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
- 格式:xls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如下:1.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后,首先要确认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2.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同时交替呼叫病人。
大声呼叫:“病人无意识,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急救,请拨打120.”3.将患者放在硬板床或平地上,并摆正病人体位,使躯体成一直线。
4.站或跪于患者右侧,双膝与肩同宽。
5.立即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方法是抢救者左耳贴近病人口鼻部,感受是否有气体呼出,看胸部有无起伏,用右手食指及中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的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秒钟。
6.如果患者无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解开衣扣和腰带,立即进行人工胸外按压,按压的位置是剑突上2.5-5cm(两横指),即胸骨柄中下1/3交界处。
按压深度为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婴幼儿为1-2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后要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连续、有节律的按压30次,每次按压都应重新找准按压位置。
7.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如有假牙要去除假牙,注意速度要快,清除鼻腔分泌物。
8.尽快开放病人呼吸道,方法有仰头提颏法、仰头抬颈法和托起下颌法,具体操作要领见上文。
9.进行人工呼吸,吹气与放气时间均应超过1秒,吹气量为700-1100ml/次,10秒内吹气2次。
10.按压通气比率为30:2,依次做五个循环。
11.五个循环做完后,立即判断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方法同上,时间不超过10秒。
检查后口述:“患者瞳孔缩小、颈动脉出现搏动、自主呼吸恢复,颜面、口唇、甲床(轻按压)色泽转红润。
心肺复苏成功。
”。
成人BLS流程图(单人)
①进场礼仪(举起右手“报告考官,我是×××,前来参加心肺复苏术操作考试,现已准备完毕,请指示!”)
②退场礼仪(整理床单元,置恢复体位,后退一步,举起右手“报告考官,操作完毕,请指示!”。
——鞠躬、退场)
③判断时间以正常语速的4个音节作为1S(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三、一千零四、一千零五……)
④按压次数数最后5次,即26、27、28、29、30。
⑤如配合使用除颤仪则于5个周期CPR后启动,口述“打开除颤仪,连接电极片,分析心电图,有除颤指征,准备除颤”并操
作,接着继续5个周期的CPR方作心电分析,报“患者恢复窦性心律,除颤成功”,然后再次评估循环、呼吸情况,报“心跳恢复、有自主呼吸、抢救成功”。
⑥参考文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及2010、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表(医疗急救标准版)一、患者准备- 心肺复苏操作者单人培训合格- 患者处于平躺位,暴露胸部- 患者没有明显意识、呼吸或动作二、操作步骤1. 检查患者是否安全- 确保患者没有其他危险因素,例如在道路上,靠近火源等。
2. 拍击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叫患者- 用力拍击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喊叫患者的名字,判断是否有反应。
3. 检查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 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升起并下降,倾听患者的呼吸声,持续不少于5秒。
4. 叫求救或急救电话- 如发现患者无正常呼吸,立即叫求救或拨打当地急救电话。
5. 进行30次胸外按压- 在胸骨中央部位,使用手指和手掌相结合的方法,施行30次快速而有力的胸外按压。
6. 进行2次人工呼吸- 在清除患者口腔内任何物质前,执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7. 持续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 以100-120次/分钟的频率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救援人员到达或患者有反应。
三、评分标准1. 患者准备(5分)- 心肺复苏操作者是否合格培训(是/否)- 患者是否处于平躺位、胸部暴露(是/否)- 患者是否没有明显意识、呼吸或动作(是/否)2. 操作步骤(10分)- 检查患者是否安全(是/否)- 拍击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叫患者(是/否)- 检查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是/否)- 叫求救或急救电话(是/否)- 进行30次胸外按压(是/否)- 进行2次人工呼吸(是/否)- 持续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是/否)3. 急救质量(15分)- 胸外按压技巧是否正确(是/否)- 人工呼吸技巧是否正确(是/否)-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频率是否合适(是/否)- 综合操作流程是否连贯(是/否)4. 急救反应(5分)- 是否正确叫求救或拨打急救电话(是/否)- 救援人员到达前是否持续进行急救操作(是/否)四、总评分- 操作步骤得分总和(35分)- 急救质量得分总和(15分)- 急救反应得分总和(5分)总评分 = 操作步骤得分总和 + 急救质量得分总和 + 急救反应得分总和五、评分者- 评分者姓名:- 日期:以上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表的医疗急救标准版。
(单人徒手模拟人心肺复苏术)选手按规定着装(体能训练服短袖上衣、07式丛林迷彩长裤、制式内腰带、制式作战靴、迷彩帽、黑(灰)色袜子),准备完操作用品后向主裁判报告:“裁判员同志,×号选手准备完毕,请指示”,主裁判下达“开始”,选手回答“是”,各裁判开始计时并逐步判分。
(一)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选手回答“是”后,迅速跑到患者身边,观察环境情况,口述“病人已处于安全环境”。
(二)判断病人意识:双膝跪地在病人右侧,一侧腿与病人肩平齐,两腿之间相距一拳,膝部与病人一拳距离;轻拍病人双肩(复苏时间计时开始),术者嘴距患者外耳道约5cm,“喂!你怎么啦?”(左右侧各一次),确认病人意识丧失。
(三)判断病人颈动脉搏动:选手左手手指并拢、轻度屈曲,小鱼际肌置于患者额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病人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触及同侧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如无颈动脉搏动,确认病人心跳停止,立即呼救:“快来人呀!准备抢救!”(四)体位摆放:检查身下有无硬物,摆好体位(平卧位),解衣露出胸廓,松开腰带。
(五)胸外心脏按压:选手将一手掌根部(以最小接触面)按在病人胸骨中下1/3处(双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
呈跪姿,双肘关节伸直,借臂、肩和上半身体重的力量垂直向下有节奏的按压。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而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廓,反复进行,连续按压30次。
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
整个按压(深度、频率)由复苏电脑模拟人判断,并打分(心肺复苏计时从拍打患者双肩开始第5个循环最后一次吹气完成为止)(六)开放气道: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内异物,复位后采用压额抬颌法开放呼吸道(用左手小鱼际处按前额向下压,用右手食指、中指托起下颌,用暗力开放气道,避免动作粗鲁,防止医源性损伤)。
2023版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准则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版的成人徒手心肺复苏(CPR)操作评分准则。
以下是评分准则的详细内容:简介本评分准则适用于在成人心跳骤停时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评分。
评分准则包括以下方面的评分标准:胸部按压深度、按压频率、人工呼吸、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连贯性等。
评分准则1. 胸部按压深度:胸部按压深度:- 评分标准: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 评分等级:- 5厘米或更深:优秀- 4至5厘米:良好- 3至4厘米:合格- 少于3厘米:不合格2. 按压频率:按压频率:- 评分标准:按压频率应为每分钟至少100次,但不超过120次。
- 评分等级:-130次或更多:优秀-110至130次:良好-90至110次:合格-少于90次:不合格3.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 评分标准:每次按压胸部后,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
- 评分等级:-2次人工呼吸都完成:优秀-1次人工呼吸完成:良好-1次人工呼吸都未完成:不合格4. 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连贯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连贯性:- 评分标准:操作者应保持操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不中断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进行,并注意正确的手位和姿势。
- 评分等级:-连贯性和流畅性良好:优秀-操作存在中断或不流畅:良好-操作经常中断或不流畅:不合格请注意,在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时,操作者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尽量保持操作者双手放置于胸部中央,以保证按压的准确性。
- 确保按压深度达到标准,并保持适当的按压频率。
- 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每次呼吸时间适当且呼吸气量合理。
- 操作者应在复苏期间保持冷静,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
以上是2023版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准则的详细内容。
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在心脏停跳导致心跳呼吸停止时,通过徒手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的急救技术。
考虑到CPR操作时可能无法立即得到外部帮助的情况,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非常重要。
以下是2024年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一般步骤:1.确认意识和呼吸:在接近患者之前,先观察患者是否有任何自发呼吸迹象或者其他反应。
同时,大声呼唤患者的名字并轻轻摇动他们的肩膀,以确认他们是否清醒。
如果没有反应,可以判断为意识丧失。
3.持续徒手心肺复苏:确认患者处于平躺位置,该位置最有利于操作。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可遵循以下步骤:a.快速评估: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
检查患者的脉搏和呼吸,持续不超过10秒钟。
如果没有脉搏和呼吸,则确认心跳停止。
c. 心肺复苏按压:单人CPR时,应该以30:2的比例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对于成人患者,按压部位是胸骨中段。
将双手叠放在胸骨上,以胸骨正中线向下施加至少5cm深的力量,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
按压时,尽量避免与胸骨脊柱重合部位摩擦或错位。
-如果有自动体外去颤器(AED)在附近,请立即使用它。
d.人工呼吸:尽快进行人工呼吸,每次满足2次,尽量保持每次呼吸1秒钟。
将患者颈部略向后仰,控制患者气道,用口对口、口对鼻或使用口罩等设备进行呼吸。
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明显的抬升。
e.继续操作:持续按压和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为止。
可能需要交替操作以减轻疲劳。
以上是2024年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一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份和国家/地区的心肺复苏指南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及时了解当地最新的CPR指南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个人安全和患者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操作流程。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心搏骤停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心肺复苏术(CPR)是现场急救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能够有效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为了提高自身的急救技能,我们组织了一次成人单手心肺复苏实训活动。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成人单手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流程;2. 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原理和重要性;3. 增强现场急救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对心肺复苏术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在心脏骤停的早期阶段挽救患者的生命。
2. 实操训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操训练。
训练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评估现场环境:在操作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b. 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呼唤患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
同时,检查患者呼吸和脉搏。
c. 胸外按压: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双手重叠,以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深度为5-6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d. 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异物,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e. 人工呼吸:在胸外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吹气时,确保患者胸廓有明显起伏。
f. 持续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面色等变化,如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应立即停止抢救。
3. 考核与总结:在实操训练结束后,我们对每位学员的操作进行了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总结。
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大部分学员能够熟练掌握成人单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
四、实训心得1. 重视急救知识学习: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掌握急救技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选手号:裁判员:得分:心肺复苏术提问(2015版)1、心肺复苏适应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及呼吸骤停,包括心跳骤停、室颤及心搏极弱、呼吸骤停。
2、胸外按压深度:在成人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5-6厘米。
对于婴儿、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青少年5~6厘米。
3.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4、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5.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6、高质量心肺复苏术的五个评价指标:①用力按压:深度5-6cm,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
②快速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③使胸廓充分回弹。
④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5-10s,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仍为30:2,气管插管后,因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可用10次/分钟(6秒1次)。
⑤避免过度通气7、人工呼吸的并发症:①胃扩张和胃内容物返流,②肺部气压伤如:肺大泡破裂、气胸,③呼吸道异物、消化道菌群异位、肺部感染8、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①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心包积血,②肋软骨骨折,③气胸,④血胸,⑤肺挫伤,⑥肝脾撕裂,⑦脂肪栓塞9、胸外心肺复苏禁忌证:①胸壁开放性损伤;②多发肋骨骨折;③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④凡是已经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断头、尸僵等;⑤晚期癌症等;⑥现场环境不安全,危及抢救者生命安全。
2023版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定标准简介本文档详细描述了2023版成人徒手心肺复苏(CPR)操作评定的标准和要求。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急性心脏骤停患者。
评定标准有助于衡量操作者在进行CPR时的准确性和效果,并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抢救和救治。
操作评定标准1. 基本操作准确性- 操作者应根据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正确执行基本的CPR操作步骤。
- 操作者应准确确定胸部按压位置,并以正确的频率和深度进行按压。
- 操作者应正确进行人工呼吸,确保每次呼吸的气流进出口正常。
2. 操作协调性- 操作者应能够正确协调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操作,并保持合适的节奏。
- 操作者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及时切换,确保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合理。
3. 操作效果评估- 操作者应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反应和复苏效果。
- 操作者应能够检查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恢复,是否有循环恢复等。
评定要求为了达到2023版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定标准,操作者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具备相关的急救培训和认证。
- 熟悉心肺复苏指南,并理解基本的CPR操作步骤。
- 具备准确的胸部按压技巧,包括正确的位置、频率和深度。
- 能够正确实施人工呼吸,并确保气流进出口正常。
- 具备良好的操作协调性,能够同时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并保持合适的节奏。
- 具备准确评估患者反应和复苏效果的能力。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2023版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定标准和要求。
希望操作者能够通过合适的培训和实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并在急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医院三基操作流程—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成人)一、评分要点:1. 呼救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声音不响亮,口齿不清楚扣1分)2. 开放气道手法正确有效。
标准: "仰头举颏法",如果是颈椎损伤应施行"下颌前推法"。
("仰头举颏法",施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手掌紧贴前额用力向后下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骨近下颌角处,将下颌抬起)。
(开放气道手法欠正确每次扣l 分,气道开放不到位每次扣1 分)3. 观察呼吸及脉搏5 -10 秒(小于5秒或大于10秒各扣1 分)4. 人工呼吸吹气不漏气并见胸廊上抬(救护者用仰头举颌法开放气道,并用按压前额那只手的拇指、食指捏紧或堵住病人的鼻孔,以防吹气时气体从鼻孔溢出)。
(漏气每次扣l 分,未见胸廊上抬每次扣1 分)5. 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正确,按压平稳、有规律,按压姿势准确。
(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欠正确,按压节律不均,按压姿势欠准确,按压深度不到位每次各扣1 分)6. 评估方法正确(评估内容包括颈动脉搏动、瞳大小孔及光反应、末梢循环等)0 (评估漏一项扣O. 5分)7. 五个循环操作时间性120±10 秒阶段(大于130 或小于110秒扣1 分)二、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的指标:1、意识消失 2 、无呼吸 3 、大动脉搏动消失三、判断心肺复苏有效指标:1.自主心跳恢复,可看到心尖搏动,心电监护显示相关心电。
2. 颈、股动脉可扪到搏动,肢体末梢温暖。
3. 自主呼吸出现。
4. 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出现,角膜、睫毛反射出现。
5. 面色好转,紫绀消失。
6. 收缩压在8kpa( 60mmhg )以上。
四、注意事项:1.争分夺秒就地抢救,病人仰卧。
2. 清除口咽分泌物、异物,保证气道开放。
3. 按压部位要准确,用力合适,过轻则无效,过重易造成损伤。
4. 禁止跳跃和冲击式按压心脏,尽可能减少胸外心脏按压的中断(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内)。
请简述成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流程。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是指在突发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下,通过双手按压胸部和呼吸辅助等方法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急救措施。
其具体流程为:
1. 确认危急情况:当发现患者出现突发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确认危急情况并向周围人员求救。
2. 呼叫急救人员:在确认危急情况后,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具体情况,同时提供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
3. 开始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具体操作方法为:
(1)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或硬板上;
(2)站在患者头侧,伸直双臂,将手掌叠在一起,放在患者胸骨中央上方,手指不要触及肋骨;
(3)向下按压患者胸骨,每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每分钟按压次数为100-120次,按压时要让胸部完全回弹;
(4)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首先用手指捏住患者鼻孔,然后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颌,将口张开,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钟。
4. 持续观察: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应持续观察患者反应和生命体征。
如果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则应立即停止心肺复苏并安排及时的医疗救治。
如果患者仍然没有自主呼吸,则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患者。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