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混合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1015.50 KB
- 文档页数:7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6页信息窗1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经历探究数量关系和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考、归纳、概括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能够列三步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解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小志愿者的话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认真分析问题以及仔细计算的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及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示标示导1.导课板题师:学数学不仅要能发现信息、整理信息,也要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买10个文具花多少钱?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师:我们今天要借助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三步混合运算2.出示目标2.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3.自学指导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86页“红点”和“小电脑”内容,重点看方框里的部分。
思考:①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②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③怎样解决三步混合运算?】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二、自学自测(看一看、做一做)1. 自主学习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2. 检测反馈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1)自主练习第2题(2)自主练习第3题三、互助纠错(改一改)1.公布答案。
.。
四年级三步混合运算练习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47-48页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脱式计算。
2、能较熟练地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3、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师: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先说说计算顺序,再计算124×5+159÷ ÷5+185300+88×12-1088×324÷4下面的脱式计算,错在哪儿?153×13-121163+=153×1=1163+3210=153=4373-827=3546小结:对于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在脱式计算过程中,对暂时算不到的内容,要照抄下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出示48页第6题,生独立解答出示47页第3题,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30×25+50×122×23+56×18=750+60=966+1008=1350 =1974问题:两步以上计算,如买篮球比买排球多用多少元等。
学生订正错题后小结:求两个积的和,要先同时求出两个积,再相加。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出示第48页第8题①生独立解答第10个问题②引导学生提出运用两步以上计算才能解答的问题,再进行解答出示第48页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5+125=210×5+125=1050+125=1175课件演示,第48页“聪明小屋”①÷2÷3②[÷2-20]÷3=36÷2÷ =[76÷2-20]÷3=18÷ =[38-20]÷3=6=18÷3=6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探究新知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出示例3:、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现行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三步混合运算教材分析: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部分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10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
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行。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
重点、难点: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教具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学例1师: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如果你拿了压岁钱,最想买什么?噢,你们买这么多东西,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强用压岁钱去买了什么?1、电脑出示情景一:小强拿了压岁钱,来到北京华联超市。
他先到电器类柜台,买了一台复读机,标价120元。
又来到文具柜台想买橡皮泥,小强看到橡皮泥正在特价:买5桶100元。
他想了想,走到售货员阿姨处说:“我买3桶橡皮泥行吗?”阿姨笑咪咪地说:“行”。
于是小强拿了一台复读机和3桶橡皮泥来到收银台结帐。
师:从刚才的录象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小强一共要付多少钱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0+100÷5×32、(板书: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除法,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4、出示卡片: 315—60÷15×4 14+16×4—5072—45+121÷11 420÷7+86—545、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9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经历探究数量关系和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考、归纳、概括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能够列三步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解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小志愿者的话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认真分析问题以及仔细计算的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及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呈现信息。
星期天,四(1)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他们要为福利院的小朋友购买一些食物。
仔细阅读信息窗,从图中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汇报看到的信息。
师:学数学不仅要能发现信息、整理信息,也要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本环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预设:①买10个文具花多少钱?②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先解决“买10个文具花多少钱”的问题,探究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1.独立列式,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出算式,并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文具盒29元,29元是它的单价,他们一共要买10个,10个是买的个数,叫做数量,需要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290元就是总价。
配合课件学生理解:2.再次试做,对比发现。
买40本笔记本又得花多少钱呢?再做做试试。
学生做题,把想法和同位交流。
教师走到同学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言情况。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合作交流,梳理构建。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高港实验小学居秀俊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71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运算技能;3.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分析与综合等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并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大家还记得这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请看练习: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分别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72÷8×2 (2)(38+12)×50 (3)15–6+9(4)60÷(5×4) (5)6×3-18÷3 (6)300 -120+25×4师:这些题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反馈练习:课件出示:(1)72÷8×2 (2)(38+12)×50 (3)15 –6 + 9(4)60÷(5×4) (5)6×3-18÷3 (6)300 -120+25×4师:大家都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你们看,算式中的划线部分就是要先算的。
二、教学新课1. 教学例题2课件将基本练习最后一题改为:300 -(120+25×4)师:现在,老师把刚才的最后一道算式稍稍改变一下,同学们看,这道算式加了小括号之后,运算顺序还跟原来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课件出示课题)。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教案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经历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教师: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青岛举行了全民健行活动。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情境图从图画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练习,激发学习的兴趣。
5247-5047 (52-50)47根据题目,看算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观察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理解:混合式题中有减有乘,要先算乘再算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像上面的算式:5247-5047 减号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由一步计算问题到复合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在具体问题中明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解决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0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解决,出示不同的算式7030=2100(米)10000-7030-60306030=1800(米)=10000-2100-180010000-2100-1800=6100(米)=7900-1800=6100(米)10000-(7030+6030)10000-(70+60)30=10000-(2100+1800)=10000-13030=10000-3900 =10000-3900=6100(米) =6100(米)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间相互说一说。
小结运算顺序,明确:在括号中如果有加有乘,也要先算乘再算加,括号里的运算计算完之后再把括号去掉。
三步混合运算练习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47-48页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脱式计算。
2、能较熟练地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3、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师: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先说说计算顺序,再计算124×5+159÷ ÷5+185300+88×12-1088×324÷4下面的脱式计算,错在哪儿?153×13-121163+=153×1=1163+3210=153=4373-827=3546小结:对于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在脱式计算过程中,对暂时算不到的内容,要照抄下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出示48页第6题,生独立解答出示47页第3题,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30×25+50×122×23+56×18=750+60=966+1008=1350 =1974问题:两步以上计算,如买篮球比买排球多用多少元等。
学生订正错题后小结:求两个积的和,要先同时求出两个积,再相加。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出示第48页第8题①生独立解答第10个问题②引导学生提出运用两步以上计算才能解答的问题,再进行解答出示第48页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5+125=210×5+125=1050+125=1175课件演示,第48页“聪明小屋”①÷2÷3②[÷2-20]÷3=36÷2÷ =[76÷2-20]÷3=18÷ =[38-20]÷3=6=18÷3=6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探究新知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出示例3:、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三步混合运算》综合习题
1.根据题意,补充解题思路。
(1)王师傅要加工576个零件,前5天共加工360个,照这样计算,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天?
解题思路:要求加工完576个零件需要多少天,首先求出(),然后求出()。
(2)5个工人10天修公路75米,照这样的速度,20个工人30天修公路多少米?
解题思路:要求20个工人30天修公路多少米,首先求出(),然后求出(),最后求出()。
2.计算下面各题。
0.5×(6.1-4.8)÷0.8
168.1÷(4.3×2-0.4)
(4.32+0.8)×(2-0.8)
0.13×(3.69-1.89)+2.227
3.装订一批书,前5小时装订320本,照这样计算,再用8小时就可以完成任务。
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4.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个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8.5+4×2÷0.25=100
8.5+4×2÷0.25=66
8.5+4×2÷0.25=40.5
5.甲、乙两车早上8时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到上午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还是相距112.5千米。
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是有基础的,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几篇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一非常巧合四年级上学期我所上教研课的内容也是《混合运算》,感觉这两节课在编排上有许多的类似之处:从生活情景入手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试一试、改错中体会混合运算的注意点、对比练习中明白运算符号不一样引起运算顺序的不一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混合运算的价值等等。
明显感觉四下的混合运算虽然计算的步数比较多,但是学生有递等式书写格式和两步计算的经验,新课学习非常轻松。
教学中我从复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入手,让学生说出熟悉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扫清知识障碍。
然后直接出示一道三步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观察与原先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算?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新学习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把三步运算转化为两步运算;直觉意识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含括号)。
教材中新课的学习研究就是从商店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的。
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李老师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教材中只给了一个问题,多数学生列出12×2+15×3后能够结合情境理解计算的顺序,但是这时候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顺序感觉特别地单薄,所以我又增添了两道混合运算:12÷2-15÷3、12×2+15÷3这两道算式,并给学生提供了多条信息: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中国象棋一共12元、围棋一共15元、买2副中国象棋3副围棋。
让学生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看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能够很快说出每道算式先算什么,但是通过讨论才比较勉强地说出了算式的含义。
一方面感觉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觉得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徒增了学习的困难,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该怎样引导学生来总结运算的顺序?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基本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