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导张丽婵(单位:增城市中新中学)(邮相:lichanzh@)一、课标解读:(一)知识性目标1、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2、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二)情感性目标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三)能力性目标(三)能力性目标1、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重点、难点的确定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三、学生情况分析在本节课中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而神经冲动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不仅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标点击】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重点】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的高级功能。
3、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结构】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单位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2 传出(运动) 2传入(感觉) 3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 ,产生并传导 。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1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体内或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的应答。
反射的类型及特点:2.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树突轴突轴突3.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在,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三、兴奋的传导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 信号( )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小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向的,由兴奋处传向 处;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 向的, 由上一个神经元的 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 向的。
神经元间的联系: 上一个神经元(1)的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2)的 或 发生“接触”。
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右图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右图 )1 2 3 轴突 A 未受刺激(静息)状态B 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C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 的 中枢 小脑:有维持 的中枢脑 下丘脑:有 调节中枢、 调节中枢等脑干:有许多维持 必要的中枢 (如: 中枢、 中枢等 脊髓:有调节 的 级中枢(如: 中枢等)按来源分为脑神经、脊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 、 、 等12.学习和记忆学习:神经系统不断接受 ,获得新的 、 和积累 的过程。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增城市郑中钧中学郭冬梅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神经系统可以实现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整合等功能,完成神经调节过程。
本节主要阐述神经兴奋的实质是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不断刺激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变化;神经元之间没有结构上的联系,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学生情况: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有:●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组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解释兴奋是怎样产生的,即兴奋的实质。
2.能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能够描述突触的结构。
4.能概述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能够解释递质引发的突触后膜产生的兴奋或抑制。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体验探究过程,提高研究科学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锻炼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神经兴奋产生的结构基础和传导过程,认同唯物辩证的科学观。
2.体会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的重要性,激发探索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教学重点1.兴奋的产生是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结果。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和化学递质对后膜的兴奋或抑制作用。
教学难点1.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及其离子基础。
2.化学递质对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的作用。
教学策略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微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不易弄懂。
本节的引入可从回顾旧知识开始,以实例引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并且结合问题推进式与启发探究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选择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对于《神经调节》这节课的内容,在教材处理环节有两点困难:1.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众多概念和教学重点的冲突;2.如何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体现理论性教材的课改精神,让学生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三学案东安一中生物组编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使用说明】1.要求,课前查阅教材和有关资料,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完成时间要求,生物课前。
【自主学习】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________血浆________ (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生物高中必修3第2章第1节教学设计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巫满荣(单位:增城市派潭中学邮箱:manrongwu@)一、课标解读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将这部分知识还原到科学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认识。
2.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神经调节”学案广州市第83中学童丽琴tongliqin@2008.9一. 学习目标: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兴奋的传导和传递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脑的高级功能二. 知识网络构建: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新的电位变化――局部电流……①神经元(神经细胞)包括:胞体,树突(短的突起),轴突(长的突起)②神经元轴突外表大都裹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膜,构成一条神经。
(电线和电缆的关系)④兴奋:动物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⑤神经冲动: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又叫___________。
神经冲动产生的本质:外界刺激或局部电流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由K+外流变成Na+内流,所以膜电位就从静息态的外正内负变成活跃态的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产生的本质:受刺激的部分和未受刺激的部分之间有电位差。
例如:兴奋部外负内正,未兴奋部外正内负。
因此:在细胞外,电流从流向,在细胞内,电流从流向。
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电流圈―――局部电流。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局部电流――受刺激,释放――神经递质与的结合――突触后膜――新产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①神经元之间靠突触相连,突触包括(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膜)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②突触小体:多次分枝,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呈或,叫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里有线粒体和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扩散靠线粒体提供能量。
③什么样的特殊情况下,神经递质可以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比较: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和。
第4课时血糖调节学习目标:1.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2.结合对糖尿病的病因分析,掌握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教材梳理]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及正常值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在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能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同时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代谢失调症及尿糖的检测1.血糖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生理范围内,人体正常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
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胰岛B细胞受损或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等。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就会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 mol/L~6.1 mol/L。
(×)(2)肾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主要器官。
(×)(3)激素是重要的血糖调节因素。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2课时内容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生命活动,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人脑的高级功能很复杂,教材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⑵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决方法]⑴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⑵先让学生弄清楚突触的结构,设置相关问题讲解。
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动态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六、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必修III《稳态与环境》复习(二)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广州市第83中学童丽琴 tongliqin@
【复习重点】
1.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夯实基础】
1.神经调节的基本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2.兴奋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部位向部位传递,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部位向部位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信号,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传递。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___________。
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兴奋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的内,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P19页)
4.下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去示意图,在图中写出各标号名称,在方框用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
5.据图完成以下题目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代表传出神经
B 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 M代表效应器
D S代表感受器(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①→③→②→M
6. 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中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7.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某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此人是区出现了问题.
【当堂反馈】
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C )
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传入神经
A.①⑤③④②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③⑤②
3.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
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4.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大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5.在神经元的结构中,下列关于突触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呈杯状或球状B.与轴突相接触
C.与树突相接触D.与细胞体相接触
6.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的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7.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填“正”“负”“零”)电位。
(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
(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B.a、b和c处
C.b、c、d和e处D.a、b、c、d和e处10.(1)负(2)内正外负(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