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运技术
韩松
1
概述
骨搬运技术(llizarov 技术) 前苏联骨科医师Ilizarov 于上世纪50年代发明 近年来广泛运用于创伤骨科临床 1991年,Ilizarov先生应邀在北京301医院做了一次学术报告, 他的生物学理论、发明的器械与奇特、适宜技术,才进入我国骨 科界
2
原理
Ilizarov 张力 - 应力法则( LTS ) 生物组织被缓慢牵拉时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可刺激组织再生和活跃 生长。其生长方式如同胎儿组织一样是细胞分裂。人的骨骼和人体 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一样,具有很大的再生潜力和可塑性。给骨 骼一个合适的应力性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 经就会同步生长。
3
原理
4
原理
5
适应症
1 骨不连 2 骨缺损 3 肢体畸形 马蹄足 肘内翻 外伤性及儿麻后遗症 骨发育不良等引起的肢体短缩 复杂畸形合并肢体短缩 严重的骨关节畸形 侏儒症
6
Ilizarov 骨外固定器的介绍
Ilizarov 骨外固定器包括:环形固定器、半钢环、延长拉杆、螺 丝杆、平台钢针等主件和有孔连接钢板、有孔公拇螺柄、钢针固定 夹等附件。 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类别、具有三维空间结构和方向 调节的牵伸器。手术时在患肢穿上几组直径 2mm 的细钢针,连接
12
操作
延长时间的长短渐渐不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但也并非千篇一律,这 主要考虑骨痂的形成时间,一般为7~10 d。如果局部血供差的活,可 延长至2周。 延长频率推荐为1 mm/ d ,分4 次进行。有人认为一次延长大于0. 7 m义不同,针道口的轻微红肿,或偶然的疼痛、渗液,多数患者 均会发生,有人认为这并非感染,仅是异物反应,拔除钢针后可迅速消失。在 支架固定过程中可不予处理。 神经并发症 目前文献报道在肢体延长中,周围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 %~ 30 % ,有手术损伤造成的,也有延长时牵拉神经所导致。 神经并发症的最初征象是感觉过敏和疼痛,然后是感觉迟钝,肌力下降,最后 是麻痹。但单纯的临床症状往往并不可靠。疼痛和僵硬经常由于肌肉牵拉所 致,延长初始阶段并不少见。 新生骨骨折 如果不操之过急、过快延长的活,该并发症较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