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系统影像学综合表现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113
骨骼系统x线片上的特征表现和诊断一、正常骨骼x线表现1.目的和要求(1)了解骨及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临床使用价值。
(2)正确掌握各骨及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和分析方法。
(3)熟悉儿童骨骼的特征表现及骨龄。
(4)了解骨的发育变异及X线表现。
2.教具x线教学片、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
3.内容提要(1)正常四肢长骨:分析骨的结构如骨皮质、骨松质、骨小梁、骨髓腔。
识别各骨的形态,如胫骨、腓骨、尺骨、桡骨、股骨等。
(2)正常儿童四肢骨:识别儿童四肢骨在形态和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注意不同年龄儿童的骨骺及骺线的发育特征。
了解骨龄测量对骨病的诊断意义。
(3)正常四肢关节:关节的主要结构如骨端、关节面、关节软骨及关节囊等在x线片上的表现及其随年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4)正常脊柱正侧位片:识别颈、胸、腰各椎体的形态特征。
脊椎照片的分析步骤和脊椎各部位如椎体、椎弓、棘突、关节突以及椎间盘等的主要x线表现。
(5)常见的发育变异:识别手及足部常见的子骨和副骨,并注意与外伤或骨病的鉴别要点。
4.重点(1)熟练掌握骨及关节x线片分析方法。
(2)骨及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练习题二(1)儿童长管状骨的特点及组成部分。
(2)何谓骨龄,如何判别儿童骨龄(以腕骨为例)。
(3)基本概念关节间隙、骺板(骺线)、椎间隙、干骺端。
二、骨及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1.目的和要求(1)正确理解骨及关节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解剖改变。
(2)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病变在X线片上的特征表现及其相互鉴别。
(3)了解各种基本病变的发生及其诊断意义。
2.教具x线教学片、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1)骨软化(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坏血病)的对比观察,识别二者X线的主要特征和区别。
(2)骨质破坏,如急性骨髓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等病所引起者给以对比观察,必须熟知骨破坏的主要x线特征,并能区别其不同骨破坏特别是良、恶性骨破坏的X线表现。
(3)骨增生硬化,慢性骨髓炎常引起典型的骨增生硬化,应从读片中掌握其主要x线特征,如骨密度增高、皮质增宽、髓腔狭窄、骨干增粗变形等。
一基本病变X线表现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临床特点:常见于:老年妇女和关节活动障碍病人易发生病理骨折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或密度减低呈分层状改变。
椎体鱼脊样变形或楔形变,骨小梁稀疏纵行排列。
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
组织学:骨样组织钙化不足。
病因:Vit D缺乏,钙磷排泄过多,肠道吸收功能减退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减少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承重骨骼常变形:如O型腿、X 型腿,骨盆三叶变形。
常见假骨折线:假骨折线1-2mm宽透明线,对称出现,好发于耻骨、坐骨、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组织消失,骨皮质、骨松质均可发生病因: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呈筛孔状或虫蚀状或中断消失或呈膨胀性改变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
病因:慢性炎症,外伤,原发性骨肿瘤,代谢性疾病如甲旁低,氟中毒。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多、增粗,骨皮质增厚致密,骨髓腔变窄。
骨质坏死:局部骨组织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组织学: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
病因: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外伤骨折后。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死骨外表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绝对高密度,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相对高密度骨膜反应:膜增生或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组织学: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
病因: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
转归:与骨皮质融合、新生骨吸收、肿瘤侵蚀破坏。
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的密影,可呈线状、层状、花边状骨/软骨内钙化:病因:软骨类肿瘤出现软骨内钙化,骨梗死所致骨质坏死可出现骨髓内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