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新)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3.71 KB
- 文档页数:8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新)评估标准1. 引言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处理措施,旨在挽救心脏停跳或突发性心室停搏的患者。
传统上,心肺复苏需要多人合作完成,但出于实际情况考虑,单人徒手心肺复苏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该文档旨在说明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新评估标准。
2. 评估标准内容根据最新国际心脏复苏指南,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评估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意识评估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意识水平,判断是否需要实施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无意识或无法正常呼吸,应迅速开始心肺复苏。
2.2 呼吸评估在意识评估之后,进行呼吸评估。
检查患者的呼吸是否正常。
正常呼吸应该是有规律的,每分钟10到12次。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开始人工呼吸,如口对口呼吸。
2.3 胸部振击根据最新指南,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还包括胸部振击的评估。
在心肺复苏中,通过给予胸部振击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评估胸部振击的效果,包括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脏跳动恢复情况。
2.4 循环评估循环评估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实施胸部振击后,观察患者的循环是否恢复。
评估患者的脉搏和血压状况,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心肺复苏措施或采取其他救治措施。
3. 结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是一种有效的紧急处理方法,在实际中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通过以上评估标准的应用,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并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关注最新的指南和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评估标准。
2023年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考核评分标准(修订版)2023年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修订版)背景心肺复苏技术是一项紧急救护措施,可在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维持患者的生命。
为确保心肺复苏技术的有效性和统一性,我们制定了2023年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1. 初步评估: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状况,迅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 呼叫急救:及时拨打紧急救护电话,通知医疗人员到达现场。
3. 胸外按压:准确地进行胸外按压,保持适当的节奏和深度。
按压的速度应为100-120次/分钟,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4. 人工呼吸:正确地进行人工呼吸,保持良好的气道通畅。
每次人工呼吸后应有明显的胸廓抬起,每分钟应进行10-12次人工呼吸。
5. AED使用:能够熟练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指示下进行电除颤。
6. 团队合作:能够与医疗团队紧密配合,高效地进行心肺复苏。
评分标准根据考核表现,将心肺复苏技术的表现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优秀(95-100分):表现出色,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每个步骤,保持稳定而高效的心肺复苏操作。
2. 良好(85-94分):表现良好,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大部分步骤,但在某些细节上可能有轻微错误。
3. 一般(70-84分):表现一般,能够完成大部分步骤,但在操作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和不足。
4. 不合格(0-69分):表现严重不足,无法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存在严重的错误和缺陷。
评分标准将根据每个步骤的准确性、操作的流畅度,以及团队合作等因素进行评判。
评分结果将综合计算得出最终的得分。
总结2023年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考核评分标准旨在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有效性和统一性。
通过严格评分标准的应用,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培训和评估心肺复苏技术的操作者,提高应急救护的水平,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
日期评分老师考核者总分
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胸外按压时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
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评分:一处不合格扣1分,直至扣完相应分值。
成人CPR操作评分表(单人徒手)程序规范项目分值评分标准扣分得分操作准备3 分1. 医师着装: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1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2评估环境:环顾四周,观察周围环境 1 未环顾四周扣1分3.,确定安全,口述“周围环境安全” 1 ;未报告安全扣1分操作流程92 分1. 判断意识:拍患者双肩,分别对双耳呼叫, 1 不符合要求扣1分口述“意识丧失” 1 不符合要求扣1分3. 摆放体位:平卧硬地面或身下放置按压板,与患者体位正确,解病人上衣、腰带2体位不正确扣1分;未松解衣裤扣1分4. 判断呼吸颈动脉搏动,口述“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判断时间5-10S3位置错误扣1分;判断时间错误扣1分,未口述扣1分5.胸外心脏按压(1)定位正确 1 不符合要求扣1分(2)按压姿势正确, 2 不符合要求扣2分(3)有效按压(仅绿灯亮为有效,同时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第一周期12 无效按压一次扣0.4分第二周期12 无效按压一次扣0.4分第三周期12 无效按压一次扣0.4分第四周期12 无效按压一次扣0.4分第五周期12 无效按压一次扣0.4分(6)观察病人的面色 1 未观察扣1分6.开放气道:(1)清理口腔异物:用食指和中指深入口腔清除异物(2)压额抬颏:一手掌小鱼肌按于患者前额,使患者头后仰,另一手中指和食指抬起下颏2未清理扣1分;手法不正确扣1分7.人工通气(1)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双唇紧贴部吹气3连续吹气2次,每次不少于1秒,直至患者胸廓抬起吹气完毕,立即与病人的口唇脱离,松开捏鼻的手第一周期 3 无效人工呼吸一次扣1.5分第二周期 3 无效人工呼吸一次扣1.5分第三周期 3 无效人工呼吸一次扣1.5分第四周期 3 无效人工呼吸一次扣1.5分第五周期 3 无效人工呼吸一次扣1.5分(2)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 1 未观察扣1分8.复检(1)判断大动脉是否恢复 1 判断不对扣1分(2)判断呼吸是否恢复:听有无呼吸音;看胸部有无起伏;1 不符合要求扣1分(3)判断时间5-10S 1 不符合要求扣1分程序规范项目分值评分标准扣分得分操作后评价5 分操作规范流畅、顺序无颠倒3有爱伤观念2。
单人CPR(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姓名:科室/部门:岗位:得分:
1.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1)适应症:各种原因导致循环骤停或呼吸骤停
(2)禁忌证: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功能不能逆转者
2.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是?
(1)能摸到大动脉搏动
(2)脸颊、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3)出现自主呼吸或呼吸改善
(4)散大的瞳孔缩小
(5)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
(6)ECG有波形改变
(7)收缩压 >8Kpa(60mmmHg)
(8)肌张力恢复或增高
(9)神志意识改变
3.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有?
(1)复苏过程中头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2)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胃胀气
(3)确保足够的按压频率和深度,按压尽量不中断
(4)按压时肩肘腕关节成直线,与就医者胸部垂直;放松时让胸廓充分回弹,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
4.心肺复苏的常见并发症有?
(1)肋骨骨折(2)胸骨骨折(3)血胸(4)气胸
(5)肺损伤(6)肝、脾撕裂伤(7)脂肪栓塞
5.心脏骤停有哪些表现?
(1)就医者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2)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至停止(4)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
(5)心音消失
6.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
(1)已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2)抢救持续30~40分种。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标准及计分细则一、准备质量(10分)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5分)2、备用物品齐全(5分)纱布两块1分弯盘两个1分操作过程中纱布弯盘放置合理3分二、判断意识并疏通气道(20分) 1、判断意识(3分)拍肩,呼唤“喂,你怎么了,”1分若无反应,观察瞳孔,口述判断结果1分动作流畅1分2、触摸颈动脉(2分)手法及位置正确1分口述结果1分3、听、视呼吸(4分)姿势正确3分口述结果1分4、体位(6分)去枕2分体位及硬板床(口述)3分呼叫1分5、畅通气道(5分)污物、假牙2分衣领、裤带2分站位1分6、打开气道(仰头举颌法)5分方法正确3分气道打开2分三、建立人工呼吸(10分)(为第一个循环扣分)维持打开气道2分纱布置放1分捏、放鼻腔1分口不漏气1分均匀吹气1分姿势正确1分通气有效3分四、胸外心脏按压(15分)(为第一个循环扣分)1、部位定位手法正确5分2、方法掌根部作为着力点2分两手重叠,指交叉上撬2分双臂伸直、双肩内收与胸部垂直2分按压方法、力度正确2分频率30次(18+-“)2分五、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的配合30分(为后4个循环的扣分) 1、四次循环评判维持打开气道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捏、放鼻腔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口不漏气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25分)均匀吹气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25分)姿势正确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25分)通气有效4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定位手法正确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掌根部作为着力点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两手重叠、指交叉上撬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双臂伸直、双肩内收与胸部垂直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 频率30次(18+-“)2分(每次不符合要求扣0.5分) 2、判断评判检查自主呼吸是否恢复1分检查颈动脉1分检查瞳孔1分口述复苏成功1分六、终末质量标准10分1、操作熟练1分2、沉着冷静1分3、手法正确1分4、操作完后衣裤、被褥整理2分5、复苏有效指正口述心音及大动脉波动恢复1分收缩压?60mmHg1分肤色及口唇转红润1分瞳孔缩小光反应恢复1分自主呼吸恢复1分6、延迟1秒从总分中扣除0.1分。
单人口对口人工通气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专业:总分:考官签名:日期:年月日单人球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专业:总分:考官签名:日期:年月日测试题1.根据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时胸外按压的频率是A.40-60次/分B.60-80次/分C. 80-100次/分D. 大于100次/分E. 大于120次/分2.根据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时胸外按压的深度是A.2-3cmB. 3-4cmC. 4-5cmD. 大于5cmE. 大于4cm3. 根据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时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的比例应为A.15:2B.30:2C.15:1D.30:1 E 30:4.4.怀疑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A.5秒B. 10秒C.15秒D.20秒E.30秒5.下列哪项并非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中的环节A.早期识别与呼吸急救系统B.早起有效高级生命支持C.早期除颤D. 早期呼吸机支持E.早期CPR6.下列哪项不属于患者“有反应”A.手指活动B.呻吟C.瞳孔缩小D.睁眼E.咳嗽7.在下列那种情况中可以不进行复苏A.病情不清B.怀疑有传染性C.现场有人告知患者不愿意D. 患者身上有明确的DNR生前预嘱E.家属犹豫不决8.当除颤仪到达时,除颤的时机是A.只要显示可除颤心律应立即除颤B.即使是可除颤心律,也要完成本循环再除颤C.完成本循环的按压和通气后,再行检查心律,确定是否除颤D. 任何心律都应除颤E.有上级医师指导时,才可以除颤9.心肺复苏需要“尽快”开始的原因是A.脑组织中的氧气储存只能维持4分钟B.心脏在4分钟后将无法恢复跳动C.脑组织在4分钟后将出现溶解D. 脑组织在4分钟后将出现代谢停止E.脑组织中储存的葡萄糖在15秒内将消耗殆尽10.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人工通气时,气道是否开放不重要 B. 心脏按压越快越好C.下颌推举法依然是最重要的开放气道的手段D.除颤后应当立即进行以心脏按压开始的新一轮心肺复苏操作E. 除颤后立即判断是否恢复心跳,在确定没有恢复时,才进行复苏。
单人心肺复苏评分标准一、操作前准备(10 分)1、环境评估(2 分)迅速观察周围环境,确保现场安全,无危险因素威胁施救者和患者。
2、患者评估(8 分)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喊(2 分),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同时触摸颈动脉(位置准确,时间 5-10 秒)(4 分),确认无动脉搏动。
观察呼吸,确认呼吸停止(2 分)。
二、操作过程(70 分)1、胸外按压(30 分)体位: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面,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2 分)。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4 分)。
按压手法:双手交叠,手指翘起,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4 分)。
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6 分)。
按压频率:100 120 次/分钟(6 分)。
按压与放松时间比:1:1(4 分)。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中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4 分)。
2、开放气道(10 分)仰头抬颏法: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4 分),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6 分)。
3、人工呼吸(20 分)口对口呼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4 分),深吸一口气,双唇包绕患者口部,用力吹气,使胸廓隆起(6 分)。
吹气时间:每次吹气持续 1 秒以上(4 分)。
吹气量:见胸廓起伏(6 分)。
4、按压与呼吸比例(10 分)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 30:2(5 分),进行 5 个循环(5 分)。
三、操作后评估(20 分)1、复苏效果评估(10 分)再次触摸颈动脉(位置准确,时间 5-10 秒)(4 分),观察有无动脉搏动。
观察患者呼吸、意识恢复情况(4 分)。
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2 分)。
2、整理与记录(10 分)整理患者衣物,将患者置于舒适体位(5 分)。
准确记录复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复苏效果(5 分)。
四、总体要求(扣分项目)1、操作过程中手法粗暴,导致患者损伤,酌情扣 5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