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各种征像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36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01、视神经轨道征:表现:在增强的横断面视神经CT或脂肪抑制的T1加权磁共振图像上最明显. 在这些图像上,视神经表现为相对于其两侧强化的视神经鞘的条状低密度(信号)带.解释:视神经轨道征最常用于描述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常表现为节段性或弥漫性视神经鞘增厚.当注入增强剂后,视神经在CT或MR图像上表现为非强化的低密度(信号)线样结构,被周围强化的脑膜瘤包绕.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产生类似轨道的征像,其两条轨道即被低信号的视神经分隔开的肿瘤的两部分.在冠状面上表现为炸面包圈样结构.当肿瘤发生线样钙化时,该征像在非增强CT 上也可看到,但不如增强CT者常见.讨论:轨道征用于鉴别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无论何种生长类型,都与视神经紧密相连,因而肿瘤与视神经之间没有明确界限,表现为视神经-鞘结构均质性增大,没有可分辨的低密度视神经结构.视神经鞘脑膜瘤起源于沿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上皮细胞,早期于硬膜下生长,包绕视神经,而不侵犯视神经,沿视神经生长,位于眶内、视神经管内、颅内视神经管开口者都可具轨道征表现。
于增强CT表现为a)视神经低密度,b)脑膜瘤组织肿块样高密度,c)与视神经邻近的平行线样高密度增强区。
轨道征并非特异性征像,也可见于其他眶内疾病,如眶内炎性假瘤,视周神经炎,结节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瘤,视周出血等,均需注意鉴别.02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这是脑外肿瘤,特别是脑膜瘤与脑内肿瘤相鉴别非常重要的两个征象增强冠状面示白质坍陷征(箭头)及脑膜尾征(三角)。
Gd-DTPA时,脑膜瘤可显示肿瘤相邻脑膜强化,多呈短、细规则的条状高信号的强化影,此即脑膜尾征。
其形成原因可能与脑膜瘤长期刺激压迫邻近的脑膜,造成脑膜充血有关;也可能为脑膜瘤直接侵犯脑膜所致。
脑膜尾征并不是脑膜瘤所独有的征象,只要病变侵犯或长期刺激脑膜均可形成脑膜尾征,如脑膜转移瘤、神经瘤等。
白质塌陷征可理解为脑外肿瘤对脑实质的推移压迫。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影像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影像学中,有许多“征象”(sign)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本文将综合介绍影像学中常见的各种“征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征象。
一、密度征象密度在影像学中指的是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
由于不同组织密度的差异,影像上可以呈现出不同的亮度。
常见的密度征象有:1.高密度征象:如钙化、铅笔线样改变等。
2.低密度征象:如囊性病变、脂肪、气体等。
3.等密度征象:密度相似的结构,如葡萄状肉芽肿、淋巴结增大等。
二、形态征象形态征象是指影像上所显示的结构的外形和形态特征,它可以提示潜在的疾病。
常见的形态征象有:1.结节征象:可以是实性结节、囊性结节、假性结节等,通过结节周围的边界、大小、形状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2.边界征象:包括锐利边界、毛刺征象、不规则边界等,不规则的边界往往提示恶性病变。
3.器官位移征象:某器官的异常位置或移位,如肝脏移位、充盈不良等。
三、功能征象功能征象是指通过影像表现出来的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状态,常见的功能征象有:1.血供不良征象:通过影像上的灌注状态来判断器官或组织的血供情况,如肾脏灌注不良、心肌梗塞等。
2.蠕动征象:体现肠道蠕动的情况,如肠粘连、肠道梗阻等。
3.脏器功能减退征象:如心功能不全、肝功能减退等。
四、代偿征象代偿征象是指在某个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时,其他器官或组织通过代偿性增加功能以维持整体正常功能,从而在影像上显示出来。
常见的代偿征象有:1.反馈性增大征象:如肝硬化时脑室增大等。
2.远端扩张征象:如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扩大等。
五、构造征象构造征象是指影像上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置、相互关系等。
常见的构造征象有:1.衬垫征象:如腔隙征、移位征等。
2.压迫征象:如血管受压、呼吸道受压等。
3.分隔征象:如胸腔积液时出现的液气分隔线等。
总结:影像学中的“征象”涵盖了密度征象、形态征象、功能征象、代偿征象和构造征象。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医学影像在当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医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身体内部情况,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汇集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医学影像学的初步认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常见的X射线影像征象。
X射线是一种常用而基础的医学影像技术。
肺部X射线片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胸廓疾病。
一个常见的征象是肺实质显像。
在正常情况下,肺实质的显像应该清晰,呈现出黑色。
若出现密度增加,指的是肺实质出现病变,如肺炎、结核等。
进一步探讨,我们来了解核磁共振影像征象。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
在MRI扫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各种不同的影像征象。
例如,脑部MRI扫描中的脑梗死影像征象。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痉挛或栓子阻塞导致的局部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MRI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受影响区域的信号减弱以及梗死区周围的缺血区。
此外,超声影像征象也是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超声影像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
在胎儿超声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胎儿的各个器官和结构。
例如,胎儿头部超声影像中的脑室扩张征象。
脑室扩张可能是由于脑脊液排出受阻所致,这可能是由于脑脊液循环异常或脑部病变引起的。
此外,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在胸部CT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征象。
例如,肺部肿块征象。
肺部肿块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在CT影像中,肺部肿块通常呈现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区域,密度均匀,边缘清晰。
CT影像还可以提供关于肿块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信息。
由上述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和影像征象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影像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01、主动脉披挂征:由于主动脉破裂,主动脉后壁和脊柱紧贴而分界不清。
在主动脉瘤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移位或侵蚀作用,这会在CT增强上产生一种影像——主动脉披挂征,这种征象强烈提示主动脉壁破损及包裹出血。
主动脉瘤病变常发生在肾动脉以下节段,但是在主动脉的任何节段都可以发生。
而且,主动脉瘤发生的部位常在其侧后壁,所以血流常常流入腹膜后间隙,表现为腹膜后血肿。
其它征象还有肾脏前移、造影剂外渗、液体聚集、腹腔内游离血液、肾周蜘蛛网征等。
慢性主动脉破裂出血可形成主动脉壁分层样钙化,动脉周围混合型软组织密度影。
高密度新月征是主动脉破裂先兆的可靠征象。
主动脉披挂征,主动脉后壁与紧帖的脊柱分界不清,提示动脉壁破裂和包裹性出血,增强动脉期扫描示胸主动脉管腔内壁粗糙,动脉内侧壁多处线条状高密度造影剂向血管外喷射。
主动脉破裂依据破裂方式和程度不同,可分主动脉急性破裂大出血和慢性外渗2种,前者因胸腹腔内快速大量出血,短时间形成胸膜或腹膜后巨大血肿,如不及时抢救即死于失血性休克,而后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
主动脉破裂主要征象:1)主动脉破裂的典型征象是增强CT扫描可见造影剂从血管腔内向血管外喷射。
此种表现与血管内压与周围组织压力差值不等、破口的大小有关;2)主动脉旁血肿形成,表现为巨大软组织影,多出现在纵隔、后腹膜腔和胸腔,也可在腹膜腔。
CT增强扫描可见软组织影内造影剂积聚;3)主动脉披挂征,表现为主动脉后壁与邻近的结构分界不清或者与紧接邻近的椎体分界不清。
提示为动脉壁内破裂,需注意鉴别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后者血管内壁光滑;4)钙化血栓连续性中断;5)主动脉直径越宽,破裂的危险性越大。
直径>7.0cm,10年内破裂的危险性为55%。
胸主动脉破裂造成主动脉周围或纵隔血肿,血肿位置与破裂部位有一定关系。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破裂,纵隔血肿多发生于升主动脉旁和前上纵隔区域,上纵隔增宽,也可出现心包积血。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领域,通过运用各种影像技术,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病变的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影像学的各种征象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学中的各种征象及其综合应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X射线影像学中的征象。
在常见的X线胸片中,肺纹理增加和磨玻璃影是肺实质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例如肺炎和肺水肿。
而空洞和结节则提示可能存在肺结核或恶性肿瘤。
此外,肺门淋巴结增大和纵隔阴影增宽可能是肺癌的转移。
在骨骼系统的X线影像中,骨折、骨赘和骨质疏松是常见的征象,它们通常与外伤、炎症和骨质疏松症相关。
通过对X射线影像的综合判断,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另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是超声波。
超声波可以显示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也可以检测器官的血流情况。
在超声心动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了解心脏功能的状态。
在腹部超声中,肝脏、胰腺、肾脏等器官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可以通过超声波得到。
此外,超声波在妇科和产科领域也广泛应用,可用于监测胎儿的生长和检查女性生殖器官的病变。
通过超声波的应用,医生可以快速、无创地评估患者的器官形态和功能,指导临床的诊疗过程。
放射性核素扫描是另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物质,再通过探测器记录放射性信号来获得影像结果。
在骨骼系统中,我们常见的骨显像可以帮助骨科医生检测骨骼肿瘤和骨骼转移。
心脏核素显像则可以评估心脏的供血情况和心脏肌肉的功能状态。
通过核素扫描,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医学影像学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较为高级的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人体的横断面影像,对于骨骼系统、腹腔和头颅的病变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MRI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对于观察脑部和脊髓的病变以及关节软骨的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呼吸系统下三角征:正位胸片上,右上叶严重肺不张时,肺体积明显缩小,右侧横膈上出现幕状阴影。
空气支气管征:实变的密度增高影中有含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 一3mm 的气体样低密度影,称为空泡征,多见于肺癌。
血管集聚征:由于肿瘤内瘢痕组织的牵拉作用,肺癌周围的血管向肿瘤集聚,称血管集聚征。
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呈多个弧形凸起,称为分叶征,多见于肺癌。
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结节因其内的瘢痕收缩牵拉胸膜,可形成胸膜凹陷征,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空气半月征:空洞内有球状物见于曲菌球,曲菌球与洞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
树芽征:在小叶中心有小结节及短线影像,与支气管血管束分支相连,如树芽状,为“树芽征”。
见于细支气管的多种炎性病变及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
横膈征:当腹水或胸腹水存在时,横膈有时可显示为弧形线状影,该线状影内侧的液体为腹水,外侧的液体为胸腔积液。
膈脚移位征:胸腔积液积聚在膈脚与脊柱间,可使膈脚向前外侧移位,而腹水积聚在膈脚的前外侧,可将膈脚推向后内侧。
常以对侧作比较。
界面征:腹水直接贴着肝,腹水与肝的交界面清楚,而胸腔积液和肝之间隔有横膈,因此胸腔积液与肝的交界面模糊。
裸区征:肝裸区阻断腹腔致腹水不能达到脊柱侧,因此腹水不能贴近脊柱。
胸腔积液则可聚集于脊柱侧。
胸膜尾征:在CT 纵隔窗上侧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透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龟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形成胸膜尾征。
轨道征: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CT 检查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状,称为~印戒征:当扩张的支气管和检查平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厚壁的圆形透亮影,此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表现为印戒状,称为~。
哑铃征/双极征:肺结核典型的原发综合征显示原发病灶、淋巴管炎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连接在一起,形成哑铃状。
垂柳征:空洞型肺结核由于广泛的纤维收缩,常使同侧肺门上提,肺纹理垂直向下呈垂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