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没有无德 育的教育,没有不是德育教师的教学人 员。应当使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发挥渗透 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之中,要实现 这一目标,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 提高教师的人师品质,二是实现“经学 ”与“人学”的统一。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对德育对象个 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个体性 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性功能去空谈 ,社会性功能也需要以个体性功能为实 现的中介。
• 1、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德--得
• 道德观念、原则、规范看起来似乎是约 束个体的异己的东西,然而它却能够使 个体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同时 也由于具有充分的社会性,个体才能秉 承社会给予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生 存下去,完成人生任务。
• 首先,适应不是一对一的尾随,应是对 社会现实继往的回顾、对未来的前瞻、 并据此对当前现实的合乎实际的分析判 断三者相统一的结果,任何取消一端的 做法都是错误的。
• 其次,学校德育对于社会现实的“适应 ”还有一个适应“谁”的需要的问题。 学校德育起码要四种现实需要:一是适 应作为类的一员的人的共同需要;二是 适应特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应个 体发展的需要;四是适应与学校其他平 行子系统协同的需要。
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 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 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 行为活动的总和。
• 2.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用来 约束思想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个人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它是人 们作为评价和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它反映了一定阶级、组织对人们的行为 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