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及脏器出血以及反复感染发热。发病以青壮年居高,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能查出原因者为继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已知原因有药物、化学、物理、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骨髓抑制。

1、化学因素:包括药物及化学物质的接触如多种抗肿瘤药物,当接触达到一定剂量时即能引起骨髓抑制;常用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栓、磺胺类及解热镇痛药等,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农药、坤及重金属盐等。

2、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如X线、r线或中子穿过或进入细胞,破坏去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以致所有的细胞都可被电离辐射所破坏。不同的组织对电离辐射敏感性不同。

3、生物因素:如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均可引起再障,各种肝炎病毒也可致病,妊娠与再障有关。

再障分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

急性再障: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贫血较重,病人出现皮肤苍白、明显乏力、头晕、心悸、气短,呈进行性加剧。

慢性再障:基本特点是起病和进展均较缓慢,常见病人诉头晕、疲乏、心悸、气短以活动后明显。

健康教育:

1、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防止皮肤粘膜碰撞损伤。学会自我照顾,学会出血和感染倾向的观察,如监测体温、血象的变化,避免过大、过强体力力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2、对有明显病因者,尽可能去除病因,不可滥用药物,避免接触有关因素。

3、病人及家属均应认识疾病的治疗是艰巨、定期的过程,需要社会保障系统的支持、家人的关心和配合,病人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应对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概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药物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被脂肪髓代替、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由于骨髓受抑制,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体现在各个病例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病例以贫血症状为主,有的则以出血和感染为突出表现。 根据起病缓急、病情严重程度,进展情况不同,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两个类型,即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贫血较重,病 人出现皮肤苍白、明显乏力、头晕、心悸、气短,呈进行性加剧。出血 倾向重,可出现全身各部位广泛出血,表现为皮肤紫癜或大片淤斑,口 腔黏膜血泡,齿龈、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如便血、呕血、血尿、女病 人月经量增多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头痛、颈项强直、视物模糊、双侧 瞳孔不等大、意识改变等颅内出血表现,常可危及生命。病人易合并感 染症状,出现持续高热,感染部位以咽部、肺部、肛周及泌尿道感染较 为多见,常合并有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多见,感染不易控制,且往往与出血互为因果,并加重贫血,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特点是起病和进展均较缓慢,常见病人诉头 晕、疲乏、心悸、气短,以活动后明显。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和淤斑, 可见口鼻腔少量出血,内脏出血较少见。约半数病人出现发热,以上呼 吸道感染多见,感染易控制。浅表淋巴结、肝、脾一般无肿大。 三、ATG的药理作用: 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产生免疫抑制的基本原理是作用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衰竭,ATG在衰竭T细胞作用的基础上,可激发其它引起免疫抑制活性的淋巴细胞功能。 四、ATG的副作用: ATG治疗最初几天,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寒颤、多形性皮疹、低血压/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可引起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出血加重、血小板输注需求量增加;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溶血、心律失常及癫痫发作;如果ATG经周围静脉输注,可发生静脉炎;治疗后7~10天约60%患者可发生血清病,其常见症状有:反复发热、皮疹、胃肠道症状、肌痛、关节痛及蛋白尿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清病发病率取决于ATG 类型、剂量及疗程;肝肾毒性极少见。ATG治疗期间需严密监护,应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可减轻或预防绝大多数急性副作用。 五、ATG的治疗方法: ATG主要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法:ATG3~5mg/kg/d,连用五天,同时应用激素,激素主要是抗过敏的作用,用ATG后继续使用激素主要是为预防迟发过敏反应,后激素逐渐减量,一般在一个月内减完。 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产科贫血健康教育

贫血 1、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呈稀释状态,又称“生理性贫血” 2、贫血对妊娠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 贫血的孕妇抵抗力下降,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容易并发产褥感染。2)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骨髓和胎儿在竞争摄取孕妇血清铁的过程中,胎儿组织占优势。胎儿缺铁程度不会太严重,当孕妇严重贫血时,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 3、贫血分类 轻度:RBC3.0~3.5*1012/L HB81~100g/L 中度:RBC2.0~3.0*1012/L HB61~80g/L 重度:RBC1.0~2.0*1012/L HB31~60g/L 极重:RB C<1.0*1012/L HB<30g/L 一、缺铁性贫血 1、病因:孕期铁需要量增加是孕妇缺铁的主要原因,孕妇每日需铁至少4mg,每日饮食中含铁10~15mg,吸收利用率仅为10%,即1~1.5g,妊娠后期铁的最大吸收率可达40%,仍不能满足需求。 2、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症状,或只有皮肤、口唇黏膜苍白,重者可有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症状。 3、预防 妊娠前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如月经量多等,以增加铁的贮存。孕期加强营养,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妊娠4个月起应常规补铁,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3g。 4、治疗

一般性治疗包括增加营养和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对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给予对症处理。 1)补充铁剂 2)输血当血红蛋白<60mg/L、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需行剖宫产者,应少量多次输血,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左心衰。 3)产时及产后处理严密监护产程,防止产程过长,产程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产时及产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巨幼红细胞贫血 1、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2、防治 1)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改变不良饮水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动物肝肾等食物。 2)补充叶酸 3)维生素B12 4)血红蛋白<60mg/L时,应少量间断输新鲜血或红细胞悬液。 5)分娩时避免产程延长,预防产后出血,预防感染。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导致造血障碍,引起外周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补铁的食物: 一、如肝、肾、血、心、肚等动物内脏,含铁特别丰富,而且吸收率高。 二、其次为瘦肉、蛋黄、河海产品,如鱼子、虾子等动物性食物。 三、植物性食物中,以紫菜、海带、黄豆、黑豆、豆腐、红枣、黑木耳等含铁高,但吸收率没有上述动物性食物高。植物性食物,如能同肉类或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共同进食,可大大促进铁的吸收。如黑木耳炒肉、猪血豆腐汤。

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宣教 1、预防感染日常生活要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 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合,外出时带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卫生,女病人应注意会阴清洁。如出现咽痛、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及时处理。 2、预防出血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 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黏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粘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注意小便颜色,女病人应注意月经量及时间。如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等,应及时到医生检查治疗。 3、饮食护理高蛋白饮食,如鲫鱼、动物肝肾、瘦肉、鸡、禽蛋、牛奶等。补充造血原料, 在食物中应该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叶酸广泛存在于绿色新鲜蔬菜、水果、酵母、动物的肝肾中,尤其是新鲜蔬菜含量最为丰富,需注意的是烹调时间不宜过长。若在食物中加入维生素C,可促进叶酸吸收;加入钙片,可促进维生素B12吸收。补充含维生素类的食物,蔬菜、水果类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其中蔬菜中维生素的含量叶部比根部高,嫩叶比枯叶高,深色叶比浅色叶高。水果所含的维生素大多是水溶性的,易被人体吸收。避免进食硬的食物,小心鱼刺、碴等损伤牙龈及口腔粘膜。再障病人特别是急性期,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低下,极易发生感染,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食入水果前要先洗净双手,在流动的水下洗净水果,并削皮后食用。可食用水果应注意:应选用表皮光滑无破损的新鲜水果。如西瓜、苹果、梨、桔子等。尽量勿食用桃、葡萄、草莓等不易清洁的水果。除此之外也要注意烹饪方法,如蔬菜应切好就炒、炒好就吃,尽量缩短放置时间,以免维生素C大量被破坏;铜的厨具、食具可引起维生素C损失,故厨、食具不易用铜器。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调整及减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13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有无局部或全身感染的表现,发热、寒战、疼痛等。 2(入院前病人的活动水平。 3(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和骨髓移植的反应。 4(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及出血的症状。 5(面色、睑结膜、甲床颜色。 【症状护理】 1(贫血的护理: (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瘦肉、猪肝、豆类等。注意色、香、味的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晕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必要时遵医嘱输血。 2(出血的护理: (1)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

(2)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病人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症状。 (3)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4)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避免手术,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 (5)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 3(感染的护理: (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进行保护性隔离。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3)做好口腔、会阴及肛门的护理。 14 (4)观察病人有无发热、感染伴随症状及体征,鼓励病人多饮水,警惕感染中毒性休克。 (5)遵医嘱按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6)对病人及家属作好预防感染的卫生宣教工作。 4(合并脑出血的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神志、意识等。 (2)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定期翻身。 (3)遵医嘱给予输注甘露醇和单采血小板。 (4)加强口腔、会阴、肛门护理。 【一般护理】

临床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指导

三十二、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健康教育指导 1.入院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去公共场所,预防感冒。 (2)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2.术前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准备肠道方法及可能出去的不适,如腹痛、脱水等,需及时通知护士。 (2)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及效果,避免紧张情绪。 3.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1)暂禁食水,逐渐过渡至流质、半流质饮食、普食。短期内避免粗纤维饮食,如芹菜、韭菜等。 (2)卧床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3)做好心理疏导,避免焦虑情绪。 4.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以易消化、少纤维、无刺激饮食为主。 (2)适量运动,避免劳累。 (3)保持心情愉快。3~6个月门诊随访。 三十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套扎术患者 健康教育指导 1.入院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用力,以防出血,注

意保暖,避免去公共场所,预防感冒。 (2)患者避免粗糙、干硬、高温、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穿宽松棉质衣物。(4)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情绪。 2.术前健康教育指导 (1)禁食水6~8h,保证良好的睡眠。 (2)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及效果,避免紧张情绪。 3.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1)禁食水2~3天,逐渐过渡至流质、半流质饮食,温度以温凉为宜,少量多餐, (2)卧床休息,2~3天后逐渐增加活动量,7天左右为结痂脱落期,需减少活动,防出血。 (3)保持口腔清洁,漱口4~5次/d。 (4)做好心理疏导,减少焦虑情绪。 4.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粗糙、干硬、高温、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宜摄入果汁、菜粥、肉汤等。 (2)适量活动,以下感到劳累为宜。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 (4)2~3个月门诊随访。 三十四、经口内镜下食管环状肌切断术(POEM)患者健康教育 指导

饮食健康宣教

饮食健康宣教 饮食健康宣教 胃癌1、休息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保证病人休息,早期胃癌可从事轻工作,中、晚期需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2、饮食长期吃霉变粮食、咸菜、烟薰及腌制卤肉(含亚硝酸盐较高)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吃饭速度过快、饮食不规律、喜烫食、喜硬食、暴饮暴食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系。胃癌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乳品和蛋白质,少量多餐。3、药物护理用药期间要多饮水,观察药物副反应,如恶心、呕吐、WBC降低、肝肾功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以采取相应措施。用药期间加强个人卫生,勤漱口,吃清淡饮食。乳癌1、指导病人自查乳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征兆,5年内避免妊娠。2、患侧肢体避免测血压,行静脉穿刺。避免搬动、提拉重物,若出现患肢水肿,要抬高患肢,按摩并进行适当功能锻炼,但应避免过劳。3、药物护理见胃癌。4、心理给予病人心理上支持,诱导正面观念,促使病人身心两方面全面康复,以适应形体的改变。膀胱癌1、尿粪合流的病人,应注意肛周皮肤的保护和清洁,防止发生皮炎。2、代膀胱留置的肛管和乳胶管拔除后改为腹壁造口袋,应注意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造口袋应及时倒空。清洗干净,消毒后方可再用。3、向病人说明膀胱癌术后易复发,而复发仍有治愈可能,定期复查有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术后3个月或6个月必须定期重复静脉肾盂造影和CT检查。4、坚持综合造影,对已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定期作预防性化疗或放疗,治疗期间复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为数。 5、避免接触外源性致癌物质,大量饮水以稀释致癌物质,服用维生素 C、维生素B 6 及果汁以取代尿液,可起到一定预防复发的作用。结直肠癌1、结直肠癌的预防在于积极治疗直肠癌癌前期病变,如息肉、腺痛、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罗思病等,避免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积极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2、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缺少症状,待发现时大多已属晚期,故对于怀疑有结直肠癌或有家族史及癌前病变者,应行筛选性及诊断性检查,可采用大便验血试验、钡剂灌肠、肿病标记、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由于获得性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轻度贫血或缓慢发生贫血的患者,可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严重贫血伴显著缺氧症状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应抬高床头,给予氧气吸入。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发热患者鼓励多饮水,每日至少在 2000ml 以上。 3.用药护理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的患者应给予保护性隔离,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多样性皮疹、关节和肌肉酸痛等类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反应,如蛋白尿等。应用环孢素治疗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4.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女患者应用雄激素后出现相应的身体意象紊乱,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者的血象波动情况,掌握患者的贫血程度,评估其活动的耐受能力,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根据病情及血液制品掌握输血速度,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

应及时对症实施护理措施。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时,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6.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度、相对湿度适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限制探访、陪伴人员,预防交叉感染。保持口腔清洁,给予药物口腔冲洗或含漱。应用雄激素患者要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皂液;发热患者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不宜用乙醇擦浴),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根据病情卧床休息,安排适当活动,避免劳累,活动时防止跌倒外伤。 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鸡肉、排骨汤、动物肝脏、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食大枣、桂园、花生、核桃、藕等,以生血、止血;对于有出血倾向者给予无渣半流食,少进食带刺、骨的食物,以防黏膜损伤。 3.用药指导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可发生面部痤疮、毛发增多、声音变粗、闭经、性欲增加等不良反应,待病情缓解后,随药物剂量的减少,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雄激素可对肝造成损害,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 4.心理指导因病情迁延不愈,时有病情反复而产生消极失望情绪,宜给予精神鼓励,使之对疾病治疗抱有希望,稳定情绪坚持治疗。 5.复诊须知每1~2周复查血常规,出院随诊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辐射及服用对骨髓有影响的药物。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1 一般评估:生命特征,皮肤,情志等。 2、专科评估:观察贫血程度,有无感染,评 评估 估出血部位、范围及 出血量。 遵医嘱应用雄激素如康力龙、安雄、丙酸睾丸治疗酮,免疫抑制剂如 ALG/ ATG、CsA等,造血因 子如 G— CSF和 EPO或进行成份输血。 作相关检查,如 B 超、 ECG、抽血、大小便,检查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 入院 正确使用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当天 1、雄激素引起肝损坏、男性化等的不良反应 药物 2、免疫抑制剂引起肝损害、齿龈增生、震颤、 多毛等不良反应。 活动指导病人卧床休息,适当在病区内走动。 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或半饮食 流质,禁食生硬、油炸、粗糙食物。 l 、按服务规范要求,准备好床单位,及时安 置患者。 护理 2、主管护士自我介绍,发连心卡并讲述连 心卡内容,介绍病区环

境,呼叫仪的使用及各种住院制度。 3、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安全防护等。 4、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情绪。 1、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安全知识、各项检查 健康 知识、用药须知等。 宣教 2、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评估病情,观察患者有无乏力、出血和感染征评估 兆。 骨髓穿刺 ( 活检 ) 术者。介绍骨穿的目的意义,检查做好骨穿后的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保持 伤口敷料干燥预防感染。 血小板数低于50X 10 9/ L 时减少活动,出血活动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身体受外伤,如跌倒、碰撞。 第 2 天 饮食中医辩证饮食。 1、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出血的部位、程度和 量。 2、保护性隔离,戴口罩,做好预防各种感染 护理措施。 3、做好情志护理,避免情绪波动。 4、介绍骨穿的目的、意义,观察骨穿后伤口 有无渗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预防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教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教案 教案标题:再生障碍性贫血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2. 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增强学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防意识和健康教育知识。 教案步骤: 引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该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知识讲解: 3. 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和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4. 解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如疲劳、皮肤苍白、易出血等,并与正常血液进行对比。 5. 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骨髓活检等。 6. 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骨髓移植等,并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7. 提供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病人的症状、诊断和治疗过程。 8. 引导学生讨论病人的治疗方案是否合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健康教育: 9. 引导学生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如合理饮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10. 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11. 提供健康教育知识,如均衡饮食、定期体检等,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总结: 12. 总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知识点,并强调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1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自身健康并传播健康知识。 教学评估: 14. 设计一份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解程度。 1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并纠正错误认知。 教学资源: - 图片或视频展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 案例分析材料 -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其他血液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拓展学生的医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校内外传播 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贫血的健康宣教

贫血的健康宣教 贫血的健康宣教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 性别和地区标准。一般认为平原地区,成人男性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 女性Hb<110g/L、RBC<4.0*10 /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 二、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有哪些? 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 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贫血。是贫血中 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2、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 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 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 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 合成障碍引起。叶酸缺乏 所致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甲基丙二尿酸正常和高半胱氨酸升高 则可确诊为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是一种恶性贫血,经典的恶性贫血指内因

子分泌丧失导致B12缺乏所引起的。 4、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 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 综合征。 5、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其共同特点是由 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 6、镰状细胞贫血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临床症状包括溶血、贫血和血管闭塞症状。脾脏肿大见于童年,此后,由于反复梗死和弥漫性纤维化而萎缩。 7、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是一种很少见的遗传性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家族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难治性轻或重度贫血,伴持续或间断性黄疸,骨髓表现为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多核、核碎裂和其他形态异常。 三、贫血的早期症状? 1、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2、皮肤、粘膜苍白: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 影响。一般认为睑结合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 3、心血管系统: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称为贫血性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严重贫血或原有冠心病, 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4、呼吸系统::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5、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

饮食健康宣教

饮食健康宣教 胃癌1、休息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保证病人休息,早期胃癌可从事轻工作,中、晚期需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2、饮食长期吃霉变粮食、咸菜、烟薰及腌制卤肉(含亚硝酸盐较高)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吃饭速度过快、饮食不规律、喜烫食、喜硬食、暴饮暴食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系。胃癌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乳品和蛋白质,少量多餐。3、药物护理用药期间要多饮水,观察药物副反应,如恶心、呕吐、WBC降低、肝肾功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以采取相应措施。用药期间加强个人卫生,勤漱口,吃清淡饮食。乳癌1、指导病人自查乳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征兆,5年内避免妊娠。2、患侧肢体避免测血压,行静脉穿刺。避免搬动、提拉重物,若出现患肢水肿,要抬高患肢,按摩并进行适当功能锻炼,但应避免过劳。3、药物护理见胃癌。4、心理给予病人心理上支持,诱导正面观念,促使病人身心两方面全面康复,以适应形体的改变。膀胱癌1、尿粪合流的病人,应注意肛周皮肤的保护和清洁,防止发生皮炎。2、代膀胱留置的肛管和乳胶管拔除后改为腹壁造口袋,应注意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造口袋应及时倒空。清洗干净,消毒后方可再用。3、向病人说明膀胱癌术后易复发,而复发仍有治愈可能,定期复查有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术后3个月或6个月必须定期重复静脉肾盂造影和CT检查。4、坚持综合造影,对已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定期作预防性化疗或放疗,治疗期间复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为数。5、避免接触外源性致癌物质,大量饮水以稀释致癌物质,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 6 及果汁以取代尿液,可起到一定预防复发的作用。结直肠癌1、结直肠癌的预防在于积极治疗直肠癌癌前期病变,如息肉、腺痛、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罗思病等,避免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积极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2、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缺少症状,待发现时大多已属晚期,故对于怀疑有结直肠癌或有家族史及癌前病变者,应行筛选性及诊断性检查,可采用大便验血试验、钡剂灌肠、肿病标记、内镜检查等。3、指导病人做好出院后结肠造口的护理,出院后可每1~2周扩张造口1次,持续2~3个月。如发现造口狭窄,排便困难,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处理。4、合理安排饮食,参加适量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可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社交。建议病人出院后加入造口病人协会,学习交流彼此的经验和体会,学习新的控制排便方式,获得自信。5、结直肠术病人出院后应定期随访,一般3~6个月复查1次。6、化疗的病人,要定期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原发性肝癌1、注意防治肝炎,不吃霉变食物。肝炎、肝硬化病史者和肝癌高发区人群定期体格检查,做AFD测定、B超检查,高危人群每年2次,高发地区每年一次,以期早期发现,及时诊断。2、病人及家属应了解肝癌虽然是严重疾病,但不是无法治疗的疾病。目前,已有不少病人被治愈,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医嘱坚持化疗或其他治疗。3、注意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如有腹水、水肿应避免食用过多的盐。4、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可适当应用缓泻剂,预防血象升高。5、病人应注意休息,如体力许可,可做适当活动或参加部分工作。6、嘱病人或家属注意有无水肿、体重减轻、出血倾向、黄疸和疲倦等症状,必要时及时就诊,定期随访,每2~3个月复查AFP、胸片、B超。如发现临床复发或转移,病人情况良好,可再次予以手术切除。门静脉高压癌1、饮食: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饮食;肝功能损害较弱者,可酌情摄取优质蛋白质;肝功能严重受损及分流术后病人,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有腹水病人限制水和钠的摄入,少量多餐,养成规律进食习惯。进食无渣软食,避免粗糙、干硬及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大出血。2、活动: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保证充分休息。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应卧床休息,避免增加活动量。3、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提举重物等,以免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5、指导病人制定戒烟酒计划,认清其必要性。 6、注意自身防护,用软牙刷刷牙,避免牙龈出血,防止外伤。 7、告诉病人(家属)定时复诊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家属)学报出血先兆,基本观察方法和主要急救措施,列举出急救电话号码、紧急就诊的途径和方法。肺癌健康教育1、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不要吸烟或戒烟并注意避免被动吸烟。2、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减少、防止空气污染。3、对肺癌、高危人群或职业性致癌物接触者,应定期进行体检,重点普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4、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多数都会感到恐惧,应与病人多交流。了解病人的感受,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提供有益的信息,使病人或家属正确认识肺癌,增强治疗信心,维持生命的质量。5、病人及家属可以积极参与治疗的护理计

贫血的健康教育

贫血的健康教育 1贫血: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临床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男性:Hb<120g/L,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 2贫血严重程度分级血红蛋白浓度<30g/L 30-59g/L 60-90g/L >90g/L 贫血严重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 3按发病原理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AA,纯红AA,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AL等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骨髓坏死, 骨纤, 骨髓转移癌, 感染等;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等致EPO不足,慢性病性贫血;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PNH);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4女性贫血现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球女性的贫血发病率高达64.4%。 中国卫生部针对育龄女性贫血状况统计:近一半的育龄女性贫血! 其中:64.5%怀孕女性贫血,61.3%的哺乳女性贫血。 10个女人6个贫血,这就是事实 5女性贫血的常见疾病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免溶贫、S L E、E v a n’s、等)、全身性疾病继发贫血(甲状腺、肝、肾、消化道疾病、等)、血液疾病继发贫血。

6老年人贫血的主要原因1)骨髓造血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70岁以后,仅30%左右的骨髓造血,是发生贫血的根本原因。 2)各种代谢酶开始减少。如ATP等减少→RBC膜发生改变,寿命缩短。3)性激素分泌减低。如睾丸激素水平下降,刺激骨髓造血作用下降。 4)常患各种慢性疾病,影响造血功能。如慢性肾脏病→EPO分泌下降→RBC生成不足;风湿性关节炎或RA因免疫因素产生不同程度贫血;各种慢性感染→铁代谢紊乱→贫血;肿瘤中晚期,几乎必然合并贫血。 5)有的老年人因偏食、胃肠功能减退、进食甚少或有较严重的烟酒嗜好,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性贫血。 7主要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皮肤粘膜:苍白(有效血容量重新分布,保证重要脏器供血)。检查部位:睑结膜、齿龈、舌面、甲床。 呼吸系统:轻度贫血:平静时呼吸次数正常;活动后呼吸加快加深重度贫血:平静时也可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 循环系统:急性失血:机体对低血容量的反应,自觉心悸,心率加快。 非失血性贫血:心脏对组织缺氧的反应。 轻度贫血:安静状态无明显表现,活动后心悸及心率加快等。 中重度贫血:无论何种状态均出现心悸和心率加快,且贫血越重,症状越明显,严重时可致贫血性心脏病,还可有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不全。

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种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 全血红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 家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该疾病 的一些措施。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包括贫血(疲乏、乏力、气短)、感染(发热、咳嗽、咽痛)和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月经过多等)。这些症状的严 重程度取决于患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程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起病年龄 广泛,但以青壮年最多见,男女发病相近。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免疫因素、环 境因素以及感染相关。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从而导 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免疫因素包括体内自身免疫反应和免疫介导的细胞 毒性反应。环境因素如药物、化学品或病毒感染等可能对骨髓造血功能产 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通过骨髓活检和血液检查来评估骨髓的造血 功能和血细胞减少程度。骨髓活检是最为可靠的确诊方法,通过观察骨髓 内核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比例来评估骨髓造血功能。血液检查可以评估全 血红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程度,以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 态特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支持 性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和止血等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特异性治疗根据疾病的原因和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方案,包括免疫 抑制治疗(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

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接触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化学品和毒物;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高能粒子 辐射;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等。 总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 治疗。同时,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减少有害物 质的接触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风险。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宣教,能够提高大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及脏器出血以及反复感染发热。发病以青壮年居高,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能查出原因者为继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已知原因有药物、化学、物理、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骨髓抑制。 1、化学因素:包括药物及化学物质的接触如多种抗肿瘤药物,当接触达到一定剂量时即能引起骨髓抑制;常用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栓、磺胺类及解热镇痛药等,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农药、坤及重金属盐等。 2、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如X线、r线或中子穿过或进入细胞,破坏去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以致所有的细胞都可被电离辐射所破坏。不同的组织对电离辐射敏感性不同。 3、生物因素:如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均可引起再障,各种肝炎病毒也可致病,妊娠与再障有关。 再障分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 急性再障: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贫血较重,病人出现皮肤苍白、明显乏力、头晕、心悸、气短,呈进行性加剧。

慢性再障:基本特点是起病和进展均较缓慢,常见病人诉头晕、疲乏、心悸、气短以活动后明显。 健康教育: 1、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防止皮肤粘膜碰撞损伤。学会自我照顾,学会出血和感染倾向的观察,如监测体温、血象的变化,避免过大、过强体力力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2、对有明显病因者,尽可能去除病因,不可滥用药物,避免接触有关因素。 3、病人及家属均应认识疾病的治疗是艰巨、定期的过程,需要社会保障系统的支持、家人的关心和配合,病人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应对疾病。

注重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注重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属于高危妊娠。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加强孕妇对妊娠贫血的认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定期检查,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极为重要。 标签:妊娠合并贫血;健康教育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由于妊娠期血容易增加。且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血液呈稀释状态,故称为“生理性贫血”.贫血在妊娠各期对母儿均造成一定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表明: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国内统计发生率为10%-20%,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另外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占妊娠期贫血的95%,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及妊娠期血容易增加,对铁的需要量的增加,尤其是在妊娠后期孕妇因铁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易发生贫血。 1.1 妊娠期缺铁的发生机制 铁的需要量增加,是孕妇缺铁的重要原因,以每毫升血液含铁0.5mg计算,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而需铁650-750mg,胎儿生长发育需铁250-350mg,两者共需铁1000mg左右。每日饮食中含铁10-15mg,吸收利用率仅为10%,约1-1.5mg,而孕妇每日需铁约4mg.妊娠后半期,虽铁的吸收率可达40%;仍不能满足需要,致使孕妇易患缺铁型贫血。 1.2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生理方面,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感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腹胀等。检查可见皮肤粘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脱发、口角炎等。外周血涂片为血红细胞低血红蛋白性贫血,血清铁的测定,更能灵敏的反映缺铁的情况,正常成年妇女血清铁为7-27umol/L,若孕妇血清铁<6.5umol/L(35ug/dl),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尤以细胞外铁减少为主。 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此病是由叶酸或维生素B 缺乏引起的,其特点是外周血呈大红血细胞;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 2.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医院血液肿瘤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血液肿瘤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健康教育 【概念】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临床表现】 1.急性型〔重型再障I型〕:起病急、发展快,早期主要表现为出血和感染。常见腔、牙龈、鼻腔等黏膜及皮肤广泛出血,内脏出血多见,如消化道出血、血尿、子宫出血;多数病例有眼底出血,眼底可见小出血点、出血斑或火焰状出血;也可表现颅内出血;可发生在脑膜、脑实质呈多灶性出血,常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腔咽部黏膜、皮肤及肺部感染常反复发生,严重者可合并败血症,多表现高热中毒症状。贫血在早期较轻,但进展快、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多在病后几个月至1年内死亡。 2.慢性型:较多见,起病缓,病程长,常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及出血均较轻,患者可存活多年,治疗恰当病情可缓解或治愈。少数病例病情恶化可变成急性再障,称为重型再障II型,预后极差。 【辅助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急性期较显然,贫血为正常细 胞正常色素型。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白细胞计数大多减少,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型常在0.5X109/L, 慢性型〉0.5X109/L,而两型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2.骨髓象:①急性型:骨髓显示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两系均显然减少,无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相对增多。②慢性型:由于造血组织呈“向心性萎缩〞及灶性增生,因此不同部位骨髓象不一致,受损害部位造血显然减少,而增生部位粒、红两系细胞减少不显然,其共同点是巨核细胞都减少。 【重点观察内容】 1.评估患者贫血的程度及耐受能力: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注意唇、甲床颜色的改变。 2.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和神志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3.精神及意识状态:有无脑出血先兆,如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嗜睡、表情淡漠、意识不清等。 4.感染:如患者有无咽痛、咳嗽、咳痰、胸痛、尿痛以及肛 周疼痛等。 5.应用雄激素的患者要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声音嘶哑、 嗓音变粗等男性化特征;注射用药,应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等。 【一般观察内容】 1.睡眠:是否睡眠充足,卧床时间的长短。 2.饮食状况:食欲是否降低、饮食的性质,应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糙食物。

内科疾病健康宣教

目录第一局部、科疾病健康教育 第二局部、内科疾病健康教育 第三局部、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慢性支气管炎 二、肺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支气管扩张 五、自发性气胸 第四局部、循环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心律失常 三、心绞痛 四、病毒性心肌炎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六、心肌病 七、冠心病 八、心肌堵塞 九、心脏瓣膜病 十、高血压 十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五局部、消化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 三、胃癌 四、肝硬化 五、肝性脑病 六、急性胰腺炎 七、上消化道出血 八、肠结核 九、溃疡性结肠炎 十、结核性腹膜炎 十一、便秘 第六局部、泌尿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急性肾衰竭 二、慢性肾衰竭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 五、肾病综合症 六、尿路感染 第七局部、血液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出血性疾病

四、白血病 五、化疗 六、骨髓移植 第八局部、内分泌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糖尿病 四、皮质醇增多症 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六、痛风 七、肥胖症 八、尿崩症 第九局部、风湿性疾病健康教育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类风湿关节炎 三、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四、系统性硬化病 五、强直性脊柱炎 第十局部、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 一、脑梗死 二、脑出血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四、癫痫 五、急性脊髓炎 六、多发性硬化症 七、重症肌无力 八、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 九、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 十、脑炎 十一、低钾性周围性瘫 十二、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 十三、面神经炎 第十一局部危重病人及技术标准、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及平安管理 一、危重病人健康指导 二、危重病人护理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及平安管理

内科疾病健康宣教

目录第一部分、科疾病健康教育 第二部分、内科疾病健康教育 第三部分、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慢性支气管炎 二、肺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支气管扩张 五、自发性气胸 第四部分、循环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心律失常 三、心绞痛 四、病毒性心肌炎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六、心肌病 七、冠心病 八、心肌梗塞 九、心脏瓣膜病 十、高血压 十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五部分、消化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 三、胃癌 四、肝硬化 五、肝性脑病 六、急性胰腺炎 七、上消化道出血 八、肠结核 九、溃疡性结肠炎 十、结核性腹膜炎 十一、便秘 第六部分、泌尿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急性肾衰竭 二、慢性肾衰竭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 五、肾病综合症 六、尿路感染 第七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出血性疾病

四、白血病 五、化疗 六、骨髓移植 第八部分、内分泌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糖尿病 四、皮质醇增多症 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六、痛风 七、肥胖症 八、尿崩症 第九部分、风湿性疾病健康教育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类风湿关节炎 三、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四、系统性硬化病 五、强直性脊柱炎 第十部分、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 一、脑梗死 二、脑出血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四、癫痫 五、急性脊髓炎 六、多发性硬化症 七、重症肌无力 八、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 九、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 十、脑炎 十一、低钾性周围性瘫 十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十三、面神经炎 第十一部分危重病人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 一、危重病人健康指导 二、危重病人护理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