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麻醉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779.89 KB
- 文档页数:20
关于哮喘病人麻醉的几个问题路红梅康容田支气管痉挛的麻醉影响(一)麻醉药物1.静脉麻醉诱导药物⑴硫喷妥钠/得普利麻:常用诱导剂量硫喷妥钠可保留大部分气道反射完整,如果充分麻醉之前实施气道操作,则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
得普利麻似可降低COPD患者气道阻力,可能包括哮喘患者。
⑵氯胺酮:研究建议氯胺酮作为支气管痉挛患者的诱导用药,特别是必需快速诱导时。
预防性应用抗催涎剂如胃长宁可抑制氯胺酮的气道粘膜分泌增加作用。
加大胃长宁剂量(0.5~1.0mg,iv)可进一步防止刺激性支气管痉挛反射。
不少学者认为氯胺酮可能是治疗支气管痉挛患者可选用的药物,尤其是需要快速气管内插管的急诊患者。
⑶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可通过迷走神经诱发轻度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痉挛。
一般认为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可能类似于其抑制心血管反射的方式阻断气道反射。
但是大剂量吗啡与血浆组胺增高有关,因此全身麻醉辅助应用芬太尼或苏芬太尼似乎更合理。
氧化亚氮与麻醉性镇痛药平衡麻醉较浅,可能并不适合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患者。
2.吸入麻醉药麻醉浓度下的氟烷可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
以往认为这种作用是由于β-肾上腺素能反应增强,但是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气道反射抑制和气道平滑肌直接松弛作用亦是其重要机制。
氟烷的心肌抑制作用以及儿茶酚胺应用下心律失常作用令人担忧。
氨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达到明显麻醉水平(1.5MAC)时亦具有防止和逆转支气管收缩作用。
然而气道疾病患者存在显著的通气-灌注不匹配,妨碍了麻醉药摄入,所以气管插管前可能难以达到上述麻醉深度。
3.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可有效地治疗术中支气管痉挛。
气道操作前静注利多卡因(1~2mg/kg)似可防止支气管痉挛反射,其可能通过阻断迷走传入纤维。
虚弱的老年慢性气道阻塞疾病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2~3mg/min)亦可能减轻气道反应性。
利多卡因气雾剂并不优于静脉给药,还可能因直接刺激而诱发易感患者支气管痉挛。
4.肌松药⑴长效肌松药:箭毒可引起组胺释放,诱发支气管收缩,所以一般不用于哮喘患者,避免用于明显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
哮喘患者麻醉管理
哮喘患者在麻醉管理方面需要特殊关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策略:
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哮喘的病史、症状和控制水平。
了解患者对哮喘药物的反应和过敏史。
2. 预防性治疗:对于哮喘控制良好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的哮喘治疗,以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这包括使用吸入型短效β2 激动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和口服类固醇等药物。
3. 麻醉药物:选择麻醉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或呼吸抑制的药物。
传统的全身麻醉药物如地西泮、吗啡等可能引起气道反应,因此尽量避免使用。
选择较为安全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吸入麻醉药物等。
4. 气道管理:哮喘患者的气道狭窄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加了气道管理的难度。
在手术过程中,应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刺激气道引起支气管痉挛。
可以考虑使用非刺激性的气管插管,如软式气管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等。
5. 镇痛管理:手术后的镇痛管理对于哮喘患者尤为重要。
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的药物,如吗啡。
可以选择吸入型镇痛药物,如丙氧酚。
总结起来,对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哮喘的控制水平,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气道管理方式,以减
少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控制哮喘的恶化。
在整个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同时,与呼吸科专家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管理专家共识引言
围手术期的哮喘管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具
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召集了一组专家,就围手术期哮
喘患者的管理达成了以下共识。
共识内容
1. 哮喘评估: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哮喘评估,包括病史、症状、肺功能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
2. 术前准备:根据哮喘的控制水平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药物
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在手术前保持良好的哮喘控制。
3. 麻醉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应注意哮喘患者的呼吸
状况,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并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4. 术中监测:手术期间应进行连续的氧饱和度及呼吸参数监测,及时发现哮喘恶化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术后管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哮喘
发作或其他并发症。
6. 出院规划: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包括合理使用药物、观察症状变化等,并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
结论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的管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和手
术风险,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共识为医生提供了一些指导,以优化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的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注:本共识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口服给予适当的抗胆碱药物。
③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喷雾或滴入氯化钠液。
5、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防止术后哮喘发作。
6、麻醉结束后,将患者送往恢复室,继续监测呼吸情况,直至患者完全苏醒并能够自主呼吸为止。
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麻醉前,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哮喘发作类型、频率、程度、诱因和治疗药物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术前肺部感染情况、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也应该进行检查。
在麻醉前的准备中,必须使用抗胆碱药物,禁止使用可诱发组胺释放的药物。
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中,局麻、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是首选,全麻应该避免清醒插管。
在麻醉药物的使用中,硫喷妥钠应该避免,而氯.胺.酮是唯一可以扩张支气管的静脉麻醉药。
在麻醉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防止术后哮喘发作。
最后,麻醉结束后,患者应该被送往恢复室,继续监测呼吸情况,直至患者完全苏醒并能够自主呼吸为止。
将1毫升的样品稀释至100毫升,每毫升浓度为1微克。
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诊断并不复杂。
在自主呼吸下,患者通常会出现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紫绀。
在全麻下进行气管插管通气时,阻力明显增加。
听诊时,可以听到两肺广泛的哮鸣音,尤其在呼气时更为明显。
EtCO2或PaCO2可能会稍微下降。
严重情况下,哮鸣音反而会减少,EtCO2或PaCO2明显升高,SpO2或PaO2明显降低。
虽然在麻醉中出现喘鸣发作并不罕见,但这可能是由于支气管痉挛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
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十分重要。
因为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和药物使用可能会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风险。
手术前的管理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哮喘控制情况。
根据患者的哮喘严重程度和哮喘控制水平,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稳定哮喘病情: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急性发作。
•评估肺功能:通过肺功能测试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指导麻醉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手术类型和术前检查结果,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确保在手术期间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手术期间的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哮喘症状和生理指标,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一般来说,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注意过敏反应:麻醉药物和手术用药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因此应该谨慎选择药物。
•确保通气通畅:手术中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道阻塞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注意术中液体管理:避免过度液体输入,以防发生肺水肿或哮喘急性发作。
术后的管理在手术结束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控制疼痛:术后疼痛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呼吸困难,应及时控制疼痛,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预防感染:避免感染引发哮喘发作,保持手术切口和呼吸道清洁。
•恢复期监护:术后恢复期需要严密监护,一旦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
结语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麻醉科、呼吸内科、外科等多个专科的医务人员。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降低手术期间哮喘发作的风险,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增进大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患者手术如何实施麻醉与管理【术语与解答】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病或哮喘症)是一种慢性下呼吸道促发性、过敏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参入的下呼吸道黏膜下层弥漫性、变态反应炎性病变;②该慢性炎症致使整个呼吸道处于高反应性与应激性增高状态,当机体或呼吸道遇到相关因素刺激,则可促发双肺弥漫性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及管腔黏膜水肿、充血、渗出,其结果则导致肺泡通气与换气受阻,患者临床表现为喘息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机体重度缺氧而窒息死亡;③呼吸道高反应性与应激性增高是该疾病特有性征象,即使在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当机体或呼吸道受到某种相关因素刺激后,则可立即发生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通常这些刺激因素对正常人体呼吸道则无任何影响;④支气管哮喘实际上主要是下呼吸道无气管软骨环支撑的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持续性收缩,从而导致双肺细小支气管管腔缩窄或闭锁,严重者直接造成肺泡通气与换气受阻;⑤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一般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好转。
1. 发病因素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患者个体过敏体质与外界环境影响和刺激则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层影响。
①遗传因素: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与遗传关系密切,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其遗传率约为70%~80%;②过敏体质与环境因素:哮喘的形成与反复发病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大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对常见的且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烟雾等)、某些食物(瓜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气候变化(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运动(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易诱发哮喘)、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等)等促其诱发。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的处理摘要】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麻醉手术中多种因素均可诱发哮喘发作,导致支气管痉挛,直接威胁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虽然近十年来麻醉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术中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并未有明显的降低。
因此,预防和处理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对于麻醉师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围麻醉期哮喘痉挛1 麻醉期间支气管痉挛、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气管插管不当;(2)麻醉深度不够;(3)药物选择不当;(4)分泌物对气道的刺激。
2 麻醉期间支气管痉挛、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肺部听诊出现哮鸣音,或呼吸音消失(沉默肺或寂静肺),气道阻力和峰压升高,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PAO2下降而ETCO2升高,麻醉期间哮喘发作应与导管扭折、贴壁分泌物、过敏反应、误吸、肺栓塞等鉴别。
3 麻醉方法的选择气管插管是麻醉中诱发哮鸣音的主要因素,因而任何可避免插管的方法都是有益的。
大量研究发现,全麻气管插管后有6.4%的哮喘患者会出现哮鸣音,而不插管或区域麻醉患者的发生率仅为2%。
因此,能在局麻或椎管内麻醉下完成的手术尽量选用局麻或椎管内麻醉。
4 麻醉药物的选择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有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于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哮喘持续状态,采用吸入麻醉药往往会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吸入麻醉药对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舒张强度为:地氟醚>氟烷>异氟醚>安氟醚>七氟醚,但用于活体情况也有所不同。
有报道说哮喘患者气管插管后吸入1.1MAC的七氟醚10分钟后气道阻力降低的程度大于1.1MAC的异氟醚和氟烷[1]。
因此,尽管吸入麻醉药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但用于哮喘患者麻醉仍需谨慎。
异丙酚具有保护气道的功效[2],抑制麻醉诱导插管期的支气管收缩,与其间接抑制迷走神经张力有关。
异丙酚诱导后支气管哮鸣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巴比妥类药[3],但异丙酚特异性过敏病人有可能诱发组胺释放而导致支气管痉挛,故有过敏史患者应慎用。
哮喘麻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支气管疾病、限制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WHO已归类为【高反应性呼吸系疾病】,是指对此类病人呼吸道(鼻、喉、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肺泡)遇到任何轻微刺激(冷气、热气、烟、异味气体、花粉、......),即可诱发异于正常人的气道剧烈反应,表现为严重气管支气管痉孪,通气障碍,呼吸困难,缺氧CO2蓄积,每次发作几乎达到濒死程度。
多见于老年人,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本例病人40岁,哮喘病史已20余年,不可轻视。
麻醉的关键在于:术前病情估计;全面的术前准备。
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颇高,术前已有肺部疾病者可高达70%。
麻醉前评估查找危险因素,积级做好麻醉前准备。
麻醉前准备的目的的在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心肺代偿功能,增加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
准备的重点是控制呼吸道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施行呼吸锻炼,但一般应在肺部疾病缓解期进行。
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对COPD病人,麻醉前宜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量喷雾治疗,以减少围术期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发作。
解除支气管痉挛首选β2受体激动剂,如舒喘灵(沙丁胺醇,Salbutanol)特布施林(博利康尼)、氯喘等。
抗胆碱能药如溴化异丙托品吸入剂,尤适用于老年或吸烟的支气管痉挛病人。
氨茶碱为治疗支气管痉挛的二线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气道粘膜水肿,抑制或减少支气管收缩介质的释放,适用于严重的COPD或哮喘病人,是围术期治疗支气管痉挛的一线药物,急性发作时,静注氢化考的松100mg每8小时一次,一直用至术后1~2d。
以后改用口服强的松40~60mg/d。
为预防肺部感染,术前3d常规用抗生素。
对呼吸道细菌感染者应选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伴支气管扩张者应待炎症控制,痰量减少后,两周再行手术!近期急性呼吸道感染易诱发支气管痉挛,应经治疗待症状消失后2~3周才行手术!2、限制性肺疾病这类病人呼气速率较好,咳嗽排痰能力尚可,对手术麻醉耐受力相对较好,神经肌肉疾病和胸壁疾病影响呼吸和咳嗽能力时增加麻醉风险。
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一、麻醉前探访视1、病史:哮喘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程度、诱因和发作后有效的治疗药物,最后一次发作情况,麻醉史、用药史、过敏史。
2、吸烟史(戒烟最好4周,最好8周以上)。
3、术前肺部感染情况,注意胸部听诊及X线、CT结果。
4、术前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
二、麻醉前准备1、麻醉前用药:必用:抗胆碱药物可用:咪唑安定、芬太尼。
术前肺功能不全、缺氧的病人慎用禁用:吗啡2、术前2小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2mg/kg ivgtt或甲强龙40mg iv 继之40mg ivgtt)3、病人常用有效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激素(沙丁胺醇吸入剂、沙美特洛替卡松粉吸入剂)随身带入手术室。
在诱导前常规吸入,未使用过这类药物者也建议诱导前30min使用一次.4、入室后立即吸氧5、良好保温三、麻醉方法1、首选局麻,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2、次选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控制通气喉罩全麻3、气管插管全麻常规不首选:如果手术需要或术前肺功能不全、缺氧,或急诊手术合并肺部感染、哮喘发作期并缺氧等应首选。
全麻的宗旨就是诱导平稳、苏醒平稳、适当的麻醉深度.尽量避免清醒插管.四、麻醉药物1、可诱发组胺释放的药物,如吗啡、哌替啶、阿曲库铵、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箭毒、米库氯胺,应尽量避免使用。
2、硫喷妥钠可加重组胺释放导致支气管痉挛。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是很多医生首选的替代品。
3、氯。
胺。
酮是唯一可以扩张支气管的静脉麻醉药,尤其适应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4、氟烷和七氟烷都可以用于小儿哮喘患者的吸入诱导,并有支气管扩张作用。
异氟烷和地氟烷虽然也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但并不常规用于吸入诱导.在麻醉维持中,应当缓慢加深麻醉,因为他们有轻度的气道刺激。
5、麻黄碱可激动β2受体,诱导后出现血压降低时,优先选择.五、麻醉管理要点1、非全麻充分面罩吸氧,根据病情适当镇静2、机械通气时,保持气体温度湿度.3、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低呼吸频率8~10次/分,以保证足够呼气时间,可使肺内气体分布更加一致,并减少气体的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