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生障碍)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和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损伤或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红髓向心萎缩,被脂肪髓取代,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无恶性细胞和网状纤维增生。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如下。

一、病因

继发性再障因素有关:

1、药物: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药物再生障碍有两种类型:

①与剂量有关,是药物的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会导致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易分裂的成熟多能干细胞。因此,当全血细胞减少时,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干细胞,停药后障碍可恢复;白消安和亚硝脲不仅作用于进入增殖周期的干细胞,而且作用于非增殖周期的干细胞,往往导致长期骨髓抑制难以恢复。此外,无机砷、雌激素、苯妥英钠、命噻嗪、硫尿嘧啶和氯霉素也会导致与剂量相关的骨髓抑制。②与剂量关系不大,只有个别患者出现造血障碍,多种药物过敏反应,往往导致持续性再生障碍。这些药物种类繁多,如氯(合)霉素、有机砷、米帕林、三甲双酮、保泰松、金制剂、氨基比林、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磺胺、甲醚霉素、卡比马唑(甲亢平)、甲醚咪唑(他巴唑)、氯磺丙脲等。最常见的药物再生障碍是由氯霉素引起

的。根据国内调查,服用氯霉素的人在半年内患再生障碍的风险是对照组的33倍,并且有剂量-反应关系。氯霉素可发生上述两种类型的药物再生障碍。氯(合)霉素的化学结构含有硝基苯环,其骨髓毒性和亚硝基-氯霉素与抑制骨髓细胞内粒体有关DNA导致聚合酶DNA及蛋白质合成减少,也可抑制血红素的合成,幼红细胞质内可出现空泡及铁粒幼细胞增多。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一旦药物停用,血象即恢复。氯霉素也可引起和剂量关系不大的过敏反应,引起骨髓抑制多发生于服用氯霉素后数周或数月,也可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这类作用往往不可逆。体外研究发现氯霉素和甲砜霉素可抑制CFU-E和CFU-C它的生长很可能是由干细胞的毒性引起的。

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化物与再生障碍的关系已得到许多实验研究所的肯定。苯进入人体,容易固定在脂肪丰富的组织中。慢性苯中毒时,苯主要固定在骨髓中。苯的骨髓毒性作用与其代谢物(苯二酚和邻苯二酚)有关。酚是原浆毒,可直接抑制细胞核分裂。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兴起。由于不注重劳动保护,苯中毒再生障碍的发病率增加。苯中毒再生障碍可以是慢性或急性和严重的,大多数是后者。

3、电离辐射X线、γ线或中子: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可以通过或进入细胞直接损伤。长期超允许辐射(如辐射源事故)会导致再生障碍。

4、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与再障的关系已得到肯定,称为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0%,占再

障患者的比例3.2%。引起再障碍的肝炎类型尚未确定,约80%由非甲型和非乙型肝炎引起,可能是丙型肝炎,其余可能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炎相关性再障碍有两种临床类型:大多数急性型、急性型、肝炎和再障碍平均发病期约10周,肝炎处于恢复期,但再障碍严重,生存期短,年轻,多为非甲型和非乙型肝炎;慢性型为少数,多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轻,肝炎和再障碍发病期长,生存期长。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肝炎病毒直接抑制造血干细胞,也会导致染色体畸变,并可通过病毒介导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也会破坏骨髓微循环。

5.免疫因素:再生障碍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抑制血干细胞的抗体可在患者血清中找到。

6、遗传因素:Fanconi贫血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具有家族性。贫血多发现在5~10岁,多伴有先天性畸形。特别是骨骼系统,如拇指短或缺、多指、桡骨缩短、体格短、小头、眼裂、斜视、耳聋、肾畸形和心血管畸形,皮肤色素沉着也很常见。这种疾病HbF常增高,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DNA修复机制存在缺陷,因此恶性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0%孩子的父母有近亲婚姻史。

7、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PNH与再障相当密切,20%~30%PNH可伴有再障,15%再障碍可发生显性PNH,两者都是造血干细胞疾病。明确从再障转为再障PNH,再障碍性能不再明显;或明确从PNH然而PNH表现不明显;或PNH伴再障及伴再障PNH红细胞可以称为再障碍-PNH综合征。

8、其他因素:罕见的病例报告称,再生障碍发生在怀孕期间,分娩或流产后缓解,第二次怀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巧合。此外,再生障碍还可继发于慢性肾衰竭、严重的甲状腺或前(腺)垂体功能减退。

二、发病机制

再生障碍的主要病变包括造血功能障碍、止血机制异常和免疫功能降低。

1、造血功能障碍

(1)造血组织病变:①骨髓增生减少:本病全身红髓总量减少。当人们第一次出生时,全身的红髓腔都充满了红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髓呈向心性脂肪变化,到中年,红髓水平上肢为肱骨上的三分之一,下肢为股骨上的三分之一。本病的长管状骨大多完全变成脂肪髓,呈蜡黄色油冻状,严重情况下,扁平骨也变成脂肪髓。一些造血灶散落在脂肪髓中。

有人认为骨髓增生有正常或亢进的再生障碍,但在尸检材料中没有发现。"增生亢进行"再生障碍可能是由骨髓穿刺时提取增生灶细胞引起的。使用核素52Fe、99mTc及111In-C13骨髓扫描也证实了造血髓总量的减少。我们观察到小骨髓颗粒的切片表明,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细胞增多,间质水肿,毛细动脉减少,肥大细胞增多。最重要的发现是,电镜下的间质细胞也会萎缩。此外,光镜下还发现骨小梁减少,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减少。因此,不仅骨髓造血组织萎缩,骨髓间质和骨皮质也萎缩。这是一种造血组织及其周围骨骼萎缩的疾病。

②包括脾脏和淋巴结在内的淋巴组织萎缩。

(2)无效红细胞生成和无效血红素合成:虽然慢性再障骨髓有补偿性增生,但根据血浆铁转化率增加,血红细胞铁利用率降低,粪原排泄增加,红细胞生存时间正常或接近正常,骨髓红系增生亢进,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此外,医学院的血液研究发现,除了粪原排泄外,粪原排泄也增加了。粪原是血红素破坏的产物,粪是血红素合成的旁产物,表明血红素合成和破坏增加,由于红细胞总量减少,红细胞原啉增加,含铁颗粒增加,推测红细胞有无效血红素合成。

(3)铁代谢的研究:多数患者体内储铁增多,血浆铁含量明显增高,未饱和铁结合力显着降低,部分患者总铁结合力亦降低;骨髓中细胞外可染铁含量增多,骨髓中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和幼红细胞含铁粒数明显增高,且可有含铁粒的成熟红细胞(正常骨髓中无此发现);尸检材料显示脏器组织铁含量亦明显高于其他病种;用59Fe铁动力学研究发现,血浆放射性铁的清除时间(T1/2)延长,骨髓铁掺入量减少,肝脾铁掺入量增加,血液循环中成熟红细胞铁利用率降低,说明铁利用不良。此外,患者血清铜增多,红细胞内铜减少,表明骨髓铜利用障碍。

(4)其他:尸检肾上腺皮质萎缩,临床确定患者尿液17-酮和α-但酮醇基排泄量增加,ACTH这些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物负荷后不能相应增加,说明肾上腺皮质增加,但储备能力降低。血浆和血细胞cAMP 男性患者睾丸萎缩,血清睾酮减少,雌二醇增加,不利于造血。

二、止血机制异常

部分患者凝血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少数患者出现类肝素抗凝物质。C抗原含量及抗凝酶Ⅲ活性增加。血小板质量异常。

3.免疫功能降低

患者粒细胞减少,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阳性指数增加,可能与细胞衰老有关。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T、B细胞均减少,T8增加,T4/T8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较正常减少甚至倒置IgA降低。淋巴因子也发生了变化。IL2,IL2受体,γ-由于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增加(这些都抑制骨髓造血),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Tac抗原阳性淋巴细胞增多。还有自然杀伤细胞(NK这些变化的原因表明,细胞减少。红细胞的免疫功能(C3B受体花环产量降低,免疫复合花环产量正常)降低。

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以下两种症状。

1、急性型再障

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迅速,进展迅速,常以出血、感染、发热为主,初期贫血往往不明显。然而,随着病程的发展,几乎所有人都有出血倾向。60%以上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广泛严重,不易控制,几乎所有发烧、感染、口咽、肛门坏死溃疡,导致败血,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因果,使病情恶化,一年内死亡。

2、慢性型再障

疾病缓慢,以贫血为主,主要表现为主;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易于控制。如果治疗得当,

坚持不懈,很多患者可以长期缓解甚至康复,但也有一些患者延迟多年,甚至病程长达10年。少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做哪些检查,现简述如下。

1、急性型

(1)血象:

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正色正细胞贫血,最低血红蛋白10g/L,最高可为50g/L,多数在30g/L虽然血红蛋白在大量输血后有所改善,但有些患者维持时间短,很快就降到了低水平。

②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周围血液中年轻成熟红细胞的值,能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观察再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网织红细胞至少为0,最多为01.4%大多数病例在左右1%以下。

③白细胞及分类:白细胞至少计数0.7×109/L或更低,最多为(2~3)×109/L,大部分在(1~2)×109/L;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白细胞多为小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多为60%以上,最多可达90%以上。

④血小板:至少是2×109/L左右,在左右10×109/L 以内。

(2)骨髓象:红髓病变广泛,多部位骨髓象显示以下变化:

①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粒、红细胞系多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左右);或增生活跃,但主要是淋巴细胞。

②成熟粒细胞是粒细胞系中最常见的。

③晚幼红细胞是核红细胞中最常见的,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变化。

④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⑤巨核细胞在骨髓中找不到。

2、慢性型

(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正色正细胞贫血或大细胞贫血,最低血蛋白可达20%~30%,最高可达100g/L,多在30~40g/L。

(2)网织红细胞:一般0.8%~2.3%,最多可达3%~5%,多数>1%。

(3)白细胞及分类:至少可以计数白细胞1×109以下,最多可达4×109/L,大部分在(2~3)×109/L;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加,最高可达60%~70%以上。

(4)血小板:至少可以5×109/L以下,最多可达4×109/L 大10~20)×109/L。

(5)骨髓象:骨髓为灶性造血,部分骨髓增生不良(肉眼观察时有大量油滴,涂片后玻片上有大量油滴,不易干燥)。有些骨髓增生良好(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增生不良部位如急性骨髓,但一般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和网状细胞不如急性细胞增多,增生良好部位,粒细胞系正常或低于正常,红细胞系增多,以晚幼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轻度不均匀,多嗜性红细胞少,淋巴细胞轻度增多,巨核细胞减少,可与其他增生性贫血(各种增生性贫血的巨核细胞数量多于再生障碍)进行鉴别。

3、其他检查

(1)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检测是否有抑制性淋巴细胞或血清中的抑制因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血清溶菌酶活性降低,抗碱血红蛋白增加,染色体检查除外Fanconi 除贫血染色体畸变外,再生障碍通常是正常的。如果有核型异常,常提示白血病早期。

(2)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由于骨髓涂层容易受到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有时1~2涂层检查难以正确反映造血,骨髓活组织检查估计增生优于涂层,可提高诊断正确性、硫化钼锝或氯化镓骨髓γ摄影可以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然后在正常骨髓部位放射性摄入低甚至消失,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自1958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再生障碍的治疗。一般来说,当患者出血发热为突出症状时,中医认为是肾阴虚,治疗是为了滋养肾阴。常用药物有生地、元参、黄芩、知母、黄柏、炒山楂、生龙骨、生牡蛎、侧柏叶、槐花、牛膝、甘草等。当患者的发热和出血得到控制,贫血是主要症状时,中医认为是肾阳虚,治疗主要是补肾阳。常用药物有首乌、生地、熟地、当归、肉苁蓉、阿胶、桂肉、党参、黄芪、枸杞、甘草等。肾阴阳两虚的过程中往往有肾阴阳两虚的阶段,阴阳两虚的治疗。当患者大便疏松时,可诊断为脾肾两虚,如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元肉、山药、酸枣仁、远志、木香、诃子肉、芡实、白茅根、生金炒三仙、炒山楂、生龙骨等。10g、15g

或30g。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中药治疗,多用补肾中药,再根

据出血发热而加减。

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肺水肿和各种严重感染,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寿命。因此,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

再生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大约一半的病例与已知的药物、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病毒感染有关,应尽量防止这些病例的发生。

1、一级预防:在老年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前,应尽可能消除

或减少其致病因素,以防止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具体如下。

(1)随着我国医疗保健和原子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

事放射性工作,已经证实慢性外部照射会导致再生障碍。因此,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加强保护措施,避免慢性外部照射的发生,并可能预防由此产生的再生障碍。

(2)相当多的再生障碍原因是药物来源。国内外的调查表明,

氯(和)霉素是导致药物来源性再生障碍的最危险因素,其次是苯物质和保护太松。自1975年以来,由于日本对氯霉素的限制,男性再生障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为防止药源性再障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尤其是氯(合)霉素,尽量不要用其他药物代替。

②对损伤骨髓造血的药物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液学观察,必要时

进行骨髓检查。一旦发现白细胞有下降趋势,骨髓幼红细胞中的气泡应及时停止。

③在医生的指导下宣传用药对患者的重要性。

④建议一些药物,如氯(合)霉素,不能在门市部随意销售。

(3)接触农药1605和1059也会导致再生障碍。这些农药在保护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再生障碍,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宣传教育保护卫生知识,防止农药中毒,降低再生障碍的发病率。

(4)有长期饮用过量糖精水再生障碍的报道,应指出不要随意大量食用糖精。

(5)预防感染:部分传染病可继发性再障碍,如病毒感染传染性肝炎并发性再障碍,常称为肝炎相关性再障碍,国外50年代报道,60年代后,非甲乙肝炎可并发性再障碍,年轻男性常见,多发生在肝炎恢复期,预后不良。肝炎相关性再障碍的大多数原因认为,由于肝炎病毒侵犯骨髓,骨髓微环境损害,阻碍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导致再障碍。鉴于感染可继发性再障碍,加强体育锻炼、正常生活、舒适精神、工作和休息工作,适当的营养可以增强体质,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一旦感染及时有效治疗,尽快控制疾病对预防再障碍至关重要。

2、二级预防:筛查老年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性贫血的高危人群,以发现无症状的临床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定期检测血常规,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用药物治疗已生病人群,防止复发和加重。

3、三级预防:积极系统地治疗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4、危险因素:

(1)化学因素:苯、氯(合)霉素、各种抗癌药物、磺胺药物等引起再障碍的药物和化学物质。

(2)物理因素:X线、镭、放射性核素等。

(3)生物因素:病毒性肝炎、各种严重感染、烧伤等。

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再生障碍中,一些致病因素与剂量有关,即接受足够的剂量,一般人群可能发生再生障碍;一些致病因素与剂量无关,但与个人敏感性有关,虽然剂量不大,但个人发病。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吃什么食物对身体有益:

1.金针菜富含铁和维生素A、B1、C秋水仙碱等蛋白质、脂肪和营养素。

2.龙眼肉又称龙眼肉,富含铁和维生素A、B葡萄糖、蔗糖等,产后妇女吃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等也是很好的补血食品。

3.萝卜干含有维生素B极其丰富,铁含量高。

黑豆又称黑豆,可生血、黑发,产后也可用黑豆煮汤。

5.发菜是黑色的,含有铁,所以可以补血。女性产后也可以用发菜做汤,作为补血。

6.胡萝卜是含有维生素的胡萝卜B、C,胡萝卜素含有特殊的营养物质,对补血非常有益,所以胡萝卜汤是一种很好的补血汤饮料。

菠菜富含铁和胡萝卜素,因此菠菜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

8.葡萄干、李子干、杏子干、桃子干是水果中含铁量最高的食物。

9.富含铁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肝脏、肾脏、心脏、胃肠道和海带、

紫菜、大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子、枣子、橙子等。龙眼肉、枣子和花生内衣经常被用作民间补血食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只有二价铁离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在酸性环境下,三价铁容易转化为易溶于水的二价铁。如果老年人缺乏胃酸,铁的吸收就会受到阻碍。因此,为了促进铁的吸收,我们还应该吃一些酸性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酸菜等。

维生素C它还能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你可以多吃维生素C食物丰富,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11、B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是红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动物肝瘦肉含量较高,绿叶蔬菜也含有叶酸,可食用较多。

12.蛋白质是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贫血患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鱼、蛋、大豆和豆制品。

贫血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因此,应特别注意饮食的颜色、香味和味道,以促进患者的食欲。事实上,美味的菜肴也能促进胃酸分泌。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生障碍)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和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损伤或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红髓向心萎缩,被脂肪髓取代,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无恶性细胞和网状纤维增生。 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如下。 一、病因 继发性再障因素有关: 1、药物: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药物再生障碍有两种类型: ①与剂量有关,是药物的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会导致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易分裂的成熟多能干细胞。因此,当全血细胞减少时,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干细胞,停药后障碍可恢复;白消安和亚硝脲不仅作用于进入增殖周期的干细胞,而且作用于非增殖周期的干细胞,往往导致长期骨髓抑制难以恢复。此外,无机砷、雌激素、苯妥英钠、命噻嗪、硫尿嘧啶和氯霉素也会导致与剂量相关的骨髓抑制。②与剂量关系不大,只有个别患者出现造血障碍,多种药物过敏反应,往往导致持续性再生障碍。这些药物种类繁多,如氯(合)霉素、有机砷、米帕林、三甲双酮、保泰松、金制剂、氨基比林、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磺胺、甲醚霉素、卡比马唑(甲亢平)、甲醚咪唑(他巴唑)、氯磺丙脲等。最常见的药物再生障碍是由氯霉素引起

的。根据国内调查,服用氯霉素的人在半年内患再生障碍的风险是对照组的33倍,并且有剂量-反应关系。氯霉素可发生上述两种类型的药物再生障碍。氯(合)霉素的化学结构含有硝基苯环,其骨髓毒性和亚硝基-氯霉素与抑制骨髓细胞内粒体有关DNA导致聚合酶DNA及蛋白质合成减少,也可抑制血红素的合成,幼红细胞质内可出现空泡及铁粒幼细胞增多。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一旦药物停用,血象即恢复。氯霉素也可引起和剂量关系不大的过敏反应,引起骨髓抑制多发生于服用氯霉素后数周或数月,也可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这类作用往往不可逆。体外研究发现氯霉素和甲砜霉素可抑制CFU-E和CFU-C它的生长很可能是由干细胞的毒性引起的。 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化物与再生障碍的关系已得到许多实验研究所的肯定。苯进入人体,容易固定在脂肪丰富的组织中。慢性苯中毒时,苯主要固定在骨髓中。苯的骨髓毒性作用与其代谢物(苯二酚和邻苯二酚)有关。酚是原浆毒,可直接抑制细胞核分裂。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兴起。由于不注重劳动保护,苯中毒再生障碍的发病率增加。苯中毒再生障碍可以是慢性或急性和严重的,大多数是后者。 3、电离辐射X线、γ线或中子: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可以通过或进入细胞直接损伤。长期超允许辐射(如辐射源事故)会导致再生障碍。 4、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与再障的关系已得到肯定,称为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0%,占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原因不明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损伤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症。临床主要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病机有三方面:造血干细胞的异常,造血微环境的损伤和免疫调节异常。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骨髓造血细胞减少,由脂肪组织代替,脂肪组织中有散在的增生灶,其中有浆细胞、网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造血细胞。临床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两型,患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属于中医的“血虚”、“虚劳”、“血证”等范畴,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与运化,和心、肝肺、脾、肾诸脏皆有关系,其中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髓生血,肾虚则精亏血少,是再障的主要发病机理,故治疗主要从肾入手。同时久病多瘀,故在治疗上慢性再障多以补肾填精为要点,兼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急性再障急性期多以急劳髓枯温热型做为辨证要点,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病情稳定后,治疗同慢性再障。总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近年来众多医家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多方面对再障的治疗进行了探讨,现将其临床进展介绍如下。 一、西医西药 1.李光耀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 环抱霉素A(CSA)是一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近年来李氏用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简称重型再障),取得较好疗效。李氏等把15例随机分为2组,CSA 组7例,对照组8例。CsA组:CsA 4~10 mg/(kg·d),口服×3个月,减少量后维持治疗1~3个月。个别病例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升白能(GM-CSF)、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基本方案是SSL方案,即康力龙6 mg/d,分3次口服,左旋咪75mg/d,分3次口服,每周第1,2,3d用,一叶秋碱16mg/d,1次/d,肌肉注射。SSL方案至少持续治疗3个月。用于全部病例。疗效CSA组7例,基本治愈2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1.4%。照组8例,明显进步1例,无效4例,死亡3例。 结果显示,CSA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个别病例在应用CSA的同时加用EPO和CM-CSF以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与CSA起协同作用,能更快地使外周血回升,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结果。(李光耀,环抱霉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12(4):174)

我们须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1]

我们须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疾病, 其特点是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骨髓无法正常产生足 够数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本文将详细解答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病因。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重要病因。研究表明,某些人 携带特定的遗传突变会增加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风险。其中最常见 的遗传突变是垂体促性腺激素受体(PIT1)基因的突变,这可能导致 骨髓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 此外,Fanconi贫血等一些遗传性疾病也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有关。这些疾病通常伴有其他先天性异常,如小头畸形、智力发育迟 缓等,因此往往与遗传咨询相关。 2. 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免 疫系统异常活跃会导致机体攻击自身的造血细胞,从而破坏正常的造 血功能。这种病因称为自身免疫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这种情况下, 免疫细胞会错误地将正常的造血细胞识别为外来的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一些研究也发现,感染、药物和化学物质的暴露也可能导致免疫 系统异常活跃,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如病毒 (例如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细菌(如结核杆菌)、寄生虫和 真菌等都可能与该疾病发生相关。 3. 化学物质和药物暴露 一些化学物质和药物的长期或大量暴露也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 生相关。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干扰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影响 正常造血功能。 常见的致病药物包括: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化疗药物阿霉素、磺胺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此外,接触某 些有机溶剂和重金属(如苯、苯胺、铅、汞等)也可能增加再生障碍 性贫血的风险。 4. 放射线暴露 高剂量的放射线暴露也被认为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重要诱因。放射线可以损害骨髓干细胞,导致造血功能受损。例如,核事故、放 射治疗和职业暴露等都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5.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病因外,还有些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的因素值得注意。例如,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发生可能 与孕妇免疫系统的变化以及某些免疫调节因子的异常有关。

贫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贫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于是很多老年的身体的造血系统就会出现退化,所以容易出现贫血这种疾病。那么,老年所患有的贫血都有哪些类型呢?这些类型的贫血疾病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呢?面对这些问题,来看一下专家的介绍吧! 1.缺铁性贫血:约占老年人最常见的33~66%,女性比男性多。 患者血清铁含量大多降低,但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和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并不低。因此,缺铁不能简单地解释,只有1/3和2/3的病例真正需要铁治疗,并伴有其他病变。在病因方面,首先要注意是否有明显或隐藏的慢性失血,消除消化道溃疡和肿瘤,女性要注意是否是妇科肿瘤引起的。此外,痔疮也是失血的常见原因。发现原发病后,应积极治疗。随着原发病的治疗,贫血也会得到改善,铁也可以同时治疗。 2.维生素是由维生素引起的B12或由叶酸缺乏引起。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吸收功能减弱,老年人血清中叶酸和维生素B12因此,当老年人贫血时,应适当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以上两种贫血均属于造血原料缺乏或补充不足引起的营养性贫血。老年人应注意适当食用含铁、叶酸和维生素,如肝脏、瘦肉、鸡蛋和绿色蔬菜B12食物丰富。 3.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骨髓易出现轻度相对再生不良,约10~20%再生障碍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老年人再生障碍必须注意识别骨髓纤维化和恶性肿瘤引起的贫血。雄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可在医生的指

导下服用。如果治疗得当,患者可以存活多年,但大多数预后较差。 总之,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不断衰老,如果患有贫血,会对老年人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如果老年人出现缺铁性贫血,家庭必须首先从饮食中调节老年人的身体,并在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这是处理贫血疾病的正确方法。 根据贫血的原因,分为三类: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和失血性贫血。 (1)红细胞产生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异常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2.贫血是由造血微环境异常引起的: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损伤引起的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都会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而影响血细胞的异常。 (2)贫血是由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引起的: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长因子均具有正负调节造血作用。肾功能不全、肝病、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EPO慢性病性贫血可导致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使用障碍引起的贫血: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和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任何造血原料不足或使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产生减少。

第八讲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第八讲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系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低增生为特征的免疫介导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AA居大多数,先天性AA甚罕见。按临床表现分型,又可分为重型再障(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造血细胞凋亡和造血功能衰竭在原发性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 1 AA 的诊断 1.1 AA的临床表现 (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重。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初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和主要表现。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大多数病人有发热,系感染所致,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几乎具有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病情日益恶化。

(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以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感染相对易控制;出血倾向较轻,多限于皮肤粘膜。 1.2 AA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比例<l%,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至少符合以下三项中两项:Hb <100g/L;Plt<50×109/L;中性粒细胞(ANC)<1.5×109/L。 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两处髂骨,必要时做胸骨。提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小粒空虚,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红系、粒系细胞均明显 减少。 骨髓活检:至少取2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 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情 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全切片增 生减低,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和(或)非造血细胞 增多,网硬蛋白不增加,无异常细胞。 除外检查:必须除外先天性和其他获得性、继发性BMF。 1.3 AA的诊断标准 (一)重型AA诊断标准(Camitta 标准)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情说明指导书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及所致的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等。非重型再障(NSAA)治疗及时得当,多数可缓解甚至治愈,但重型再障(SAA)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偏高。 英文名称:aplastic anemia,A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最新研究表示可能有一定遗传性。 发病部位:骨髓。 常见症状:贫血、出血、感染。 主要病因:多数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发病机制检查、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血清铁蛋白检测、叶酸检测、维生素B12检测、免疫相关检测、细胞遗传学检查。 重要提醒: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症状请及时就医,否则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1、根据病人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分类可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有学者进一步将非重型分为中间型和轻型,还有学者从重型中分出极重型(VSAA)。 2、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先天性(遗传性)和后天性(获得性)。获得性AA又可根据是否有明确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特点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病因总述:再障可由遗传因素引起,为先天性再障。但绝大多数患者是获得性的,可能由化学药物因素、电离辐射因素、病毒因素、免疫异常因素等引起。超过半数的再障患者无明显病因可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指导

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专题 一、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病原因 再障的病因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再障占2.5%,多在10岁内发病。后天获得性再障,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占70.3%;能查明原因者称为继发性再障,占16.9%。致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药物因素:常见引发此病的药物有氯霉素,解热镇痛剂及含此类药物的制剂,磺胺类药,四环素,抗癌药(包括抗白血病药),苯,三硝基甲苯,保泰松,异烟耕,驱虫药,杀虫药,农药,无机砷,甲基硫脲嘧啶等。 2、电离辐射:如X线、γ线或中子,均能影响更新的细胞组织,破坏DNA和蛋白质。不同种属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不同。骨髓细胞的敏感强弱依次为: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辐射对淋巴细胞有溶解作用,浆细胞、网状细胞及原始纤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较耐照射。 3、生物因素:患病毒性肝炎后继发再障,多在肝炎后两个月内

发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此外,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感染,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及再障。 4、其他:妊娠可并发再障,机理不详;体质因素,如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约25%的PNH患者在病情的某一阶段发生再障,反之,再障病人也可在病程中发生PNH。若两病并存,又称为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症(AA-PNH Syndrome)。 中医认为主要由于先天不足、六淫、七情、饮食不节、劳倦、房劳等因素,伤及气血脏腑,特别是影响心肝脾肾,因而出现血虚、虚劳诸证。气血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贫血患者由于气血两虚,精气内夺,容易招致感染。气血不能摄血,阴虚内热,以及外感发热,热伤血络,或迫血妄行,皆可引起出血。这就是再障血虚、出血、发热三大主证的发生机理。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健康指导 1.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警惕家用染发剂、杀虫剂毒性对人体的损害,避免应用某些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等。接触损害造血系统毒物或放射性物质的工作者,应加强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血象检查。 2.保持病室清洁,每天空气消毒,白细胞下降者应行保护性隔离以减少感染。 3.注意口腔清洁及肛周卫生。坚持饭后、睡前漱口,防止口咽

2024年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这种疾病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由于外部因素如药物、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本文将详细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一、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但遗传因素在再生障 碍性贫血的发病中所占比例较小。 2.免疫因素: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对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异常 反应,导致造血功能减退。 3.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能导 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4.药物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如苯、有 机磷农药等,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5.放射线:长期暴露于高剂量的放射线环境中,如核辐射事故、放疗等,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6.其他因素: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具体如下: 1.贫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贫血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等表现。 2.出血: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鼻腔等部位出血。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过多。 3.感染:白细胞减少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尿路感染等症状。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症状。 三、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具体如下: 1.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暴露史,以及家族遗传史。 2.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是否有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血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可了解骨髓造血功能情况。 四、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治疗目标为改善造血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支持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止血等。输血可纠正贫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抗感染和止血治疗可预防感染和出血。 2.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因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 3.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如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红细胞素等,可促进造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80852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定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其发病率在我国每年为0.74 / 10万,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获得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又分为原发性、继发性。 原发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占绝大多数(本专家共识主要讨论它),发病机制为T 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损伤骨髓;其中一些患者(你可能是这一类),可合并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相似。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一)实验室检测 1.必需检测项目: (1)血常规检查 (2)多部位骨髓穿刺 (3)骨髓活检。 (4)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检查。 ⑸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 (6)免疫相关指标检测。 (7)其他:心电图、超声、胸部X线、CT等。 2.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多检查一些项目 (二)一般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1.血常规检查 一般全血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至少符合以下三项中两项: 血红蛋白< 100 g /心正常细胞型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 血小板计数<50 X 109 / 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5 X 109 / L。 2.骨髓穿刺: ——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故要在人的不同水平面的骨髓进行穿刺); ——有小粒细胞空虚,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 比例增高(细胞免疫增强);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巨核细胞是产生血小板的); ——红系、粒系细胞均明显减少。 3.骨髓显微镜活检: ——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 ——小粒细胞空虚;脂肪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其淋巴细胞)增多,占50% 以上; ——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减少(可引发血小板减少)和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减少; ——一般无脾肿大。 ——一般的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4.除外检查。 一些病人在检查时,已发现原发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高龄、细胞免疫异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浅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真正病因及治疗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浅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真正病因及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组织(红骨髓)显著减少,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本病以青壮年居多,按其临床表现,多属祖国医学“虚劳”、“虚损”和“血证”范畴。 现代医学的认识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包括:①原发性: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极大部分,病因至今尚未彻底清楚。②继发性:可归纳为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 d.其他因素。在病理变化上,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与骨髓干细胞受损,以及骨髓微循环的改变有关,并把造血干细胞与微循环的关系喻为“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正常的干细胞能在再障病人的骨髓中繁殖,说明再障的发病原因并非单由于骨髓微循环不良或长期营养缺乏或造血机能调解的障碍,可能与宿主干细胞的消失也有关系,也就是说骨髓移植可以使“土地”(窦状隙)和“种子”(造血干细胞)再生。 鉴于以上理论,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是由于某种已知或尚未查明的因素,使骨髓受损,产生一系列的机能形态变化,进而产生造血功能障碍,出血和感染,其中造血功能障碍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引起出血和感染的重要环节。 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造血理论有独特的认识,将血的化生主要归属于中焦和下焦。“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下焦与造血的关系主要是指肾的作用,肾主骨,生髓,藏精,“血为精所化”,“肾虚则精亏血少”,现代医学则认为骨髓是造血组织,联系上述中医理论,可将祖国医学对造血生理的认识归纳为: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产生精微物质,运输到骨髓,再经过骨髓的造血作用生成血液。因此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功能的障碍,及中医肾主骨生髓的认识出发,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补肾为主的治疗,既符合中医传统理论也有现代科学根据。1960年以前,国内中医治疗再障多采补养气血的方法,但临床效果不显,以后采用补肾为主的治疗方法后,疗效就得到了提高,可见气血虚是现象,而本质则是肾虚不能生髓,以致影响造血。关于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直正病因,我们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不外乎内、外两种因素,暂称之为“内环境”、“外环境”。 “内环境”:①先天发育不良,“人始生,先成精”由于父母的双重影响,使婴儿在母腹中就发育不良,影响了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生后由于先天性肾气不足,肾主骨,生髓,藏精,使骨髓中造血组织(红骨髓)处于相对的匮乏和不足,直接影响了人体的造血功能。②少年纵欲,或醉酒入房,以及大病久病,损伤肾气,使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了肾的造血功能。③后天营养失调,以及偏嗜偏好,暴饮暴食,长期酗酒,醇浓厚味等,影响了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化源告

再障性贫血治疗方案

再障性贫血治疗方案 再障性贫血是一种与肾脏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贫血 症状。贫血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会造成许多困扰,因此,制定一个有 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针对再障性 贫血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及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1. 药物治疗 针对再障性贫血,药物治疗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常 用的药物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刺激骨髓 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从而缓解贫血症状。铁剂则能补充体内铁元素的 不足,促进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 营养补充 除了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也对再障性贫血的治疗起到 辅助作用。患者应该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红肉、绿叶蔬菜、豆类、全麦食品等,以提高体内红细胞的生成能力。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C来增强铁的吸收效果。在饮 食方面,合理搭配和均衡摄入营养素,对恢复患者的正常红细胞数量 具有重要意义。 3. 透析治疗 对于肾功能损害严重、导致再障性贫血的患者,透析治疗是一种常 见的治疗方式。透析可以通过机器代替肾脏的功能,清除体内的废物

和多余液体,从而稳定患者的体内环境,减轻贫血症状。透析治疗需 要患者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透析指征来 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4. 肾移植 对于再障性贫血的病因是肾脏本身结构异常或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 来说,肾移植是一个可行的治疗选择。肾移植可以使患者摆脱血液透 析和长期药物治疗的困扰,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生活状态。然而,肾移 植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因此,患者 和医护人员在治疗方案选择时应与多个专科进行协商。 综上所述,再障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可以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 透析治疗和肾移植等多种方法。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其他相关专科意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 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患有再障性 贫血,请及时咨询医生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尽早康复。

70多岁的老人贫血的原因

70多岁的老人贫血的原因 老年人贫血十分常见,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综合性的。那么70多岁的老人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70多岁的老人贫血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70多岁的老人贫血的原因 1、造血功能低下 (1)随着人体的老化,骨髓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造血红骨髓减少。 (2)老年人雄性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系干细胞的分化成熟。 (3)老年人红细胞内各种酶氧化活性与代谢功能降低,促成红细胞脆性增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2、造血物质摄取不足及吸收障碍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对营养物质(主要成分包括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的吸收较差;老年人肠胃运动功能减退,易导致便秘,若应用药物不当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由于膳食失调,或食物的量和质不合理,也将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免疫功能降低 老年人免疫功能普遍降低,可引起细胞性免疫异常,机体的正常组织被自身的免疫活性细胞和自身抗体所破坏,产生自身免疫性贫血;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肿瘤,因而产生继发性贫血。 4、蛋白质摄入不足 老年人往往限制饮食,摄入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不高,亦会引起贫血。 5、各种疾病影响 各种癌症中晚期、慢性肾脏疾病、风湿病或类风湿性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病、急性或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大肠癌等,均可引发贫血。

70多岁的老人贫血怎么办 1.如果得了缺铁性贫血,就应口服铁剂, 2.巨幼细胞性贫血要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饮食要均衡。 3.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与免疫相关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贫血,除了输血等对症治疗,还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病贫血的患者,可使用基因重组的红细胞生成素(rhEpo)o. 4.对于慢性病贫血,应积极寻找原发病,针对病因治疗。 老年性贫血的预防:要保证足够的营养 70多岁的老人贫血的食疗方法 1、“三红汤”治贫血 原料:红枣7枚,红豆50g,花生红衣适量。 制法:三味共同熬汤, 吃法:连汤共食之。 功效:补脾益气,改善血虚萎黄。 主治:适用于一般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血机能。 红枣味甘,性平,补脾益气,红枣中的多糖成分能促进造造血机能。 红豆性平,味甘酸,可利尿、消肿、健脾。红豆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铁质、维生素B12,有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女性经期失血多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等,常喝加红糖的热红豆汤,能补血且改善贫血症状。 花生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等功效。花生止血补血的双重功效主要是花生衣(花生仁外表的红衣)。花生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和改善血小板的质量,同时还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所以花生衣既治出血又对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效。90%的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食疗比药物治疗贫血更安全且有效。上述三种食物都有补脾生血之功,单用有效,三味合用,更能增强补血作用。 2、小米龙眼粥治贫血 原料:龙眼肉30克,小米50~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小米与龙眼肉同煮成粥。待粥熟,调入红糖。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病症。 病因①药物如抗癌药、氯霉素、保泰松;②化学毒物:苯;③放射线;④病毒感染等发病机制:①造血干细胞受损;②造血微环境异常;③免疫因素:CD8+T抑制细胞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所致,如头晕、乏力及心悸等。血小板显著减少时则有出血。若粒细胞明显减少时则可发生感染。肝脾一般不大。 1.重型再障起病急骤,出血、感染严重,常发生在内脏,内脏感染和败血症,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明显减低,骨髓增生极度减低。 2.慢性再障起病缓慢,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出血较轻,感染偶有发生,病程较长。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呈正细胞型。 重型再障具备下述三项中两项: ①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 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③血小板<20×109/L 2.骨髓象重型再障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细胞极度减少,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或缺如。 治疗 再障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支持疗法和恢复造血功能的治疗。

重型再障应尽早进行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免疫抑制治疗。 慢性再障则以雄激素(丙酸睾酮、司坦唑醇、达那唑、十一酸睾酮)为主综合性治疗。 【例题】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常见的病因是 A.营养因素 B.物理因素 C.病毒感染 D.细菌感染 E.药物及化学物质 【正确答案】E 【例题】(1~2题共用题干) 男性,32岁,头晕乏力两年半,皮肤散在出血点,血象Hb 60g/L,RBC 2.2×1012/L,WBC 2.0×109/L,PLT 32×109/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80%,中性2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肝脾无肿大,骨髓增生低下。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骨髓纤维化 B.慢性再障 C.急性再障 D.脾功能亢进 E.白血病 【正确答案】B 2.治疗上应首选哪一项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骨髓移植 C.输洗涤红细胞 D.脾切除 E.丙酸睾酮 【正确答案】E 两大贫血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