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病例
- 格式:docx
- 大小:17.62 KB
- 文档页数:5
药流后引起的失血性休克病例及处理分析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一般资料】患者,女,28岁,【主诉】“药流后,突然阴道大出血”于8月26日急诊入院,LMP2006-6-25 日。
【病史】患者因停经45天,在私人诊所行药物流产,8月16日流血增多,在诊所检查见“绒毛”脱出宫颈,给予钳夹,当时流血较多,肌注催产素,流血减少,此后,阴道仍断续少量流血,无腹痛。
8月26日,突然阴道大流血,无腹痛,伴头晕、心悸。
又到原诊所给予清宫治疗,吸出陈旧性坏死样组织和积血块(取样送病理)。
出血量约600ml,静滴催产素30u后,出血量减少,给予补液抗休克,急转我院。
【生育史】患者,孕5产1, 6年前行剖宫产术,现一男孩健在。
【体格检查】T36. 4C, P92次/分,BP80∕50mmHg,心肺阴,肝脾肋下未及,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子宫颈光滑紫蓝色着色,宫口闭,宫口有少量暗红色液流出。
子宫体与宫颈无明显界限,如鹅卵石大,宫颈缩短,长约ICrn。
【辅助检查】尿HCG ( + ) , Hb60g∕L,余基本正常,B超检查:子宫大小9. 8x4. 8x5. 5cm,子宫体下段和宫颈可探及6. 0x5. 3x5. 9不均质低回声包块。
诊刮物病理回报为:变性坏死的蜕膜组织及绒毛。
【病例分析】1.有停经史。
2.孕5产1, 6年前行剖宫产术,现一男孩健在。
3.间歇性阴道大出血4.子宫颈光滑紫蓝色着色,宫口闭,宫口有少量暗红色液流出,子宫体与宫颈无明显界限,如鹅卵石大,宫颈缩短,长约1 cm o5.实验室检查:尿HCG ( + ) , Hb60g∕L,余基本正常,B 超检查:子宫大小9.8x4∙8x5∙5cπι,子宫体下段和宫颈可探及6. 0x5. 3x5. 9不均质低回声包块。
诊刮物病理回报为:变性坏死的蜕膜组织及绒毛。
【初步诊断】1宫颈妊娠6.失血性休克【鉴别诊断】1.主要和难免流产鉴别,现在我们的医学条件提高了, 早期处理前应做B超,这样安全又很好的鉴别。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2、是否需要治疗?参考答案: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
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参考答案: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参考答案: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综合护理教程》案例模版学生用教案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综合训练一、背景资料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消化性溃疡、宫外孕、肿瘤自发破裂等原因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发生休克。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之一,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
因此,临床上在护理失血性休克病人时,应迅速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正确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抢救措施,严密观察抢救过程中病情的变化,这些也是进行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教学时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失血性休克、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思路。
2、掌握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
3、熟悉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病例失血性休克病例姓名:刘梅性别:女年龄: 26岁主诉:左季肋部被汽车撞伤后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
病史摘要:下午6时左右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伤,伤后感左季肋部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后被汽车司机急送到医院。
体格检查:T 35℃、P 115次/分、R 24次/分、BP 80/55mmHg、CVP 1cmH2O、SPO2 92%。
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
腹胀、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左上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情景设计1、初步评估该病人存在什么疾病?有何依据?2、病人被送急诊室,做为接诊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3、10分钟后病人仍然腹痛,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CVP 4cmH2O、SPO2 94%,腹部体征同前,此时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4、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腹痛加重,生命体征好转: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CVP 4cmH2O、SPO294%,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
・临床病理(病例)讨论・第3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In ternet 网上病例讨论)朱志宏(整理)(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853) 作者简介:朱志宏(1968),男(汉族),北京市人,主治医师。
中图分类号:R 605.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603(2001)06038303朱志宏医生: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z h ihong z hu @sohu .co m )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被汽车撞伤20分钟后,于2001年3月5日上午11时10分急诊。
患者意识清楚,血压6167 4100kPa (1kPa =715mmH g ),脉搏116次 m in ,呼吸22次 m in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头颅无畸形,头部无血肿,无头皮裂伤,胸廓左侧畸形,挤压试验阳性,腹部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左肩及髋部疼痛,活动受限。
立即查血常规、血型,配血,予双通道静脉输入平衡盐、706代血浆,静滴止血药物等处理。
X 线片示左侧第3、4、5、8肋骨多处骨折,无明显血气胸;左侧肩胛骨、肱骨头粉碎性骨折,左侧髂骨翼、髋臼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右侧髂骨耻骨支及坐骨支骨折。
11时50分左右患者的呼唤反应明显变迟钝,再开一路静脉通道补液,10分钟后患者意识有所好转,但很快又转入浅昏迷。
继续给予补液并开始输血,此时患者血压波动在14100 6167kPa ~8100 4100kPa 。
14时,患者处于深昏迷,腹部明显膨隆,阴囊及阴茎水肿,呼吸明显减弱,给予气管插管。
床旁B 超检查多次均提示腹腔内无实质脏器破裂,无游离液体,左侧胸腔无积液。
行颅脑CT 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
23时05分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经抢救无效于23时35分死亡。
患者来院后共输入平衡盐6000m l ,706代血浆3000m l ,新鲜血浆1800m l ,新鲜红细胞悬液2600m l ,血小板400m l ,4%N aHCO 3375m l ,总计输入液体约14000m l ,尿量700m l 。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2、是否需要治疗?参考答案: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
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参考答案: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参考答案: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抢救失血性休克伴瞳孔散大成功1例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本患者休克后双侧瞳孔8小时内由2.0mm散大到5.0mm,经抢救得以存活,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王**、女、36岁,因“外伤后腹痛、头晕,心慌5小时”于2014年5月6日23时入院,血常规:HGB:71g/L,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贫血。
行“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术中失血2500ml,补液4000ml,补血浆400ml,自体输血1200ml,术后继续接受补液、止血、抑酸、抗感染等治疗。
化验提示:HCT:0.05,HGB:22g/L,TP:26.7g/L,ALB:17.7g/L,未行输血治疗。
4时30分出现休克症状;5时30分,心律:148次/分,呼吸:30次/分,BP:85/48mmHg,双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0mm,光反射迟钝,查体呈浅昏迷,加快输液速度,补液1000ml;6时30分,血压降至77/42mmHg,双瞳孔同前,呈深昏迷,开始输红悬5U,静滴多巴胺注射液40mg,多巴酚丁胺注射40mg,液脾窝引流900ml,9时30分再次全麻下剖腹探查,脾窝400ml不凝血,无明显出血灶,未做特殊手术操作。
再输入红悬1.5U,血浆1050ml,血小板10U;11时30分停用麻醉药物,12时术毕双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5.0mm,对光反射消失,自主呼吸持续存在,立即置冰枕于颈后,持续术中甘露醇250ml,追加250ml,红悬1.5U,13时30分双瞳孔约5.0mm,对光反射消失,13时55分查患者呈深昏迷,双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予纳洛酮0.1mg治疗后苏醒至浅昏迷,烦躁不安;经院内会诊,麻醉科排除麻醉药物原因引起瞳孔持续变化(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丙泊酚、苯磺酸顺阿曲库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考虑基本病变仍为脑水肿,追加白蛋白10g,行对症治疗。
术后化验提示HCT:0.25,HGB:81g/L,GLU:9.9mmol/L。
失血性休克(二)-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黄××,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
Bp:65/50mmHg,HR:125次/分,T:36.8℃。
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分析题:
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哪一阶段?
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4、请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的原则。
参考答案:
1.该患者应属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初期(缺血缺氧期)
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4.止血,补充血容量(需多少补多少、及时尽早、心肺功能允许),纠正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休克
早期可用舒张血管药物、后期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缩血管药物),防治细胞损伤、防治器官衰竭、支持营养等。
失血性休克(一)-病例分析
某女,29岁,因车祸头部及肢体多处创伤,并伴有大量出血(估计1200ml),经清创手术及输血(500ml)、输液(生理盐水1000ml)处理后血压一直不能恢复,处于半昏迷状态,采用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同时用2mg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最高浓度达8mg。
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2、你认为该患者处理措施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属失血性休克。
2、处理措施不合理。
原因:虽然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有助于提高血压,但是浓度过高会加重微循环的缺血缺氧,加重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案例三者男性赵某,73岁,3月26日9时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3月余收入院。
入院时病人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及巩模重度黄染,双下肢轻度浮肿,贫血貌,乏力,纳差,胃部不适,胸闷,咳嗽,咳白色黏痰,无头晕头痛,无发热,睡眠差,小便量可,持续黑便6天。
T 37.4℃,P 106次/分,R 32次/分,BP 102/58mmHg。
既往有输血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
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持续吸氧2L/min,完善相关检查,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前列地尔改善肝肾微循环,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B型Rh阳性新鲜血浆纠正凝血障碍,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瑞甘预防肝性脑病,硫辛酸抗氧化,托拉塞米、螺内酯片利尿。
3月26日14时20分患者突然心脏骤停,经积极抢救,复苏成功,患者神志转清。
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18.8%,血常规:WBC3.84×109/L,RBC1.15×1012/L,Hb42g/L,血小板计数18×109/L,血生化:ALT10.5u/L,AST38.2u/L,白蛋白28g/L,总胆红素162.5umol/L,直接胆红素65.2umol/L,间接胆红素97.3umol/L,尿素氮14.9mmol/L,肌酐161.7umol/L,总胆固醇1.7mmol/L。
给予B型Rh阳性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血浆纠正凝血障碍,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前列地尔改善肝肾微循环,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治疗。
诊断:1.黄疸原因待查2.失血性休克处理措施:1. 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出凝血时间、交叉配血、心电图、腹部CT等。
2. 行止血、补液、保肝、抗感染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改善微循环。
3. 吸氧、特护、心电监护、氧饱和度监测。
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 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有关。
2.组织灌注量不足: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有关。
《综合护理教程》案例模版学生用教案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综合训练一、背景资料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消化性溃疡、宫外孕、肿瘤自发破裂等原因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发生休克。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之一,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
因此,临床上在护理失血性休克病人时,应迅速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正确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抢救措施,严密观察抢救过程中病情的变化,这些也是进行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教学时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失血性休克、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思路。
2、掌握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
3、熟悉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病例失血性休克病例姓名:刘梅性别:女年龄: 26岁主诉:左季肋部被汽车撞伤后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
病史摘要:下午6时左右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伤,伤后感左季肋部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后被汽车司机急送到医院。
体格检查:T 35℃、P 115次/分、R 24次/分、BP 80/55mmHg、CVP 1cmH2O、SPO292%。
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
腹胀、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左上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情景设计1、初步评估该病人存在什么疾病?有何依据?2、病人被送急诊室,做为接诊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3、10分钟后病人仍然腹痛,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90/60mmHg、CVP 4cmH2O、SPO294%,腹部体征同前,此时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4、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腹痛加重,生命体征好转: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CVP 4cmH2O、SPO294%,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
病人拟转手术治疗,术前半小时准备工作有哪些四、教学设计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综合训练的教学设计步骤设计目的训练内容教学情景等要求ECS病情编辑第一步临床诊断思维训练1、脾破裂依据(1)病因:左上腹受伤史。
(2)症状:左季肋部疼痛。
(3)体征:腹胀、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左上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
(4)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1、监护仪显示:T35℃、P 115次/分、R24次/分、BP80/55mmHgCVP 1cmH2O、SPO2 92%2、学生记录:病因、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并列出初步诊断。
Set:液体丢失(血液)1800mlSet:固定心率115下/分Set:分流分数0.30Set:体温35摄氏度Set:呼吸频率24次/分Set:阻力系数:静脉回流3Set:瞬目慢2、失血性休克依据(1)病因:脾破裂。
(2)症状:头晕、无力。
(3)体征①生命体征:血压与脉压差、脉搏、呼吸、体温情况。
②专科体征: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
1、监护仪显示:T35℃、P 115次/分、R24次/分、BP80/55mmHgCVP 1cmH2O、SPO2 92%2、学生记录:病因、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并列出初步诊断。
Set:固定心率115下/分Set:分流分数0.30Set:体温35摄氏度Set:呼吸频率24次/分Set:阻力系数:静脉回流3Set:瞬目慢第二步该病人急诊入院,需立即采取的护理措施1、安置休克体位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异物、吸氧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5、留置导尿管6、抽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迅速输血1、监护仪显示:T35℃、P 115次/分、R 24次/分、BP 80/55mmHgCVP 1cmH2O、SPO2 92%2、准备面罩给氧装置、抽血用物。
Set:固定心率115下/分Set:分流分数0.30Set:体温35摄氏度Set:呼吸频率24次/分Set:阻力系数:静脉回流3Set:瞬目慢第三步病人休克症状得到控制,需进一步做好的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观察T、P、R、BP,每15~30 min记录一次,瞳孔对光反射情况,腹部情况(互动1)2、询问病人病情(互动2)3、禁食、胃肠减压4、休克病人应给予保暖,避免受寒5、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6、保持患者输液输血、导尿管的通畅7、详细记录病情及各项抢救措施,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1、监护仪显示:T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90/60mmHgCVP 4cmH2OSPO2 94%2、互动1:腹部触诊时,模拟病人说腹痛。
3、互动2:模拟病人主诉口渴\饿\无力\腹痛等,要求进食。
4、准备胃肠减压用物Set:输血量(全血)500mlSet:固定心率103下/分Set:分流分数0.15Set:体温36.5摄氏度Set:呼吸频率20次/分Set:阻力系数:静脉回流2.5第四步患者病情稳定,拟转手术室手术,术前半小时准备工作1、做好心理护理:病人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意义和目的、手术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
(互动3)2、青普皮试3、备皮4、配血5、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 +苯巴比妥钠0.1 肌内注射。
6、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腹部情况。
1、监护仪显示:T36.5℃,P 90次/分,R20次/分,BP105/70mmHgCVP 6cmH2OSPO2 96%2、互动3:我好紧张,为什么要手术能否不开刀3、准备备皮用物Set: 输血量(全血)500mlSet:固定心率90下/分Set:分流分数0.02Set:体温36.5摄氏度Set:呼吸频率13次/分Set:阻力系数:静脉回流1.2五、教学流程情景一:根据上述病例,初步评估该病人存在什么疾病?有何依据?参考答案1、脾破裂依据:(1)病因左上腹受伤史。
(2)症状左季肋部疼痛。
(3)体征腹胀、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左上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
(4)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2、失血性休克依据:(1)病因脾破裂。
(2)症状头晕、无力。
(3)体征生命体征:T 35℃、P 115次/分、R 24次/分、BP80/55mmHg、CVP 1cmH2O、SPO292%。
专科体征: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
教学设计的目的情景一教学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够从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四个方面提出诊断依据,使得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从上述四个方面完整地、规范地书写护理病历或记录。
此外,学生只有在熟悉某种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基础上,才能正确进行病情观察,临床诊断思维的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疾病的了解,使得学生知道怎样通过对病人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的观察,来了解病人通过抢救病情的变化。
情景二该病人被送急诊室,做为接诊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参考答案1、安置休克体位。
2、测量或使用心电监护了解目前病人的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吸氧。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
5、留置导尿管。
6、抽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迅速输血。
教学设计的目的 学生在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课程都学习过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但真正遇到病人就措手不及,不知怎样运用,情景二教学设计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如果做为接诊护士遇到刚送到急诊室或病房的休克病人时,应立即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的内容、实施的顺序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情景三:10分钟后病人仍然腹痛,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 、CVP 4cmH 2O 、SPO 2 94%,腹部体征同前,此时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参考答案1、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观察T 、P 、R 、BP ,每15~30 min 记录一次,瞳孔对光反射情况,腹部情况(互动1:腹部触诊时说腹痛)。
2、 询问病人病情 (互动2:病人主诉口渴、饿、无力、腹痛等症状,要求进食, 如何帮助病人)3、禁食、胃肠减压。
4、休克病人应给予保暖,避免受寒。
5、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6、保持患者输液输血、导尿管的通畅。
7、详细记录病情及各项抢救措施,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教学设计的目的 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情景三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针对脾破裂引起的失血性休克病人进行病情观察时,怎样通过病情询问了解症状的变化情况体征、辅助检查重点应观察哪些内容并与刚入院情况进行比较,明确目前病人通过抢救病情是好转或是恶化。
同时让学生知道病人入院后进一步应做好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实施的顺序和正确操作的方法,特别强调护理记录书写的训练。
情景四: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腹痛加重,生命体征好转: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 、CVP 4cmH 2O 、SPO 2 94%,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
病人拟转手术治疗,术前半小时准备工作有哪些 参考答案1、做好心理护理(互动3:我好紧张,为什么要手术能否不开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意义和目的、手术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
2、青普皮试3、备皮(范围)4、备血5、术前用药:阿托品 0.5mg +苯巴比妥钠 0.1 肌内注射。
6、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腹部情况。
教学设计的目的本病例是由于脾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治疗原则是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急诊手术,情景四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择期手术术前准备的前提下,训练学生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的内容、实施顺序和正确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