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港微型生物膜中污损细菌群落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6
文献编号:1003-6482(2003)02-0058-06一株海洋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光条件的初步研究杜宗军,王祥红,李海峰,陈吉祥,李 筠(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 266003)摘要:从青岛近海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出一株海洋发光细菌,命名为D40。
经过形态观察以及一系列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确定这株菌属于弧菌属(V ibrio )的哈维氏发光弧菌(V ibrio harv ey i )。
同时对这株菌的发光条件和发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细菌D 40在P H 7.5,温度30℃,NaCl 浓度为3.0%时,发光强度最高,液体培养4h 开始发光,6h 后,发光达到峰值,持续发光时间可达19h 。
关键词:发光细菌;鉴定;发光条件中图分类号:Q935 文献标识码:A发光细菌是一类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够发射可见荧光的细菌,这种可见荧光波长在450~490nm 之间,在黑暗处肉眼可见[1]。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和命名的发光细菌有11种,分别属于弧菌属(V ibr io )、发光杆菌属(P hotobacterium )、希瓦氏菌属(S hew anella )和异短杆菌属(X enorhabdus )[2~3]。
不同种类发光细菌的发光机理是相同的,是由特异性的荧光酶(LE )、还原性的黄素(FMNH 2)、八碳以上长链脂肪醛(RCHO)、氧分子(O 2)所参与的复杂反应。
发光细菌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在环境监测中被作为测定环境中毒物的指标[4~5]。
发光细菌与外来受试物接触后,由于毒物具有抑光作用,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即有所改变,变化的程度与受试物的毒性大小呈相关关系。
发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用发光光度计测出。
用发光细菌来检测有毒物质,由于有毒物质仅干扰发光细菌的发光系统,费时较少且敏感性较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光细菌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与现代光电检测手段完美匹配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高清晰照片及说明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11)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判断污泥的状况?(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累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个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
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小。
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
我国沿海港口的微观生物初期污损调查郑纪勇;孙智勇;邱日;侯健;王利;张金伟;蔺存国【摘要】目的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的港口进行微观生物污损调查.方法在天津、青岛、宁波、湛江和三亚的港口进行实海挂样试验,通过染色、封装、显微观察、计数等方法,对我国沿海从北到南五个港口微观生物的初期污损进行调查.结果通过玻片实海浸挂和荧光显微观察法,建立了一种生物污损初期附着状况的试验调查方法.微观生物污损主要以细菌和硅藻为主,在样片浸入海水后的数小时内,表面即附着微观生物.不同港口的挂片表面所附着的生物量存在差异,实海挂片24 h 后,样片表面附着的细菌数量约为100~300 cells/mm2,微藻数量约为10~60 cells/mm2.在相同试验周期内,水温较高海域收集到的样片表面的生物量较大.随港口纬度的升高,样片表面的生物量减少.结论我国沿海海港的微观污损生物均以细菌和硅藻为主,初期生物附着量受港口所处纬度影响,五个港口一天内的微观生物附着量均大于10 cells/mm2.【期刊名称】《装备环境工程》【年(卷),期】2019(016)004【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微观污损生物;海生物污损;港口;生物调查【作者】郑纪勇;孙智勇;邱日;侯健;王利;张金伟;蔺存国【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1海洋中生物繁多,其中一类生物营固着生活,在固体表面摄食和繁衍。
用富含DHA的裂殖壶菌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的研究宋晓金1,张学成1,朱路英1,李荻尔2(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2.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1)摘要:裂殖壶菌(Schiz ochy tr ium limanium)是一种高DHA含量的海洋真菌,本实验用裂殖壶菌对褶皱臂尾轮虫(B rachionus p licatilis)进行营养强化。
结果表明:3个实验组强化后轮虫体内的DH A/FA值和DH A含量均显著提高,DH A/FA值分别为5.98%、10.21%和13.44%,轮虫体内的DH A质量比分别为4.42,7.85,8.14mg/g,并于12h后达到最大值,超过12h后轮虫体内的D HA质量比及DH A/F A值开始下降。
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均未检出DH A。
各实验组的其他指标,如轮虫密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怀卵率分别为34.8%、46.5%和53.7%,而对照组仅为20.1%。
关键词:营养强化;DH A;褶皱臂尾轮虫(Br achionus p licatilis);裂殖壶菌(Schiz ochy tr ium limanium)中图分类号:S9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096(2007)12 0043 04裂殖壶菌(Schiz ochy tr ium limanium)属于真菌中的卵囊菌纲(Oo mycetes),破囊壶菌属(T hr aus tochy tr ium)。
营养体为单细胞,直径7~15 m,无性繁殖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等长的双鞭毛。
裂殖壶菌是1996年日本学者H onda等[1,2]从西太平洋红树林地区分离到的,1998年O nal等用裂殖壶菌干粉喂养贝类,对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00年Davis等用裂殖壶菌干粉作为饵料添加剂喂养牡蛎幼体,结果其生长速度比未加此添加剂的增加3.2%,增产效果明显;利用裂殖壶菌干粉作为饵料添加剂可满足受精卵发育期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
青岛中港微型生物膜中污损细菌群落初探马士德;张林林;段继周;王在东;刘瑞;马岩;韩文;孙超岷【摘要】本研究拟通过揭示微型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特征,为污损生物学和海洋腐蚀学的微观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试验采用3种方法:传统稀释涂布法、流式细胞仪计数法以及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对青岛中港冬季海水以及玻璃板中微型生物膜中的污损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海水表层和底层中细菌的浓度分别为3.0×108 CFU/L和6.9×107 CFU/L,表层和底层玻璃板微型生物膜中的细菌浓度分别为7.2×107 CFU/L和2.1×107 CFU/L,海水和玻璃板中的细菌以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为主.另外,海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玻璃板微型生物膜中细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利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揭示微型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特征,对深入研究生物污损,从根本上解决海洋生物污损问题、制定绿色防污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5)002【总页数】6页(P155-160)【关键词】微型生物膜;污损细菌群落;结构分析【作者】马士德;张林林;段继周;王在东;刘瑞;马岩;韩文;孙超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海洋防腐防污专业委员会,山东青岛 266071;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青岛东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青岛东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60 引言海洋污损细菌系海洋污损生物群落食物链的基础,也是海洋腐蚀初期阶段的参与者[1],是构成港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