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浣溪沙21-25
- 格式:pdf
- 大小:666.82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诗歌阅读】《浣溪沙》初二年级上册诗词阅读《浣溪沙》初二年级上册诗词阅读
《浣溪沙》词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选自《东坡乐府》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主旨:抒写了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的想法。
1.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
点出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兰草发出了短短的芽,浸在涨满着水的小溪里,这是春天兰溪的典型景色。
作者漫步在溪边松树林里的小路上,闲散自在,连“沙路净无泥”也深有感受,录入词中。
说明苏轼被贬到黄州,虽然心中不免凄凉,但由于生性旷达也能自安,词中才有如此精细的描绘。
2.赏析“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告诉我们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
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了后代人许多警示和启迪。
初二年级上册诗词阅读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更大的提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注释翻译初二学生多点练习,成绩才有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注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注释翻译篇一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个人生平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的好的方面。
),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
社会评价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诗词原文】浣溪纱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译文一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译文二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诗词赏析】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
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
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
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浣 溪 沙北宋晏殊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令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新”“旧”对比,突出词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是实写,写出年华易逝的无奈孤单、冷寂上片:写景“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期盼其返而又知其难返的心态。
赏析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①对比、借景抒情,②新”“旧”对比③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对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情怀。
①新旧对比,物是人非的惆怅“燕归来”是伤别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去来对比,时光流逝的惋惜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对偶,白描,对比,②既流露对繁华流逝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时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表现惜春伤别怀旧之情③同时暗含哲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必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
小园香径 独 徘徊①动作描写,直接抒情,②“独”写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表达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感③“徘徊”反映了词人心绪不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
徘徊的原因:惜春伤时,哲思绵延。
下片:抒情概述请具体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情感变化无奈怜惜欣喜孤寂伤感下片:抒情小结: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抒发①词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惜春伤时的感慨与惆怅(上片3句)②既流露对繁华流逝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时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下片2句)③孤独寂寞之情(下片1句)① ②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①词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怅惘②对繁华易尽的无奈惋惜伤感,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③孤独寂寞之情全词对比,白描的手法借景抒情,抒发了①惋惜残春之情,表达人对②时光流逝的感慨,③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看到④旧识重来的通达欣慰,以及⑤孤独寂寞的感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浣溪沙四首古诗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四首《浣溪沙》古诗:
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3.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宋韩偓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4.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宋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原文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注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参考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6、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情景理结合,浑然一体。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课堂小结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也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
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
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背读再享词蕴美(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夕阳落花和归雁(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示例一: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示例二: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示例三: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示例四: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小狗们和小狐狸们不见小狐狸狗来,开始觉得奇怪,但又觉得他一定有了自己的重要事情,谁也就没有往别的处想。
水牛身上有一只蚂蚁,一只牛蚊和一只跳蚤。
“你洗好了吗?”狼不耐烦地问。
网站开发https:///cn/%e6%9c%8d%e5%8a%a1/%e7%bd%91%e7%bb%9c%e5%b9%bf%e5%91%8a%e5%85%ac%e5%8f%b8/”那人说:“我让你以后再不用怕任何东西。
她的笑容是如此美丽,以致于男孩想再看她笑,于是他又给了她一瓶饮料。
,”大象一走进狮王的住所,便毕恭毕敬地问候狮子大王。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全文翻译】游玩蕲水清泉寺,寺庙临近小溪,小溪中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
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考试范围】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
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6、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情景理结合,浑然一体。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课堂小结
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也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
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
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背读再享词蕴美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
夕阳落花和归雁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示例一: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示例二: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
示例三: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示例四: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钢丝绳吊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