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2010-12-29 河南城建学院李海洋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就业的权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目前的安置模式普遍存在补偿数额低,风险不确定等因素不能很好的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才能妥善的安置失地农民,让他们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成果。

关键词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社会保障

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日益紧迫。失地农民由于失去土地,在生活上如果得不到合理的保障,不仅会造成社会隐患也会阻碍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迅速扩大,为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征用。目前,我国已有被征地农民4 000多万(章安友,2004)。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从2001年到2010年,全国还需要安排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 850万亩,其中90%以上为集体土地需要征用。按照目前全国人均耕地水平和现阶段每征用1亩耕地大约造成1.4个农民失去土地进行测算,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 850万亩,将有近2 600多万被征地农民需要陆续安置,年均需要安置失地农民260万人左右。

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之也流失了与土地相关联的一系列权利。因为土地被征用之前,农民主要靠土地来养活自己,土地是他们的立命之本,失去土地就相当于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来源;而且农民一直是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工作;再者,土地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如果农民利用的好是可以为他们带来增值的,这就意味着农民失去土地后也就失去了一项经济价值极高的财产权利;最后,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了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这会间接导致村级干部的寻租行为。可见,土地的丧失会对农民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安置好这些失地农民将会阻碍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保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后,就失去了可以获得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未来生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在征地过程中,政府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但是从实际的分析来看,这种补偿并没有取得很好的保障效果。政府给予农民的补偿往往不高,并且由于集体分配中的一些不合理,农民实际能够拿到手的补偿很少。另外农民缺乏一些专门的技术,很难在城镇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建立合理完善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2、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与城镇人口的社会保障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镇人口。而失地农民处于农民与城镇人口之间的地位,恰恰可以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通过对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得农民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享受到社会福利,有利于提高农民参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积极性,为城乡统筹打下了铺垫。

三、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十分的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保障制度。这样使得这些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怎么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政策。政策好,失地农民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反之,他们也可能基本的生活水平都达不到。

1、农民没有争取保障的权利:在整个征地过程中,政府往往起主导作用,而土地的另一方农民处于谈判的弱势。农民对政府给出的土地价格没有否决的权利,自己日后的社会保障也完全由政府决定如何。而且对政府的政策和实施效果也没有监督的权利。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和政府的交易地位不平等是当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目前保障水平低,且项目单一:就目前各地政府给予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来看,基本上属于低水平。并且大部分只是给予基本的养老保险,但是对于医疗保障却很少涉及,能够积极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就更少了。因而总体水平偏低,且不能多层次给予社会保障,给失地农民日后的生活留在了很大的隐患。

3、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尽管在法律上有规定,政府要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并且中央也强调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然而,往往地方政府对农民采取“拖”的态度,没有足额地支付补贴。另外,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其他保障关注度也不够,比如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显得很不积极等。总体概括就是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政策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

4、保障资金不足:政府财政资金不足以兼顾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历史及现实国情等原因,我国一直都将重心放在城市的发展与稳定上,没有给予失地农民国民待遇,没有筹集足够的资金来建立一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这与我国的财力有关,同时也体现出我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方式比较单一。

5、社会保障安置模式的覆盖面窄,体系不完善:失地农民中有一部分已经完成了非农户身份转换,他们理应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社会保障待遇,可是据统计,失地农民加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左右。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社会保险费是主要从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中筹集的,保险费直接列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的"安置费"专户,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被征地对象签订安置协议,对符合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费的被征地人员,为其设立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达到退休年龄的,按月发放养老金。

四、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安置失地农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土地换保障的过程,因为在征地前,农民的生活、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农民失掉土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失地农民应该随之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成果,在市场经济下就表现为,农民可以用土地换回他们生存、就业、发展和获得社会保障的实际社会安置成本。只有失地农民用土地换回了生存权,就业权、发展权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才能真正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从短期来看—要使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足以弥补失去土地带来的损失

在市场经济时代,土地应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才能真正体现土地的价值,农民失去土地后暂时最希望得到就是与土地进行转让后所带来的收益相一致,也就是失地农民要在最大程度上分享土地出让带来的利润分配。因此"土地换保障"