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1章第1节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的疆域》教案背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课以新中国60年华诞的国庆阅兵式作为导入,以玻利维亚保罗一家三口到中国来旅游这一主线串联所有知识点于其中,让学生在跟随保罗一家的旅程中学习本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过的领土面积,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能举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中国疆域的有关资料,争做小导游。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视频播放: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国庆阅兵式的片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我国的国力强大,国防实力雄厚。
【承接】我国建立这么强大的国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就是保护人民,保护我国的疆域,我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我国在地球的什么位置?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三个外国游客的脚步到我国四处逛逛看看我国的疆域。
课件展示课题:中国的疆域。
课件展示:保罗一家图片。
【教师介绍】保罗一家是玻利维亚人,他爸爸妈妈准备在12份带他到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家中国来看看。
课件展示:世界地图。
【承接】保罗的心里有个疑团,为什么人们总是称中国是东方国家,为什么叫中国人叫东方人,中国到底在地球的什么位置?请你告诉他。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
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分布情况,地势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各种类型和特点,以及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等。
但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布情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并能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2.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和地势的知识。
2.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图片、地图和视频等。
2.教学课件和教案。
3.学生分组,准备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喜马拉雅山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山脉的形态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使用地图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各种类型和特点,以及地势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每组选择一种地形或地势,展示其特点和分布情况,并解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地理位置优越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说出利用东、西半球地图或地球仪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通过与邻国位置比较,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 课 题 】八上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1节 辽阔的疆域(第1课时) 【 课 型 】新讲课 【课标要求及解读】●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东、西半球图说出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与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纬度位置的比较,熟悉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通过与日本和蒙古海陆位置的比较,熟悉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重点)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当堂达标【教学方式】读图观看、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讨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球仪、讲义插图、地理助学。
【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与 交流[多媒体情境导入]:配背景音乐《大中国》,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天安门城楼、长城、珠穆朗玛峰 、西北大漠、江南园林、山东泰山、南沙群岛等自然、人文景观图片。
[指导读图]请看课本P2图[教师点拨]:上面两幅图第一个是我国的最西端,第二个是我国的最东端。
下面两幅图第一个是我国的北方,第二个是我国的南方。
学生观看我国的地域风景图片感受祖国之伟大[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1.东西昼夜差异明显是因为东西跨度大造成 2.南北季节差异显著是因为南北跨度大造成的。
3.东西昼夜差异明显,南北季节差异显著是疆域辽阔的必然结果。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对中国地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东西昼夜差异明显、南北季节差异显著的景观图片的比较,说明我国的疆域十分的辽阔。
衔接通过看图,我们知道我国的东西跨度非常大,南北跨度也非常大。
所以,小资料: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73ºE —135ºE ),自西向东跨越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
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明确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疆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难点运用不同的地图,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我们不禁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祖国。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拿出地图册,请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观察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练习]学生阅读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结合已有的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找一找,动手画一画。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手中的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红色笔描出;找出赤道,用蓝色笔描出;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轮廓,学生讨论完成问题:(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学生: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到30˚之间为低纬度,30˚至60˚之间为中纬度,60˚至90˚之间为高纬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我国位于哪个温度带?学生: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疆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包括疆域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以及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疆域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多样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疆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行政区划,理解我国疆域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地图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疆域的广阔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初中地理教材、地图册、投影仪及中国地图等教具。
2. 课件与资源:制作包含中国疆域分布、行政区划、地理特点等内容的PPT课件,准备相关地理图片和视频资源。
3. 学生预习: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我国疆域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地理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如中国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等。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都有哪些省份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疆域》这一课。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课展开(一)了解疆域概念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疆域的概念,包括疆界、国土面积、地形地貌等。
通过图示和文字描述,使学生对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中国疆域的概述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疆域的概况,包括领土面积、东西南北的边界、海岸线等。
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主要省份介绍1. 分类介绍:将中国省份按照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等进行分类,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等,并逐一介绍每个地区的代表省份。
2. 互动学习: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指出每个省份的位置,并回答一些关于该省份的简单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该省份的特色美食、名胜古迹等。
3. 视频教学:播放关于中国各省份的短片或图片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省份的风土人情。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节《辽阔的疆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能评价其特点(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范围和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及邻国,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
2.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空间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点1.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2.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讨论,演示等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中国地形图”。
中国四端点的景观图教学模型:中国政区拼合模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宽广美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会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师生交流:中国地理可能涉及的内容。
进行新课:师:你们知道怎样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吗?一、位置优越师生交流:阅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探究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1.大部分在温带(教师提醒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赤道和20°W,160°E经线,学生归纳中国的半球位置。
)生: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3、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4、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5、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6、知道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7、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2.记住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运用地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教学难点】1.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3.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产生的晨昏差异和季节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学生回答、更正)(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提问: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导入:这么大的面积,中国又是如何划分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呢?二、展示目标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领土》(第1 课时)教课目的:1、说出我国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
2、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地点的优胜性。
3、知道我国国土的四至点。
4、认识我国所临大海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5、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增添学生激烈的民族骄傲感。
教课要点:掌握我国国土的四至点教课难点:经过对照剖析掌握我国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的优胜性。
教课方法:教育自学法,读图剖析法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回想初一学过的知识,复习三个问题1、东西半球分界限?南北半球分界限?2、高、中、低纬度区分依照?五带区分?二、解说新课问题:(自学)1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球,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她是洲东部,洋西岸。
2 、从纬度地点看,我国大多数位于地域,属带,南部少量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带,没有带。
3、从海陆地点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一个的国家。
联合P2图 1.1 让学生找到答案,会剖析地点。
活动:(合作)1、P3.1 经过剖析、对照、掌握我国纬度地点的特色和优胜性。
2、P3.2 经过剖析、对照、掌握我国海陆地点的优胜性。
明确:1、中国纬度广,大多数位于北温带,少许热带,没有寒带,而俄罗斯、加拿大大多数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巴西大多数位于热带。
2、蒙古为内地国,不利于对外贸易,经济落伍,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狭窄,资源困穷,多火山地震,而我国优胜性是海陆兼顾。
问题:(自学)1、我国陆地面积约,居世界第位。
2、我国自北向南临的大海挨次是、、、。
我国领水面积为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3、从P4 1.4 图找出我国四至点。
明确:我国国土四个端点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订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三、本节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我国优胜性的地理地点,懂得我国是个大海大国,陆地大国,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增添爱国热忱。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设计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教学难点】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第一节疆域》教学目标: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教学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教学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教学了什么?有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教学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教学,初一上学期教学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
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教学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
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教学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教学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教学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教学的。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会进行中国区域地理的教学。
最后还有一个总论。
所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教学的。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3课时)第一课时位置优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像一只东方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
“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教学难点】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一、课堂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二)、先阅读教材,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中国是________洲东部、_______洋西岸的国家2、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______半球,原因是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_____半球。
原因是3、读“中国的疆域示”图,找出中国濒临的四海一洋,台湾岛,海南岛。
二、师生知识梳理1、指导学生读第2页图,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地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讨论中国的纬度位置的特点,(说出至少三种生长在热带的动植物、说出至少三种生长在温带的动植物。
虽然同样是寒假,海口已经是春耕季节,而哈尔滨还是冰天雪地,我们要去哈尔滨看冰灯。
)看图比较中国与加拿大、巴西的纬度位置,比较分析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联系大洲大洋的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比较分析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3、学生对比,讨论,完成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三、课堂训练1、台湾海峡属于()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我国的边缘海中,位于热带的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3、属于我国的内海的是()4、春节期间,当B处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经是春耕大忙了,这是为什么?第2课时一、课堂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二)、先阅读教材,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___________,最南端在南海的_____________。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2课时)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
1.能指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相邻的海洋。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
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位置和所在半球。
出示板书课件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5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地理位置
展示电脑投影2页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提问:
1.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2.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图用红线闪烁再现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等三条经纬线。
指图归纳并板书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引导】再从地球仪上观察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
指图归纳并板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小组讨论】
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3页活动1和活动2)。
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地图并全班归纳
俄罗斯、加拿大均为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巴西为赤道与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而我国没有寒带,只有少数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
多媒体展示蒙古、日本地图并全班归纳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板书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海陆兼备。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全班讨论并展示多媒体课件
我国国土位置的优越性
发展农业生产:纬度位置→适合农业生产。
对外交往合作:海陆兼备,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良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
作。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海洋环境多样,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近42个纬度,岛屿众多,盐场、渔场分布较多;有海底石油、天然气等丰富资源,海上交通便利。
其他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过冷、过热的地区很少,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
承转我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国土面积也很大,哪些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国土辽阔呢?
讨论议题:从数字看我国辽阔的国土,结合做5页活动1。
展示图1.3中国疆域示意图课件请同学上来指图说明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并要求说出它们的经度或纬度。
讨论5页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归纳解释】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南方没有真正的冬季,东、西经度跨距大,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每相差15个经度,时间相差1小时,所以当乌苏里江洒满早晨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展示4页图1.3的课件请同学上台指出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讨论6页活动2组织全班发言并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领土大的好处:人们活动的空间大,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自然条件多样,物产丰富;国防的腹地宽广;风土人
情地域差异大,文化丰富多彩。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一)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二)国土辽阔
1.陆地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2.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3.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000千米
(三)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2课时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难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
当南国已春花
烂漫时,北国风光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乌苏里江阳光普照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纵横一万里的祖国大地地区差异十分显著。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为了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我国设置了各级行政区划。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的第三个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出示板书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6~8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讲解)什么是行政区划呢?
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
比如你们如果要到学校找一个同学,一般要知道他所在的班级,这样就可以很快找到。
而学校之所以这样分班级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将国土划分为若干地区,并设立若干级别,这就是行政区划。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填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大屏幕展示:
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
(讲述)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共包括23个省,如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等;五个自治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四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每个省级行政单位还各有自己的简称。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我国对各级行政区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如1967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河北省辖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97年6月,将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出,设立为中央直辖市。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
(活动)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和相对位置。
1.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我国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及其首府、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及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并说出以上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2.找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位置,行政中心以及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3.找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4.找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第二长河——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5.按逆时针方向找出我国有陆上疆界的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说出它们的简称并注意其相邻国家的名称。
6.从北向南依次找出我国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行政中心,说出它们的简称并注意它们相邻的海域。
7.找出我国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面积最大和最小的自治区。
8.按地理方位,找省级行政区(见教材第7页)。
待学生依次完成以上问题,熟悉了中国行政区图后,教师讲解记忆省级行政区的方法:
(1)记口诀;
(2)按方位;
(3)记形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重点掌握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大家一定会充分调动自己想象力,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记住本节课的内容。
四、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23个 5个 4个
现行行政区划⎩⎪⎨⎪
⎧三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自治县)、
乡(镇、民族乡)首都:北京,简称京
特别行政区⎩⎪⎨⎪⎧香港(英占,1997年7月1日收回)简称:港澳门(葡占,1999年12月20日收回)简称:澳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