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格式:pdf
- 大小:235.99 KB
- 文档页数:1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通常会在儿童时期被
诊断出来。
这一病症的特点是左冠状动脉的起源位置异常,通常是起源于肺动脉而不是正
常的主动脉。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双源CT已经成为诊断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主要方法之一。
双源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病情,并为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双源CT检查之前,患儿需要服用口服对比剂以增强影像的清晰度,同时还需要注射静脉对比剂来突出血管的影像。
在检查过程中,患儿需要尽量保持安静,以确保影像
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通过双源CT,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左冠状动脉的异常起源位置,了解它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的关系,评估其对心脏功能和血液供应的影响。
双源CT还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心脏病变,如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或主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心室等,并确定相关并发
症的存在与程度。
在完成双源CT检查后,医生会综合患儿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和家族史等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以重新建立正常的血液供应和心脏功能。
手术方式包括左冠状动脉移位术、左冠状动脉移
植术等,手术的具体方案会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风险和家族史等因素而定。
在手术干预后,患儿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定期复查心脏功能、血液供应和并发症的
情况。
患儿还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以维持心脏健康和预防复发。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摘要】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先天性心脏异常。
本文旨在通过双源CT技术对该异常进行准确诊断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该异常的临床特征,包括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然后阐述了双源CT扫描技术的应用和优势,以及诊断过程和病例分析。
通过对病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双源CT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该异常,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最后总结了双源CT在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提高诊断精准度和保障患者健康提供了有效手段。
【关键词】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肺动脉、双源CT、临床特征、诊断优势、病例分析、临床应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病症,该病症通常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
目前,对于这种病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传统检查手段,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需要经验、麻烦复杂等。
寻求一种更加先进、便捷、精准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近年来的医学发展中,双源CT技术逐渐成为一种优秀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具有快速、无创、高分辨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针对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这一特殊情况,双源CT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受到重视,并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双源CT在诊断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便捷的诊断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患儿及时治疗,提高诊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特征,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病变表现和发展规律。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冠状动脉则是供应心脏本身所需的氧血的重要动脉。
而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则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疾病,其诊断和治疗也相对较为困难。
本文通过对一例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的病例进行介绍,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病例介绍:患者为一名8岁男孩,因反复胸闷、气短及心前区疼痛3年余,加重伴咯血3个月入院。
患者平素体健,无高危卫生习惯。
查体:心率102次/分,可闻及S2分裂音及各瓣膜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无明显水肿及肝大。
ECG示R波倒置T波改变。
胸部CT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双源CT示心脏形态正常,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房后部,呈S型延伸至主动脉在肺动脉处引起钝形压迫,管腔闭塞。
右冠状动脉多支形态、走行正常。
心脏MRI示左心室增大。
讨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疾病,本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且男性多见。
由于病因不明,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该病的临床症状多样,早期可无症状或轻微胸痛,后期出现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严重临床症状。
由于病因不明,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病通常通过超声心动图、MRI和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而双源CT技术则是较为准确的检查手段之一,其对冠状动脉的立体显示能够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双源CT技术还具有成像速度快、对血管分支显示清晰等优点,对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本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扩血管药物、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等来减轻症状、防止血管栓塞和维持心功能。
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肺动脉移植、横隔膜修复等方式,其目的是解除肺动脉对冠状动脉的压迫,从而改善心脏供血和缓解症状。
但需要指出的是,手术治疗风险较高,患者需在严密监测下进行手术治疗。
结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疾病,临床症状多样且危害较高,因此对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儿童的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被发现。
这种异常的发生率约为1-2%,是冠状动脉畸形中的一种。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自身营养和氧气的主要血管。
因此,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可能会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出现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目前,双源CT检查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的金标准。
这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可以提供三维图像,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病情。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窦,而这种异常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这种异常可能会导致左冠状动脉的血流受阻,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这种异常非常重要。
诊断这种异常需要依靠多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血管磁共振成像(MRI)和双源CT,以确认冠状动脉异常的起源和位置。
超声心动图可能会显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但鉴别度不高。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和血流信息,但它通常比较昂贵。
双源CT检查是一种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三维图像,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和位置。
对于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治疗方案必须因人而异,并在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医生可能会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性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和进一步损害心脏的风险。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并不是长期的解决方案。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移植和冠状动脉重建。
这两种方法需要开胸手术,并具有一定的风险。
介入性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
这些方法无需开胸手术,可以减轻手术的创伤和复苏时间,但关键在于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这种介入性治疗。
此外,支架植入可能存在着支架失效和再狭窄的风险。
综上所述,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需要依靠多种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合适的治疗方案。
双源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 (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
结果 806例冠状动脉 CTA 中 ,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 ,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
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关键词】冠状动脉变异体层摄影术双源 CT【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85-02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iy artery origin cmomalies,CAOA)是指冠状动脉起始、走行和分布异常,其发病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 的普及,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明显提高。
但对于一些心率快,甚至一些心律失常患者难以获得达到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双源CT(DSCT) 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扫描速度,分辨率进一步提高,扩展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1]。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检出的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病例DSCT 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DSCT 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行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806例 ,其中男547例,女259例。
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 ,其中男 11例 ,女10例 ,年龄35~87岁。
1.2 扫描技术扫描设备采用西门子128层炫速双源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扫描前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屏气训练,于扫描前3 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5mg。
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1cm至心脏膈面,造影剂为优维显(370mgI/m1),应用高压注射器先经肘正中静脉团注15ml优维显及15ml生理盐水,进行预扫描,流率5ml/s,ROI设定在升主动脉。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脏先天畸形,常常在儿童期就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问题。
这种异常起源导致左冠状动脉从肺动脉而非主动脉起始,给心脏供血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左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左心室和室间隔的主要血管,如果出现异常起源,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情况发生。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心脏外科医生和介入心脏专家面临的挑战。
由于其病因复杂、症状隐匿且易与其他心脏疾病混淆,因此早期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采用双源CT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并且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也有很大帮助。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方法,并分析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断方法、研究结果及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 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对该病症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断方法、研究结果和治疗方案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提高对该病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从而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临床表现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常常呈现出多种症状。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悸、胸闷、疲劳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病例中,患儿可能因心绞痛导致的胸痛而昏厥甚至晕厥。
有时候,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常见的症状外,一些患儿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双源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发表时间:2014-12-29T15:00:45.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刘从彬王秀平夏建国
[导读]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 的普及,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明显提高。
刘从彬王秀平夏建国
(泰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225300)
【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 (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
结果 806例冠状动脉 CTA 中 ,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 ,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
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关键词】冠状动脉变异体层摄影术双源 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85-02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iy artery origin cmomalies,CAOA)是指冠状动脉起始、走行和分布异常,其发病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 的普及,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明显提高。
但对于一些心率快,甚至一些心律失常患者难以获得达到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双源CT(DSCT) 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扫描速度,分辨率进一步提高,扩展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1]。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检出的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病例DSCT 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DSCT 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行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806例 ,其中男547例,女259例。
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 ,其中男 11例 ,女10例 ,年龄35~87岁。
1.2 扫描技术扫描设备采用西门子128层炫速双源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扫描前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屏气训练,于扫描前3 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5mg。
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1cm至心脏膈面,造影剂为优维显(370 mgI/m1),应用高压注射器先经肘正中静脉团注15ml优维显及15ml生理盐水,进行预扫描,流率5ml/s,ROI设定在升主动脉。
启动序列扫描后,静脉团注对比剂,剂量为70-80ml,流率为5ml/s,接着再以相同流率注入等渗生理盐水 40ml。
扫描参数:旋转时间280 ms,时间分辨率75 ms,准直宽度2×128×0.6 mm,层厚0.6 mm。
管电压随体质量指数(BMI)调整。
采用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CARE Dose 4D),管电流在管电压调节基础上根据BMI 进一步调节。
1.3 图像后处理采用相应软件Inspace、Circulation冠状动脉预览,选择最佳舒张期或最佳收缩期进行重建,重建图像层厚0.75mm,间隔0.5mm。
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曲面重建。
2 结果
806例冠状动脉CTA中,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于左侧冠窦8例,开口于右侧窦上4例,右侧窦上主动脉1例,左侧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分别起源于左窦5例,开口于左冠状窦上2例,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侧冠状动脉1例;其中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者14例,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者5例,冠心病者5例。
3 讨论
正常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左右窦的中部,这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依据[2]。
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属于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先天性缺如或闭锁,单冠状动脉畸形[3],其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
本研究中21例患者均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
本研究中8例为右侧冠状动脉开口于左侧冠窦,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窦时无例外的走行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由于两大血管的挤压作用可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属恶性异常。
伴有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异常有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或左冠状窦、左冠状动脉来自肺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或右冠状窦、冠状动脉瘘,这些异常属恶性异常,不伴有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异常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自右冠状窦、单支冠状动脉、所有3支冠状动脉均起自左或右窦以及右冠状动脉高位起源。
良性冠状动脉异常在少数情况下,如肺动脉高压时可挤压其前方的异常左冠状动脉而产生冠状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检出这些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适当干预,避免危险因素并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
总之,双源CT由于有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可以进行不依赖心率的冠状动脉数据采集,不需要服用降低心率的β受体阻滞剂,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起源的异常和行程,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一种良好的无创性的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可靠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璟,吴宗贵,江时森,等.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2):163-166.
[2]戴汝平,高建华.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