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12月调研关于青年的作文导写和评分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作文课堂:吟唱青春升格作文导写(附:原创文题及升格点评)【原创题目】材料一:1925年,32岁的毛泽东,独立寒秋,遥望湘江,一首《沁园春·长沙》,把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诠释得淋漓尽致;材料二:1919年,27岁的郭沫若,在狂飙猛进的五四运动中,巨笔如椽,写下《站在地球边上放号》,化身“时代的巨人”,发出“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呼号;材料三:1923年,24岁的闻一多,借《红烛》吐露青春的困惑与希望,坚定对理想的坚毅追求。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三首诗,你对哪首诗感触最深,请围绕“青春”主题,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指导:一、作文题整体解读本题是一个多则材料作文,材料创设了一个读书会的真实情境,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材料突出了今人对“青春”理解的主旨和指向,及今人追寻“青春”的具体体现。
而近代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对于我们当代社会同样需要。
二、解读写作材料整个材料分为三层,共263字。
材料一至三是事例材料,列举近代青年优秀诗作的精神内涵。
材料所列举的人物都来自教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并且教材中也学能体现他们青春风貌的课文,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
三、解读引导语(1)情景:读书会(2)问题:“你对哪首诗感触最深?”(4)文体:读后感(5)主题:青春(5)“你的感受和思考”指对材料顺着条理进行剖析,从道理上了解,认识,进行说理分析四、解读要求(1)自拟标题:读后感的标题要通顺畅达、要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2)选好角度:选/好角度、选好/角度(选对角度、最佳角度)立意不分优劣【学生习作】拏云青春(题目不规范)谭凯鸣①时间如同白驹过隙,我已在高中语文的梨花树下,听过几场秋雨。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做有为青年作文导写及范文精批【原题呈现】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
近十年来,“空巢青年”成为了和“空巢老人”一样备受关注的群体。
某杂志撰文指出,有的空巢青年出于工作需要,主动享受独居的生活方式;有的空巢青年认为空巢期是执着奋斗和认识自我的理想阶段;也有的空巢青年则将“空巢”当作摆脱种种束缚的良机,过着封闭自我、逃避社会的孤独生活。
该杂志社就此话题开辟了“时代与青年”专栏,向读者征集文稿。
请结合材料内容,针对某一类“空巢青年”,给该杂志社投一篇稿件,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个段落构成:第一段,为话题的背景叙述。
第一段指出了“空巢青年”的定义——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
并且指出“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一样,是备受关注的群体。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至少有5800万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20-39岁青年超过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颇庞大的数字,同时也折射出一些社会现象。
第二段,是任务背景叙述。
某杂志开辟了“时代与青年”专栏,向读者征集文稿。
所以这篇作文的外在形式是一篇稿件。
这一段除了告知考生任务背景外,还给出针对“空巢青年”这一话题的不同看法,而且这些看法都是“空巢青年”们真实经历和体验的转述——有主动愿意享受这一状态的,有认为“空巢”意味着奋斗拼搏、挑战自我、实现理想的,也有认为“空巢”生活是一种封闭和逃避的。
总的来说,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体现了社会现象多元思考。
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角度立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挖掘更多深层的东西,只要不偏离作文话题便可。
第三段,是任务重申和写作要求。
其中“提出希望与建议”是考生要注意的,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泛泛而谈,要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
对这一群体,理解的维度有很多,大家不妨采取“依事设问”这一任务驱动作文比较经典的写法行文构思。
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12届高三年级2019广州市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
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
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
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
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
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
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
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广东2019年高考高分作文及点评(最新)高分作文1【点评】高考作文评分,看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看重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
文章从人的性情的角度,论述“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的观点,思路清晰,构思严密。
文章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而且相当多的文句很有意蕴,耐人品读。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家俊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
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
”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饰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
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
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
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蓦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
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
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
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
2019届高三广州市调研测试语文作文审题及范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
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一、关于题意理解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学科作文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考生须在阅读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以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三个世纪五个不同年代的时间段,在时间的纵轴中呈现身处该时段的中国青年在走向世界与回归中国的时代选择上所体现的人生截面——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
这批学子受到欧风美雨熏陶,回国后奋发有为,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
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的詹天佑即在此列。
他们中还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
他们中有声名显赫的革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无名英雄。
他们中的中共党员、优秀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近6000名留日学生在两个月内几乎全部回国,2000多名在欧美读书的留学生也返国参战,占留学欧美人员总数的一半。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及范文示例目录201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及范文6篇2019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目及范文3篇2019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目及范文4篇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上海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及范文6篇作文真题适用地区:山东、广东、山西、江西、河南、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安徽题目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教师评讲版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
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
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
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
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
试卷类型:A广州市2019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2019.01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共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赎.罪/渎.职犬吠./肺.腑和.面/曲高和.寡B.啜.泣/辍.笔对峙./稚.嫩揣度./度.德量力C.纤.细/阡.陌彤.云/憧.憬抹.布/转弯抹.角D.烙.印/落.枕蓓.蕾/胚.芽商贾./余勇可贾.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反映赛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电影,影片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众多的历史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拍好这部电影,导演专门聘请了赛德克人郭明正为历史顾问,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也不乏虚构。
....,影片最终在台湾大获成功。
电影的取材来源于历史,故事既有演绎专家认为,观众如果想要更充分地了解台湾原住民这一悲悯..的抗日史实,需要补充阅读其他文献资料。
A.淋漓尽致B.苦心经营C.演绎D.悲悯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泄漏贩卖的危险,网络信息安全确实令人堪忧。
【导语】整理了2019年高考材料作文预测及范文,大家可以看看优秀作文都是怎么写的,和自己的作文对比一下,看看思路和遣词造句上的不同都在哪里,在平常多加以练习,一定能在作文上有大的突破!2019高考材料作文预测及范文:一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
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
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作文题属于任务指令性作文,具体讲来就是:社会热点现象类任务指令性作文。
(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1、材料的前两段给出了内容与思维层面的任务指令——必须围绕“共享和独创”尤其是“独创”来思考。
(1)“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这是个人层面。
(2)“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
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这是国家层面。
2、材料的第三段给出了立意和思维层面的任务指令——必须将青年的个人独创与国家独创融合,由个人独创构建国家独创。
(1)“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到“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
广州2019高三12月调研作文导写和评分细则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
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
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
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学科作文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考生须在阅读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以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三个世纪五个不同年代的时间段,在时间的纵轴中呈现身处该时段的中国青年在走向世界与回归中国的时代选择上所体现的人生截面——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
这批学子受到欧风美雨熏陶,回国后奋发有为,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
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的詹天佑即在此列。
他们中还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
他们中有声名显赫的革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无名英雄。
他们中的中共党员、优秀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近6000名留日学生在两个月内几乎全部回国,2000多名在欧美读书的留学生也返国参战,占留学欧美人员总数的一半。
)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
他们创造了新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事业的诸多奇迹,华罗庚、邓稼先、钱学森等便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渐次拉开,国内多地涌现“出国潮”。
许多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在异国的大地上,书写或成就了别样人生。
步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数十载的成果逐步显现,发展迅猛更具活力的经济态势、兼容并蓄更具灵活性的激励政策,都为有志青年提供了更好的逐梦平台,于是又出现了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总体上说来,前三个年代的青年书写的都是留学归来扎根华夏奏响青春华章的人生故事,后两个年代则以出国潮和归国潮的现象对举来呈现时代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
但无论哪一个年代,青年人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年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很显然,材料中包含着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立意导向和表述横轴。
纵、横双轴交织,形成抚今追昔的思想空间、代代传递的家国情怀和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以期激活时代青年更具活力的人生思考和更有格局的人生选择。
(二)对于引导语与写作要求的理解
1.引导语“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
”既是对材料内容的总括,更是对立意和写作的方向作了明确的引领与限定。
考生必须以当代青年的独特视角来解读材料,审视青年与时代、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并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思考个体如何做好人生选择,走好人生道路,从而勾画人生蓝图、谱就青春乐章。
2.写作任务“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指令非常明确。
写作者的身份: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写作对象:同龄人;写作内容:读了上述材料之后的感触和思考;写作目的:分享感触与思考。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三、关于“明确文体”
考生可以选择多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评卷员应对考生所选择文体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评分。
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就是选择了一种写作文体后,其文体特征要突出。
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四、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与表达项的评分应在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
基础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
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考生作文出亮点。
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该依据评分标准给予高分。
五、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少50个字扣1分)
2.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
6.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7. 完全空白的,评0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套用。
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判定为抄袭要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