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
2. 能够听懂并演唱这首歌曲。
3. 理解歌曲中表达的彝家娃娃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Step 1: 唤醒兴趣播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先体验一下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动听的歌词。
Step 2: 歌曲学习1. 再次播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音频片段,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摇晃身体。
2. 带领学生一起听首歌,指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
3. 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尝试跟唱歌曲。
4. 教师示范唱歌曲的一部分,再让学生跟唱。
5. 分小组让学生练习唱歌曲的一部分,并互相欣赏和鼓励。
Step 3: 了解彝家娃娃的生活1. 向学生简要介绍彝族的文化和彝家娃娃的特点。
2. 鼓励学生分享对彝家娃娃幸福生活的理解和想法。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彝家娃娃幸福生活的理解,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创作歌曲等方式表达。
Step 4: 梳理思维1. 小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回顾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幸福,鼓励他们多关注身边事物中的美好和幸福。
Step 5: 结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再次跟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并分享自己在唱歌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延伸:让学生了解彝族的传统服饰、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并组织相关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彝族文化的理解。
附注:确保教学过程中不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以免违反要求。
《彝家娃娃真幸福》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激发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彝族文化的基本知识。
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彝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彝族文化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4.2 讲解彝族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
1.4.3 引导学生分享对彝族文化的看法和体验。
1.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第二章:彝族音乐欣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彝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欣赏彝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2.3 教学方法采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4 教学步骤2.4.1 播放彝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4.2 讲解彝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包括旋律、节奏等。
2.4.3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彝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
2.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第三章:彝族舞蹈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舞蹈的特点和动作。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学习和练习彝族舞蹈的步骤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舞蹈练习和团队协作。
3.4 教学步骤3.4.1 展示彝族舞蹈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动作特点。
3.4.2 讲解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进行示范。
3.4.3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练习,分组合作完成舞蹈组合。
3.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第四章:彝族语言学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语言的基本发音和常用词汇。
《彝家娃娃真幸福》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引导学生感受彝族娃娃的幸福生活。
1.2 教学内容播放彝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彝族的风情。
教师简要介绍彝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1.3 教学活动学生欣赏彝族音乐,感受彝族的风情。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彝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说出彝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学生能够表达对彝族娃娃幸福生活的感受。
第二章:彝族的歌舞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歌舞文化。
引导学生体验彝族歌舞的魅力。
2.2 教学内容播放彝族歌舞视频,让学生感受彝族歌舞的魅力。
教师简要介绍彝族的歌舞文化。
2.3 教学活动学生欣赏彝族歌舞视频,感受彝族歌舞的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彝族歌舞的动作。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说出彝族的歌舞文化。
学生能够模仿彝族歌舞的动作。
第三章:彝族的美食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美食文化。
引导学生体验彝族美食的口感。
3.2 教学内容展示彝族的美食图片,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美食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彝族的美食文化。
3.3 教学活动学生欣赏彝族的美食图片,了解彝族的美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品尝彝族的美食。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说出彝族的美食文化。
学生能够表达对彝族美食的口感体验。
第四章:彝族的节日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彝族的节日文化。
引导学生体验彝族节日的欢乐氛围。
4.2 教学内容展示彝族的节日图片,让学生了解彝族的节日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彝族的节日文化。
4.3 教学活动学生欣赏彝族的节日图片,了解彝族的节日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彝族的节日活动。
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说出彝族的节日文化。
学生能够表达对彝族节日的欢乐氛围的体验。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彝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彝族娃娃幸福生活的认识。
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彝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彝族娃娃幸福生活的认识。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教材分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主动参与彝族歌舞的表演,体验彝家娃娃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听辩音的高低,感受旋律的起伏。
教学用具钢琴、课件、木鱼、翻页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询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说说你知道的民族有哪些?由此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彝族,观看ppt,初步感受彝族文化,出示课题,从而导入歌曲。
二、新授——学唱歌歌曲(一)反复聆听,熟悉歌曲。
1、初次聆听,说感受。
2、聆听歌曲录音,听辩“阿里里”。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听一听,老师拍手的时候歌曲中唱的什么歌词?生:阿里里师:那“阿里里”是什么意思呢?(视听结合)师:“阿里里”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人民在歌唱时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衬词。
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快活心情。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新歌《彝家娃娃真幸福》(板书课题)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找出歌中每段歌词有几个阿里里。
生:四个4、教师范唱,学生听辩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师:那我们就和这四个阿里里做个游戏吧!来,看老师的手,这是低位置,这是高位置,那这是——中位置。
我们再来听一遍,看谁的反应最快,能用小手摆出这四个“阿里里”的低中高位置。
师:第一个阿里里住在什么位置呢?……生:第一个是低位置、第二个低位置、第三个中位置、第四个高位置(学生边说边在黑板摆出不同高低位置的四个“阿里里”磁性卡片)5.老师用la代唱歌曲一三小节,让学生说发现红色字体的异同,并用不同颜色贴纸表示。
6.教师边表演歌曲(孩子怎么介绍自己的?)ppt展示(二)学唱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分组比赛度节奏解读(二)学唱歌曲1.师生接唱2.分组接唱3.小组比赛4.齐唱歌曲(三)处理情绪彝家娃娃唱歌时心情怎样?口打开,眉眼打开,笑起来。
小学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小学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表现出一家人互相热爱的情感,喜欢自己幸福的`家。
2、初步体验一字多音歌曲的优美。
3、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1、教师熟悉歌曲,准备音乐CD或磁带。
2、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家。
活动过程1、教师弹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音乐,小朋友拍手入室。
坐半圆形。
2、小朋友集体表演律动:(1)《嘴巴》;(2)《我爱我的小动物》。
3、小朋友练声《小鸡叫,小鸭叫、小猫叫》。
4、小朋友欣赏新歌,并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提问:(1)歌曲里唱了一些什么?(2)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啊?5、教师带下朋友学习新歌。
(1)教师先范唱歌曲一次。
(2)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练习歌曲数次。
(3)两位老师分别扮演成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在情景中联唱歌曲。
6、教师小结本活动情况。
小学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理解内容,能流畅地背诵,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
2.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教学图片和全家合影照片。
活动过程:1.看照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请幼儿拿着照片,说说家中都有谁。
教师提问:小朋友,照片上都有谁?(孩子们会说有爷爷~奶奶)2.幼儿相互欣赏照片并介绍自己家中的成员。
教师:请小朋友相互欣赏小朋友的全家照,并向小友介绍自己的家人。
3.看图片,学习儿歌,教师出示儿歌图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教师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儿歌里都有谁?教师配上动作,朗诵儿歌,教师提问: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爷爷奶奶对你怎么样?爸爸妈妈怎样对你的?(很爱我)大家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高高兴兴,很快乐!)幼儿看图片,跟教师一起说儿歌。
老师大声说,幼儿小声说。
幼儿大声说,教师小声说。
分男,女二组朗诵儿歌。
4.教师提问: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人都很爱小朋友,那么小朋友应该怎样对待爷爷~奶奶呢?怎样对待爸爸妈妈,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年级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和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会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学习。
2. 彝族文化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 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和风俗习惯。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 彝族语言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彝族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和音乐文化。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段歌词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彝族音乐的特点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彝族的音乐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所学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彝族音乐文化和风俗习惯。
3. 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 学生能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和风俗习惯,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八、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乐谱和歌词。
2. 收集彝族的音乐文化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4. 划分课堂空间,便于学生分组练习。
九、教学延伸1. 邀请彝族音乐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彝族音乐。
2. 组织学生参观彝族文化展览,加深对彝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第八课《彝家娃娃真幸福》优秀教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模仿乐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节奏与旋律;2.通过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词,了解彝族文化传统和彝族家庭生活;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4.了解音乐中的音高、音符和解析式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表演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学会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并表达出乐曲节奏、旋律及情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彝族歌曲的文化内涵,如何激发学生表达及演唱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2.相关音乐资料与电子设备:彝家娃娃真幸福MP3、投影仪等3.小练习板书清单:《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旋律符号、节拍符号、节奏符号、歌词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生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一次,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歌曲的基本旋律与节奏。
2.分析歌曲1.会绘出乐曲的解析式,让学生学习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及韵律(每一小节中的拍子数)。
2.将解析式再进行简单的解析,让学生理解每个音符,强调和重复学生的价值比仅仅一个文化文件。
3.讨论乐曲和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彝家娃娃这么快乐,哪些元素令人感受到乡下的安宁与安宁。
3.歌曲演唱根据乐曲及演唱特点,通过手拍、踩脚以及图例等方式直观感受和表达歌曲节奏和旋律,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对唱。
重点针对学生与老师同步演唱的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和身体配合教育。
4.布置练习学生练习《彝家娃娃真幸福》后,可通过排队、小组合唱和个人演唱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练习,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帮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抒情的音乐表达和如何巧妙地将音乐情感传达给听众。
5.总结与评价1.通过评估学生演唱和表情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乐感、唱感和表现力进行评价和总结。
2.在分析和讨论歌曲时,帮助学生学习并理解更多民族音乐文化;3.强调音乐学习中的感性和理性并重要求巩固和加强练习。
小学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和音乐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了解彝族音乐特色。
2. 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正确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曲谱和歌词。
2. 音响设备、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彝族的文化和音乐特色,引发学生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4. 合唱展示:各组学生轮流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发音和姿势,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彝族文化知识竞赛,加深学生对彝族文化的了解。
2. 邀请彝族音乐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彝族音乐的魅力。
3. 开展班级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传播彝族音乐文化。
2. 练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加强演唱技巧。
3. 观察生活中与彝族相关的文化元素,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技巧:评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和发音。
3. 文化理解:评价学生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公开课教案《彝家娃娃真幸福》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彝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1.1.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二、知识点讲解2.1 彝族文化简介2.1.1 彝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2.1.2 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1.3 彝族的歌舞、服饰、建筑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2.2 《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解析2.2.1 分析歌词中的彝族元素,如涉及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2.2 解释歌词中的彝族文化内涵,如彝族的传统习俗、节日等。
2.2.3 引导学生感受歌词中的幸福含义,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 教学方法与策略2.3.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彝族文化。
2.3.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彝族的特点。
2.3.3 采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3.1 歌曲学唱3.1.1 学会《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词。
3.1.2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1.3 学会用彝族语言演唱歌曲,体验彝族的音乐风格。
3.2 舞蹈学习3.2.1 学习彝族的舞蹈动作。
3.2.2 了解彝族舞蹈的特点和意义。
3.2.3 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学习成果。
3.3 彝族文化知识抢答3.3.1 设计关于彝族文化的问题,进行课堂抢答。
3.3.2 学生通过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3.3.3 教师点评答案,给予正确指导。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学会《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
4.1.2 学生能跳彝族的舞蹈。
4.1.3 学生能回答关于彝族文化的问题。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听、唱、跳等实践活动,了解彝族文化。
4.2.2 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学习彝族文化。
4.2.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抢答等互动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奏、唱、舞等音乐形式简单渗透彝族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
教学难点:
用固定的节奏参与伴奏和伴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彝族。
1、师:“小朋友,知道老师今天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吗?”
生:……
师:我穿的是彝族的服装,彝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靠山而居,大多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
想知道彝族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请跟随歌声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山寨。
2、播放歌曲《纳西篝火阿里里》,欣赏图片。
师:这首歌好听吗?歌曲里重复唱到一个什么词?
师:这首歌中用了许多衬词“阿里里”,使歌曲的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活泼,这是彝族民歌的特点之一。
二、歌曲新授学唱彝歌。
1、学唱旋律。
(1)初听,找出歌中出现了几个“阿里里”。
(2)复听,辨别四个“阿里里”的音高。
(3)跟着钢琴模唱“阿里里”,唱准音高。
(4)老师用“la”完整唱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欢快跳跃的情绪。
(5)师生接口唱。
对于唱不准的地方,个别纠正。
(6)学生看歌谱完整唱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彝族人民靠山而居,歌声是从高高的山上传过来的,注意高位置。
2、学唱歌词。
师:下面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歌词,听听彝家娃娃在节日中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1)学生描述歌词。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指导用正确的声音发声,提示“阿里里”读得轻一点。
(3)跟学生一起背读歌词。
课件删去歌词,背记歌词。
(4)跟着琴声默唱歌词。
(5)轻声跟琴唱词,唱出快乐的情绪。
3、加入节奏伴奏,巩固歌曲。
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三、巩固创编情系彝家。
1、学说彝语快乐伴唱。
师: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还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想不想学说两句彝族话?
(1)学说彝语。
师:彝族人称小孩“阿依”,别人帮助了你,应该说声“卡萨萨”,彝家娃娃高兴的时候他们会说“嘿——萨”。
师:让我们一起用彝语喊一声快乐,“嘿——萨”!
(2)彝语伴唱。
师:我们把快乐的情绪带到歌曲中好不好?大家想一想,“嘿萨”加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合适呢?
(3)播放原唱,指挥学生在合适的地方唱出“嘿萨”。
(4)加入跺脚动作突出“嘿萨”的节奏。
(5)一组学生唱歌,另一组伴唱。
(6)交换,巩固。
2、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师:彝族人非常崇拜火,每年夏天都要举行“火把节”。
节日里,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快乐无比。
走!我们跟着彝家娃娃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1)分组。
红绸组:请几个学生有节奏地舞动红绸模仿篝火。
乐器组:边唱边在“阿里里”处拍节奏。
伴唱组:手拉手围成圆圈在“阿里里”处加入“嘿萨”的伴唱和动作。
(2)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师:篝火燃起来了,舞儿跳起来了,让我们围着篝火欢快歌唱,歌唱彝族的山山水水,歌唱勤劳的彝族人民,歌唱美好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感悟彝乐。
师:小朋友们,篝火晚会快要结束了,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听,远处传来了三首歌曲,哪一首是彝族人民唱的呢?
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看,彝族人民除了能歌善舞外,还非常的热情好客,让我们在歌声中挥手跟彝家娃娃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