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上册《浣溪沙》同步练习

小学六年级上册《浣溪沙》同步练习

小学六年级上册《浣溪沙》同步练习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3、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4、自己默写本词中需积累的名句,。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5、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 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欢迎大家阅读!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 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 (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 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

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 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 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 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 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 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 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 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 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 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 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 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 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 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的性格。

【精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浣溪沙》(晏殊) 教案

《浣溪沙》教案 一、文本体式特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对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这首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学情分析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理解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法、由景入情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最喜欢作诗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隋炀帝,爱诗爱到臣子有佳句者,嫉妒得要取他的性命。另一个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历史上最有才华,最能作诗写词的一位皇帝是五代时南唐国主李煜。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作者晏殊。 一、了解作者 1、生读书下注释,画出重要信息。 2、补充介绍:晏殊,北宋初期著名词人。14岁以神童招试,赐同进士出身。当时名臣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出其门下。他工诗文,尤善词。其词擅长小令,多写春花秋月,友人离别的闲愁。意境清新,语言工巧凝练,善铸佳句。 晏殊的一生,可以说是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但是,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填补不了他精神上的空虚。他的词作,在雍容华贵的气象之中,也时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首《浣溪沙》所表现的,就是这样的感情。全词所写,就是这种惜春怀旧的思想情绪。 二、指导朗读 1、听录音 2、指导朗读:这首词首句叙事,要用较轻松的叙述语调读出来。第二句用沉思的口吻缓缓读出。第三句用疑问语气把留恋期盼之情传达出来。第四句用怀疑思考的语气来读。第六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 3、学生试读,齐读 三、赏析诗歌 1、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所作所为。 叙事:饮酒写词徘徊孤独惆怅凄凉感伤 补充:a 亭台----旧,去年---对过去欢聚时光的回忆 为什么想到去年的?去年是怎样的场景? B 古人看到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常常会流露出哀伤之情,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你还记得另外的例子吗?

【精品教案】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宋初期有一位词人以神童入朝,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你可知道他是谁?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与幼子晏几道合称“二晏”,同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2、写作背景: 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然后迟暮落寞的感伤。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晏殊《浣溪沙》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 / 3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晏殊《浣溪沙》 累计节次 备课人 : 授课时间: 教者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浣溪沙》晏殊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1、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2、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1、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2、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教 学 流 程 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一. 情 景 导 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 找答案。 激发学生探求学习的兴趣。 二. 自 主 探 究 作者简介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 坡乐府》。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 对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以便深入学习,感悟作者情感。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教案2

《浣溪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 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重点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活动2【讲授】苏轼及其背景介绍 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全词(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幻灯片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幻灯片出示总结) 3.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幻灯片出示问题) 活动3【活动】初读全词

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全体学生初读全词: 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 1.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幻灯片提示)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活动5【活动】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布谷)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下阙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幻灯片出示图片)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活动6【活动】学生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全体、个人朗读全词。 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出示幻灯片) 2.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出示幻灯片) 3.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苏轼》知识点整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全文翻译】 游玩蕲水清泉寺,寺庙临近小溪,小溪中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考试范围】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

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苏轼知识点修订稿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苏轼知识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着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

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全文翻译】 游玩蕲水清泉寺,寺庙临近小溪,小溪中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着地奔向西方呢!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考试范围】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