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护理配合
- 格式:pdf
- 大小:183.72 KB
- 文档页数:2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失血性休克是由于血液迅速流失于血管之外,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的休克,多见于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血液流失于体外或体腔内,也见于骨折等发生巨大血肿、血液流失于组织间隙。
快速失血量达全身总血容量的20%(800ml),组织灌注不良,血流动力学紊乱,即可发生休克。
十几年来,通过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我们体会到以下几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 急救时应快速、敏捷、熟练、准确无误迅速将病人安置抢救室内,给予恰当的处理、止血、吸氧,报告医生。
一般采用平卧位或将上身、下肢均适当各抬高10°—30°,有利于呼吸及下肢静脉回流并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容,宜用套管针开放两路静脉通道,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快速补充血容量,并保持呼吸通道通畅。
2 遇有不断出血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遇有不断出血者,除急速补充血容量外,应尽快止血。
四肢动脉出血时,按解剖部位上止血带,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
肝、脾破裂有难以控制的出血时,可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手术止血。
在休克状态下手术会增加危险,但不止血,休克不能纠正,因而要在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止血,不能因血压过低、犹豫不决,失去抢救的时机。
3 休克病人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3.1神志意识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的病人病情急、进展快、应设专人护理,在抗休克的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护病情。
休克早期机体代偿机能上好,脑缺氧轻,病人神清,伴兴奋、烦躁不安、焦虑,这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休克很容易纠正;当机体失代偿后脑缺氧加重,病人精神状态逐步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意识模糊、表情淡漠、感觉迟钝;休克发展到晚期,病人即昏迷,如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而合作,或从淡漠转为对答自如,都说明脑循环改善。
3.2血压与脉搏每隔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并作记录,情况稳定后可改每小时一次。
脾破裂的急救与护理摘要】脾破裂病人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抢救就会带来不勘设想的后果。
对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越早越好,成功率也就越高,因此密切配合医生,分秒必争,是抢救脾破裂的关键。
休克病人应立即建立二路静脉通路,等休克改善后,诊断明确,紧急手术,对手术后的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临床护理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就能使患者病情的各个细节得到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再加上病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就能使患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关键词】脾破裂休克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42-02脾破裂是常见的急诊之一,病人入院后往往病情急、危、重,出现失血性休克,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尽快了解病情,快速纠正休克,尽快手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1.抢救与护理1.1严密观察病情1.1.1病人入院后立即判断病情,立即行心电监护,迅速测量生命体征,在抢救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密切观察神志、面色、脉搏、呼吸、腹部体征变化,尽量减少搬动,如需搬动的护士应辅助。
1.1.2对休克代偿期的观察:由于病人微血管痉挛,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表情淡漠,口唇及四肢未梢轻度发绀,皮肤湿冷,有时有烦燥不安,但血压正常或有轻度上升,此期易被误诊,造成处理不当,使病人进入休克而增加抢救难度,故应加强观察。
1.1.3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应选择远离受伤部位近心端的静脉进行穿刺,对穿刺有困难者应选择颈静脉进行套管针穿刺,对严重休克、血管萎缩、穿刺困难者应及早进行静脉切开,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静脉切开常首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浅表而粗大、充盈较好易于穿刺的血管。
大隐静脉切开迅速补充血容量,保证在黄金时机挽回患者的生命。
在抢救中,我们一般一路静脉作为扩容,按医嘱给予晶体与胶体液交替使用,如平衡盐溶液、代血浆等,以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
脾破裂出血的护理措施引言脾破裂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状况,它可导致内脏出血和休克等严重后果。
护理人员在面对脾破裂出血时应采取迅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脾破裂出血的护理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指导护理人员在此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式。
1. 早期识别和评估对于可能存在脾破裂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疼痛: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突然的腹部疼痛,尤其是左上腹部。
•快速心率:由于大量失血,患者的心率可能会迅速增加。
•腹膜刺激征: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冷汗和苍白:由于休克,患者的肤色可能变得苍白,出现冷汗。
如果护理人员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脾破裂出血,应迅速将其送往急诊科或手术室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2. 保持患者的安静和平卧脾破裂出血可能会导致内脏出血和休克,因此在发现可能存在此情况的患者时,应立即保持其安静和平卧。
这样可以减少血液流向腹腔,减轻脾脏的负担,并帮助维持血压和心率。
3. 管理疼痛脾破裂出血引起的腹痛可能会非常剧烈,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快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
这可能包括以下方法:•给予静脉镇痛药物:如吗啡等合适的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将患者半坐位,以减轻腹部的压力。
•提供冷敷:可采用冷敷或冰袋局部冷敷,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
在给予镇痛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呼吸情况,以及监测血压和心率等指标。
4. 维持有效循环脾破裂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以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护理人员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能迅速输液、输血或给予药物。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输液和输血:根据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可能需要给予晶体液或全血等输液和输血,以维持血容量和有效循环。
•注意体位和升降床的角度:合适的体位和升降床的角度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
一、预案概述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腹部外伤,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预案内容包括脾破裂的早期识别、紧急处理、转运及后续治疗等环节。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公安、消防、交通等相关部门在处理脾破裂患者时的应急响应。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脾破裂应急救治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组成成员包括:急诊科、外科、内科、影像科、输血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
3. 应急救治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救治小组:负责现场患者的初步救治和转运。
(2)转运小组:负责患者的快速转运。
(3)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后续救治。
四、预案流程1. 早期识别(1)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脾破裂的可能性:剧烈腹痛、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失血性休克等。
(2)医务人员应立即对疑似脾破裂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
2. 紧急处理(1)现场救治小组:①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维持循环稳定。
③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④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止痛药物。
⑤做好术前准备,如备血、备皮等。
(2)转运小组:①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②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③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3. 转运及后续救治(1)转运途中:①保持患者平稳,避免剧烈晃动。
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③根据需要给予相应治疗。
(2)救治小组:①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
②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③进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④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五、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应急救治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急救药品、器械、设备等充足,提高救治效率。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4. 加强与周边医院的协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机制,提高区域救治能力。
【关键词】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抢救外伤性肝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是一种极常见的危急综合症。
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快,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该病往往需要紧急手术探查,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力,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而急救护理十分关键。
这类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在抢救上需要医护同步进行、配合默契,应争分夺秒,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工作来争取百分之一的生存希望。
我科自2008~2009年,共抢救肝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病例38例均获成功,其中肝脾破裂8例、肝破裂14例、脾破裂15例、肝脾破裂合并双股骨骨折1例,现就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1 抢救措施1.1 打开绿色通道,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立即开通急诊手术绿色通道。
洗手护士根据手术及病情判断,充分准备手术用物,做好一切手术抢救配合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实施手术。
巡回护士连同麻醉师一道到病房看望患者,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接入手术间,迅速了解患者病情,快速制定手术抢救方案,并对患者给予适当的解释安慰,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担忧和恐惧心理,使其以较佳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手术,有利于救治成功及日后康复。
1.2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紧急扩容大量失血一旦发生,应突出抓住早期、快速、足量三个关键环节,要在短时间内稳、准、快穿刺,并确保穿刺一次成功,快速输液输血,必要时加压输血,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通常采用16或18号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开通2~3条静脉通道,穿刺部位首选踝部大隐静脉、上肢贵要静脉,尽量使上下肢静脉同时开放。
对于病情危重和儿童或静脉萎陷者,要果断采取静脉切开,采取一切抢救措施,争分多秒,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以最快速度恢复有效血量,纠正休克。
1.3 完成体位摆放工作妥善固定患者并注意保暖;做好器械清点工作;协助麻醉师做好全麻插管工作,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并熟练掌握各类急救器材的性能和操作以及急救药品的作用和用法。
1.4 建立监测系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入室后,要严密观察休克的各项指征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作者:魏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外伤性脾破裂是普外科的常见急症,它的特点是发病率高,伤情重,变化大,如诊断不及时,可能应为失血造成休克现象威胁患者生命[1]。
2009年10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36例外伤性脾破裂发生大出血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正确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记录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在7—57之间岁,平均年龄45岁,青壮年占多数。
脾脏出现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车祸、从高空坠落、刺伤及挤压造成的伤害、撞击造成的伤害等。
患者入院时均有失血性休克。
1.2手术治疗剖腹探查全脾切除是处理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的原则。
36例患者在诊断明确之后均实行切除全脾手术。
手术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内出血,量少者为500毫升,量多者为2000毫升。
以上患者都在输血、输液的过程中进行手术抢救,成功者34例,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之后实行对症抗感染治疗。
一般住院10-14天,平均12天。
经过治疗的34例患者均预后完好,没有出现并发症,痊愈之后出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4.4%。
2例患者因受伤时间长出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2抢救及护理2.1抗休克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安置在抢救室,去枕平卧,头部抬高150,下肢抬高20—30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确保通畅吸氧,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道;选择穿刺部位是浅表大静脉,应立即使用留置针进行置管穿刺,静脉建立通道。
按照医嘱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再给一定比例的胶体液、全血和血浆,用来维持渗透压胶体。
2.2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变化随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以及面色,及时调整应水电解质紊乱造成的酸碱失衡,并且完成抢救过程中的观测记录。
快速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对每个患者按照规定备血,配合医生检查患者的各项指标,各项标本迅速送取等。
肝脾破裂重症急救肝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跌落、暴力伤害等情况下。
一旦发生肝脾破裂,患者可能会浮现大量出血、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因此,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一、快速评估伤情1.1 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呼吸难点、腹痛、出血等。
1.2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
1.3 问询患者的伤情:了解发生事故的经过,有无其他伤情。
二、控制出血2.1 压迫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对伤口进行直接压迫。
2.2 保持患者平卧:避免患者剧烈活动,减少出血量。
2.3 尽快送医院就诊:在控制出血的同时,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急救。
三、补液输血3.1 补充体液:根据患者失血情况,及时输注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溶液。
3.2 输血治疗:如患者失血过多,需输注红细胞悬液或者全血。
3.3 监测血压和心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输血速度。
四、手术治疗4.1 紧急手术:对于严重的肝脾破裂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止血。
4.2 手术修复: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肝脾修复手术。
4.3 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五、术后康复5.1 严格遵医嘱:患者术后需要注意歇息,避免剧烈运动。
5.2 饮食调理: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过于油腻或者刺激性食物。
5.3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肝脾功能,确保康复情况良好。
在面对肝脾破裂的急救过程中,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最终拯救生命。
希翼大家在面对此类急救情况时,能够镇静应对,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