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关于创建AAA级学校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不是一所学校华丽的衣服,美丽的外表,而是她的内涵,是传统,是素质。
校园文化并不崇尚豪华,但也不是简单的卫生打扫,校园文化是内在的教育目标,是师生高尚的道德,杰出的才华,文明的举止,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二、校园文化与教学毫不矛盾。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反而将大大促进教学。
因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改变一个人的关键不是知识,而是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素质,陶冶情操,让人积极进取,怎么会不敬业?怎么会不刻苦学习?况且,校园文化可以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比如,每年一度的运动节既锻炼了体质,又促进了团结,还让学生有一个好身体去学习;古诗文背诵比赛,奥运口语比赛,月刊征稿,节目主持,寓教学于丰富多采的活动,在竞赛中促进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三、全面育人,全员育人,所有人都是教育者。
我们确定的办学方略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老师”。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教育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课堂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
育人是所有人的责任,校长,政教处,班主任要育人,任课教师,总务处,伙房工人也要育人。
育人不仅在课堂,更在宿舍,在食堂。
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提高教职员工素质。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加强节能环保教育,我们把校园内的灯更换为节能灯,把水分成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倡导拒绝使用方便袋,拒绝吸烟,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四、环境育人,校园是花园,处处在说话,处处是眼睛。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对美好的事物,人们会自然维护。
在校园设施、环境建设上,我们坚持朴素但是高品位,简单却体现文化内涵。
文化牌设置、名言的征集、摆放的位置,都精心安排,力求合适合理,打动心灵;苗木的栽植既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又突出育人的含义;花园名称既与实际相符,又与时俱进;上下课铃声换成世界名曲,饭空播放古典音乐。
【校园文化】感受校园文化,培养素养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一套共同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精神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感受校园文化,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素养,提升自身的能力与品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感受校园文化与培养素养。
1. 校园文化的特点与意义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内部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共同创造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 多元性不同学校或不同地区的校园文化可能存在差异,因为学校教育的目标、理念、特色等都会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
而且不同学生和教师的个性与背景也会为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提供土壤。
1.2 教育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校园文化教育,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1.3 长期性校园文化是一个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当校园文化出现了,它就会为学校的发展和传承提供动力。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校园文化能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学生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对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其次,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学校,学生与老师、同学们形成了密切的交往和合作关系。
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相处、分工合作,增强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载体,能够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感受校园文化,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锤炼自己的品德,提升自身的素养。
2. 感受校园文化的渠道与方法要深入感受校园文化,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和方法:2.1 参与校园活动学校会定期组织各种校园活动,如开展课外兴趣班、举办运动比赛、组织学生社团等。
学习“文化为学校立魂”感悟小店镇关帝小学李老明我非常赞同中国教育学会朱永新副会长“用文化为学校立魂”的观点。
学校是个文化浸润的地方,是塑造灵魂的殿堂。
学校育人,实质上就是用文化育人,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育人。
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
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传奇的聚合体,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物质载体之中。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质和特征,而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学校文化的力量。
当学生选择了某一所学校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当前,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形式主义。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文化不仅是将师生凝聚在一起的价值观、信仰、规范,而且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物质载体之中,比如校园文化、管理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教师文化、教研文化、建筑文化,等等。
有文化自觉的学校,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该秉承什么,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师生的生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学校里得到舒展、成长,让普通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如果学校教育缺失了文化,就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根底的“怪物”。
学校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内容在于使命、愿景、价值观。
使命是学校的责任,即学校为什么而存在;愿景是学校的蓝图,即学校未来的目标和样子;价值观则是学校对于好坏、善恶、美丑、成败、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评价标准,即哪些东西要坚守,哪些东西要摒弃,有些高压线绝对不能碰,教育应该有所取舍。
总的来说,使命、愿景、价值观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根本。
校训、校风,可以称为学校文化的精神之窗,是学校使命、愿景、价值观诗意化的表达。
校训是一种理想,校风是历史积淀下的现实状态。
好的校训、校风,不仅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还能反映出学校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打开一所学校历史文化之门的钥匙,是我们眺望一所学校精神家园的窗户。
浅谈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体系,它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体验到的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
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文化:学校是知识的殿堂,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2. 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
3. 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力源泉。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
4. 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和和谐能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
校园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校园文化是由学生和教职员工共同创造的,它充分体现了不同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2. 民主性:校园文化是学生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民主精神。
3. 持续性: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积累和传承的结果,它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
4. 开放性:校园文化是开放的,它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升学校形象和吸引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加入学校,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思维、品质与行为。
学校作为传承文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归结起来,校园文化应从物质基础、制度建设、行为方式和校园精神四方面着手推进,并发挥其作用。
1.优化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谐的人文景观,能够使人心旷神怡,同时有助于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和谐人际关系,提升文化生活品位,陶冶师生情操。
2.完善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等。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
规章制度是全方位,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二是细。
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三是严。
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3.规范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的“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它主要包括学校办学行为和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政风、教风、学风。
要通过培育规范严谨的行为文化,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班子以服务为上的政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
4.凝聚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更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关键。
它包括校园文化观念、历史传统、思想意识等内容。
5.构建校园精神文化,一是要坚持和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二是要明确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奋斗目标,以此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最终转化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是要进行必要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包装。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
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特征校园文化,是指校园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学校规范制度的总和,是一所学校创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一所学校不能没有文化,因为一所学校的跨越发展,它的内涵注定是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它的根基必定是学校文化。
国内外的许多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就是因为有着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美国哈佛的“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的“真理和光明”。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这些学校的文化理念是一种无形的引力,凝聚着人心,形成一股合力;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滋润着师生健康成长;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着师生和学校走向成功。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师生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更是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灵魂。
一、发展校园文化的意义与特征。
我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其实就是传承人类或民族的未来。
没有人类,便没有文化;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
任何学校,没有文化意义,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学校的发展在其本质上是文化的发展。
学校的最本质特征是文化特征。
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的巨大精神力量,是贯穿于学校中一种如同“魂”一样的力量要素,是学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我们认识学校,一定要认识学校的文化;研究学校,也一定经研究学校的文化。
因为先进的文化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学校精神灵魂;是学校群体成员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精神资源。
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
1.文化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财富。
文化是教育之“根”,文化是教育之“魂”,文化是教育之“格”,文化是教育之“力”,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2.文化始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校园文化的灵魂学习《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特征》的心得体会中英一班高梅认真听了赵克礼教授关于《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特征》的讲座,感触很深。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比如说,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百年来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而办学理念又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选择办学理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好的办学理念应该是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诠释;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应该在表述上简洁明快;是校园文化的总纲。
比如说,象牙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瑞泉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的终生发展与幸福”都是比较好的办学理念。
他们围绕教育的本质,兼顾教师和学生。
教育本质是在严厉的管教下获得知识,在慈爱的关照下健康成长。
这也可以说是对教师的要求。
但兼顾教师和学生是很多学校所做不到的。
很多学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来衡量一名老师,我觉得这或许是一种比较武断的做法。
所以社会上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毕业生,出现了老师学生一场,只是一定时间期限的合作形式,缺少了相互间感情的投入,也没有了夏商周时代对老师那么尊敬的社会氛围,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是努力提高而进展缓慢,学校教育也融入了商业化的色彩。
这或许是这个物欲横流时代的一种肿瘤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阶段性的,它是恒久的不能松懈的,不能介入任何商业色彩的。
教育的良好改善或许是弥补我们国家道德滑坡的最捷径的途径,也是根本性的途径。
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问题也是有些商业化的教育的直接产物,所以期待不光是学校、教师,整个社会也应该了解教育和教育的本质,共同关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本节课中也提到了“校训”,校训是学生素养的一种期望,进一步阐释教育理念。
好的校训是具有历史生命力的,它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
比如说三原南郊中学的校训是:成才报国,咸阳彩虹中学的是:开放大气。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第一篇: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指出,一流大学的本质在于其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及运行机制,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与创新是新时代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重要任务。
因此,我校在四校整合由专科向本科转型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思想融合、文化融合,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使全校师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广义上讲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精神文化。
大学文化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它既是传承的结果,也是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扬弃和积淀过程。
高楼大厦对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能“筑巢引凤”,能使大楼折射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建大楼、育大师、养大气”体现的正是这个道理。
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的理念,是大学文化系统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深层次提炼,达到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
它包括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科学精神和以人文科学为主题的人文精神,以及现代大学的国际化视野。
九江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多科性、综合性本科院校,既涵盖自然科学学科,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有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良好基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校的整合要实现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融合,必须以大开放、大包容的气度,在九江学院的旗帜下,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共同营造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勇于探索未知,创新知识。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提供多元化,突出主旋律,凝炼大学精神大学作为社会的“人才库”、知识的“创造源”、文化的“传播者”和成果的“孵化器”,给人们提供综合化和通识化教育(人文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这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确立的基石。
建设校园文化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着手,科学地做好学校“三大规化”,使气势的建筑、现代化的设施和优越的环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一草一木都透露着文化的气息,让广大师生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
Don't get angry and try to win, don't see through and make breakthroughs, don't be jealous and appreciate, don't procrastinate, be positive, don't be moved by actio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参观校园文化观后感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下面是整理的几篇关于参观校园文化的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参观校园文化有感一今天上午,我们全校师生前往盂县实验二小进行参观,整洁的校园环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从“忠义文化”中提炼办学思想学校从“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最充分发展”需要出发,倡导教师尽责、爱生、奉献,学生规范、诚信、仁爱,形成了“勤奋好学、和谐快乐”的校训,“教人求实、学会做人”的校风,“关爱学生、全面育人”的教风,“酷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学风,铸成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大厦。
2、将“忠义文化”元素抽象为育人内容文化长廊记录了学生“忠义文化”建设的成长足迹,文化墙上忠义小故事感人至深,楼道、走廊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渗透忠诚、正义,彰显忠义精神的诗词荡气回肠,笑脸墙、评价栏让学生享受着忠义文化的公平,一条条师生的心语闪烁着师生的心灵的火花,一阵阵忠、孝、义、勇、信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3、用“忠义文化”滋养学生成长的硕果学校借“忠义文化”之魂,用崇尚正义、弘扬正气、勇于担当、诚信立人打造活动文化,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了学校“一切活动都是课”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校本课程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忠义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熏陶。
新学校、新气象、新起点、新跨越!参观校园文化有感二今年3月18日,我有幸随着学校领导及各班主任老师参加了去塔山小学、兴庄小学、海头小学及柘汪小学的参观学习活动。
初一精选作文我眼中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髓,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眼中,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特色和鲜明个性的精神文化品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学校内部凝聚着的精神氛围,是学校赋予师生的一种精神赋予。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治校方式的集中体现。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之一。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也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介绍世界文明的成果,使校园文化既具有中华传统的深厚内涵,又包含着世界文明的精华,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使其具有世界公民的素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同富裕、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勤俭节约、奉献文化等作为校园文化精神内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育人的内在要求。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倡导,更需要全体师生士气齐心、积极参与。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家园,是学生进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倡导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等精神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和发展空间。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品牌,是学生的精神榜样。
学校应该树立和推崇爱校、爱师、爱生、爱学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无形财富,是学校的软实力。
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经费保障,更需要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提升。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是学校的文化符号。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能够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内涵,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我眼中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内在要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和软实力。
有感于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特征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
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比如校园的时代性活动等。
一、特征
第一,互动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
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
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渗透性。
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
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
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
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
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作用
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
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