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三步混合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
2. 解决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混合运算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
2. 提问学生: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加入了中括号,应该如何进行运算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括号的作用:中括号可以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使得中括号内的运算先于其他运算进行。
2. 讲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进行中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乘除、加减的顺序进行运算。
3. 举例说明:[(12 5)× 3] ÷ 4 = (17 × 3)÷ 4 = 51 ÷ 4 =12.75。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引导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
四、巩固与应用(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使用中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括号的作用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并思考如何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混合运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感到困惑。
因此,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在面对复杂一些的混合运算问题时,常常会忘记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准备一些游戏道具,用于游戏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规则。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3. 练习与巩固:完成教材P95页的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熟练地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2. 新课导入:介绍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3. 讲解与示范: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95页的练习题,教师进行辅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P96页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与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内容及页码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和示范计算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对于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运算顺序:在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地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题目。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题目。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题目。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演示教学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
例如: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5元,他还买了一瓶饮料,饮料的价格是10元。
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步骤二:探究(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如:计算表达式(3 2)×4-6÷2。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步骤三:讲解(10分钟)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讲解如何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题目。
步骤四: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探究、讲解、练习和总结的教学步骤,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4《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4《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和发现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但是,对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培养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示例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材料。
2.课件和教学道具。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做一些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巩固和提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运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特别是在三步混合运算中,不知道先算哪一步。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时,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地运用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地运用运算顺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黑板。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买了一块橡皮花了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如:“计算下列算式:8 + 3 × 2 ÷ 4”、“计算下列算式:10 - 4 + 2 × 3 ÷ 2”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1:三步混合运算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3. 三步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三步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导入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1)讲解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通过示例演示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过程。
3. 练习(1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七、板书设计1. 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示例演示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过程。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3. 学生对三步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如何?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中的“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小组合作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小组合作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 提问:在两步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3. 学生回答:改变运算顺序。
第二步:讲解(10分钟)1. 讲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a.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b.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
c.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运算。
2. 讲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a. 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b. 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
第三步:演示(10分钟)1. 通过示例演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2. 示例:计算表达式 3 (4 × 5) ÷ 2。
a.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4 × 5 = 20。
b.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20 ÷ 2 = 10。
c.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运算:3 10 = 13。
3. 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四步: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练习。
2. 练习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步: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问题中都涉及到了哪些数学运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问题。
(2)提出问题: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再增加一步运算,如何确定运算顺序呢?(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关键步骤。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先进行乘除运算。
2. 然后进行加减运算。
运算方法1. 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运算。
2. 如果有多个乘除运算或多个加减运算,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提问:如果有更多的运算,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呢?第二步:探究(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探究任务单。
2. 探究任务单上包含多个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题目。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完成探究任务单。
第三步:讲解(10分钟)1. 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
2. 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第四步: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步:总结(5分钟)1. 请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2. 老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内容。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运算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个运算顺序,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正确进行运算。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进行乘除运算,然后进行加减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步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发现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1)概念: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指只包含加减乘除运算,且没有括号的三步运算。
(2)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3. 演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4. 练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2)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6页信息窗1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经历探究数量关系和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考、归纳、概括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能够列三步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解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小志愿者的话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认真分析问题以及仔细计算的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及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示标示导
1.导课板题
师:学数学不仅要能发现信息、整理信息,也要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买10个文具花多少钱?
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
……
师:我们今天要借助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三步混合运算
2.出示目标
2.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
3.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86页“红点”和“小电脑”内容,重点看方框里的部分。
思考:①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②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③怎样解决三步混合运算?】
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二、自学自测(看一看、做一做)
1. 自主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
2. 检测反馈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
(1)自主练习第2题
(2)自主练习第3题
三、互助纠错(改一改)
1.公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