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成人)
- 格式:pdf
- 大小:143.38 KB
- 文档页数:2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选手号:裁判员:得分:心肺复苏术提问(2015版)1、?心肺复苏适应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及呼吸骤停,包括心跳骤停、室颤及心搏极弱、呼吸骤停。
??2、胸外按压深度:在成人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5-6厘米。
对于婴儿、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青少年5~6厘米。
3.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4、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5.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6、?高质量心肺复苏术的五个评价指标:?①?用力按压:深度5-6cm,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
②?快速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③?使胸廓充分回弹。
④?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5-10s,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仍为30:2,气管插管后,因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可用10次/分钟(6秒1次)。
?⑤?避免过度通气??7、?人工呼吸的并发症:?①?胃扩张和胃内容物返流?,②?肺部气压伤如:肺大泡破裂、气胸,??③?呼吸道异物、消化道菌群异位、肺部感染??8、?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①?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心包积血,②?肋软骨骨折,③?气胸?,④?血胸?,⑤?肺挫伤,⑥?肝脾撕裂?,⑦?脂肪栓塞??9、?胸外心肺复苏禁忌证:?①?胸壁开放性损伤;?②?多发肋骨骨折;③?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④?凡是已经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断头、尸僵等;⑤?晚期癌症等;?⑥?现场环境不安全,危及抢救者生命安全。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主要用于挽救因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而导致生命威胁的病人。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CPR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看到普通人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情景。
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1. 打开呼吸道在发现病人呼吸停止或呼吸急促无力时,应该立即将其仰卧在坚硬平整的地面上。
然后轻轻扬起病人的下颚,使其头部向后仰,打开呼吸道,检查有无异物阻塞。
2. 连续压病人胸部将病人双手合十放在胸骨下缘位置,用另一只手掌按住双手,身体重心直立,用力压下,使胸廓向下压缩1/3。
快速而有力地进行30次胸部按压。
3. 人工呼吸取开放患者气道步骤后, 尼卡吗卡患者正肩位置, 使用乒乓大小呈C或s的相邻口口点击, 口到口技术为准, 先做消毒, 应是火平凡的, 朦胶状房见, 一口与嘴, 它被人们看不到, 出生了,保险上接教口支出, 探查鉴定成功。
4. 交替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完成30次胸部按压后,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观察病人胸廓鼓起,确认是否成功,然后继续交替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场或者病人恢复呼吸为止。
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评分标准在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除了正确地操作按压和呼吸的步骤外,也需要对复苏的效果进行评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评分标准:1. 评估响应在开始CPR之前,需要先进行呼吸检查和刺激检查,观察病人是否有呼吸或者有无响应。
如果病人没有呼吸且无响应,则需要立即开始CPR。
2. 胸部按压的深度和速度在进行CPR时,胸部按压的深度应该达到至少5厘米,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进行按压,力道要均匀且有力。
3. 人工呼吸的技术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确保呼吸时口紧贴病人口鼻部位,每次呼吸后观察病人是否有胸廓鼓起,是否有呼吸声音,确保呼吸有效。
单人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考试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试日期:得分:项目操作流程与标准分值扣分细则扣分判断意识俯身轻拍高声呼叫病人 51. 未判断意识扣2分2. 未俯身扣1分3. 轻拍位置不对扣1分紧急呼叫1.来人协助抢救2.呼叫“120”5 未呼救扣2分判断心跳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触摸6秒钟101.未触摸颈动脉扣5分2.手法不对扣1分胸外心脏按压1.摆正体位5分2.解开衣领、松开腰带5分3.按压部位:10分(1)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2)两肋缘交界点、垂直之位4.按压手法:30分(1)两手掌的掌根同方向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2)垂直下压(向脊柱方向)(3)按压的深度不少于5c m(4)按压的频率每分钟不少于100次,且节律相对规律(5)按压放松时,掌根不离开胸壁(6)按压30次后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再进入下一个循环50遗漏一项按该项所得分扣分,动作不准确,每项酌情扣2—3分口对口人工呼吸畅通呼吸道:1.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2.左手食指或小指伸进会咽,清除分泌物3.将患者的头复位4.打开呼吸道(仰头抬颏法)5.托颌捏鼻,口对口吹气2次,以胸廓有隆起为标准201.每漏一步骤扣2分2.手法不对每项扣1分3.动作不到位每项扣1分判断复苏成功指征1.每次循环,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五个循环后。
2.判断复苏成功指征:(1)颈动脉搏动恢复(2)散大的瞳孔缩小(3)口唇、皮肤及甲床颜色变为红润71.未达5个循环结束扣1分2.未判断心肺复苏成功指征扣3分,缺一项扣1分复苏成功后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并整理好用物 31.未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扣2分2.未整理用物扣1分医院质量控制科任选一。
成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单人操作)科室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项目内容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得分心肺复苏1.准备操作者戴手套,必要时备按压板。
(口述) 22.评估环境观察周围环境,要求上、下、左、右及周围环境观察到位,确定安全并口述“周围环境安全”。
23.判断意识、快速判断呼吸轻拍患者双肩。
2靠近患者双耳旁,分别大声呼叫“喂,你怎么了?”呼叫声响亮有效,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2快速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
(时间5-10秒钟) 3 4.启动急救反应程序“快来抢救病人”,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和面罩。
35.判断颈动脉搏动判断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判断位置:喉结或气管中部旁开两指向下滑2-3cm至胸锁乳头肌前凹处),判断时间5-10秒钟。
36.胸外心脏按压确定患者颈动脉搏动消失(口述),去枕,迅速解开患者衣服,松解裤带。
2摆放体位:患者仰卧于坚实、平整的平面上,操作者跪于患者右身旁,身体中线平患者肩部。
2 确定按压位置(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界处)。
2双手掌根重叠于按压点上,两肘关节伸直,肩、肘、手呈一条直线,与患者胸骨垂直。
仅掌根接触胸骨。
2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放松后手掌不离开胸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按压深度至少5cm,频率至少100次/分,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2有效按压进行五个周期,每个周期30次。
注:按仪器记录扣分,一次不正确扣0.2分。
30 7.人工呼吸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异物,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将异物清除。
(要有动作) 3开放气道方法正确(仰头提颏法:使下颌尖、耳垂连线基本与平地垂直)潮气量500-600ml/次。
每次通气时间在1s以上。
3 有效人工呼吸进行五个周期,每个周期2次。
注:按仪器记录扣分,一次不正确扣1.5分。
20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单人)
项目项目得分扣分细则扣分备注
操作前评估:
确定环境安全
患者去枕仰卧位
4
未评估环境安全 -2
摆放体位 -2
判断与呼救:
判断意识:拍打、轻摇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唤患者,时
间5-10s
紧急呼救: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叫120或通知
专业人员,呼要除颤仪
6
未判断意识或方法不对 -2
意识判断时间少于5s或超过10s -2
未通知上级医生或呼叫120 -1
未呼要除颤仪 -1
操作过程判断脉搏:
扪颈动脉(甲状软骨下气管环旁两横指处)有无搏动,
时间5-10s
4
判断脉搏部位不对 -2
判断脉搏时间少于5s或超过10s -2
胸外心脏按压:
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平卧地面或背部垫上硬板,解开
衣领、腰带,暴露患者胸腹部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按压姿势:双手重叠交叉,双肘关节伸直,使肩、肘、
手掌根部呈垂直一条直线,居下的手掌根部向下,垂
直按压胸骨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cm~6cm
32
患者体位不对 -2
未暴露患者胸腹部 -2
按压部位不对 -5
双肘关节未伸直 -3
前臂与患者胸骨未垂直 -3
按压过程中手掌根部移位 -2
按压深度不够 -5
按压频率过低 -5。
单人心肺复苏评分标准一、操作前准备(10 分)1、环境评估(2 分)迅速观察周围环境,确保现场安全,无危险因素威胁施救者和患者。
2、患者评估(8 分)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喊(2 分),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同时触摸颈动脉(位置准确,时间 5-10 秒)(4 分),确认无动脉搏动。
观察呼吸,确认呼吸停止(2 分)。
二、操作过程(70 分)1、胸外按压(30 分)体位: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面,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2 分)。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4 分)。
按压手法:双手交叠,手指翘起,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4 分)。
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6 分)。
按压频率:100 120 次/分钟(6 分)。
按压与放松时间比:1:1(4 分)。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中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4 分)。
2、开放气道(10 分)仰头抬颏法: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4 分),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6 分)。
3、人工呼吸(20 分)口对口呼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4 分),深吸一口气,双唇包绕患者口部,用力吹气,使胸廓隆起(6 分)。
吹气时间:每次吹气持续 1 秒以上(4 分)。
吹气量:见胸廓起伏(6 分)。
4、按压与呼吸比例(10 分)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 30:2(5 分),进行 5 个循环(5 分)。
三、操作后评估(20 分)1、复苏效果评估(10 分)再次触摸颈动脉(位置准确,时间 5-10 秒)(4 分),观察有无动脉搏动。
观察患者呼吸、意识恢复情况(4 分)。
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2 分)。
2、整理与记录(10 分)整理患者衣物,将患者置于舒适体位(5 分)。
准确记录复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复苏效果(5 分)。
四、总体要求(扣分项目)1、操作过程中手法粗暴,导致患者损伤,酌情扣 5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