强对学生、教职工的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伤害。
4.加强体育活动安全管理(1)制定体育活动安全规则,确保体育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3)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5.加强学生课间活动管理(1)制定课间活动规则,引导学生文明、安全地参与课间活动。
(2)加强课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
(3)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四、应急处理1.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2)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3)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可能导致学生、教职员工或者其他与学校有关的人员受伤或者遭受损失。
为了保障校园安全,预防和应对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措施。
一、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定义和范围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非故意的、突发的、导致人员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交通事故、跌倒摔伤、体育运动伤害、实验室事故、食品中毒等。
二、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1. 安全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向师生宣传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安全设施: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急救箱、安全标志等,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3. 环境整治:学校应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和安全,清除地面障碍物、修复损坏的设施等,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4. 监督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5. 事故报告: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师生及时报告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和处理措施。
三、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1. 救援措施: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及时进行紧急救援,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
2. 通知家长:学校应及时通知伤者的家长,并向他们说明事故的情况和处理措施。
3. 调查处理:学校应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心理疏导:对于受伤的师生,学校应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匡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四、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记录和统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事故记录和统计制度,对校园意外伤害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五、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对于因学校管理不善或者人为疏忽导致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中学生防止校园意外伤害的措施与方法校园意外伤害是中学生面临的一大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安全,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预防和应对校园意外伤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防止校园意外伤害的措施与方法。
一、校方的措施与方法学校作为中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校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校园意外伤害:1.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学校应制定相关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包括校园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2.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开展安全讲座、组织演练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修缮校园环境:学校应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消除安全隐患,如疏通排水管道、修复校园道路等,确保学生的通行安全。
4. 设置安全设施与装备:学校可以在教室、实验室、体育场等重点区域设置安全设施,如防护栏、灭火器等,以及提供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情况。
二、家庭的措施与方法家庭是中学生最重要的安全保障网,家长应负起监护责任,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校园意外伤害:1.定期检查学生身体状况:家长应定期检查学生的身体状况,包括视力、听力等,及时治疗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2.教育孩子安全知识: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和讨论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火灾逃生、游泳安全等,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与学校保持联系: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校的安全管理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和意见,共同维护学生的安全与利益。
4.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精力参与学习和活动,以减少疲劳引发的事故。
三、学生自身的措施与方法中学生作为直接受益者,应该自觉遵守以下措施来预防校园意外伤害:1.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学生应主动学习和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疏散逃生、急救措施等。
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11篇)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通用11篇)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篇1一、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组员:二、防范措施1、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学生的操作不当是引起实验事故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
因此必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讲清楚正确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对实验能力较差学生的观察和指导,以免事故发生,或及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2、加强实验室的管理(1)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
(2)定期对实验员进行安全教育,定期对实验器材进行安全检查。
(3)定期对实验室的各种硬件设施如电线、开关、插头等进行安全检查。
三、应急措施1、任课教师马上稳定全班学生情绪,迅速把受伤学生送到卫生院。
2、教师视学生受伤伤害程度,马上报告学校领导,伤轻者自己处理,重者联系学校车辆或打120叫救护车直送医院。
3、同时马上向班主任联系及家长联系,并陪同学生家长马上到医院急诊室。
4、在学生治疗期间,教师一定要陪学生治疗结束。
或到家长到来,向学生家长说明伤害发生情况、伤害程度,以及医生嘱咐的怎样服药、护理。
5、向学生投保单位报告情况,保证落实学生医疗保险。
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篇2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原因有: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活动或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事故的'预防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何预防校园意外伤害校园意外伤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环境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校园意外伤害的发生,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应该共同努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校园意外伤害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预防校园意外伤害的基础。
学校应制定全面的安全教育计划,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课堂讲解、安全演习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危险品、危险场所和危险行为,以及应对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
家长也应参与到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改善校园设施校园设施的安全性对于预防意外伤害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对校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等场所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学校还应定期检修和更新设备设施,防止因设施老化或损坏而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
此外,学校应建立起有效的消防系统和灾难应对预案,确保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疏散和救援。
三、加强校园巡查学校应派遣专门的人员进行校园巡查,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和物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巡查范围应包括教室、走廊、操场、实验室等常用场所。
巡查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掌握安全巡查的要点和方法,并及时向学校管理层汇报巡查情况。
学校管理层应重视巡查工作的意义,及时整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对巡查人员工作进行评估和奖惩。
四、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学校应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例如安装防护栏、安全门、紧急疏散通道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隔离危险区域,减少学生接触危险物品或区域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配置急救箱、灭火器等紧急救援设备,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教师和学生应熟悉其使用方法,以便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五、建立健全的意外伤害报告和处理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意外伤害报告和处理机制,确保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而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救治和处理措施。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意外伤害报告和处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急救设备。
学生意外伤害应急预案引言概述:学生意外伤害是学校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救护措施、家校合作和后续跟进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学生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1.1 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2 校园环境管理:学校应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安全,及时修复校园设施的损坏,确保学生的安全出行。
1.3 监控设备安装:学校应在关键区域安装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校园的安全。
二、应急处理:2.1 建立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意外伤害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应急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2 快速报警与疏散:学校应建立紧急报警机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组织学生有序疏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3 现场处理与伤员救护:学校应配备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对伤员进行现场处理和紧急救护,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救护措施:3.1 建立医疗网络:学校应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学生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
3.2 培训急救人员:学校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急救技能,增强应对意外伤害的能力。
3.3 设置急救设备:学校应在关键区域设置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以备不时之需,提供紧急救护。
四、家校合作:4.1 家长安全教育:学校应与家长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供家庭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
4.2 家校沟通渠道: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家校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安全情况和应急处理措施,增强家校合作的效果。
4.3 家庭应急预案:学校应引导家长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指导家庭成员在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五、后续跟进:5.1 事故调查与分析:学校应对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预防校园意外伤害校园意外伤害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预防校园意外伤害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改善校园环境、加强安全教育、提升校园管理三个方面探讨预防校园意外伤害的方法和措施。
一、改善校园环境为了降低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改善校园环境是首要的任务。
校园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如安装防护栏、设置警示标识等,以避免学生因不当行为而发生摔倒或者碰撞。
同时,保持校园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清洁整洁的学校环境能够有效地减少细菌滋生,防止疾病传播。
二、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是预防校园意外伤害的重要举措。
学校可以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展示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提醒他们在校园内要注意周围环境并遵守相关规定。
此外,学校也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安全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三、提升校园管理水平校园管理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和引导,制定校园行为准则,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
另外,在学生离校期间,学校要做好安全巡逻工作,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杜绝一切危险因素的出现。
除了上述的改善校园环境、加强安全教育、提升校园管理三个方面,预防校园意外伤害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传达安全知识,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并及时回应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预防校园意外伤害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改善校园环境、加强安全教育、提升校园管理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降低校园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学生的安全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学生的安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学生意外伤害的预
防与处置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校园学生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置
茶棚学区初级中学韩存杰(1)班 67号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它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学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当前学校学生事故频频发生,这不仅给学生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痛苦,而且直接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造成社会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此、建立和健全学校学生以外伤害事故处理和预防机制、对于有效快捷地处理事故、对于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底限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切实保障学生成长和合法权益的现实要求,更是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和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来自校内和校外人员对校园学生的人身伤害事件,下面浅谈我校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预防——校内构建学生安全“教育网”,校外构筑未成年安全“保护墙”
1、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形势,加强措施,落实责任,切实把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放在学
校工作的首位,构筑起责权明确的“教育网”式结构:学校——班主任——家长——社会——学校。
2、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班主任为龙头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制定《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目标责任制》、《学生安全管理细则》、签订《安全教育管理责任证书》,做到组织落实,为学生安全提供保障。
3、狠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其全面发展。
4、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安全行为指导;请司法部门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执法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安全和法律意识。
设置校“安全小卫士”、安全日巡察检查制度等,加强“几个衔接时间之间”的监督和保护,专人负责校监控录像,及时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5、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对在校学生进行全过程管理,学校老师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门卫管理力度、建立进出校园的制度。
遇有学生不明原因离校,要及时通报监护人。
6、大型活动有周密计划、统筹安排,专人负责,谨防发生意外。
7、改善办学条件,消灭危房。
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死角,提高师生安全防患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建立预警机制,如有事故
发生,要有专门班子进行施救或上报,并对事故进行协商、协调和诉讼处理。
8、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缓解和消除工作,减少学生心理负担和事故发生。
9、每晚校选派多位教师进行晚自习辅导及安全巡查。
二、学校积极做好以下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的防范工作:
1、防范老师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防范体育课、化学课、物理课等课堂上因老师指导错误、疏于指导或疏于监督,而造成不良后果;
3、在课间休息时间,合理到达学校的时间与上课时间之间、合理离开学校时间与放学时间,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监督、管理和保护,要求班主任做好大量细致的工作。
4、学校组织的集会、旅游、参观等校外活动期间,学校注意对学生的指导、监督、管理和保护;
5、严防学校体育设施、教育教学设施等质量问题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6、加强校保卫工作,防范因管理不严导致校外人员进入,对在校学生造成伤害;
7、学校对学生生病及时救治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8、其他方面。
诸如学校提供餐饮质量导致学生受到伤害,老师及管理人员侵害学生隐私权、着作权、肖像权导致严重后果,过重课业负担、超过学生身心承受限度,歧视差生、乱收费导致
严重后果,寄宿生监管疏忽或不当等,学校都很好处置避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学生以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具体做法:
(一)事故责任的界定:
1、完全由学校的过错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的、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
2、部分由学校的过错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的、学校应承担部分责任。
3、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当事人均无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公平责任的原则。
(二)、发生了伤害事件,事故处理程序:
校园伤害事故万一发生,教师要及时救护、及时通知、及时上报。
至于是谁造成的,学校有没有过错,都不必考虑,“三个及时”要做到。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及时救护受伤害学生,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小问题送乡卫生院处理,严重问题则送规模较大的医院治疗;及时通知受伤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并做好与家长沟通工作;及时上报学校、区教育局,学生参与保险的上报医疗保险公司。
告知家长病例证明、医药费原始发票等保存好。
双方家长间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学校协调处理,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局协调,仍不能解决的让双方家长上诉法庭解决。
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后,学校及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或者指派专人负责事故的处理工作。
总之,校园安全第一、生命至高无上,学校安全工作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教育立国、执教为民、管理育人”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工作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校园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