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0.08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2/12/20 成绩:班级: 资源09-5班 学号: 09011508 姓名: 王旭辉 教师: 张丽丽 同组者: 卢宁宁 刘光泽 程鑫 刘敬寿 马冰山 张世淼 郎超实验三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100⨯=p o o V V S %100⨯=pw w V VS 三.实验流程四.实验步骤1.精确称量饱和油水岩样的质量(100~175g ),将其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上紧上盖;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使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面;3.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30min ),把温度设定为300℃,继续加热30min 左右,直至量筒中液体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5min 后关掉循环水,记录水的体积V w 和油的体积V o 。
4.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冷水冷却,稍微凉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W 。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按以下公式计算岩心油水饱和度:%100⨯⨯=fo o m V S ρφ%100⨯⨯=f w w m VS ρφ其中,S o —含油饱和度,%;S w —含水饱和度,%;V o —校正后的油量,ml ;V w —干馏出的水量,ml ; φ—岩样孔隙度,小数;ρf —岩样视密度,g/cm 3; m —干馏后岩样重量,g 。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油层物理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XX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油层物理实习。
本次实习在XX油田进行,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知识,参与了油层物理实验,并参与了现场勘探工作。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油层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熟悉油层物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4.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油层物理基本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岩石学、流体力学、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度等。
通过学习,我对油层物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验和现场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油层物理实验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油层物理实验,包括岩石孔隙度测定、渗透率测定、岩石导电性测定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实验仪器,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 油层物理现场勘探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油层物理现场勘探工作。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包括野外地质调查、测井资料解释、油层物理参数测定等。
通过现场勘探,我了解了油层物理参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熟练掌握了油层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了解油层物理现场勘探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4. 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现场勘探,我了解了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我对油层物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和现场勘探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2. 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气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100%100%o o p o y V S V V m φ=⨯⨯=⨯, 100%100%w w pw yV S V V m φ=⨯⨯=⨯ 式中:o S —含油饱和度,%; o V —校正后的油量,mL ;φ—岩样孔隙度,小数;m —干馏后岩样的重量,g 。
w S —含水饱和度,%; w V —干馏出的水量,mL ;y γ—岩样视密度,g/cm 3;三、实验流程(a)控制面板(b)筒式电炉(c)干馏仪的水循环1—温度传感器插孔;2—岩心筒盖;3—测温管;4—岩心筒;5—岩心筒加热炉;6—管式加热炉托架;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冷凝器。
图1BD-型饱和度干馏仪四、实验步骤1.将饱和油水的岩样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拧紧上盖;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打开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方;3.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4.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半小时以后),再把温度设为300℃,继续加热20~30分钟,直至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水的体积;5.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用水自上而下冲洗,避免水进入筒内,然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图 2油水矫正曲线五、数据处理与计算实验所得的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岩样的视密度31.85g/cm y γ=,孔隙度32%φ=,干馏后的岩样质量52.g 718m =。
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第二节岩石渗透率的测定第三节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第四节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第五节界面张力的测定第六节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第七节液体粘度的测定第八节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岩石的孔隙度分为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
岩样有效孔隙度的测定一般是测出岩样的骨架体积或孔隙体积,再测出岩样的视体积,即可计算出岩样的有效孔隙度。
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有:气体法,煤油法,加蜡法。
一、气体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
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
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
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
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
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
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
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υ。
(三)实验仪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
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四)操作步骤(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3)打开气源阀;(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油层物理实验指导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油层物理学》实验指导书单钰铭编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系石油工程实验室2001.12前言为了适应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以及现代实验教学要求和发展的需要,编写了这本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供本科生教学实验使用。
本实验指导书是在王允诚教授主编的《油层物理学》教材之附录—油层物理基本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验室建设现状,并参考了目前国内其它油层物理实验教材编写而成。
油层物理实验是油层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油层物理实验的学习和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熟练掌握油层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观察、分析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科学实践,提高科学实验素质。
本实验指导书密切配合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着重实验基础和实验操作技术等内容的介绍。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热情希望使用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2001年12月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二、油层物理基本实验 (3)Ⅰ岩石样品的准备 (3)Ⅱ基本实验 (7)实验一饱和煤油法测定岩石连通孔隙度 (7)实验二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10)实验三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16)实验四岩石油、气、水饱和度测定(溶剂抽提法) (19)实验五岩石油、气、水饱和度测定(常压干馏法) (22)实验六液体表面张力测定 (25)实验七储油岩石的润湿性测定 (29)实验八半渗透隔板法测定岩石孔喉大小分布 (32)实验九压汞法测定岩样的孔喉大小分布 (34)实验十相对渗透率的测定 (37)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油层物理实验是油层物理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油层物理基本研究方法中,最主要和直接的方法便是实验室分析方法,它通过各种实验手段直接分析井下岩芯和地层流体样以获取储油气岩石及地层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因此,油层物理实验包括了油层物理学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
石油工程实验指导书李春兰宋执武石油工程教学实验室2009-5目录第一章油层物理实验 (1)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 (1)第二节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 (4)第三节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 (8)第四节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 (10)第五节界面张力的测定 (14)第六节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21)第七节液体粘度的测定 (27)第八节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 (32)第九节气体压缩因子的测定 (35)第二章渗流力学实验 (37)第一节电解模型发展概况 (37)第二节水电模拟的基本原理 (37)第三节水电模拟实验装置 (38)第四节水电模拟实验内容 (39)实验一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实验 (39)实验二镜像反映实验 (41)实验三直井、水平井井网实验 (42)第三章采油工程实验 (42)第一节抽油井教学培训系统简介 (42)第二节抽油泵泵效实验 (49)第三节示功图测定及工况判断 (51)第四节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 (54)第四章油气田开发实验 (58)第一节敏感性评价实验 (58)一、速敏性评价实验 (58)二、水敏性实验 (61)三、盐敏性评价实验 (62)四、酸敏性评价实验 (64)第二节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66)一、稳态法 (66)二、非稳定状态法 (71)第三节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 (81)一、自吸法 (81)二、量角法 (86)第四节毛管压力曲线测定 (88)一、半渗隔板法 (88)二、压汞法 (91)第五节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流变曲线测定 (93)第六节聚合物驱残余阻力系数测定 (97)第七节多孔介质中稳定泡沫的封堵性能实验 (100)第五章油气井工程实验 (105)第一节聚合物钻井液的制备、评价及维护实验 (105)第二节钻井液中膨润土含量的确定 (107)第三节水泥浆稠化时间测定 (108)第四节水泥浆流变性测定 (110)第五节岩石硬度的测定实验 (111)第六节岩石可钻性的测定实验 (115)第七节钻井过程模拟实验 (118)第八节无固相完井液的配制及评价实验 (119)第一章 油层物理实验第一节 岩石孔隙度测定岩石的孔隙度分为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能源工程学院石油工程实验中心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院系:班级:学号:姓名:目录实验一岩石的孔隙度测定实验......1b5E2RGbCAP 一、实验目的1二、实验原理1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四、实验步骤1五、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1六、实验分析与讨论2实验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实验 (2)一、实验目的2二、实验设备和仪器2三、实验方法与步骤2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2五、实验分析与讨论4实验三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实验9一、实验目的4二、实验设备和仪器4三、实验方法与步骤4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4五、思考题5实验四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5一、实验目的5二、实验设备和仪器5三、实验方法与步骤5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5五、思考题6实验五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6一、实验目的6二、实验设备和仪器6三、实验方法与步骤6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6五、思考题7实验六岩石润湿性的测定实验8一、实验目的8二、实验设备和仪器8三、实验方法与步骤8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8实验七自主设计性实验20附页 (21)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一、实验室的纪律要求1.进入实验室后,须认真听从指导老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
2.所有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如有缺损或失灵应立即报告,由教师修理或调换,不得私自拆卸。
3.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仪器设备使用前要检查其是否正常完好,如有损坏,及时向实验老师报告。
4.熟悉、了解实验室各项规则,保持实验室卫生。
5.实验操作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
6.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设备,整齐摆回原位置,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与实验报告的要求1.实验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确认所记录的数据无误后,认真填写在有关表格中。
2.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2.11.26 成绩:班级:石工10-15班 学号: 10131504 姓名: 于秀玲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秘荣冉 张振涛 宋文辉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地层油高压物性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单次脱气的测定方法;3.掌握地层油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4.掌握落球法测量地层油粘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1.绘制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关系,在泡点压力前后,曲线的斜率不同,拐点对应的应力即为泡点压力。
2.使PVT 筒内的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保持压力不变将PVT 筒内一定量的地层油放入分离瓶中,记录放出油的地下体积,记录分离瓶中分出的油、气的体积,便可计算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数据。
3.在地层条件下,钢球在光滑的盛有地层油的标准管中自由下落,通过记录钢球的下落时间,由下式计算原油的粘度:t k )(21ρρμ-=其中 μ- 原油动力粘度,mPa ·s; t- 钢球下落时间,s ;ρ1、ρ2- 钢球和原油的密度,g/cm 3;k- 粘度计常数,与标准管的倾角、钢球的尺寸及密度有关。
三、实验流程图一 高压物性试验装置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泡点压力测定⑴粗测泡点压力从地层压力起以恒定的速度退泵,压力以恒定速度降低,当压力下降到速度减慢或不下降甚至回升时,停止退泵。
稳定后的压力即为粗测的泡点压力。
⑵细测泡点压力A.升压至地层压力,让析出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油中。
从地层压力开始降压,每降低一定压力(如2.0MPa)记录压力稳定后的泵体积读数。
B.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以下时,油气混合物体积每次增大一定值(如5cm3),记录稳定后的压力(泡点压力前后至少安排四个测点)。
2.一次脱气⑴将PVT筒中的地层原油加压至地层压力,搅拌原油样品使温度、压力均衡,记录泵的读数;⑵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分离瓶称重,将量气瓶充满饱和盐水;⑶将分离瓶安装在橡皮塞上,慢慢打开放油阀门,保持地层压力不变排出一定体积的地层油,当量气瓶液面下降200ml左右时,关闭放油阀门,停止排油。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地层油高压物性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单次脱气的测定方法;3.掌握地层油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 4.掌握落球法测量地层油粘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降低而增加。
在泡点压力前后,体积-压力曲线的斜率不同,拐点处对应的应力即为泡点压力。
(2)使PVT 筒内的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保持压力不变,将PVT 筒内一定量的地层油放入分离瓶中,记录放油的地下体积。
从量气瓶中测量分出气体体积,测量分离瓶中脱气油的体积,便可计算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数据。
(3) 在层流条件下,钢球在光滑盛液标准管中自由下落,液体的粘度计算公式如下:12()k t μρρ=-其中:μ—绝对粘度,mPa.s ; t —钢球下落时间,s ;21ρρ、—钢球和原油的密度,g/cm 3; k —粘度计常数。
三.实验流程高压物性试验装置流程图1.恒温水浴;2.计量泵;3.压力表;4.储液罐;5.保温套;6.阀门;7.分离瓶;8.量气瓶;9.盐水口瓶四.实验步骤1.泡点压力测定(1)粗测泡点压力。
从地层压力起退泵降压(以恒定的速度退泵),并注意观察压力表指针变化,当压力表指针降低速度减慢或不下降甚至回升时,停止退泵。
压力表指针稳定后的压力数值即为粗测饱和压力值。
(2)细测泡点压力A.升压至地层压力,让析出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油中。
从地层压力开始降压,每降低一定压力(如1.0MP)记录压力稳定后的体积(注意升压、降压过程中应不断搅拌PVT筒);B.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以下时,每降低一定体积(如3ml),记录稳定以后的压力(泡点压力前后至少安排四个测点)。
C.最后一点测完后,升压到地层压力,进行搅拌,使分出的气体重新溶解到原油中,为原油脱气做好准备。
2.一次脱气A.将PVT筒中的地层原油加压至地层压力,搅拌原油样品使温度、压力均衡,记录泵的读数。
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计算方法--以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喻建;杨孝;李斌;刘小静;田建锋【摘要】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ight oil evaluation, and can be tested accu⁃rately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NMR) technology. The high cost and long cycle prohibited the widespread use of NMR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The testing principles of NMR, constant⁃speed mercury injection and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indicated that the relaxation time distributions, constant⁃speed mercury injection curves and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curves are the reflections of pore structures and have the ingenerate consistency.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s and total mercury saturations of the same sam⁃ples were tested by NMR and constant⁃speed mercury injection respectivel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and the total mercury saturation was closely strong.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can be calculated from total mercury saturation. Considering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otal mercury saturation ofconstant⁃speed mer⁃cury injection and mercury saturation at 7.0 MPa of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a method to determin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was proposed based on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data.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ight oil reservoirs, with high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are mainly type⁃Ⅲ and type⁃Ⅳ reservoirs, followed by type⁃Ⅱreservoir.%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是评价致密油潜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9.22 成绩:
班级: 石工1209 学号: 12021409 姓名: 陈相君 教师: 同组者: 魏晓彤,王光彬等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
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
%100⨯=
p
o
o V V S
%100⨯=
p
w
w V V S
式中:S o —含油饱和度,%; S w —含水饱和度,%; V o —校正后的油量,m l ; Vp —岩心外表体积。
三.实验流程
图1流程图
(a)控制面板(b)筒式电炉
1—温度传感器插孔; 2—岩心筒盖; 3—测温管;4—岩心筒; 5—岩心筒加
热炉;
6—管式加热炉托架; 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
冷凝器
图 2 BD-Ⅰ型饱和度干馏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精确称量饱和油水岩样的质量(100-175克),将其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上紧上盖;
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使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面
3.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
4.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20分钟),记录下水的体积;把温度设定为300℃,继续加热20~30分钟,直至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的体积读值。
5.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用水冲洗降温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根据蒸出的水量—时间关系,对水的体积进行校正(曲线初始平缓段对应水量)。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表 1 油水饱和度测定原始记录表
%
810.2885
.132
.0188.5680
.2%100=⨯=
⨯⨯=
y
o o m V S γφ 2.636%285
.132
.0188.562
.2%100=⨯=
⨯⨯=
y
w w m V S γφ
式中:S o —含油饱和度,%;S w —含水饱和度,%;V o —校正后的油量,m l ;V w —干馏出的水量,ml ;φ — 岩样孔隙度,小数;γ y —岩样视密度,g/cm 3; m —干馏后岩样的质量,g 。
分别代入数据计算得:%810.28=o S %636.22=w S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油水饱和度的测定方法,了解了油水饱和度测定仪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过程。
虽然最终结果不是很准确,但是我还是掌握了它的本质,加深了对油水饱和度的感性认识,相信本实验会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