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人的麻醉管理-(完整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60
哮喘患者麻醉管理
哮喘患者在麻醉管理方面需要特殊关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策略:
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哮喘的病史、症状和控制水平。
了解患者对哮喘药物的反应和过敏史。
2. 预防性治疗:对于哮喘控制良好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的哮喘治疗,以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这包括使用吸入型短效β2 激动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和口服类固醇等药物。
3. 麻醉药物:选择麻醉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或呼吸抑制的药物。
传统的全身麻醉药物如地西泮、吗啡等可能引起气道反应,因此尽量避免使用。
选择较为安全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吸入麻醉药物等。
4. 气道管理:哮喘患者的气道狭窄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加了气道管理的难度。
在手术过程中,应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刺激气道引起支气管痉挛。
可以考虑使用非刺激性的气管插管,如软式气管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等。
5. 镇痛管理:手术后的镇痛管理对于哮喘患者尤为重要。
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的药物,如吗啡。
可以选择吸入型镇痛药物,如丙氧酚。
总结起来,对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哮喘的控制水平,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气道管理方式,以减
少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控制哮喘的恶化。
在整个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同时,与呼吸科专家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一、麻醉前探访视1、病史:哮喘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程度、诱因和发作后有效的治疗药物,最后一次发作情况,麻醉史、用药史、过敏史。
2、吸烟史(戒烟最好4周,最好8周以上)。
3、术前肺部感染情况,注意胸部听诊及X线、CT结果。
4、术前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
二、麻醉前准备1、麻醉前用药:必用:抗胆碱药物可用:咪唑安定、芬太尼。
术前肺功能不全、缺氧的病人慎用禁用:吗啡2、术前2小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2mg/kg ivgtt或甲强龙40mg iv 继之40mg ivgtt)3、病人常用有效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激素(沙丁胺醇吸入剂、沙美特洛替卡松粉吸入剂)随身带入手术室。
在诱导前常规吸入,未使用过这类药物者也建议诱导前30min使用一次。
4、入室后立即吸氧5、良好保温三、麻醉方法1、首选局麻,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2、次选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控制通气喉罩全麻3、气管插管全麻常规不首选:如果手术需要或术前肺功能不全、缺氧,或急诊手术合并肺部感染、哮喘发作期并缺氧等应首选。
全麻的宗旨就是诱导平稳、苏醒平稳、适当的麻醉深度。
尽量避免清醒插管。
四、麻醉药物1、可诱发组胺释放的药物,如吗啡、哌替啶、阿曲库铵、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箭毒、米库氯胺,应尽量避免使用。
2、硫喷妥钠可加重组胺释放导致支气管痉挛。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是很多医生首选的替代品。
3、氯.胺.酮是唯一可以扩张支气管的静脉麻醉药,尤其适应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4、氟烷和七氟烷都可以用于小儿哮喘患者的吸入诱导,并有支气管扩张作用。
异氟烷和地氟烷虽然也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但并不常规用于吸入诱导。
在麻醉维持中,应当缓慢加深麻醉,因为他们有轻度的气道刺激。
5、麻黄碱可激动β2受体,诱导后出现血压降低时,优先选择。
五、麻醉管理要点1、非全麻充分面罩吸氧,根据病情适当镇静2、机械通气时,保持气体温度湿度。
3、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低呼吸频率8~10次/分,以保证足够呼气时间,可使肺内气体分布更加一致,并减少气体的潴留。
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口服给予适当的抗胆碱药物。
③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喷雾或滴入氯化钠液。
5、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防止术后哮喘发作。
6、麻醉结束后,将患者送往恢复室,继续监测呼吸情况,直至患者完全苏醒并能够自主呼吸为止。
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麻醉前,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哮喘发作类型、频率、程度、诱因和治疗药物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术前肺部感染情况、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也应该进行检查。
在麻醉前的准备中,必须使用抗胆碱药物,禁止使用可诱发组胺释放的药物。
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中,局麻、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是首选,全麻应该避免清醒插管。
在麻醉药物的使用中,硫喷妥钠应该避免,而氯.胺.酮是唯一可以扩张支气管的静脉麻醉药。
在麻醉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防止术后哮喘发作。
最后,麻醉结束后,患者应该被送往恢复室,继续监测呼吸情况,直至患者完全苏醒并能够自主呼吸为止。
将1毫升的样品稀释至100毫升,每毫升浓度为1微克。
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诊断并不复杂。
在自主呼吸下,患者通常会出现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紫绀。
在全麻下进行气管插管通气时,阻力明显增加。
听诊时,可以听到两肺广泛的哮鸣音,尤其在呼气时更为明显。
EtCO2或PaCO2可能会稍微下降。
严重情况下,哮鸣音反而会减少,EtCO2或PaCO2明显升高,SpO2或PaO2明显降低。
虽然在麻醉中出现喘鸣发作并不罕见,但这可能是由于支气管痉挛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哮喘患者麻醉管理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哮喘患者而言,他们在接受麻醉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麻醉药物可能对他们的呼吸系统造成额外的挑战。
有效的哮喘患者麻醉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哮喘患者麻醉管理的相关内容。
需要明确的是,哮喘患者在接受麻醉管理之前,需要经过全面的评估。
这项评估需要涉及患者的哮喘病史、哮喘的严重程度、最近的哮喘发作情况、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及其他潜在的相关疾病。
通过这样的全面评估,麻醉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为其安全的麻醉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在进行麻醉管理之前,对于哮喘患者而言,需要合理地选择麻醉药物。
在选择麻醉药物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哮喘状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哮喘症状的药物。
应尽量避免使用引起气道收缩的药物,如吗啡和阿托品等。
相反,可以选择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和七氟醚等。
哮喘患者在麻醉管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其呼吸功能。
通过使用呼吸监测设备,可以实时地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哮喘患者而言,呼吸功能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可能会在麻醉后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手术结束后,哮喘患者需要得到适当的术后监护。
术后监护包括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意识状态和其他生命体征的监测。
在这个阶段,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道阻塞或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在整个麻醉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与哮喘患者充分沟通,并获得其配合。
麻醉医生需要向患者解释麻醉管理的整个过程,告知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也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对麻醉的期望,以便为其量身定制相应的麻醉管理方案。
在总体上,哮喘患者麻醉管理需要全面的评估、合理的药物选择、密切的呼吸功能监测、术后的适当监护和有效的沟通配合。
只有通过这样的综合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哮喘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病例解析】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围术期遭遇哮喘,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图文无关)《性命相“托”》照片来自第三届“仁心杯·最美白衣天使照片征集大奖赛”拍摄者:刘医生本期,我们从《临床麻醉学病例解析》一书中找出典型病例分享给大家:【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8岁,96kg,身高182cm。
交替性鼻堵伴浓涕10年,鼻内镜术后7年。
既往史:8年前当地医院诊断为哮喘,平素有咳嗽,咳黄痰,间断喘息发作,为常年性哮喘,与季节无关。
予以雾化吸入和药物治疗,但未正规治疗,入院时控制较好。
11年前全麻下接受鼻息肉摘除术,7年前局麻下行鼻内镜手术。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无吸烟、饮酒史,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慢性全组鼻窦炎(双侧)、鼻息肉(双侧)、哮喘。
入院后检查:体温(T):36.7℃,血压(BP) 124/76mmHg,心率(HR)80次/分,呼吸频率(RR)17次/分。
鼻窦CT:双侧鼻腔、鼻窦术后改变,全组鼻窦含气差,骨质增生,双侧中鼻道嗅裂区见软组织影。
肺功能:最大通气量中度减低;小气道功能受损;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轻度限制性通气障碍。
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测定:上气道28ppb,下气道49ppb。
肺功能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
特异性IgE检测:总lgE-126KU/L。
变应原点刺试验:德国小螨和交链孢霉菌过敏,患者为特异性体质,局部和全身均存在过敏反应。
住院后给予甲泼尼龙24mg/d,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mg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日2次。
行激发试验时诱发哮喘发作,暂停择期手术,并给予泼尼松龙40mg(qdx4d)、多索茶碱0.3每天2次。
1周后症状缓解,拟全身麻醉实施鼻内镜下全组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
向家属反复交代术中、术后哮喘发生危险,并嘱可必特(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喷雾剂、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喷雾剂带入手术室。
麻醉手术过程患者入室,开放静脉,常规监测,BP 160/ 85mHg,HR 76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