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593.53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有一种美,没有华丽的外观,但一旦失去,你才会倍觉它的珍贵;有一种情感看似落伍,但一旦缺失,你却发现心灵的荒芜;有一种文化看似粗鄙,但一旦丢失,你会发现自己成了精神的无根遗民!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种方言背后,都有其风土人情、社会心理的长久积淀。
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员流动加速,由方言带来的尴尬比比皆是,由此导致一种深沉的身份焦虑。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美字体赏美文漫谈河南话河南话,即河南方言,主要通行于河南省。
由于方言区和行政区划界线大都不是重合的,所以河南话在河南之外也有它的身影,而河南省内也并非都讲河南话。
众所周知,古代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所以,有人认为“河南话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电影《手机》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搁在宋朝,我们河南人得教你说话。
”其实这只是调侃的玩笑话,不可信以为真。
准确的说法是古代的河南话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普通话,因为,古代的河南话(中原话)迄今已历经上千年沧海桑田般的演变。
数千年来发生在中原大家庭的无数次大动荡,使得很多子女无奈地离开家乡,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迁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枝散叶;同样,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数次大举南下也使中原大家庭内换了一拨又一拨的儿孙。
离开家的中原人有些经过千里迢迢的跋涉,最后在岭南和闽南找到了合适的落脚点,定居了下来。
这些中原儿女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是不敢忘怀乡音,加上当地山阻水隔,地理上较为封闭的缘故,便慢慢形成了古朴的粤语、闽南话及客家话。
所以,时至今日,在这些号称“古汉语的活化石”的汉语方言里仍可依稀寻见中原古音的影踪。
现代语言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隋唐以前河南话的痕迹更多地保留在闽南话中,与唐代河南话较近似的是粤语,相对接近宋代河南话的则是客家话。
注意,以上的比较只是“大致和相对”,离“等于”还相去甚远。
且以一例来证明,唐朝河南诗人杜甫的五言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正确的态度并符合实际的做法应该是推广普通话,善待方言,提倡普通话用于正式场合或公共场合,方言用于私人场合,以此来构建双语和谐社会。
"游汝杰说.方言有其社会功能,使用方言又是公民的权利。
鉴于此,国家或地方政府以法律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探索确立方言的法律地位。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赏读: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赏读: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赏读: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
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意气·义气“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可指志趣和性格,还可指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而“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例句1:它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其激扬万里的双趐.例句2: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好歹”,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不识抬举”,识:认识,理解。
抬举:赞扬,器重。
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异:后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的意思,前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例句1:古书又不是毒药,读点古书总是好意,你们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不识好歹呀!例句2:君博不知好歹,向各官员痛陈贪官,反被讥笑不识抬举。
知识卡片方言与普通话辨析1.zh、ch、sh不是z、c、szh、ch、sh正式名称是“舌尖后音",又叫翘舌音。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它们就像一个个顽皮活泼的孩子,就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就像一幅幅跳跃的画,就像……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他们也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有灵魂。
这些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不仅富有魅力,而且美丽而奇妙。
汉字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风雨雨!(选自百度文库)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美字体赏美文方块字之美“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汉字的形态美,而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则让汉字的意境美其韵悠长。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博大精深的方块字之美,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使用过程中的方便,也蕴含了从古至今华夏民族的精神底蕴与对美孜孜不倦地追求。
回首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的古老岁月,历经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直到汉朝末期才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文字。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偏旁和笔画组成,各种笔画在一个平面里多向展开,构造复杂多变。
中国汉字之美,美在形态,美在音韵。
原始的中国汉字是一种表意的象形文字,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人的喜怒哀乐。
一个字如果说是一幅图画,那么一个词、一个句子乃至整篇文章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
如“月”的形状像月牙,“山”似隆起的连绵山峰,“果”让人想到树上硕果累累等等。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六种景物,便可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他乡的“离人秋思图”来。
中国汉字这一种表意功能,是西方文字所无法企及的。
优美的汉字让你聆听高山流水的琴弦,让你聆听苏东坡月下把酒、仰望苍天的声声发问。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白酒)[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 下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起的画面。
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
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做这类题要通过仔细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
另外还需要注意修辞和字数的要求。
【答案】 (示例)一抹恬淡的微笑,如同一阵和煦的春风。
一次鼻尖的轻触,更像是一次心灵上的碰撞。
那稚嫩的臂膀举起的不仅仅是一只弱小的兔子,更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亲密无间。
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
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
要求:①必须原创;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教学设想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
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难重点1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时间2课时一、导入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
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虚词不虚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被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
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他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其亡灵。
殊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
洪承畴后来官至清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成为遗臭万年的败类。
于是有人在他撰写的对联句末,各加上一个虚词,变成: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经此一改,意思大变。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
[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句子的“螺丝 1.虚词的含义: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就语法意义而言,虚词有着重要作用。
2.汉语中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几类。
(1)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范围、时间、否定等修饰意义的词(2)介词是引出动作的对象、时间、处所、工具、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的词。
(3)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
(4)助词主要是表示成分间结构关系和动作时态的词。
(5)语气词是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二、“螺丝钉”该拧在哪儿运用虚词要注意两点:一是虚词的特殊表达作用,二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考点·聚焦]本节内容与高考考点中“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虚词”部分相对应。
本节着重学习副词、介词、助词等虚词的用法。
虚词中使用频率高、出现错误多的主要是介词、关联词,其次是副词、助词。
虚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包括两个类型,一是连词、副词等重要虚词的辨析选用,一是关联词的选填。
就题型而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趋势是与实词辨析,甚至与成语运用结合起来命题,间或与辨析病句或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
[典例·探究]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让老外吐血的同义词据说一个学中文的外国人看到“wife”(妻子)和“I”(我)的同义词表后,吐血而亡。
wife:配偶、妻子、老婆、夫人、太太、爱人、内人、媳妇、那口子、拙荆、贤内助、老伴、孩子他妈、孩子他娘、婆娘、糟糠、宝贝、小甜甜、蜜糖、贱内、达令、女人、主妇、女主人、财政部长、浑人、娘子、大姐、家属、屋里的、另一半、女当家的、发妻、浑家、堂客、山妻、婆姨……I:俺、俺们、本人、鄙人、敝人、不肖、不才、老子、某、仆、乃公、人家、我等、我、我们、我辈、我曹、吾、吾侪、小生、小人、小子、小可、小的、余、予、在下、洒家、咱、朕、寡人、孤、奴才、臣……[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这么说”和“那么说”产生同义词的原因有四:(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感情和态度不同,产生不同的词语;(2)词义本身的演变,新旧词并存;(3)方言词和外来词的借用;(4)书面语和日常用语的交叉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一般说的同义词主要是指“相对同义词(近义词)”。
所以同义词就是词义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或色彩意义的某个方面又有细微差别的一类词语。
同义词大致有三种类型:(1)词汇意义完全相同,色彩意义有别,如“母亲——妈妈”等(2)词汇意义有区别,色彩意义相同,如“优异——优秀——优良”。
(3)词汇意义有别,色彩意义也有差别,如“悭吝——吝啬”三、“同”与“不同”之间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方面:①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②词义轻重的不同;③词义侧重方面的不同。
(2)用法方面:①适用对象不同;②搭配关系不同;③词类和功能不同。
(3)色彩风格方面:①感情色彩不同(分褒、贬、中性);②语体风格不同(分口语和书面语)[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以下要点:一、理解词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二、根据语境推敲词语的语境意义。
专题01 语言文字运用经典基础题一、选择题组(2021·江苏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辉煌的文化,一旦失去传承就必然衰败。
作为重要的传播阵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① 。
《典籍里的中国》电视节目,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探赜索隐、② ,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中华传统典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资源。
优秀典籍一直是吸引国际汉学家濡染中华文化的磁石。
瑞典学院唯一会中文的马悦然先生当年的汉语入门读物就是《左传》;公元9世纪,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就已成为东瀛皇室争读之文献……今天的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传统经典正是我们与世界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大优势。
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
③ 的文化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垒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
多攀登这样的精神巅峰,登高望远,于我们年轻人,可以拓展人生宽度;于我们民族,可以④ 精神厚度,进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责无旁贷大浪淘沙美轮美奂夯实B.责无旁贷披沙拣金卷帙浩繁夯实C.义不容辞披沙拣金卷帙浩繁压实D.义不容辞大浪淘沙美轮美奂压实2.下列选项与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B.他的手掌好像四方的,上面全是厚厚的茧子。
C.读罢这本书,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时代,在那风雪交加的夜晚……D.父亲的沉默俨然成了一条失修的县际公路。
(2020·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语言文字应用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5小题)1.(2022秋•嘉兴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人类喜欢逐水而居。
大的城邑、聚落往往产生在水边。
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可印证这个道理。
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孕育出古埃及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孕育出古印度文明,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孕育出中华文明。
即使小到嘉兴,文明的源头依然与水有关,其源头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的马家浜文化。
马家浜河网密布,水草茂盛。
水跟人们的生产、生活①__________,我们的祖先选择在马家浜繁衍发展,当然不是偶然的。
嘉兴的文化传统跟水有关,自然也少不了船。
最早见于文献的是《越绝书》对吴国战船的记载,如:战船分为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数种;大翼船长12丈,宽1丈6尺,仅操作手就有50名之多。
其类型之多,规模之大,令人②__________。
隋唐以后,京杭运河的不断开发,船成为人们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船在士大夫阶层社交、娱乐、旅游等活动中不可或缺。
船上不能没有饮食,这就有了船菜。
“船菜”之历史,当可追溯到明、清时文人士大夫的宴游之风。
为使游客尽一日之欢,从原料到烹调的全套程序都须就地取材,在船上完成。
《鸳鸯湖小志》中有“八小碗”(虾仁、蟹粉、蹄筋、麻姑、五香鸽、虾圆、白木耳、莲子)和“六大碗”(蟹黄鱼翅、八宝鸭、鱼肚、冷拌鳖裙、火腿踵、粉蒸肉)的记载。
徐珂《民国八年嘉兴南湖船宴菜单》有云:“价格昂贵、船寓大者,每席银洋12元或10元。
”船菜之精、船菜之贵,③__________。
日日与船为伴,诗言志、歌咏言,这就有了棹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023春•温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