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29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学案一二三原文知识点第15课《白杨礼赞》一、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蚀》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二、故事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文学常识抒情散文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四、理解词义1.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
2.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3.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同“无边无际”。
4.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宽平的意思。
5.潜滋暗长:暗暗的生长,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6.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7.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8.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服、退缩。
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横冲直扫,冲杀突击。
这里是指到处同敌人进行激烈战斗。
五、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领起全文。
第二课时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为了谁》这首歌呢?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同学各抒己见)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
历史上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是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是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遏制(4) 飓风(j U ) 濒临(b 1 n)俯瞰(k a n) 呼号(h a o)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作者介绍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交流点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即爱情,知识,同情心(对人类的关爱)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2.浏览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交流点拨】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论述这三个方面,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所以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文本精读深入探究速读课文2、3、4段,探讨以下问题。
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交流点拨】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祕缩影。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交流点拨】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了解人的心灵;第二个方面,实际上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