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兼并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9
燕京啤酒对惠泉啤酒并购的案例分析目录一、并购基本背景二、并购的动因分析三、并购过程概述四、并购的定价分析五、并购的风险分析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思考七、案例评价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迄今为止第一起上市公司间的并购,燕京啤酒与惠泉啤酒的强强联合实际是燕京扩张战略转型所带来的必然选择,燕京啤酒超过3.62亿元的收购总金额在喧嚣一时的啤酒行业并购市场顿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本案例主要关注上市公司之间的股权转让和发行人股东及高管人员的股权转让。
】一、并购基本背景1、并购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啤酒”)是由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市牛栏山酒厂共同发起,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1997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燕京啤酒的股本为667 424 509元,控股股东为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为69.32%。
实际控制人为燕京啤酒企业集团。
燕京啤酒企业集团2003年啤酒产销量266万升、主营业务收入60.15亿元、净利润3.87亿元。
燕京啤酒全国市场占有率10.5%,华北市场占有率45%,北京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福建省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泉啤酒”)于1997年2月由福建省惠安县经贸局(1999年6月变更为“惠安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福建惠泉啤酒集团公司工会等,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截至2003年12月31日,惠泉啤酒的股本为25 000万元。
惠泉啤酒2003年度啤酒产销量43.25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88 034.12 万元,净利润1 152.35 万元。
惠泉啤酒的主要市场是福建省和其他华东沿海地区。
2、中国啤酒市场2003年中国的啤酒产量达到2 500万吨,是世界产量的第一大国。
案例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案情】一、公司基本情况1、并购方——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系经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函(1997)27号文件批准,由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有限”)、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市牛栏山酒厂共同发起,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北京市证监会京证监发(1997)6号文批复,并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字(1997)280号文和证监发字(1997)281号文批准,于1997年6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于7月16日挂牌上市交易,简称燕京啤酒(代码:000729),股本为30,953万元。
2001年5月1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企(2001)165号文批准,原公司发起人北京市牛栏山酒厂将所持燕京啤酒1,757.7万股国有法人股转由北京市泰丰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持有,转让后股权性质为国有法人股,燕京啤酒的总股本不变。
2003年,北京市泰丰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持有的股份转由北京顺鑫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同年12月30日,原公司发起人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将所持燕京啤酒1,464.75万股法人股过户给公司第一大股东燕京有限,公司总股本不变。
目前,该公司的法人股股东为燕京有限(持有公司69.32%股份)、北京顺鑫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63%股份),其余为社会公众股股东(持有公司28.05%股份)。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燕京有限、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燕京集团”)和北京企业(啤酒)有限公司。
1997年3月,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由燕京集团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北京企业(啤酒)有限公司”与燕京集团在北京合资成立。
北京企业(啤酒)有限公司拥有燕京有限80%的权益,目前该公司由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燕京集团拥有燕京有限20%的权益。
燕京有限目前注册资本为10,885万美元。
燕京集团成立于1993年7月,是顺义区人民政府所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目前的注册资本为34,100万元。
燕京啤酒兼并华斯一、项目基本情况:1、合作形式:投资控股燕京啤酒拟与吉安啤酒进行合作,合作形式采取投资控股。
即:燕啤以扩建5万吨啤酒生产线的投资作为出资入股,吉啤则以双方共同认定并经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的确认值作为出资入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燕啤出资约8000万元,约占70%股权,吉啤出资约3500万元,约占30%股权。
(必要的时候,燕啤还可以通过收购吉啤部分资产形式实现控股)2、合作实质:控股收购此次合作实质上是燕啤以合资控股形式对吉安啤酒实施的一次横向收购行动。
燕京啤酒作为收购方,吉安啤酒则作为目标企业。
本报告即是将燕啤投资控股吉啤这一合作项目置于一个规范的购并框架中进行的可行性分析,旨在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收购方--燕京啤酒自我评估(一) 兼并华斯的启示1996年燕京啤酒集团兼并华斯啤酒厂,用不到1个亿的资金盘活了2个亿的资产,开创了燕京啤酒资本运营的先河,当年实现年产啤酒14.1万吨,创利1309万元,并为燕京啤酒九七年年产啤酒71.5万吨,创利1.8亿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啤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燕京啤酒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是作为决策者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而兼并华斯的操作,至少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1、啤酒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横向购并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巩固原有市场并进而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2、兼并华斯是一种企业行为,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政府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仍将居重要地位;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也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上带有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操作,因此,充分利用好政策资源和地方政府资源将大大地降低企业的资本运营成本。
此次燕京控股收购吉啤,是燕京兼并华斯以后的第一次异地购并操作,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建立新的市场体系。
(二)燕京啤酒购并战略分析与策划1.燕京啤酒的战略目标定位燕京啤酒从一个年产1万吨的小啤酒厂发展到年产销量71.5万吨,位居国内630余家啤酒企业之首,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完成了三次飞跃,即第一阶段每年生产规模扩大1万吨,第二阶段年增5万吨,第三阶段年增10万吨。
目录第一章背景介绍公司介绍啤酒行业发展竞争对手介绍第二章双品牌战略分析微光环境宏观环境第三章广西市场的分析市场对决分析SWOT分析第四章方案的实施分析销售现状确定销售目标制定销售策略背景介绍一、公司介绍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18日揭牌成立,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外埠企业之一,其前身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筹建,1987年正式投产。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拥有一大批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良啤酒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
同时,公司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先导,以交给顾客的产品百分百合格为质量方针,不断满足顾客需求,年年推出口感好、档次高、质量优的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在广西区内占有近80%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广东、湖南、贵州、海南、云南以及东盟国家均有销量。
燕京漓泉公司四年多来围绕燕京文化为内涵,秉承燕京“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以燕京总部的六个创新和四个做强为指导思想,持续推进符合国际惯例的各项变革与创新,连续四年成为桂林市纳税首户、跻身广西纳税8强,全国啤酒行业纳税6强;二啤酒行业发展中国啤酒行业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行业。
自1900年诞生直到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一片空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啤酒行业开始迅速崛起。
2002年以前,我国的啤酒行业一直处于原子型的状态,市场集中度低,企业数目多、规模小,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但于1998 年~2002 年是我国啤酒市场迅速进入了整合时期,主要得益这一时期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大量的兼并收购,收购了很多地方啤酒厂,市场集中度迅速提升,2002年我国啤酒市场结构进入了低集中寡头阶段。
三.竞争对手简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燕京啤酒案例分析燕京啤酒成功增持“惠泉”燕京啤酒(000729、125729)公告:接中国证监会通知,公司因增持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事项所涉及的要约收购义务已获中国证监会的豁免。
点评:据悉,2004年10月8日公司与晋达国际、龚金柱、香港圣歌德奇等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公司将利用自有资金收购上述当事人所持有的“惠泉啤酒”股份3556.1万股(占总股本的14.2244%),并同时约定,若本次股权转让涉及的要约收购义务未能得到中国证监会的豁免,公司则不再收购晋达国际等所持有的“惠泉啤酒”股份。
所以这次豁免申请的通过,也预示着公司增持“惠泉啤酒”股权的顺利完成。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增持完成后,公司持“惠泉啤酒”比例达到52.3724%,大大促进燕京啤酒开发福建及其周边市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市场布局,并为公司提供较高的利润回报。
福建雪津啤酒做价58亿RMB卖给了海外啤酒商。
对于总股本11亿不到(即使全部转股后),目前股价7元,总市值77亿。
同样的青岛啤酒,总股本与业绩基本相似,股价9元。
既然海外啤酒商认同雪津啤酒的58亿,那对于中国啤酒3巨头之一的燕京的估价就要重新进行。
而且燕京在股改中必然含权。
以10送3计,燕京的市值降下降到54亿,这对国外啤酒商已经产生了举牌购并的动力。
本书以燕京啤酒为坐标,以行业大历史为背景,真实再现燕京25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式基业长青的本土化企业经验,并阐述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燕京啤酒也在改变着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天下。
目录:第1篇创业期:羚羊在狮子眼皮底下的生存篇首语燕京啤酒开天辟地三法则第1章初生牛犊洞开市场大门第1节创业艰难百战多第2节亮剑——李福成与“燕京精神”第3节一肩挑政策让李福成大展拳脚第2章市场和产品“两手都要硬”第1节蚂蚁雄兵打出“胡同效应”第2节自主研发得人才者得天下第3节大决战:狮王京城争霸第3章燕京的放弃哲学:有所为有所不为第1节天上的豪门地上的燕京第2节豪门二次被卖群雄逐鹿中国第3节燕京绝不无条件合资第4节首次并购“一瓢水”财技展宏图第4章燕京创业成功的四大要素第1节倒掉1214吨啤酒第2节三顾茅庐——科技创新与人才至上第3节三大策略——总部战略得体第4节媒体也是市场——多方位利用传播平台第2篇成长期:牵手资本图谋全国篇首语强力资本+正确战略=成功第5章上兵伐谋:燕京成长模式大起底第1节资本战略模型:“红筹”股+深圳A股第2节燕京杀手锏——“11度清爽”第3节大华北战略从北京开始起航第6章斗法:燕京啤酒的行业领先之道第1节既生瑜何生亮第2节燕京PK青啤第3节叫好的“青岛” 叫座的“燕京”第4节两个企业家的大比拼第5节青啤——夺回王位却负债50亿第6节燕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第7章市场布线:啤酒业三强打响全面战争第1节青啤进京赶考燕京直捣黄龙第2节华润凶猛圈地战如火如荼第3节青啤变阵华润接棒第4节燕京五大经验集一大成第3篇扩张期:进入资本运作快车道篇首语资本运营是当今企业发展的锋利长矛第8章从“双雄逐鹿”到“三国演义”第1节燕京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第2节品牌风骨依旧只待再次扩张第9章燕京啤酒资本秘笈全揭露第1节五项并购原则助扩张第2节并购后的整合模型第3节并购两“泉” 如虎添翼第4节五大战略保驾护航第5节重点突破布局全国第10章战国时代啤酒行业众生相第1节洋品牌:战争中学习战争第2节价格战惨烈行业自救成泡影第3节哈啤大跃进AB坐收渔翁之利第4节甲醛门事件粤海巧打公关战凤凰涅槊第5节蓝带啤酒走下神坛的“第一洋品牌”第4篇做局期:燕京啤酒与中外品牌的新较量篇首语燕京是影响啤酒局的最大“石头”第11章第二集团军集体雄起第1节让人心惊肉跳的金星第2节重啤华正兴学“小鸡快跑”第3节金威直捣天津喜力助阵第4节集体雄起的共同之处第12章中国啤酒杯里的外资泡沫第1节外资巨头的第三次攻略第2节AB中国扩张进行时第3节全球主席的傲慢与英博的“红盖头”第4节日企的坚守第13章燕京啤酒成长挑战的面相第1节青岛啤酒轻视不得第2节警惕华润啤酒的渗透战略第3节AB是燕京啤酒最大的威胁第4节燕京啤酒请你一路走好精英访谈:李福成与燕京啤酒的企业成长观精英访谈:中国啤酒行业大势解读1980 1980年8月13日顺义县正式组建啤酒厂现场施工指挥部。
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保守行为 ——模型与燕京啤酒实例分析一.问题提出众所周知,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股权融资偏好。
表现在融资首选配股或增发。
如果不能如愿,则改为具有延迟股权融资特性的可转换债券,设置宽松的转换条款,促使投资者转换,从而获得股权资本;不得以才是债务,而且首选短期贷款,长期贷款位居最后。
此外,现金红利支付率低,增加了企业内部股权融资能力。
股权融资偏好造成不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低于25%,而且长期债务少,甚至没有长期负债。
例如,燕京啤酒自1997年6月上市以来,资产负债率从1997年初的59.13%下降到2000年末的10.85%(1999年最低,仅为4.41%);1997-1999年,长期借款一直为0,2000年长期负债仅占总资产的1.15%。
上市公司负债率低于25%往往被视为财务过度保守,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此时申请增发新股则被视为过度股权融资,属于财务政策不合理。
但对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的观察和统计发现,不同行业的许多企业财务政策保守(Under-leveraged),表现在财务杠杆显着低于主流资本结构理论给出的预测值。
例如,纽约证券交易所有上百家公司连续5年长期债务比例为0。
Graham(2000)对345家美国公司管理层的问券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奉行财务保守政策。
Minton 和Wruck(2001)考察了1974-1998年资产在1亿美元以上的5613家企业,以长期债务/总资产比例持续5年低于20%视为财务保守企业,发现了财务保守企业的若燕京啤酒分析:产品过度竞争和财务保守行为【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干财务特征:(1) 财务保守企业资本公积和现金余额明显超过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内部现金流和现金余额往往足以支持日常经营活动和离散投资活动,而且外部融资并不是在内部资金使用完后进行;(2) 财务保守并不是长期政策。
在财务保守样本企业中,70%的企业后来改变了财务保守政策,50%的企业5年后提高了财务杠杆,90%的企业此后没有再采用财务保守政策;(3) 财务保守企业往往储备财务灵活性或债务融资能力,应付今后可能的并购、投资和股票回购;(4) 对财务危机很敏感的行业往往奉行财务保守主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A-M-056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燕京啤酒公司本中心提供该案例只用来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
作者的目的不是为论证某种经营管理方法的有效与否。
出于保密起见,作者隐去了某些名字和其他一些可识别的信息资料。
未经书面许可,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禁止对本案例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存储和转载。
本案例不受任何复制权力机构的管辖。
购买或申请复制许可权,请与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系。
地址: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105室邮编:100871电话:+86-10-82667117传真:+86-10-82667117-221E-mail:mccp@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2000年11月9日下午,燕京啤酒公司的总经理李福成坐在电脑前, 久久注视着电脑中显示的两支股票的收盘价:燕京啤酒——12.60元,青岛啤酒——11.11元。
今天,本公司的股价已经接近一年来的最低点,而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青岛啤酒的股价却已达到一年来的最高点附近,而且对方的股价大有超过自己公司股价的趋势。
他又看了看两天前报纸上的那则公告:青岛啤酒拟增发1亿股A股筹资8亿元用以支付收购另两家公司的收购款和技术改造款。
他心中清楚,对方已找到了实力机构进场托盘,以确保增发的成功。
而这步棋一旦得手,对方一直面临的因高速扩张而导致的现金不足、负债率过高问题即告缓解,就有可能给己方施加更多的压力。
李福成又看了看自己公司股票这半年来的走势——自从公司今年的中期报告显示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以后,燕京啤酒的股价就一蹶不振,从18元一路跌到现在,就连一直看好自己并将燕京啤酒作为其持仓最多个股的开元基金也把手中持有的1200万股本公司股票卖的一股不剩。
想到自己三天后将对公司董事会汇报未来三年公司的发展规划,李福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也许是到了该重新考虑公司经营战略的时候了。
一、啤酒行业的现状(一)世界啤酒行业现状世界啤酒行业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可以说正处于壮年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A-M-056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燕京啤酒公司本中心提供该案例只用来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
作者的目的不是为论证某种经营管理方法的有效与否。
出于保密起见,作者隐去了某些名字和其他一些可识别的信息资料。
未经书面许可,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禁止对本案例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存储和转载。
本案例不受任何复制权力机构的管辖。
购买或申请复制许可权,请与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系。
地址: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105室邮编:100871电话:+86-10-82667117传真:+86-10-82667117-221E-mail:mccp@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2000年11月9日下午,燕京啤酒公司的总经理李福成坐在电脑前, 久久注视着电脑中显示的两支股票的收盘价:燕京啤酒——12.60元,青岛啤酒——11.11元。
今天,本公司的股价已经接近一年来的最低点,而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青岛啤酒的股价却已达到一年来的最高点附近,而且对方的股价大有超过自己公司股价的趋势。
他又看了看两天前报纸上的那则公告:青岛啤酒拟增发1亿股A股筹资8亿元用以支付收购另两家公司的收购款和技术改造款。
他心中清楚,对方已找到了实力机构进场托盘,以确保增发的成功。
而这步棋一旦得手,对方一直面临的因高速扩张而导致的现金不足、负债率过高问题即告缓解,就有可能给己方施加更多的压力。
李福成又看了看自己公司股票这半年来的走势——自从公司今年的中期报告显示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以后,燕京啤酒的股价就一蹶不振,从18元一路跌到现在,就连一直看好自己并将燕京啤酒作为其持仓最多个股的开元基金也把手中持有的1200万股本公司股票卖的一股不剩。
想到自己三天后将对公司董事会汇报未来三年公司的发展规划,李福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也许是到了该重新考虑公司经营战略的时候了。
一、啤酒行业的现状(一)世界啤酒行业现状世界啤酒行业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可以说正处于壮年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例大鳄与小鱼的游戏?2004年的春天,中国啤酒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并购大戏。
4月5日,燕京啤酒、惠泉啤酒同时发布公告,称燕京啤酒收购惠泉啤酒国有股权已于3月31日过户完毕。
惠泉啤酒公司名称将正式变更为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传闻已久的燕京啤酒与福建惠泉之间的并购终于成为事实。
虽然这起被称为“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例”划上了句号,但它对福建啤酒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惠泉联姻燕京,能否夺回昔日福建啤酒市场老大的地位?一、惠泉:背靠大树好乘凉2003年以来,中国啤酒市场并购不断,先是全球第三大啤酒酿造商比利时的英特布鲁收购了浙江开开集团旗下啤酒业务70%的股权,紧接着,丹麦啤酒商嘉士伯收购了云南最大的啤酒制造商大理啤酒,随后,世界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通过其子公司Gardwell 收购了哈尔滨啤酒……外资啤酒频频出手,使中国啤酒市场瞬息万变,国内外的啤酒巨头们开始疯狂圈地,许多地方啤酒企业被尽数收编。
而福建可以说是中国啤酒市场的缩影,不仅年产销量占中国啤酒市场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继华北、华中、华东及西南之后,福建已形成年均消费啤酒近130万吨、人均消费近40升的巨大市场,一时间,福建啤酒市场硝烟弥漫,土生土长的惠泉啤酒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随着青岛啤酒进驻福建市场,以及“雪津”等本土企业的崛起,在福建九地市中,惠泉已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优势。
自2001年丧失福建啤酒业龙头老大的位置后,惠泉就一直无法从其他品牌的夹攻中缓解过来。
尽管惠泉啤酒曾号称福建第一品牌,又是国内啤酒10强,但在多年的啤酒大战中也是伤痕累累、举步维艰。
昔日的“市场宠儿”地位岌岌可危。
另据知情人介绍,惠泉在上市前通过银行贷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导致资产负债率急剧升高。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0.42%.另一方面,随着惠泉规模的不断扩大,利润却在不断下滑。
2003年7月15日,惠泉啤酒发布中期业绩预警公告称,2003年下半年度净利润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比2002年同期下降50%以上,而2002年仅为2000年的75%左右。
目录第一章背景介绍公司介绍啤酒行业发展竞争对手介绍第二章双品牌战略分析微光环境宏观环境第三章广西市场的分析市场对决分析SWOT分析第四章方案的实施分析销售现状确定销售目标制定销售策略背景介绍一、公司介绍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18日揭牌成立,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外埠企业之一,其前身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筹建,1987年正式投产。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拥有一大批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良啤酒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
同时,公司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先导,以交给顾客的产品百分百合格为质量方针,不断满足顾客需求,年年推出口感好、档次高、质量优的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在区内占有近80%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广东、湖南、贵州、海南、以及东盟国家均有销量。
燕京漓泉公司四年多来围绕燕京文化为内涵,秉承燕京“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以燕京总部的六个创新和四个做强为指导思想,持续推进符合国际惯例的各项变革与创新,连续四年成为纳税首户、跻身广西纳税8强,全国啤酒行业纳税6强;二啤酒行业发展中国啤酒行业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行业。
自1900年诞生直到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一片空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啤酒行业开始迅速崛起。
2002年以前,我国的啤酒行业一直处于原子型的状态,市场集中度低,企业数目多、规模小,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但于1998 年~2002 年是我国啤酒市场迅速进入了整合时期,主要得益这一时期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大量的兼并收购,收购了很多地方啤酒厂,市场集中度迅速提升,2002年我国啤酒市场结构进入了低集中寡头阶段。
三.竞争对手简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下简称"")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我国啤酒行业并购案例中国啤酒业正处在大动荡、大改组的年代,大集团角逐的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啤酒市场的“并购潮”必然愈演愈烈,群雄割据之势已形成雏形。
今后必然是几大巨头们分割市场,从“小而散,多而乱”的无序竞争中升华到品牌的竞争。
一、我国啤酒行业背景介绍在我国啤酒企业中,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的只有华润、青啤、燕啤四家。
哈尔滨啤酒的年产量接近百万吨,紧接其后的珠江啤酒产量只有74万吨。
于是有了将中国啤酒格局称为“三国鼎立”的说法。
但事实上三大啤酒企业年产量总和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不足25%,三大企业的较量也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北地区。
啤酒业目前仍是一个零散型产业,处于群雄割据时期,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各自独霸一方,小范围渗透。
东北有华润、哈啤,北方有燕京,东部有青啤,西部有蓝剑,南部有珠江,中部有金星。
究其原因,一是啤酒保鲜和包装的特点决定了啤酒不能长途运输,啤酒的销售半径为500公里,外来企业如果在当地没有厂,很难具有价格优势;二是啤酒业的利税一直比较高,地方政府考虑到财政收入等方面的需要,对本地啤酒企业多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使其避免了外来的市场竞争,主观上造成了“自产自销”的状态。
但近年来大量的并购已初显啤酒业集中化端倪:以1999年7月20日正式托管崂山啤酒厂为标志,青岛啤酒统一了本地啤酒市场,在菏泽、平原、日照都建立了中低档啤酒的生产销售网络,在山东境内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青岛啤酒1997年起先后收购40多家公司,形成了东西南北的大生产格局;燕京啤酒1999年初与江西吉安啤酒合资成立了江西燕京啤酒有限公司,随后又收购了湖南湘乡、湖北襄樊等地啤酒厂,2000年初收购了山东无名、三孔啤酒厂;重庆啤酒在西昌组建了西昌啤酒公司,并收购了攀枝花啤酒公司,把触角延伸到了云、甘;珠江啤酒集团挥师北上,在江苏等地收购啤酒企业;钱江啤酒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山东等地租赁了10家啤酒企业,以输出技术、管理等方式全权管理这些企业;河南金星啤酒于1998年起先后在贵州安顺、陕西咸阳、山西洪洞等地兼并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拆资2.45亿元收编了隶属粤海北方啤酒集团的佳木斯佳凤、牡丹江镜泊湖、长春银瀑三家中型啤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